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五十九期

(2009-11-19 16:21:44) 下一个

 

病中手记之七

 

寿终正寢前的挂怀

 

                                                                     王振义/温哥华

 

有一天上午,几位“臭味相投”的好友来看望我。我要他们猜,在我寿终正寢之前,最让我牵挂的是什么?狐朋狗友们口无遮拦的种种猜想,让人啼笑皆非,但都没有射中靶心,最后我才亮出了谜底:我最牵挂的是移居海外的下辈们,在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时候,却没能同时传承中华文化,炎黃子孙的根,就像风筝断了线……

没有想到我的挂怀引起他们同感、忧虑与深思。是的,移居海外的新生代,有的一句汉语不会说,一个汉字不会认,更不知道他是龙的传人。随着祖国的崛起,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着起越来多的外国人,掀起一波又一波汉语热,难道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反而在华人的身上丢失吗?

要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呢?朋友们探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孩子在依呀呀学语时就要教说中文话,成员们在家里只讲汉语,用中文与孩子们交流;家居布置、陈列品或一些日常用品要具有民族特色;在家中创设中文书屋活动室,置有各种图文并茂的中文通俗读物、碟片以及文房四宝、画具、象棋、民族乐器等,让他们浸染其中;在异国他乡,保留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热爱和提高自己的中华文化修养。总之,在家庭里营造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让他们从小生活在有中华文化背景的沃土之中,把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播种在他们心田里,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成为他们喜爱的生活内容;在送给子女的生日礼物上做文章,比如:地球仪和磁性拼图的中国地图、金色的飞天巨龙工艺品、刻有孩子姓名的印章、“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典籍、罗盘、神舟卫星和发射火箭模型、以及民族英雄的小塑像等,在孩子接受礼物的惊喜中,根据礼物所展示的内容、史实或传说,绘声绘色地向他们娓娓道来;回到祖籍国,展开寻根之旅,探寻先辈的足迹,观赏能让他们心灵为之震撼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等等。这样,让他们明白了根在哪里,了解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地大物博的祖国,对世界文明、文化进步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感受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与乡土情结,点燃心中热爱中华文化的火焰……

在病中,能与诸公探讨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收获,心中的牵挂大为释怀,感到无限的欣慰,伙伴们也感同身受。秋天,碧蓝的天空,明净深邃,空气清朗透明,太阳也显得明净清澈,灿烂可爱,发出清爽的光辉,与我们一起沉浸在愉悦之中。但更让我振奋不已的是,我们一致取得了共识:中华文化要在海外新生代深深地扎根,是需要时间、空间和深度的,需要一辈接一辈华人的不断努力。在鼓励、支持新生代溶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同时,不能忘记传承中华文化以及优秀的民族传统并广泛地推广、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浸透在异国他乡的主流文化之中。移居海外的一辈接一辈的华人应把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视为自己的重责大任,并把新生代培养成为同样能为所在国与祖国做出出色贡献的中西并蓄的佼佼者!

寿终正寢前的挂怀,它催我不懈的探索与追寻……

 

 将中国老年人之美   洒在风景如画的异国乡 

---------记老华协老年模特队的一次演出 

                                        王曌 魏小川/温哥华

 

