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9)
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消灭歧视就像消灭罪恶一样,恐怕是我们人类长远的奋斗目标,看似简单,却难以实现。
记得在国内的时候,原来的北京、上海是人们心目中最好的地方,当然现在依旧是。原来去北京是要进京介绍信的,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去,尤其节日期间。
我出生在北京,又在北京读过几年书,所以在我心目中,对北京没有多少崇拜的心理,我也从来不觉得我出生在北京就怎样,会说北京话就怎样,虽然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北京的同学们常常笑话我某些词说得太东北,比如“资产阶级”,记得有一次班里要大家发言,批判什么吧好像是,我念到资产阶级的时候,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还有我奶奶常常在问我:“水开了没有?”我回答“还没开呢。”她就笑话我说“还没开呢”这几个字的时候的语调,她学我学得特别像。其实我奶奶说得满口的山东话。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地学标准的北京话应当怎样说这些词。我从没觉得同学是歧视我,我也不觉得奶奶学我说话是对我不好。
等我到北京工作的时候,大姑姐一家已经在北京了,那时候婆婆经常从东北去北京看我们,大姑姐每次带婆婆出门坐公车都要求婆婆少说话,让她学说北京话,我婆婆跟我说过很多次,跟大姑姐出去不开心。我说婆婆:“你就选择出门的时候少说话吧,这么大年纪了学说北京话挺困难的,不像我们得在北京工作。”婆婆说:“我不觉得会说北京话就比别人高多少... ...”
还有一次,我爸爸到北京来出差,我们跟大姑姐一家在全聚德吃烤鸭,饭都快吃完了,发现鸭架汤还没上来,我老公就去跟人家说了一下,又等了半天还是没来,大姑姐就去找人家,不大功夫鸭架汤就来了。大姑姐说:“在北京生活,必须学会说北京话,你看看,鸭架汤都要不来。”当时我心里就想,肯定是人家忘了,吃饭要汤跟北京话有什么关系。现在想来也不一定就没有关系。
刚到北京我在一家新建的酒店工作,酒店要招服务员,筹建处没有人会说英语,让我在招生的时候用英语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当时酒店也不涉外,是说为将来准备的。那些来应聘的学生被老师带着来的,老师是北京人,听我说北京话就跟我特别亲,后来打电话来专门找我,跟我说:“我就愿意跟你说话,那些人说话实在没法听。”我很纳闷,不都是中文吗?
过去谁要说去上海,那打怵的一定是不会说上海话,据说,去上海不说上海话买东西没人搭理你。有一年我去上海,那时候住在舅舅家,人家都上班的,没人陪我上街,我自己出去逛,那年正好流行四平针的鸡心领羊毛衫,我要给我男朋友(就是现在的老公)买,想起来不说上海话不行,我就说开了“耐革鸡羊毛塞古来。”“洒个号头?”人家问。结果没有我要的号码,人家看我非常想买,就说要去仓库帮我找,另外一个人问:“她是我们上海人吗?”他说:“是的,不过应当是下乡回来的,因为有点口音。”说着另外一个人点了点头,我心想,哇塞,成功了!那人跑着去仓库帮我找了一件我要的号码的羊毛衫,可把我乐坏了,因为去上海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买这件羊毛衫回来。
我的高兴还在于我用了非常蹩脚的上海话,让上海人把我当了亲人,他们跟我聊天问我住在哪里,我说了小舅舅家地址,他们说住得那么远啊?确定我是上海人:)现在想来应当很有特工成功打入敌人内部的感觉:)
回到东北当然必须会说东北话,人家问你:“家革这块?”你说:“嗯呐!”马上就成哥们兄弟了:)如果你说外地话,那就会被人说:“咋不会好好说话呢?把舌头捋直了再说。”哈哈。
所以说,语言在任何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过一切都是过去和现在的区别。记得过去谁敢去广东?没广东人带着你能上街买东西吗?作梦!
过去的上海,北京,广东,真不是一般人能想着到那儿去生活的,需要适应,尤其上海和广东。至少你得从语言学起。
现在的北京、上海和广东,哈哈。不用说了,遍地的东北银!都要成气候了,大家都纳闷,哪儿来那么多的东北人呢。其实,是随着东北人走出来的越来越多了,大家跟着学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了,普通话就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语言,所以,显得东北人遍及全国似的。另外,东北很大,各处的话也都有口音,仔细听还是都有区别的,上海应当也是,否则我不会那么容易“得手”哈哈。
这些我们在国内生活都有的打怵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的其它方面的看似不公平,看似欺生,看似瞧不起,其实就是歧视。你能说不是吗?
