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章
如果人整日的思考只有鎖在自我,沒有絲毫溫柔體貼大道的情意,這個自我會被物質堆積的假象認同給填滿,而無暇關注自我外面的整個宇宙,自我與宇宙割裂的過程,就是人經歷痛苦的過程。如果人只留意經歷痛苦的過程,拆解出各種瑣碎而片面的思想方術,卻不往根本彌合自我與宇宙的割裂,大道就再不會在肉身呈現能量,使人徹底遠離痛苦。《大學》這本書自來就被當做心學最基本的教育經典,因為《大學》這本書真正在使自我洋溢在宇宙裡,獲得大道的成全忘我而存在,領受著沒有殘缺的快活。人常被各種典籍錯誤導引,竟然相信關注自我就能解脫,因此不只醞釀與宇宙對立的狂態,還與自我外面的人相互對立抗爭,藉著各種權益的攫取來不斷鞏固自我,卻再無法離開自我堆積的高大城牆,真正尋覓出解脫的路徑。《大學》要使人善待自己,不要再藉由各種名相的餵養而焦慮活著,要人與人重新整合成一體的家人,更要使人與天在大道的保護裡相互信靠,因此《大學》首先表示每個人都要琢磨彰顯內在清澈的德性,然後與他人相親共和,人與人由此整合出實踐大道的能量,就能與天交融而活在至善的情境裡!這種整合內聖與外王兩種路徑於一身的心學,就是《大學》這本書要人踏實學習做個大人的根本意蘊。人如何琢磨彰顯內在的德性呢?《大學》有細緻的心學佈局,他說人要先承認所有情態的根基都來自你的心,這種承認會使你明白解決各種煩惱與其強烈呼喚遙不可知的上帝來幫你;或懷抱利害招徠只做短線具體交易的各種鬼神;甚至僅相信願意跟你親暱的人,卻不管這個人有沒有大道,都不如回歸你能不斷落實覺察的心本身,最能呈現你對大道的根本領悟!不再往外面尋覓任何宗教或哲學的名相來權充保護,承認你在覺察這個狀態有著無可言諭的獨立性,沒有任何其他生命能替換你的心來覺察;你纔能開始專注往內在駐留,認命張開自己的覺察,擔負全部人生的景況;如此你會具體感知心存在著本體,而本體有著恬靜的質性;感知這個恬靜的質性會使你嶄新洋溢著安全的情緒,任何煩躁恐懼都能飛灰湮滅;有著安全的情緒,纔能使你正確的思慮,自主擔負人生來做決策纔不會歧出岔路;這使人降落至良善的循環裡推演,不斷藉由正確的思慮領會著大道的深意,而獲取豐美的生命果實。這五個程序就是「止定靜安慮得」的意思,也是實踐心學的六字真言。
《大學》這本書在教人認清本末,大道絕對是人立身處事的根本,誤拿節末當根本錯置,人將如浮萍般漂泊無主。如果自我是大道伸出的節末,這個自我就已經不是人活著要執著的重點,往根本把握大道,因替蒼生著想而活出真我,纔能使人徹底得救,不會在慾望的大海裡隨波逐流,整個人類由開始至結束的歷程裡,活著就在不斷面臨難關的考驗,如果曾出現什麼恆常舒態的聖境,只有來自人毫不懈怠的清新奮勉,知道根本與節末的區隔,並按著心學佈局調配在生活裡落實出大道。心學是萬學的母體,因為人如果沒有心的基本覺悟,就無法觀看任何存在於宇宙的訊息,用語言做出適當的回應,這是格物的意思。觀看存在於宇宙的訊息並往心內編織意蘊,來架構出一個世界的存在,並活在這個與宇宙疊合的世界裡,這是致知的意思。你如何確立自己的致知不會誤使世界與宇宙錯開成兩種存在?只有諏嵜鎸ψ约壕幙椧馓N的過程,懷抱著公正的態度,不容任何雜質闖進你本來具有獨立性的覺察狀態,這是找獾囊馑肌5??闳绾未_立自己的找鉀]有夾雜自我任性的獨斷?只有不斷問自己:我的找獍l出的態度,確實有符合大道的法象嗎?心不在任何執著自我的態度裡做出判斷,帶著靈性來領受大道的保護,順合著天地發掘生命的活潑情味,這是正心的意思。內聖的意蘊在這裡已經圓滿,卻要經歷外王的考驗,纔能完整落實內外本來合一的大道,否則還無法使人因反映大道的自在而徹底得自在,人要不斷具體鍛鍊肉身,使肉身能點滴在生活裡承擔實踐大道的重任,這是修身的意思。