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正文

道德经 第49章 德善章

(2010-09-19 15:52:59) 下一个

德善章

         恭闻古之圣君,继天立极者,莫非道也;代天宣化者,莫非德也。有道必有理,有德必有善!太极未判之先,素存于无名之始;太极既判之后,流行于天地之间。虽天地万物,各具此理,无所往而不有;虽有无空色,各得此善,无所往而不惧!设使圣人之教化不行、不明,则天下之大本不立,人心之私欲横生!未有不失性中本有之善,而为不善者也;未有不生俗情之欺诈,而为不信者也。是故,圣人之道,行于天下,君臣父子之道,无不行于天下也;圣人之德,明于天下,三纲五常之德,莫不明于天下也!因圣人有此大公无私之教化,所以天下之人无不善、无不信。圣人之心,如中天之日月,无所不临,无所不照;圣人之德,如天地之元气,无所不生,无所不养。以此观之,万民之性,同然而善;万民之心,同然而信;天下之人,即一人也;万民之心,即一心也。民不殊俗,国不异政,非圣人道德之至治,孰能如是哉!

       此章经旨,是言圣人之无分别,忘善忘恶尽己尽人之义。人能尽己尽人,则修己治人之道尽矣!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之性,具太极之全体;圣人之心,涵天地之全德。所以不偏不倚,不执不滞;因时顺理,随机妙应;所以不立常心也。譬如明镜一般,以所照之形为形,未尝执照于一形,未尝独照于一物!故以百姓之心为心。此正是无常心之妙处!故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百姓之心,合于天理之正,则为善;溺于人欲之私,则为不善。圣人因其人,而教其人;而随其心;而化其心。无人我之计较,无偏常之执着;百姓之得,如己之得;百姓之失,如己之失;尽百姓之性,如尽自己之性而已。修道之人,果能不生人我之见,去其分别之心,则处事接物,三心自然不立;二意自然不有。人之心善,我之心亦善;我之心信,人之心亦信。三心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二意者,逆顺二意也。三心二意既不在不有,则我之心,亦是圣人之无常心也;亦是圣人以百姓心为心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天之所赋,人之所受,能全而不失者,善也。内而身心,外而家国,能全其理而不偏不倚,尽其事而无过不及,是人之善也。吾以吾之善,共安于善而已!是善者吾善之。

       人而至于不善,或因生质之愚,而本然之天德不明;或因物欲之蔽,而人事之当然不解;如此种种不善,虽不止一端,然非本来即如此也。吾以吾之善化之,则不善者,必变而为善。是不善者,吾亦善之矣!

       要知善者之天德,善也;不善者之天德,亦善也;天德无有不善,是人人同具善!又安得有弃人哉?所以圣人治世,必欲人共归于善。同被尧舜之泽者,此也。故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天之所赋,人之所受,实尽而有诸己者,信也。内而身心,外而家国,察其理而无一毫之障蔽,践其事而无一毫之欠阙,是人之信也。吾以吾之信,相符于信而已!是信者吾信之。

       人而未至于信,或始勤而终怠;本然之天德,若存若忘,或饰外而内不真;人事之当然,或全或阙;如此种种不信,亦不止一端。然已能知善,所未至者,信也。吾以吾之善,引之进于信,则不信者,亦必进而为信。是不信者,善亦信之矣!

       要知信者之善,德信也;不信者之善,亦德信也;本善无有不信,是人人原具此德信!又安得不共勉以信哉?所以圣人教人,必欲人共实于善。同至于有诸己者,此也。故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圣人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

       人生在世,有此身,便有此性;有此性,便有此善;有此善,便有此信。善信,都是性之固有,心上之实理也。只因禀受气质,有清浊之不一,所以有善有不善;有信有不信。种种异样,不能浑其心也。是以圣人,在天下怵怵焉,急为天下浑其心。怵怵,是形容圣人不能自安,若有恐惧之貌。浑其心者,无所分别之谓也。正欲保全天性,不以善信自异于人也。又使不善不信者,无欲无为,不知不识。浑然复还固有之天真,不致自暴自弃于不善不信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观此二句,深知圣人,浑其百姓之妙义!百姓既沐圣人之化,性之善已复,心信已全。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亦浑浑然,以圣人之心为心。见圣人之善,百姓亦从而善之;闻圣人之信,百姓亦从而信之;此便是注其耳目之义。圣人犹恐视听之中,或流于见闻之蔽,或迁于耳目之私;本性之善,本心之信,又几至于失矣!是以圣人,因而孩之。孩之者,即是抚之如婴儿一般:赤子之性,如愚如昏;善恶之机不动,智虑之念不萌;虽有耳目,却无欲无为!不有耳目之用,亦无耳目之欲也。所以圣人孩之者,此也。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正欲使民不失其赤子,保其太朴之性;善者同归于善,不善者亦归于善;信者同归于信,不信者亦归于信。天下安有其不浑心者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