因为在自己国家,因为都说中国话,都是中国人,因为咱们的家在那儿,所以心里有底,有底气,即便你北京上海广东不稀罕我,我还有我自己的家呢,河南,唐山,山东,哪儿都有自己的方言,你别处的人去也一样会感觉跟生活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不一样的。
但,我们生活在国内的时候,大家需要出门,需要换个城市生活的时候,应当都是自己打怵,担心自己的语言会影响自己购物,担心自己生活在方言不一样的地方会不习惯,而不会想到说受歧视怎么办?
改革开放40年了,四十年来我们中国人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差不多就有中国人。但所有走出国门的外国人里,咱们中国人是最最想家的。三四十年前出来的人,有些现在都要步入老年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考虑回国养老,总有人回国的时候回去养老院看看,这其实就是想要叶落归根。
能不能做到,会不会去做跟想没有什么关系,相信多数人尤其孩子都在美国的,根本不会回国去养老的,中国人越老越离不开孩子,不是要孩子做什么,而是要孩子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地地方,心里踏实。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经历的实在是太多了,小时候都有挨饿的经历,刚来美国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很多人也都挨过饿。所以拼命干了这些年,就想要日子过得安生一点,要想孩子这辈子,孩子的孩子们,都不要再吃苦了。
在国内生活的那么多年,很多人经历了文革,经历了很多次的运动,怕了,心里那种随时被人整的病根很难去除,有些人养成的整人的习惯也难改变,所以,一边辛苦拼命,一边还要想尽快能享受到自己奋斗的脚下这片土地的自己认为的那些优越性。
几十年来,多少人泪洒这片土地,多少人英年早逝在这里,又有多少人年纪轻轻就埋在了这里,还有多少人在抱病坚持着,为了有一天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能幸福地在这里扎根。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一代代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除去战争年代的流血牺牲,就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看不到硝烟而已。
人活着,活得是一个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生活得就好,心态不好生活得就不幸福。这个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
融入也是一样的,融入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语言,看到我经历的那点小事儿了吗?岂不就是语言的问题。那么来到国外,自然更是语言起着主要作用了。
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都说印度人如何如何,其实这跟印度人的语言比咱们好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是,他们说的话咱们很难听懂,但说得都对,只是有口音,就像我说上海话,人家听懂了,自己假设我是因为下乡才染上了口音。人家就愿意帮我的忙,愿意跑到仓库去给我找毛衣,满足我的要求。
在北京,孩子们的老师就因为我说的是北京话,就愿意跟我交流,不愿意跟别人说话。我没什么可骄傲的,当时没有,现在更没有,只是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要别人接受你,喜欢你,满足你的要求,你是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的。不能无缘无故地说你必须这样对我,那样对我,否则你就是歧视,你是错误的!
这样的事儿,其实我们自己琢磨也能明白,换位思考吧,如果在你的地盘上,在你的面前来了一个你现在这样的人,用你这样的要求要求你,你会作何感想?也许你会说,我会公平处事儿,我会做得合情合理。不会的!
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你永远满足不了别人,所以别人也永远都满足不了你!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融入,不是语言好就是融入了,不是生活在异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了,拿到了能用永远生活在那里的许可了你就是融入了。不是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方,就要把一个地方当自己的家。这就好像我们夫妻生活一样,结婚了生活在一起了就是一家人了,说话,做事儿都要以家为重,不能是你要为我,我才为你,我为你了,你也要为我。
但,多数的人走到新的地方都不会想着把这里当家,而是想要一个能给自己一个家的感觉,要别人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氛围。
我有个闺蜜,原来在东北,后来去了南方,开始跟我说起来都说,他们这里怎样怎样,慢慢地就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来我这里看看吧,我们这里如何如何。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又说我还是想回东北。这就是说,人,是想融入的,但真正的融入实在是太难了,它需要的条件其实很高,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很多,它不是单纯的你没有语言障碍,没有经济上的困难,或者说你比当地人生活得还好,即便你特别优秀,别人都羡慕你,崇拜你,但最终,你依旧是想着,我要回家。这也许是很多人最后还要魂归故里的原因吧。
这一代或两代人,在改革大潮中,在全世界可以随便游玩甚至生活的年代里,确实幸运、幸福地体会到了很多前人没有体会到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但我们付出的也是前人所没有过,后人也不会有的。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你生在哪里,你的身体的素质,你这个人的今后的性格、气质都会带有那里的气息。而今后无论你走到哪里,这些骨子里的东西都不会改变,就像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喜欢自己地方饭菜的习惯一样,难以改变!