然後,人更要能把愛的能量釋放給因緣使你們共生的家人沐浴,彼此體貼他心而使獨立不會孤立,卻因你們都能信靠大道而相互依賴,這是齊家的意思。無數的家人彼此在家裡釋放出愛的能量,由此往外在組合成的社會自然就會重新回歸大道的直接保護,使各種層面的政治都能獲得安頓,這是治國的意思。在人與天交融而活在至善的情境裡,各種名相將會自然脫落,這來自架構出世界的存在的心本身都已經脫落,而只有呈現大道的宇宙的存在,這是平天下的意思。由格物至平天下,可看出大道循環周流的秩序,倫理由此張開纔不會淪為教條,而有大道的能量來支撐依循。《大學》這本書在闡發一套拿人道來貫通天道的學問,故而人有沒有修養生命,讓自己當個實踐大道的器皿,實在是大道能否呈現的根本,我們體貼心學越深刻,當能領會天人根本就合一。
第一章 釋大學
《大學》就是當大人的學問。什麼是大人?不受慾望的蒙蔽,懷抱著大道做生活舉止唯一的準則,就是個大人。每個人都具有大人的質性,這來自人有心這個不變的本體,會與大道自然接軌。心包括心臟,卻不僅在指心臟,而統稱人全部身體的靈覺,譬如天冷衣薄會身寒,天熱衣厚會身燥,就是人秉受宇宙自然而生,自然會有的基本靈覺,如果不在意這個基本靈覺,就會不覺背離天道而使身體受損。靈覺滋生出的直觀能跨越肉身的制約,順著大道的脈絡而洞見世事變化的跡象,自然使人懂得趨吉避凶。心包括頭腦,卻不僅在指頭腦,如果人只抱著頭腦思考,固然會使思考符合頭腦理性的秩序,卻不覺漠視身體其他機能共同整合出的靈覺,而頭腦強烈獨斷的效益,卻無法彌補身體其他機能跟著各自孤立咿D,而使心崩潰解體,人活在孤腦獨大的痛苦裡無可自拔!當大人的學問本來不可言教,只能用全部身體來領會,卻因人常受困在自己的慾望無法領會何謂大人,因此大人可引領人往自己身體開啟當大人的學問。人如何當個大人?最根本來說就要領會「慎獨」的意思。一般人會把慎獨解釋做謹慎面對自己的獨處,不要自欺於暗室,卻尚未領會其深意更在指出人的精神在本質上徹底獨立,謹慎承認獨立的事實,不讓獨立變成孤立,因感覺空虛而做出茫然無主的行徑,就會使生命滋生出自覺,自尊自重挺然在宇宙大做一個人。相對於大人的是小人,小人本來無意當個小人,卻因活在孤腦獨大的痛苦裡,身體其他機能各自急躁尋覓快活,而導致慾望纏住身體,並使作亂的訊息隨意發散給社會,導致領會不堅的人跟著動盪漂浮當個小人,他們共有的快活則因沒有大道的能量支撐而快速耗竭殆盡。人只有整合全部身體當個大人,纔能使身體反映整個宇宙的架構,舉止配合宇宙流轉而作息,由此開出的人道纔能貫通天道而合一,因此真正的人文不會與自然脫節,而榮耀同歸於大道。
第二章 釋明明德
「明明德」三字是說磨亮本來清澈的德性。你內在本來就有清澈的德性,這來自人秉受宇宙自然而生,根本就有著順應宇宙流轉的質性,只因人孤腦獨大的操煩思慮,而使德性蒙垢隱蓋。德性不是任何時空僵化頑固的教條,而是人體貼天道當下在人間發出具體邁往良善的能量。人如何能得知天道呢?譬如人肚子餓就知道要吃東西,這是胃臟要消化食物,供應各種營養給身體,自然會有的基本靈覺,但,如果只知道馳騁食物的口感,不顧胃臟是否有消化的容量,這就是拿慾望在傷害天道。人吃東西是否已經吃飽自然會知道,不須藉由腦子按部思考纔能得知,超過胃臟消化的容量就會胃痛,按著自然會知道吃飽與否的節度來吃東西,就是在使身體反映整個宇宙的架構,人心自然就能實踐天道的鐵證!清澈的德性不能被語言給出的概念說死,而得不斷在生活裡琢磨,恢復璞玉本來就有的光亮質性。如果人能得知天道如同人自然會知道吃飽與否一般簡單,為什麼人常由身內反映至身外,滋生各種破敗的局面?自然會知道吃飽與否固然很簡單,人卻常會受著食物的蒙蔽,身體各部器官片面滋生慾望,致使全部身體無法整合出貫通周流的靈覺,譬如眼睛看見流出蜜汁的烤肉與鼻子聞出烤肉撲滿的肉香,如果只急躁想填充口腹的慾望,讓胃臟超過消化的容量,而不顧人已經吃飽的事實,天道當然就無法獲得呈現。天道要人拿出全部身體來正確的思慮,而不要人片面馳騁局部的器官來填充各種慾望,能不馳騁局部器官的機能,而整合使全部身體都配合天道而吸納能量,如此人就在磨亮本來清澈的德性。
