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叶的博客

学习与探索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正文

“中美双程票”感怀 (1)

(2009-11-24 08:07:02) 下一个
在美国,外出旅行大都买双程票,除非搬家,无论到哪里,总是要回来的。而我在这里要说的“双程”,不仅指机票和旅程,是想谈谈在美就业的中国留学生近年来的工作变化和我们的再适应过程。

我就职于美国一家大型综合化工公司。近几年来, 与绝大多数制造业一样, 我们公司在能源价格上涨和发展中国家低价进口产品的多重压力下, 终于顺应全球化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在中国一内陆城市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 于是, 我们这几位华人工程师, 便成了技术转让过程中各个团队抢手的人才. 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双语优势和对母国文化背景的了解, 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性的技术革命中, 我们自然是欢欣鼓舞的, 但同时, 当我们在美国已经生活工作了多年之后, 再回到中国内地非发达地区, 利用当地有限的条件, 帮助合资厂生产出符合美国标准的高质产品, 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和再适应的过程, 这便是我要谈的”双程票”.

近一年来, 我多次去合资厂短期工作, 经历不少新鲜奇特的事情. 若是你目前也在做这类项目, 也许你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G是合资厂给我和同事们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人物. 小G, 二十几岁, 本地人, 刚从大学毕业一年, 会说英文, 是合资厂中少数懂英文的人才. 我们开始向合资厂转移技术时, 美国同事与合资厂各部门的沟通常常通过小G. 在我第一次去合资厂前,我自认为去搞这一项目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笃笃定定, 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家伙却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和困扰. 小G一口本地话, 我开始根本听不懂, 瞪着眼睛干着急, 而他的英文老美听不懂, 还是要通过我去和厂方沟通. 小G被派遣来跟着我们,我们要求厂方在现场生产技术方面的配合由小G去调停. 但是他刚到厂不久,人属于老实又有些呆气的,说话没人听,连女工们都嘲笑他,一点都调不动人. 小G是小地方人,不懂外事礼节,与老美说话凑得太近,而且不停地说,老美说,太烦人了,我都无法集中思想干活. 中国 午休时间长,有两小时, 小G一直陪在旁边, 看不出此时我们并不需要他,老美问我几次,他为什么老是跟着我们? 中国午休时间正是美东的半夜,时差一上来大家都提不起精神,老美可以不理他,反正也听不懂,苦了我要应付他,很是劳心劳神. 小G是个努力想上进的青年,但不得要领,给我们带来不少烦恼. 这样忍了两天,我想还是该指点他一下,否则预定的工作计划完不成,于是把他叫到一边,委婉地告诉他一些西方礼节,小G注意些了,老美抱怨少了,但是小G仍继续讲他的本地话. 我问过别人小G会不会讲普通话,别人说,会,但讲得不标准,怕同事笑话他打“官腔”,不好意思讲, 并说他的英文其实不错,但生性内向,不善表达. 又过了一天,我对环境和人事熟悉些了,要生产部门配合时,小G说我叫不动人,你去说他们一定听,我便自己上阵了,果然一叫就动,效率高多了. 到我们最后一天做总结时,我还是听不懂小G的本地话,当一双双眼睛等着我的译文时,我出口的是”你说的名词是英文还是本地话?” 旁边他的合资厂同事都忍俊不住,小G很难堪,我也觉得于心不忍. 后来我们回到美国,与小G有很多E-mail联络,发现他的笔头英文还可以,他曾告诉我他考过英语六级,即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想来当时他被招聘进来就是打算在与我们合作时要用他的英语技能. 美方在中国内陆非发达地区搞合资时,小G是中方出来的比较典型的人物,因小地方人才资源有限.而我们作为沟通的桥梁,不必操之过急,不要期望太高,更不可能事事都按美国公司的标准和要求,否则双方都累. 我们是去短期工作,环境人事都是陌生的,尽力就好. 个人的努力和影响是有限的,成事常常在”天”.

最不喜欢小G的人是我的美国同事老T. 老T在专业技术有丰富的经验,人又聪明,工作热情高,对自己要求也高,一天恨不得完成所有的事. 老T以前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玻纤工业现状不了解,也没有与发展中国家搞合资的工作经历,所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简陋粗糙的生产设备和操作条件,吃惊不已. 他心里一整套计划方案无法在短期内实施,语言又不通,开会时中方一堆人之间的对话,他一点摸不着头脑. 来了一个小G,刚刚接触美国人的小地方的嫩后生,讲一口他听不懂的英文,弄的老T一肚子火. 有两件事给我印象至深,也是我想写这篇短文的起因. 第一件事是关于使用盗版软件. 当时合资厂的IT系统还没连接到我们公司的网络,无法用我们的质量控制软件,我们只能因陋就简,用Excel来处理质量数据. 当老T要将他写的程序装上合资厂的电脑时,几次不成功,最后发现是因为Excel是盗版. 老T当时就佛袖而去,气鼓鼓地对我说,我不会再坐在那台电脑前在盗版软件上为他们建立质量管理系统.当时场面很尴尬,我也很为难,一方面,老T的作法无可非议;另一方面,合资厂迫切需要建立质量数据库,这一步不做,下面的事无法进行.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老T同意将他的程序给他们,由他们自己安装,测试,使用. 第二件事是关于效率和信息沟通. 当时合资厂已有一些先我们之前其他同事带去的仪器和工具. 有一次要使用一个转速表,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测量,可是读数根本不在可能范围内,左弄右弄不对头,老T在一边又不耐烦了,讲出来的话也不好听,当然我理解他的情绪,时间不等人,我们的工作计划上还有不少任务呢. 后来有人说,这个转速表坏过,修理时无法恢复到原样,就将米/分接到了转/分,但修理部与使用者之间无沟通,原来如此,我们为卡壳45分钟. 老T将此事作为一笑话,回来说给别人听. 还有些场合,我们要做试验时,忙了一通,准备就绪,可是发现插座无电,气管无气,临时找修理部的人,回话说他们还在午休. 老美弄不明白效率为何如此低? 沟通为何如此难? 午休时间为何如此长? 开会为何来一大帮不相干的人? 加上时差冲击,对饮食和气候的不习惯,他们几乎是一肚子的火,有时来问我这些为什么,而我也是人生地不熟,我也早就习惯了美国公司的工作方法,对合资厂的现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也有作息饮食上的不习惯,可我还得压下自己的怨气和不耐烦,能协调的尽量协调,能蒙混的只得蒙混。 可能大部分从事这类工作的留学生都有这种“夹在中间”的感觉。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工作上的进展和双方了解增多,磨合一段时间后,这种状况会改善。开始的时候不必太着急,也不必要求自己将每件事都办得圆满。我们是公司雇员,与美国同事身分一样,虽然我们希望中方做事周全体面,但我们并不是中方雇员,没有责任为中方过多开脱解释,这时候太强的民族意识可能会给自己争来不必要的“气”受,弄得心态不平衡,反而影响工作情绪。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的美国同事在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rlsrls0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内陆城市的双语人才相对没有北京上海的多。
我回国时见到碰到好些个从未出国留学的年轻人,一口流利英语,让人感慨。在美国多年的很多中国人还没有这么好的口语呢。
lemoncy 回复 悄悄话 我就在合资厂工作过。个人建议找个好的中方领导,加一个能干的翻译秘书很重要。
dcd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你的经历。
曾经工作生活过多年的城市。虽然不大,不先进,生活也方便。
那里的人还是挺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