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都希望获得太极拳真谛,从而成就自身的太极功夫;然而,往往「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原因者何?某些太极拳师父「错解如来真实义」当是重要原因,因为「任尔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得遇明师这件事要看机缘,好在如今,资讯发达,寻明师应该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自身有没有成就太极功夫的必备资粮,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综合笔者数十年参悟太极功夫之经验,以下四大资粮是太极拳爱好者必备的,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明理开悟。明就是明瞭,清晰、明白了;理是太极拳的思维模式、拳学本质和拳性,理就是太极;开是通达、打开、豁然开朗;悟是觉、灵、慧、圆、融、满、转、净、慧的实现过程。学练太极拳,理——是中华文化的全部精要:无极、太极、阴阳、含三为一、四象、五行、六合、八卦、河图、洛书、上善若水、空圆转融以及十三总势等等。明几分理,则得几分太极真意。
拳架筑基。好的拳架是太极功夫的基石。惜乎当代有些太极拳拳架,受西方文化或外家拳的影响太深,单一、标准、刻板、表演性强,内蕴不足。真正的太极拳架,参天地之化育,法天则地,象形取意,动静一如、内外相合、节节贯穿、正反扭环、沉飘浮腾、大小圆融、阴阳平衡,演练起来千姿百态,内蕴无穷。好的拳架,运动量极大,消耗量极少,并能形神俱妙,是证悟儒、道、佛所倡导之境界的有效途径,是真实不虚的社会人生和天地虚空的实相。好的太极拳拳架是最好的过河之筏,帮助我们认识真理。
内求本具。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乃生命意识向内的运用、探寻、回归、内省,目的是开启自家身心性命的宝藏,这种宝藏,是人本具的功能和潜能,深埋于人的生长化藏,以及生老病死的所有季节和过程,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隐而不显,显而无形,是我们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和终极走向。具体来说,神明、意专、气足和形柔,是内求太极功夫的内容,亦是开启本具疆域的唯一钥匙。
熏修为道。太极就是道,拳就是承载、容纳这个道的无相无相之器皿,是拳拳服膺之心的天性使然。如何让这个天性发挥良能,天机运行,展露本来面目?清香一柱,氤氲当下。清香就是我们向道的心,就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行走卧坐,不离太极,时时刻刻,以太极思维为参照系,以理作意,以意会心,以心燃灯,以灯照明,以明见性;以拳架为筏,日日渡河,每一日,拳架之模样,是变易、不易、简易的融合,含三为一;内求本具,自然天成,无内无外,本真如是。
开启太极智慧,从当下开始
古代的圣贤们,悲悯后代子孙,容纳百川地创建了儒、道、佛三大中华文化基石,目的是构建一种思维模式——大智慧、大智能、大光明的参照系。有了这个思维模式和参照系,后来的中国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发韧点,会自然而地从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出发,去行住坐卧,去发明创造,去享受生活,从而实现身与心、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这样的整体和谐,是中国人的本具智慧。
古代圣贤,还创造了易、医、武等学问,从而具体地帮助我们改善人生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生存发展的问题。
易阐述阴阳调济之道。
医用辨证论证的思想,实现阴阳平衡,正气存内。
武则是“止戈为武”,其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神旺、气足、精满,从而勇于担当。
然而,儒、道、释,易、医、武的内涵太广大、太高深了,好像无边无际的森林和大海,往往让后学者无所适从,不好入手、入门,难以抓住核心和规律;更何况,当代人生活忙碌,精力不济,没有心力去深研这样“无上甚深微妙法” 的。
所以,在当代,我们所倡导的修行方略是:太极、太极拳、太极文化;
太极是儒、道、佛之含三为一智慧的归纳和提炼,帮助我们建立一种中国人的核心思维——太极思维。这种思维告诉我们按照仁智礼智信、吾善养吾浩然正气、河图洛书;自然、清净、无为、上善若水、握固、虚其心实其腹;本具如是、圆照清净、明心见性等等“一法不生般若生”的大仁大道大光明的道路来精进。
太极拳是易、医、武心要的统摄和升华,目的是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所碰到的各种问题——证儒、道、释心要,补充生命能量,担当起“天命之为性”的使命来。
太极文化是以太极思维、太极拳的修为,回归或建立独属中国人的教育学、医疗学、幸福学、管理学……从而以文教化,帮助我们实现身心性命的自由自觉自主自控。
修行就是通过太极、太极拳、太极文化这条回家的路,来熏修、开启解放我们的心灵,从而得见实相、本真——本具的智慧。
本具的智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就在自家的心性中居住、蛰藏着。
千百年来,一时(时间空间),一生三世,本具的智慧,一直等着我们回家。
还等什么,从当下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