第三章 釋親民
「親民」兩字是說與人相親共和,融洽在大愛的氣流裡生活。人如果能整合自己全部身體的靈覺,自然就會有大愛的能量想吐出,而與他人相親共和。人不斷保持內在清澈的德性,就能使自己成為大道的器皿,謙卑領會天命,讓大道在人間實質提攜蒼生。與他人相親共和來自人每天都能更新自己的能量,保持能量的循環吐納都在大道裡獲取營養,因此肉身雖然無可避免會逐漸老舊,承擔大道的器皿卻會越來越清新,這個器皿就是心的本體。因此,愛自己與愛他人只是一件事,來自本體共同發出的安全情緒,愛自己越深刻,就越要體貼天道深刻的意蘊,因此很自然就會做出利他的舉止,使他人與自己再結為一體,沒有精神的區隔,全部都是天道眷顧的子民。人謙卑領會天命,當能覺察宇宙各種生命都自有深刻的感知,而只有跨越彼此感知器官的限制,交互流傳大愛的訊息,纔能確知自己的本體在完整吐納大道。人如何跨越感知器官的限制呢?全部身體的靈覺統稱為心,深刻的靈覺既依賴身體全部器官的感知,又會在最深層面跨越身體器官而感知,但這還得要靠身體器官的乾淨不生慾望纔能被跨越,否則慾望的交纏會使人無法傾聽感知,譬如說預知未來某事要發生,會藉由睡覺的夢境裡觀看意象,如果人平日孤腦獨大使得煩事交纏,夢境就只能呈現對煩惱的掙扎,而無法澄清出預知,更不要說在白日生活裡會有什麼直覺。因此,與他人相親共和的深意更在推至與萬物相親共和,內聖與外王兩種路徑要連結在大道的保護裡相互成全,而大愛最終會使萬物交融做一體。
第四章 釋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這四字是說只有內聖與外王結合,理想與現實結合,在社會生活裡之嫿饷摚?瞬拍苷殪督K極的解脫。離開社會,孤山索居的冥思,或漠視存在於生活的苦難不顧,而只與自設的各種鬼神對話,希望因此就能獲得庇佑消災解厄,人決無法止於至善,止於至善的解脫需要肉身自發在人情事理的琢磨裡獲取,不依賴離開肉身的他者來開啟覺悟,這是心學不同於任何宗教的重點旨趣,也是《大學》要指出「自明」的意思。人要實踐大道,就不能只想當個生命的主體,還要當個生命的受體,纔能把握住心的本體。生命的主體來自實踐,人如果不能領會大道,如何能知道自己是誰?如果人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他如何能坦然當個生命的主體呢?領會大道就在使人先當個受體,讓大道在自己身體灌注能量,懷抱著大愛傾聽整個宇宙的聲音,則為灌注能量的具體呈現。誰來懷抱著大愛傾聽?只有心的本體能傾聽。孤腦獨大只會焦慮的馳騁痛苦,全部身體的靈覺則會安靜感知整個宇宙的聲音。回歸本體的懷抱,來自你終於踏實承認解脫不能依靠任何他者,而在恢復身體的乾淨,讓心自然與大道接軌,如此本體就會浮出恬靜的質性,讓你拋開任何名相的掙扎,洋溢在安全的情緒裡,自在做出正確的思慮,每個思慮的發出,都能使生命更獲得大道的成全。這種自己渡化自己的心法,只有人完全謙卑纔能領會究竟,而完全謙卑來自完全絕望,完全絕望能終結任何急躁的求救,更不要說還有什麼慾望的雜質攪和,當下你會看清自己僅剩的東西,只有還能感知的心,你不跟心做最忠實的朋友,還要跟誰應酬交往?在當下,你終於自己跟自己整合成一體,眼耳鼻舌頭手腳全部都只是一個感知的整體,這個整體的存在,投射出宇宙本來就是個整體的真相,因此心的本體自然就有著大道,你不往本體觀看大道,還要往哪裡觀看大道?止於至善就是活在整體裡,由自己做個整體出發,不斷在生活層面踏實與萬物交融,繼續擴大投射出宇宙本來就是個整體的真相,如此良善的循環推演,直至再沒有自己,完全只有宇宙這個整體的真相而已!
