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正文

临风玉树下,我们重逢

(2010-04-22 08:27:57) 下一个


  曾拜读过女摄影家红杏的《最后的天堂》,她将一孔镜头和一腔热爱都聚焦在遥远的青海玉树。然而,春天将至,天堂却坍塌了。
 
  4·14青海玉树地震在过去的一个星期内牵动着亿万人,和08年的汶川一样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遭遇的悲剧却让我更觉铭心的痛。青海的山水曾经给予我二十年的抚育深情,那里也是我的故乡。 
 
  远离的日子已经绵延了十八载,在心底始终有一份时浓时淡的牵念,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根植于生命的爱。
 
  玉树,离青海的省会城市西宁八百余公里,我从未去过,却并不陌生。小时候,从每天的青海新闻播报中认识了玉树,一个偏远闭塞高寒的地方,能歌善舞的藏族牧民是那块土地上千百年来的主人,他们住着帐篷,放牧牛羊,自由、纯朴、豪放。长大后,曾向往玉树的广漠草原,悠远蓝天,向往牧民家里质朴盛情的飘香奶茶。那时候,玉树,其实离我并不遥远。
 
  十七八岁的青涩并不懂得何为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曾为命运只将我草草塞进青海师范大学而耿耿于怀。年轻的心当时装满对大都市的梦,比如上海,比如北京。走过一些岁月和山水之后,今天再向当年回首瞭望,我终于体会到那段日子实在是命运悉心为我留存的厚重礼物,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和走近藏人的平台。
 
  大学同班同学中有一部分来自藏区。他们都拥有古铜的肤色,憨直的笑容和深邃的双眸,眼神中是沐浴过藏区阳光后的灼热。与优裕环境中长大的我们相比,他们的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卓尔不群的刚毅和成熟,令我着迷。
 
  藏族男生们都有浓密卷曲的黑发,女生则在脑后垂着一条油亮的麻花长辫。我有幸与一位藏族女孩同桌,当时留短发的我对她乌黑的发辫简直是抱着一份仰慕和崇拜的。女孩不但有秀发,还有美名:拉毛卓玛,意为“美丽的度母”。每年学校都要举办文艺周汇演,我就是藏族舞蹈节目的忠实粉丝。身着藏袍,脚踏长靴,在舞台上不必鼓点伴奏,就能上下翻飞出摄人心魄的男性雄浑;水袖轻扬,流苏跳荡,腰肢款摆,无一处不流淌着藏家女子的妙曼娇媚。那是荡气回肠、超然尘外的美丽,可以穿透岁月……
 
  我始终相信藏人的血液里奔流着草原赋予他们的热情和质朴。他们心底单纯,不见城府,似一泓清水。与之相处,所有的猥琐狭隘都无处遁形。你以真诚相待,他们就能与你肝胆相照。
 
  大学生活只过了两年,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我就匆匆离去了。这一走就是天涯海角。
 
  4·14悲剧发生一周后的哀悼日,我没来由地心神不宁,便找了个借口在家里上班。早上打开电脑,MSN弹出对话窗口,是久未联络的大学好友。聊了几句彼此近况后,她留给我一串号码,是我们八九生物系为4·14特设的QQ群。握着这个号码,我迫不及待地申请加入,在点击“申请”按钮的一瞬,紧张的心跳几乎呼之欲出,盈满游子归家时的近乡情怯。很快申请就得到批准,我推门而入。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在我眼前展开一个曾经灿烂的笑容,年轻爽朗,带着稚气。我又一次回到这个集体。
 
  浏览群里的历史纪录,不多的信息都围绕着玉树地震。我们的一位藏族同学就在玉树教书,她家里的房子受灾严重,所幸她和家人都安好。曾经的班长为此设立QQ群,发起全班同学的募捐活动,希望能以微薄之力支持她度过难关。我不得不感念上苍的神奇了。十八年来我与同学们相隔于地球的两端,彼此渺无音讯,留存的只有记忆。十八年后,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又让我们在临风的玉树下重逢。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
 
  在玉树的藏族女同学也有个很动听的名字:优雅。是班里的生活委员,为人热心又开朗。想到她时似乎依然能听到她的笑声玲玲朗朗。那时,我们都年轻地无忧无虑,仿佛这世界上所有的苦难都与我们无缘。而此时,我穿梭在记忆与现实之间写下这些文字,优雅却正在玉树承受着也许是她一生中最残酷的一次苦难,或者说灾难更准确。我再一次向生活投以感念的拥抱,让我在这个举世尽哀(爱)的时刻有机会将对青春的美好追忆在现实中延续。我愿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为美丽的玉树,为曾共有过一段闪亮日子的同学优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仅是我,所有得知这个消息的八九生物系的同学们都在为此努力着。
 
  在临风的玉树下,我们重逢,为了这份纯美如玉的同学情谊,我们穿越时光在二十年后重新携手走到一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马上续残梦 回复 悄悄话 青海,也是我的故乡!
gaoshanqing 回复 悄悄话 愿他们平安
一切都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