       随着热烈的掌声,一场由十位端庄,靓丽,漂亮的中老年妇女身着合体,鲜艳时装的表演结束了。在做的观众以好奇的眼光目送会场的每一个战士阿娜多姿,翩翩起舞老年人,并异口同声地称赞:表演得太好了!是中国的专业模特队吧!这是由大华笔会,《大华商报》和世界华人老年联谊总会共同组织的《忆童年》有奖征文颁奖会上由华人老年协会老年模特队演出的时装秀。随着精彩表演的结束,在坐的文学爱好者,《大华商报》的记者和参加颁奖的老华協的会员,纷纷放下碗筷,双眼直视每一个演员开始议论......:那个是我们楼上的王婶,她这一化妆,年轻了十岁;嘿!我认出来了,她是我的老乡老魏啊,她的年龄可是俏姑娘的婆婆年龄啦!在台上真没看出来!说对了,参加表演的都是五十多岁六十开外的人啦,多数是在国内退休后来这里的。说着说着,又一场旗袍宫扇服饰表演随着悠扬的音乐,迈着轻盈的娇步开始了。还是刚才那十个人。当一个个高雅,娴淑展示东方女性之美的表演队员一出场,又一次赢得全场的掌声。随着他们舞姿和步伐的转变,赞赏的掌声一次次高潮迭起。别具一格的表演,又一次激发不断的议论。是的,她们都是来之大洋彼岸的炎黄之孙,龙的传人。近年来,随着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父母团聚的不断增多,使大温地区的中老年妇女也随之增加。是的,这些老年人初到异国,由于不懂英语,亲朋好友少的原因,使她们在生活上感到极为寂莫。多数成了家里蹲人整天无所视事。闲着干什么? 打牌伤身体;长跑运动又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女人。就是在这种闲来无聊的情况下,经过姐妹们相互沟通,走向既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显示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的活动---服饰模特活动(走模特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时的她们,自然丰满压群芳;随着岁月年轮日转星移,今天的她们更加成熟,更有气质更有风度。就这样,在几位姊妹的共谋下,在老华协的支持下,一支中老年模特队孕育而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技术问题,艺术问题,时间问题,场地问题,演出问题,经费问题等等摆在她们面前......。但是,克服困难是中华妇女的美德。姐妹们迎难而上。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将老人和小孩安顿好;工作和学习的,把时间安排好;为家庭主妇的,把家人饭菜安排好。一个个没有后顾之忧的走出了家门,凑在了一起,开始了排练。在众姐妹的努力之下,不到三个月,表演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问题又来了:巧师傅难做无米之炊啊,走模特没有服装怎么办?姐妹们群策群力,互帮互助,没有的自费去买;有两件的,拿出来借给没有的。很快一件件漂亮的旗袍,多姿多彩的演出服置办齐了。练!练!练!集体练!在家一个人对着镜子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激动的日子终于来了,要演出了!首先在老华协举办的敬老日的聚会上亮相了。演出中姐妹们个个激情振奋,斗志昂扬,靓丽登场。首场演出,赢得了满场好评,旗开得胜!几场演出下来,模特艺术有了不断的提高,,得到了市领导,老协会及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受到广大会员和观众的好评。面对已取得的初步成绩,他们谈得最多的是:继续努力,要对技术做到精益求精,以我们的美好形象,扩大我们的队伍,吸引等多的姐妹加入模特队伍中来,将我们中国老年人的美,洒满在风景如画的加拿大。

    附:为了丰富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提高自身的风度,在唐人街(缅街)108-633  世界华人老年联谊总会)每周六1000----1200有中老年形体培训(70岁以上老人免费学习)。由原中国老龄艺术团模特队成员任教,欢迎各界朋友积极参入。咨询电话604-357-5621 王老师

 

未知死,焉知生?                    

——由《入殓师》随想到的日式影像“死亡” 

 

                                                    /杨香女/美国 

 

前段时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讲述的是一部直面“死亡”的电影。《入殓师》中的主人公在由失业后的彷徨迷茫后错投门路当了一名职业入殓师,既而在一位颇具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他们通常兼备人生智者与成长导师的角色)——老社长不露声色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自己的“死亡”之旅。男主人公在对所从事的行业由最初的抗拒不解到逐渐的喜爱钟情,同时,也是在这样学会尊重死亡、接纳死亡的职业旅程中,亦逐渐学会了看待诸多生存之问题,与原本纠结痛苦的“生”之困惑达成了和解与宽容(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为对从小抛弃母子二人的父亲这一潜在角色的难以释怀的仇恨)。 

作为一部原本定位为小成本的小众文艺片,它的获奖最初连包括业内人士都感觉横空出世一匹东方冷门黑马,但观赏完影片,你会由衷感觉它的获奖并非偶然。其实它的艺术形式并无令人惊奇的创新之处,单论这点,远远比不上其他参赛影片,比如英国所拍最终夺得最佳影片奖的《贫民富翁》,但它所深藏的韵味内涵却更让人回味悠长。 

《入殓师》无关在如此低迷经济形势下人们或许疲惫了的社会政治亦或种族性别的纠结现实,而将视线转移到了东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生死问题。东方独特影像美学所透露出的恬淡宽容与生存智慧令人感动,如导演泷田洋二郎所言,影片所讲的便是“与死相对的生的美好,教人去寻找温暖的东西” 。或许就是这些虽处处围绕“死亡”因子却处处氤氲温暖氛围的影像征服了所有当下深陷各种生存泥潭,但却顽强希冀美好生活的人们,当然包括美国好莱坞众多已经习惯了太多商业花骚元素的评委们。(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香女,1980年生人。艺术学硕士,方向为影视艺术批评。曾任西安某高校讲师。现居住于美国康州。 

曾先后在国内一些报纸杂志,如《文艺报》、《当代戏剧》、《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等发表评论文章数篇,以及一些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若干篇。 

 

那一曲西皮二六(七)

      奕(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

“奶奶,”思思插进来问:“‘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什么意思啊?”

