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漫游》第一章
(2008-12-29 14:23:37)
下一个
《老子漫游》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言语来说道,不是恒常的大道;
名,可以文字来命名,不是恒常的真名。
无,是用来命名天地的开始;
有,是用来命名万物的生母。
所以,
经常进入无的状态,去观察有的生生灭灭。有在无中生灭,命名为妙;
经常进入有的状态,去观察有的生生往返。有的静动生化,命名为徼。
妙和徼两个概念,同出一源而名称相异。妙出自于无,徼出自于有,而无有自动相生互换是同样物质。妙徼是同样物质命名为玄。
玄同一物得一妙,玄同万物得万妙,玄同众物得众妙。玄同一物又一物,是进入众妙的门梯。
【要意】
在第一章里,老子为我们提出了“道”“名”“无”“有”“妙”“徼”“同”“玄”这八个概念。其实,《老子》五千言并不是很难懂,并不比我们读到大学艰难。关键是要把握住他所使用的概念,然后才能进入他所营造的境界。
道,可以说是《道德经》所要讲说的根本核心。道字从首从辶,首是我们的头脑,辶是行走的意思。道是头脑在行走,头脑在行走才能知晓道是什么,人的感觉器官是无法明白道是什么的。头脑在行走,就是观察和思维人生、世界、宇宙。观察是我们对人生、世界、宇宙的直接认识,简称为直观。思维是对人生、世界、宇宙的间接认识,简称为推理,有名字的语言、图形、数字就是我们思维的载体。所谓理论,就是系统化的语言。头脑在行走的道,指的就是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自然观。老子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宇宙和自然的规律展现于人类,就是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自然观。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的灵长,成为地球的主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认识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从而适应她,利用她,以便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在人类诞生以前,宇宙已经存在了数百亿年或更长的时间,道一直在起作用。也就是说,这道本身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独立存在的,至高无上的、无往无来的。她可以生出天地万物,人类动植物矿物,所以也是人类万物的主宰。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宇宙的生命才得以放射出无尽的生机。人类法天象地,往返于天地之间,显示出道的勃勃动能。人类能够发现道的意义,就在于人类有直接观察和思维推理的能力。中国人直接观察的能力比较强,西方人思维推理能力比较强。
直接观察,现在还没有办法向别人展示,只好用思维推理去展示直接观察。然而,人类的思维推理活动所依靠的材料主要是语言,通过这些语言材料,建构出一定的观念概念范围,人类的思维推理才能得以进行。
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说明直接观察,只能说明观察到的部分现象,所以我们用来思维的观念概念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用极为有限的人类语言和贫乏的观念概念,去认识和反映那数百亿年本来就如此的宇宙大道,的确是力不从心的,勉为其难的。
然而,人类是往返于天地之间的特殊物种,不认识清楚天地之道,人的思维不会停止活动。所以,我们一代代的人类,都在不停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只要有一个人在,我们都不会停止探索。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接近那个大道,模仿那个大道,直至与大道同为一体。所以,为了说明那不可言说的大道,我们这有限的语言和贫乏的观念概念,还在不停的被创造与发展着。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观念概念所表现和反映的,并不是真正的大道,最多只能是一个近似的说法。然而人类有个通病,就是坚决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观念,淡化了思维和观念的源泉——直接观察,从而偏离了真正的宇宙道,产生了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语言与观念的局限性,才能真正解脱自己的痛苦与烦恼,生活得自由自在。必须确立直接观察的方法,以解脱自己语言与观念的局限性。老子第一章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两句,这两个“观”字,就是解脱人类自己语言与观念的局限性的方法,让人类不再受到语言与观念的限制,进入语言与观念的自由王国。中国道家深得观中真味,道士所居的地方,经常名为某某观。
直接观察是人类认识大道的根本途径,语言文字是用来说明直接观察的对象的工具。直接观察可以察觉无名的天地之始,语言文字只能跟在直接观察后面亦步亦趋,这样才能解脱人类自己语言与观念的局限性。
然而,人类要认识大道,包括老子自己,也不能不使用语言与概念,所以就有了两个“名”,即两个概念,就是“无”和“有”。
无和有的概念,来自于对自己的直接观察。当人经常处于虚静状态,会觉得体内空无一物,这就是人最初理解的无,其实是阴,阴是无的结晶。忽然空无一物中,不是空无一物了,有了能够感知的物质。这个能够感知的物质,就是“有”的概念的来源。这个“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忽然这个“有”的感知没有了,有没有了,人不知有到哪里去了,又觉得体内空无一物,这种人不可理解的有消失的空无状态,就是“无”的概念的来源。
人常在“无”的状态中,直接观察有的生生灭灭。认识到无似乎是什么也没有,但却可以生出有和万物,这就是道。有和万物可以消失而成为无,这就是道。道具有无有两极,无是灭的一极,有是生的一极,无有相生是自动的。有就是天地宇宙万物的生机,无就是天地宇宙万物的毁灭。在道,无与有没有任何区别。
人经常在“有”的状态中,直接观察有的变化。道的无有一结晶,就成了无隐有显的、可以理解的存在,老子命名这种存在为一,即道生一的一。直接观察一,就会出现比较有形的二,一二互变的运动就是三。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里可以知晓,一二三就是有。
有生万物,还没有什么体会,不敢妄言,留待未来。
在无的状态中,人所知道的生灭奥秘,就是“妙”的含义。
在有的状态中,人所知道的一二互变的奥秘,就是“徼”的含义。
在无的状态中,无有是相生的同样物质。在无的状态中观察妙与徼,让妙与徼也成为同样的物质,这就是“同”的概念的来源。老子言“同谓之玄”,“玄”意味着将两种相反的物质化为同一种物质,是同引伸而出的概念。
世界上相反的物质太多了,无有、长短、尊卑、美丑、善恶、攻守、大小、多少、、、、、、、、真是数也数不尽,”,“玄”意味着将两种相反的物质化为同一种物质,玄的工作量实在是不小啊!玄就意味着将二同一,同到与无联系的一。所以有些道门,就名为玄门。所以老子又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玄同得一是妙,得众妙是每一个修行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