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30章
(2010-05-09 21:45:41)
下一个
不道章
恭闻三皇之盛世 以道化民 以德教天下 不有甲兵之用 不操机智之谋 君尽君之道 臣尽臣之道 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 各尽其道 天下以道归之 所以盛世雍熙 人民至治 上下无为 天下一道而已 天下一道 即是天下一心也 天下一心 则无形之兵甲 不用而有余 无名之将士 不战而自胜 以此观之 奚用兵强於天下哉
今日文中所谓不道早已 譬如秦汉以来 治乱之不同 得失之不一 此皆是不道之谓也 不道者 以力胜人 非顺天应人之事 所以强弱之害不能免 此等所为欲求淳古之风 未之有也
此章经旨 重在不以兵强天下一句 若或以兵强天下 何道之有乎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此二句 正见当时太上以不道之兵 戒天下之义 细想君为天下之主 心为一身之主 国之有君 犹人之有心也 所以君正则国治 心正则身修 此自然之理也 君正者 正之于道也 心正者 亦正之于道也 是故善佐人主者 惟知以道 以道佐于人主 则天下雍熙 民无死伤之患 天下未有不归于道者
若是以兵强天下 太失天地之和 民遭涂炭 天下离乱 天道未有不以兵强之事 好还者也 盖因有此好还之理 故得此好还之事耳
好还者 譬如我以兵势加之于彼 彼必以兵势 还之于我 是以谓之好还 故曰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修道之人 若或以情欲乱性中之天下 以无明起心上之干戈 此即是以兵强天下 不能以道佐於人主之义也 至于六贼互起 万魔来侵性中之天下 一日不能安静 心上之主人一时不得自在 岂非好还之事乎
观之于此 则道法世法均可见矣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兵者 不祥之器也 自故圣人 以道佐于人主者 深以用兵为戒 倘若不以用兵为戒 三军骚动 黎民遭变 农事必废 田畴荒芜 则荆棘未有不生者焉 故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三军之众 谓之师 军马所临之地 兽走失群 飞鸟不下 耒耜(leisi)不闻 荆棘即生 所以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凶年如瘟气流行 虫蝗遍野 黎民饥馑 贼盗业生 或方隅无病而自死 或妖孽横生于境内 皆是凶年之验 此正天道之好还也 故曰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人若不悟真常 不修正道 荆棘生於方寸之地 戈矛乱于胸次之间 念虑日日以尘劳 魂魄时时而消散 三田自此而荒芜 血气自此而衰耗 此亦是身中之凶年也 可不慎乎
故善有果而已 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细想兵法之用 有天下者 亦不可少 但在用之善与不善耳 善用者 不得已而后用之也 其用兵之善在于果而勿强为妙 果者 不敢取强 一心果决 谓之果 譬如乱臣贼子 叛逆君亲 残民害国 侵侮横行 此不得已 而须用兵者也 我兵虽强 必不敢以取强为心 我兵虽胜 亦不敢以取胜立意 如此以不得已之兵 应之于天下 天下必不以兵强加之于我也 故文中谓善者果而已 不敢以取强
然善于用兵者 其不敢取强之道 亦不止于一端也 一者果而勿矜 二者果而勿伐 三者果而勿骄 四者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矜者 乃是谦卑用兵 不敢以矜骄自负之义 果而勿伐者 乃是先人后己 以逊让用兵 不敢自称其功能之义 果而勿骄者 乃是顺天命而用兵 不敢自生狡诈之义 果而不得已者 兵之所用 非有好胜之心 非有取强之义 必不得已而后用也 以上四者 总是不敢取强之道也
故曰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五句
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兵之不可强 犹物之不可壮也 天地之间 一切万物 有生必有死 有少必有壮 有壮必有老 此是物理之常也 物之理尚且如此 何况用兵者乎 用兵之道 两军对阵 生死存亡 关系不小 倘若以矜伐骄诈之心 取强於天下 则势极必反 太过必伤 胜者不能久持 强者不能久立 即与物壮则老 理势同然也 是以谓之不道 不道早已 所以自古圣人以有道之兵 用之于天下 未尝壮 未尝老 则亦未尝已也 倘若不然 壮而且老 能无己乎 故太上以此诫之
不道之兵虽然可戒 世人不道之为亦不可不戒也 且如人之有身 即寄世之浮沤 长途之旅客 电光石火 能有几日
既然出家 辞父母 别妻子 割断恩爱 即当念念存戒 心心在道 希圣希贤 学丘刘谭马之活计 无欲无为 求生死性命之根元可也 或云游海外 访烟霞之隐士 或朝谒(ye)名山 会得道之高真 或栖隐林泉而炼精养气 或和光混俗而说法度人 或晨昏香火而经教殷勤 或行善妙之法而济人救物 种种修为 但要真诚合道 修之日久 皇天自然不负苦志之人矣
奈何教中亦有根基浅者 恣贪声色 驰骋好游 天空海阔 人我山高 终日竟夜 不作以道佐人主之事 动止行藏 若有兵强天下之心 此皆是不道之为也 此等不道之为 是谓名教之罪人 自误前程 自作自受 虽圣人出世 亦不能救其天道好还之患也
我今说至于此 不觉悲泪下流 痛责其心矣 出家之人 悉当言下彻悟 早寻了生死之妙道 不但目下超然 亦且生生世世不入邪径 永得真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