第五章 釋本末
根本與節末常被人混淆,這來自慾望常會驅使人只想處理片面的問題來應急,卻不顧整體的梳治。慾望並不可怕,可怕在人不知面對完整的自己,使慾望有作祟的縫隙。譬如說好色本來是人身體很自然會有的情緒,如果沒有體貼呈現交媾的過程,讓交媾成為人與人重整全部身體能量的機會,藉此領會活在整體裡的飽滿,卻只在意生殖器官片面的刺激舒服,持續耗散能量而不顧,這種耽溺的狀態,就會使好色本來正常的情緒,成為擾亂精神的慾望。根本與節末不在表面生活的樣態裡區隔,譬如說吃素打坐念經會講不見得有根本,走路睡覺游玩賞戲不見得屬節末,關口端在你有沒有開啟心來領會自己正在發生什麼,使得樣態真實洋溢著大道。因此,在生活裡修養全部身體的靈覺,這是人面對存在的根本作法,由靈覺來引領生活各面的規劃,這是養出根本會跟著發出的節末,整合內聖與外王的意蘊就是如此,從來沒有本亂而末治的事。政治如果要得到澄清,不能只問組織政權的表面制度該如何規劃,卻不問執政者有沒有開啟全部身體的靈覺,希望黃河的水變清,難道只有苦思在下游該如何過濾水質,卻不管在上游該如何植樹固土嗎?澄清政治更不能只問人民的意思,卻不問大道的意思,如果人民普遍沒有在生活裡修養全部身體的靈覺,他們片面馳騁不受大道保護的慾望,只會加重殘害根本的澄清。聖王是修養全部身體的靈覺,很自然會呈現的精神狀態,每個人都能做聖王,只要他願意往根本掌握德性,順此發出的節末就不會是慾望,而不斷呈現大道的法象!
第六章 釋格物致知
宇宙的存在來自不可知的混沌,世界會存在,來自心的覺悟。因此,格物就是拿全身意識來觀看宇宙各種訊息,當下用語言回應出相同能量的訊息,也就做出正確的稱謂。稱謂本身有著驚天駭地的意蘊,因為這宣告著人類真正由宇宙誕生,自此就要展開極其患難而絕無法半路抽身的成長歷程,如何既與宇宙並立,又與宇宙合一,這個難索的議題,就要人醞釀出絕大的智慧來因應!人不能沒有智慧,就像人不能不藉著吃東西來維持生存一般,已經牢固盤結變做人的宿命,因為你觀看宇宙的訊息,很自然會往心內編織出意蘊,如果不能架構出正確的世界來詮釋你感應出的宇宙,其間的破裂會使人很難存活,還有比存活更根本的處境需要你消耗精神來關注嗎?因此《大學》會說致知首先在格物,你如果能不斷正確把宇宙稱謂出世界的意蘊,就能自然擴張出無限恢弘的視野,使生命因洋溢著洞見而呈現流體的自在。人的痛苦常來自他懷著任性編織出錯誤的世界,硬把這個世界套在宇宙裡,因彼此不適應而使世界不得不瓦解,這就得重回致知來做工夫,往這裡觀看越深刻,就會覺察宿命與創命自來就是一件事,智慧則是使這兩者合一的黏著劑,智慧在,則世界與宇宙不斷疊合存在。
第七章 釋找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