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九十一期

(2010-07-11 11:33:22) 下一个

短信时代

杨光(大华笔会会员)/ 银川                                      

 

(五十)

 

G在外面跑工作上的事,中午很少能够回家,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工作就在什么地方找饭店用餐,吃过饭继续工作。

这天中午,文G和贺孔卓诗正在一个北方菜馆吃饭,收到了三D的短信息。

 

太忙,未及回见谅

我本一介村夫更一如洗。

嫁到俺村

俺村件不

穿衣基本靠

基本靠党,

致富基本靠

娶妻基本靠想,

交通基本靠走,

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

 

G笑弯了腰,将头埋在餐桌下面抬不起来,“咔、咔”直咳嗽。

卓诗说:有人关心真是很幸福的,侬可别乐晕过去。她娇巧地伸着牙齿咬一块豆腐片,唯恐红红的嘴唇触到上面,吃完后还得补妆。

G将短信念给她听,她也笑个不住,以致二人都无法再吃下去。

好不容易,文G平静下来,心想,三D这家伙搞什么鬼,什么“一介村夫”?什么“一贫如洗”?准定是这次下乡碰着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文G是爽快人,且又聪明之极。她同三D一样,对方玩花样,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她没心思再吃饭,手指在手机的键面上飞快地点触着,宛如一只饿极了的小鸡在啄米。她将过去的一个短信,按自己现时的想法,改头换面输入到手机里面,发给三D

 

少,有心就好。

人丑人俊,眼就好。

年老年少,健康就好。

家富,和就好。

有了烦恼,化解就好。

人生一世,平安就好。

心情好,一切都好!

 

发走心不肯,又发一个:

 

累了,就睡觉;

醒了,就微笑;

生活啥滋味,自己放调料。

苦了,才懂得满足;

伤了,才明白坚强;

醉了,才知道难忘;

笑了,才体会美丽;

闷了,想想有文G爱你。

 

《会员巡礼》

蒋玉昌,字庆达,号垂虹轩主,1939年生,江苏武进人。中学高级教师,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镇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州七中,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系“常州舣舟诗社”、“南风词社”、“常州楹联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多种书刊,并多次获奖。


滆湖咏叹调
(散文诗)
蒋玉昌(大华笔会会员)/ 常州

 

我家世代住在你身旁,开门便见你的碧波荡漾,鸥鸟翩翩,白帆点点。我见证了你的美丽和富饶;我深知你的忧伤和期望。

滆湖啊,我爱你的美丽。你似一颗碧玉,落在江南大地上,熠熠生辉,闪耀光芒!你又像一位美女,平卧在绿茵似毯的大地上。你修长的身材落在武进,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妩媚,那样的楚楚动人!你那俊秀的脸庞,向着宜兴眺望。在你的左右,常溧漕河,武宜漕河,又像是你两支柔美的臂膀,舞动着长长的水袖,陪伴在你伟大、宽广的夫君——太湖旁!

滆湖啊,我爱你的富饶。你用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流域内数百万人民,滋润了良田数百万垧。你的乳汁流淌到的地方,便成了水乡的粮仓,四周湖滩的青青芦苇,收割后便成了芦席、纸张。湖中的菱藕鱼虾,既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又鼓起了人们的钱袋,更有那银鱼、白虾、大闸蟹,还漂洋过海,换回了建设家园的外汇大洋。

滆湖啊,我也深知你的忧伤。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皖南山区的来水,淹没了你的身躯,成了一片汪洋,湖区人民遭了殃!你的眼泪哗哗,流向太湖,流向长江!当五星红旗升起时,你曾把笑脸绽放!四周围堤高筑,淤塞的河道疏浚,湖中碧波涟漪,渔歌欢唱。可这美景不长,在人们头脑发热时,行为也疯狂。围湖造田啊!四周争抢,南北逞强。把你侵蚀得遍体鳞伤。你的忧伤和泪水,在暗暗流淌!

滆湖啊,我深知你在期望!你和湖区人民一起期望:期望改造的蓝图,是那样的科学,目光是那样的远长!湖中大桥是装扮你的腰带,别成了羁绊你的绳缰;你已不堪重负,湖中那么多的网箱;你期望湖中的船店,别把你的脸面弄脏;你更期望那四周的工厂,别用那废水毒液,使你窒息,使你受伤;你期望......你愿永远:碧波荡漾,乳汁飘香,滋润良田,稻麦芬芳,芦苇青青,渔歌欢唱!和大家一起和谐共处,繁荣共享!

