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安故事1(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008-12-26 13:24:35) 下一个
南安镇位于江西南部,大庾岭北麓,章水河畔,地理坐标为北纬25o241,东经114o21113111,是赣州市大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大余县黄龙镇交界,南与广东南雄交界,西与大余县浮江乡交界,北与江西崇义县相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镇以“地接岭南,人安物阜”取名。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全国后,于塞岭(今大庾岭)置横浦关,大庾始有建置。故古称南安为横浦,为南安军、路、府治及大余县治所在地。民国31年(1942年)由城区改设崎城镇,民国36年(1947年)改为南安镇。解放后划归第一区设东山、建国、余东、余西四个街道居委会,1953年由第一区划出,复设南安镇。1958年西华镇并入,1960年又划出西华镇,1968年西华镇再次并入。1978年将城郊公社新民大队划归镇属,2000年6月荡坪镇荡坪村及荡坪矿部并入梅关镇,2001年10月梅关镇并入南安镇,2003年荡坪村、新建村并入新民村。  南安镇现辖新民、新珠、新安、新余、新华、梅山、东山、建设、花园等九个村委会及余西、余东、建桂、东山、北门河、石桥下、五里山、总窿口等八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23.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5.29万亩,耕地面积9110亩,总人口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  
南安镇距赣州88公里,距广东韶关140公里,323国道及建设中的赣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便捷,供水、供电充足,城市基础设施健全,镇内建有新世纪工业城和新华工业园,已形成钨业、冶金、电子、食品、制衣等行业发展产业链,投资环境优越。境内森林、矿藏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钨都”,传统名优特产“南安板鸭”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兴建了占地6000余亩的瑞香花卉世界和占地130余亩的板鸭专业市场,规划了长8公里的梅山新村长廊,全镇以金边瑞香、富贵籽、虎舌红为主导产品的花卉种植面积近万亩,被誉为“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板鸭之乡”,其他特色农业主要有大棚蔬菜、薄皮西瓜、果业、中药村等种植业以及林业苗木繁育、家禽养殖等。  
镇内基础设施不断完成,2004年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的检查验收,镇内有金莲山大道、南安大道、梅国路、伯坚大道、中山南路、中山北路、胜利路、解放路、建设路、江滨路等城区主干道,规划新建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以及步行街、时代购物广场、建材街等休闲购物中心。镇属各村修建了26.2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对27个中心村、自然村进行了村庄规划,规划兴建了13个农民新村。  
南安历史悠久,自唐朝开元年间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修筑梅关古驿道,南安逐渐成为中原优秀文化、名优特产南传北达的通道,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盛景,宋代苏轼曾咏南安“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明代汤显祖在此留下了巨著《牡丹亭记》,陈毅写下了《梅岭三章》,为南安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境内水口寺嘉佑寺塔建于隋开皇五年(585),宋嘉祐四年(1506)重修,1957年7月1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真觉寺建于宋朝,元泰定间(1324)重修,明永乐(1403)增扩寺院, 2005年修建了梅山景区公路及明清风格的仿古城、游人中心等旅游设施,新开发了精品梅苑等景区,集“红色、古色、绿色”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  
全镇6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和9个县级示范点正在建设,有效改进了农村环境;以利益导向机制为基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以 “和谐平安南安” 创建为重点,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教育、卫生、民政、社区等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强化,镇内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良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