因为我们这一两代人的经历,使得一种为儿女争天下的精神在我们的心里永放光芒,所以,只要为了儿女爹妈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哪怕儿女不认可的方式方法,只要爹妈认为是好的,就会去做。就象有些爹妈,自己小时候是被父母督促学习的,就认为督促一定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自己的成就是因为父母督促才有的。
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自己,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就像说,人家的孩子怎么能那么出息而你却不行,因为那是人家的孩子,不是你家的孩子。人越聪明有时候就越糊涂。马云曾经说过,坚持就能成功,这是对的,但就怕你坚持的是错误的,那你怎么会成功呢?
所以说,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也不要要求自己一定就是最好的。这不是没有进取心,这是实事求是。
融入,常常被人以为是不行的人想巴结行的人,小地方人到大地方需要融入。其实不然。
很久以前看过电视的一个节目,介绍的是小村官,说有一个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小伙子精精神神的,穿着西裤,衬衣扎在腰里,穿着皮鞋,到乡下当村官来了。没人听他的,他辛辛苦苦一家家跑,没人愿意搭理他,他出谋划策没人感兴趣。
当地没有通往外边的路,他要大家集资修路,说这样村里的东西就能运出去了,大家慢慢就富裕起来了,没人理。
小村官自己琢磨,想着得先让乡亲们接受自己,于是在外边找来钱,把村里的路修上了,自己也穿起了便装,旅游鞋上全是泥巴,裤脚挽着,衣服长长的也不塞进腰里了。慢慢地大家开始接受他了,他的工作才算是能展开了,这个村很快大家勤快起来了,也慢慢地富裕了起来。
从这个事儿我们就能看出来,乡下人进城需要适应、融入,同样城里人下乡一样是需要适应和融入的,因为无论你有多大能力,或你多么的无能,你都必须学着做一个别人需要的人,别人有用的人,其它的都在其次。
就好像夫妻,不是我嫁给你了,你就要为我负责,不管我怎么样。不是你娶了我了,我就必须听你的,不管你说什么。人和人走到一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靠别人生活,所以,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都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对方需要的人,有用的人,不愿意离开的人。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过得下去,过得好。是不是?我觉得是这样的。
歧视,它是我们可以争取改变的,但绝非一朝一夕的任务,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完成的,我们需要有耐心,需要有毅力,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效地去慢慢地减少歧视,消灭歧视,要让自己摆脱歧视对自己的影响,让自己真正地融入改变世界的大军中去。而不能是为了一个个目的去一次次斗争。
而融入也一样,没有一天一年就能融入的,融入需要的条件更高,需要的能力更强,所以,不是每一个有愿望融入的人,都能成功地融入的。寻找融入的方法,努力让自己学着去融入,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付出,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
人,面对大自然,面对世界,是很渺小的,人要战胜的其实根本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能战胜自己,那么你就没有敌人了!可事实上,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战胜自己... ...
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的,没有你的我的,有的只是我们是不是适合和喜欢生活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喜欢就好好爱她,不喜欢也不要跟自己较劲。
给问题,给矛盾一些时间,给不完美一些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一定会生活得越来越幸福的。人生苦短,不要把未来看得那么渺小,相信年轻人的能力一定比我们强,我们的努力未必能给他们他们想要的生活和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要做最好的自己,争取最优秀,但不要要求自己是那个最好的,最优秀的!
问好!
有一种重复叫磨叽,有一种状况叫毛楞,
有一种面貌叫磕碜,有一种讨厌叫咯应,
有一种观察叫撒漠,有一种掩护叫打狼,
有一种为人叫得瑟,有一种软弱叫尿迹,
有一种疑问叫噶哈,有一种习惯叫埋汰,
有一种聊天叫唠嗑,有一种速度叫麻溜,
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有一种厉害叫尿性,有一种傻叫得儿呵,
有一种心情叫憋屈,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
有一种运动叫滚犊子, 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
有一种吃态叫可劲造, 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
有一种关系叫钢钢地, 有一种独处叫卖呆儿,
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
“耐革鸡羊毛塞古来。”“
说的在理,做最好的自己,学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