注:滆湖座落在江苏武进、宜兴两地交界处,面积达一百平方公里左右,与太湖有太滆运河相通。

 

听歌寄意忆潘老   

文华(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58日,打开刚出版的《大华商报》,一段《社团简讯》突然

引起了我的注意。“由马继雯声乐教室主办,江苏同乡联谊总会等协

办的‘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潘振声作品音乐会’ 定于515日晚

上在列治文举行······”心想这位潘振声就是20多年前与我曾有过

交往的宁夏音协主席吗?为何现在举办他的音乐会呢?他定居在温哥

华?马继雯与江苏同乡联谊总会出面,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带着满腹

疑惑,我拨通了联系人之一徐先生的电话。

热心的徐先生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详情,原来这位潘振声正是我认

识的“儿歌大王” ,这次是为他逝世一周年而办的纪念活动,马继

雯是他的继女,江苏是他最后生活的地方。听着徐先生的介绍,我不

由想起了当年与潘老的一段时间短暂但印像深刻的交往经历······

    1984年底,上海电视台少儿部主办了一台全国少儿歌曲交流比赛

节目。上级指派我去采访宁夏代表队的领队潘振声先生,原因是他在

行内的名声是如雷贯耳的,那年代的少儿哪一个没唱过他的作品?《

一分钱》、《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小鸭子》等等等等,只是一般人

都会唱他的歌,但不知道作者是谁?我印像中在中国从事儿童题材创

作的名家只有两位:写儿童文学的陈伯吹及写儿童歌曲的潘振声。当

我赶去申江饭店与潘先生见面时,出乎意料的是我感觉上他不像一位

儿歌作曲家,好像缺少些童真般的跳跃性格,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忧郁

。但他谈起创作来还是满腔热情的,自己生活背景方面很少提及。

或许我俩谈得较投机,给他留下一些好感,相隔几天,他的朋友

黄佩勤(曾先后担任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和上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

传话说:潘先生有意邀请我组织一台轻音乐会带去宁夏演出。我立即

约他详谈细节,那时他已住回亲戚家里,在万体馆对面的高楼内。此后

几经来回商讨修改,由中国音协宁夏分会、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

三家主办的《恭贺新春轻音乐会》,在19852月于银川体育馆正式

公演了10场。刚好时值新年期间,上海交响乐团放假,特邀一批乐师

担任伴奏,另外请到深圳歌星吴涤青等一批演员。这是我首次组织“

走穴” ,到了银川吓了一大跳。想不到宁夏的生活这般辛苦,大家享

受省级运动员待遇,但睡硬板床,吃肥皂般的红烧肉,遵命放一盆水在

床底,翌日不见了半盆。我苦于在“雇” 、“佣” 两方奔波,物质条

件方面还好应付,最惨的是还要应对精神压力。当地左倾意识浓厚,首

演后有官员放声说“靡靡之音” 过重。当即与潘先生商量,他连夜赶写

出一首民歌风格的《我们宁夏好地方》,第二天一早马上排唱,这才算蒙

混过关。

    在银川演出的半个月时间,天天与潘先生接触,我对他有了进一步

了解。在他身上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是我们

广播电台系统的音乐编辑老前辈,因反右运动波及被下放塞外。面对困

境没被击倒,自强不息脱颖而出,当上音协主席。眉头紧锁、沉默寡言,

但你能很快感应到他对事业的热忱、对旁人的关爱。尤其是他生活简朴,

一辆旧自行车,一身磨得发亮的中山装棉袄,早餐就是一个在煤球炉上

烘焦的馒头。再瞧他在文联内的办公楼,简陋得像农村破庙。那些想来

交涉改善食住条件的演员,面对一个十足西北贫下中农模样的潘老,也真

的不好意思再开口了。我们只呆几天却度日如年,但他一留就33年,少

点毅力都不行呵。

    宁夏之行后没几天,我在上海乐团碰见盛茵老师,她曾与潘老在电台

音乐组共过事,那天她提起家里有张旧唱片,是50年代中唱社录制的潘

老作曲盛茵钢琴伴奏的儿歌,叫我转送给他。但后来一直没机会再见潘老

,也没能完成此项任务。

    潘老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旋律简洁易记上口,擅用衬词和词句重复

,故能广为传唱经久不衰。相比当今看不懂的是,踏进高科技电子化时代

,小孩只要游戏机不要儿歌娱乐了?前两年回国,与家人去唱K,姐姐的

孙子才读小学,却争唱的是容祖儿的《我的骄傲》、陈奕迅的《幸福麾天

轮》。我问为何不唱儿歌,他答学校没教过。不知是我落伍了,还是社会

“超前”了?

    我们的童年,物质生活虽贫乏,但精神生活还算是丰富的,这其中也

得感谢潘老所赐吧!在现场听几代人同唱潘老的歌,心潮起伏。“······

嘀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嘀哩哩。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

黄鹂······”伴着终曲,踏出会场,春风扑面,脚下生风,似乎自己也年

轻了大半,又回到了那戴红领巾的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