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 ┌约智 观理事无碍之境, …自利之妙用┐ 观自在 │ 而了达自在。├智悲双运、自利利他、 (即观 │ │故得观自在之名。 世音) └约悲 观一切众生之机,…利他之妙用┘ 而化度自在。 菩萨 “菩提萨埵”之省文,是梵语。 ┌菩提——觉……………以智上求佛法。 └萨埵——有情…………以悲下化众生。 (即众生) 此外有多释。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浅……人空般若——二乘人入。(人空者、人体为五蕴之假和合、 深│ 其中无有真实之我体) └深……法空般若——菩萨入。(法空者、五蕴亦空、如后所明。) |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即旧译之五阴也。世间万法无尽。欲研高深哲理及正当人生观。应先于万法有整个之认识,有统一之概念。佛法既含有高深之哲理及正当人生观,应知亦尔。 此五蕴,即佛教用以总括世间万法者。故仅研五蕴,与研究一切万法无异。蕴者,蕴藏积聚也。五蕴亦称为五法聚,亦即五类之义。乃将一切精神物质之法归纳于此五类中也。 ┌色蕴…障碍义 即一切相障有碍之处境。 ──┐ │ 与物质之义相似而较广。 ──┴境处 ├受蕴…领纳义 即对于外境或苦,或乐及不苦不乐等 ─┐ 五 │ 之感受。此与今时人所习用之感情一 │ │ 词(即是随官感印象而生之官感感情)│ │ 甚合,若作了别解之感觉释之则非, ├内心 蕴 │ 因了别乃属识蕴也。 │ ├想蕴…取像义 即取着感受之印象而思想。 │ ├行蕴…造作义 即对外境之动作。 │ └识蕴…了别义 即了别外境,变出外境之本体。 ───┘ ┌由外境色…………而感着种种受 轮转 ├由种种受…………而引起种种想 生死 ├由种种想…………而发起种种行 ├由种种行…………而薰习内心之识 循环 └由内心之识………而变成外境之色 不绝 空,此空之真理及境界,须行深般若时,乃能亲见实证。 |
度一切苦厄 苦、生死苦果。 厄、烦恼苦因。能厄缚众生。 此二皆由五蕴不空而起。由妄认五蕴不空,即生贪嗔痴等烦恼。由有烦恼,即种苦因,由种苦因,即有苦果。 度、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能解脱一切苦厄。解脱者,超出也。 舍利子等 以上为结经家叙引,以下乃正说般若。皆观自在菩萨所说,故先呼舍利子名。 |
舍利子 是佛之大弟子,舍利此云百舌鸟,其母辩才聪利,以此鸟为名。舍利子又依母为名,故名舍利子。以上皆依法华玄赞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