        琴之慈祥地望着思思,说:“这可不是几句话就能跟你小孩子说得清楚的。嗯,这么说吧,你从小就喜欢布娃娃,那么,你计算过没有,你现在一共有几个布娃娃了?”

        思思面对着奶奶,可是眼珠子却斜向着门口,嘴微张着,慢慢地、哑声哑气地说:“记——不——真了,大概有三十几个吧。”

        “你还每天都跟它们玩吗?”

        “我现在没工夫跟它们玩了,只有一个新买的,晚上放在枕头边跟我一起睡。”

        “对了,思思,你是‘纸箱里的布娃娃三十个,三十宠爱在一个’。现在,是不是有点明白‘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了?”

        思思点点头,但又有点茫然地说:“我那是布娃娃,不是活的小孩,可那三千个是活的女人,不一样。“她停了停,又问:”奶奶,唐明皇有三千个妻子?”

        琴之点点头说:“是啊,他是皇帝,皇帝就可以占有他想占有的大量的女人。《长恨歌》里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三千呐,就是一天换一个,也要八年多才轮得过来。’”

        思思瞪大了眼睛:“‘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是得到宠爱了,但是其余的两千九百九十九个女人怎么办呢?没有宠爱,孤孤零零的过一生,多可怜!好凄惨哦!” 思思已经有点眼泪汪汪了。

琴之把思思搂紧了,亲着她的额头,深情地说:“说得是啊!我们的小思思这么懂事!心地这么善良!真是奶奶的好孙女儿。”停了停,又说:“不过,这个‘三千’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是诗歌里常见的夸张手法。李白诗:‘白发三千丈,会有那么长的头发吗?这里是说,后宫里年轻漂亮的女人很多,很多,实在太多了。”

        她停了停,接着说说:“皇帝差不多都是这样,这是个社会制度问题,你现在还不懂。

        她想了想,又说,“不过,白居易所描写的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情爱倒也是真挚的,这在帝王之中很少见。”

        她又看了看思思,说:“思思,《长恨歌》要演出,你看你能不能够得着演出要求呢?”

        思思转过身来,对琴之说:“能,我想,多练练,一定能。刚才老师带我弹的时候,还直夸我,说我第一乐章弹得好。”

        “思思,”安妮插进来说,“你又报喜不报忧了,只跟奶奶说老师夸你,老师还有句话,你怎么不跟奶奶说?”

        思思眼睛又瞪大了:“什么话我没跟奶奶说?老师就是夸我嘛,怎么夸来着,那一句一句的原话我可不好意思说了。”说完,还扭了扭身子。

        这可逗得琴之、安妮哈哈大笑起来。琴之刚好拿起杯茶,还没喝呢,这下可好,手臂一颤动,大半杯水合着茶叶,都泼在了裤子上,沙发上,地板上。她边笑边断断续续地说:“啊呀——看不出——我们的——小思思还——还——怪谦虚的呢。”

        安妮的右手食指对着思思:“你,你,你……”半天也“你”不出个所以然来。终于,她止住了笑,说:“裴老师不是也说了吗,思思究竟年岁还小,李杨情爱的深层处,她不大可能体会得到。”

        “不嘛!我想我能体会得到的,”思思嘟着嘴,嗲声嗲气地说,“他们俩的故事,老师已经跟我们说了,杨贵妃死了,唐明皇老是想她,但是,连梦里也见她不到,心里空落落的。这种心情我就能够体会得到。你看奶奶,几十年了,还老是想着爷爷,惦记着爷爷。我也是,有半天没见着奶奶、妈妈,心里就想得慌,想着,想着,直要掉眼泪。奶奶,妈妈,你们看我体会得对不对啊?”(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