诗书乐及大自然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个人资料
正文

ZT: 宋词界著名的“济南二安”: 李清照 辛弃疾

(2010-06-21 07:31:10) 下一个


ZT: 宋词界著名的“济南二安”: 李清照 辛弃疾

来源: 退休船长10-06-21 02:57:37
   

北、南宋之交,在山东济南历城以西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出了两个光耀千秋的诗词泰斗,他们就是李清照与辛弃疾。

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为北宋著名学者,其母为北宋名臣王拱辰之孙女,擅长诗文。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善于文章,工于诗词,为历代文人所称赏,被誉为南宋婉约派宗主。早年与夫赵明诚致力于彝器、石刻、字画的收藏研究。1127年金入中原后,避乱南方,所藏文物大部遗失。赵明诚死后,处境孤独、凄苦,后病死于金华。词作前期多写悠闲情怀及风光景物,后期多感叹身世,怀念故国。她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所著文集7卷、词6卷,大部已佚。后人辑有《漱玉集》,今有《李清照集》、《重辑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

李清照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写下著名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还写了著名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曾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淳熙八年(1181)冬,台臣王蔺劾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宋史》有传。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辛弃疾的词就象一把出了匣的长剑,时而锋利,时而豪放,时而慷慨纵横。他一生的时间耗在了统一祖国的事业上,然而支离破碎的南宋王朝无法改变历史的必然。苟且偷安,半壁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多少仁人志士企图力挽狂澜,都以失败告终。

辛弃疾在建康下水门城上赏心亭所作的《水龙吟》一词,最后几句这样写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国势危机的忧虑,表露在字里行间。

在他六十四岁的时候又被朝廷所起用,这让他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七十九岁高龄的爱国诗人陆游听说了,兴奋地前去祝贺他:“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赫!但令小试出余绪,青史英豪可雄夸。”但是可惜,当年老多病的辛弃疾奔赴前线的时候,主和的左丞相周必大却借故调离了他,使一切努力都化为流水。起伏坎坷的政治命运使他痛苦不堪,辛弃疾在晚年回忆起这些事来,仍然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在一首词中他写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他将近七十岁的时候还写了著名的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在临终时,还手握宝剑,大呼“杀贼”,英雄豪气令后辈感佩。


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评说;“婉约以易安(李清照)为宗,豪放惟幼安(指南宋诗人辛弃疾,) 称首。”“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

(来源: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poetry&MsgID=3819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弓尒 回复 悄悄话 诗坛李杜,词苑苏辛, 其实,弃疾 比 东坡 的词 犹如日月星炬,,,,;不是扬此抑彼,
弓尒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知道 柳弃疾 才 更知 辛弃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