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兰原创

天生夜游神,小半生从事中文。敝姓王,但从未登基,只是沾了些先祖灵气而已;生于午夜,着歌而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文地理】最后的井盐(之四)

(2005-08-03 09:50:39) 下一个

  

    最后的井盐

 

                                              撰文/惠兰  摄影/余铭源 阳公田   供图/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之四:盐都的形成

   清嘉庆、道光两朝,富荣盐业稳步发展。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建都南京,淮盐不能上运湘鄂,清廷饬令川盐济楚,给川盐以广阔的两湖市场,也给自贡业的急剧发展带来了契机。"于是富厂乃大开井灶,并办深井,及于火脉,火乃大升,盐产日增月旺,逾于犍厂"。丰饶的资源、精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高额的利润,使自贡井盐业步入鼎盛时期,独执四川井盐业之牛耳。


  1868年,四川总督崇实的奏折中即称:"四川盐井近来获利数倍,富顺尤为最旺"。到光绪初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奏道:"富厂产盐之多,远为犍为""富厂秋冬春三时,每日产盐在一百万斤以外,四五六三月较少,然通年合算,每日总在八十万斤""每年全厂所入,约银五百万两上下。"年征税银达170万两之谱,约占全川盐税收入的40%以上。据美国人费吉尔·哈特于1888年调查统计,自贡井盐年产值约为4940万美元。


  川盐济楚促进了自贡盐业的繁荣,使这里迅速发展成为了四川井盐业的中心,"盐都"称呼由此而来。很快,盐都便被誉作"富庶甲于蜀中""川省精华之地"


  在我国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中,井盐业是比较正常的行业之一。四川井盐业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工场手工业为主要形式。清乾隆时期,自贡地区便跨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咸同年间,自贡盐业投资激增,雇工众多,规模宏大,技术精湛,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成为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手工工场。这种具有较高水平的工场手工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便开始使用机器,向近代化工业起步。

(作者邮址:ruomu0320@yahoo.com.cn )   注: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鸣谢: 本文采访期间,曾得到自贡市久大盐业集团公司、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日报、自贡盐业历史编撰办公室、自贡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和各界人士特别是自贡老盐工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