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篇谈论中国女人嫁洋人的文章,有的把中国女人写得不堪入耳,我很不能苟同。我认为无论你嫁给中国人或洋人,婚姻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错综复杂的事。婚姻幸福不幸福在于男女搭对还是搭错以外还有必须辛苦耕耘的事。我来到美国留学和工作十年后才遇到现在这个洋丈夫,互相谈得来结了婚。在此之前是非常想找个中国人,但我爱上的,人家不爱我,人家要我的,我看不上。所以姻缘可以说是很奇妙的事,好像是互相前世欠了债,今世来相还一样。
在美国,我的周围不同种族同婚的很多,很和目,幸福的确实是不少。有一对是美国白人娶越南人的,这一对是亲戚,他们是很令人羡慕的一对,男的是白人,某跨国公司的CEO,妻子跟着享福不说,她把她在越南的兄弟两家都申请来,男方毫无意见,她还帮其兄弟两家在这儿的生活直到他门自立。现两家都有自己的生意,很兴旺。她的祖先是中国人会讲中国话。这对夫妻没有生孩子,这白人老公也一点没意见。后来我才知道,她老公在读硕士时,她在超市当收银员,是一对同甘苦共患难出来的夫妇。
当然不幸福的也有,原因很多,就像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是和谐的,夫妻互补互爱。不同种族的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要做到和谐更需双方努力。但来到了异国他乡,和在这儿土生土长的结姻缘也有好处,可更快融入本地文化,如果能心胸开放,愿意接受新思想,学习他人长处,常常可看到眼前的新天地。
我刚结婚时是后悔,主要是因我们性格各方面很不一样,但我也看到他有很多长处,我下了决心不再固执,愿意接受新方式,就简单多了。例如他上超市绝不看价钱或on sale, 买东西就看外面写着含盐,含糖多少,不合标准再便宜也不买。我刚开始就不习惯,认为他不精打细算,白多花钱。后来再想一想,他是对的,他很注意身体健康是好事,辛苦赚钱就是为了身体健康,生活快乐,还省钱这点钱干嘛呀,我必须学习他才对。现在我甚至就让他专干这活儿,买吃的全由他去干,我负责煮,他负责饭后整理。我们现在就很妇唱夫随了。
你说的很对”结婚前宁可多花点时间多了解. 双方的爱好,沟通方式,处理危机的方式都要很重要,因为生活中总有新问题要解决“.
我说你要学中国的东西如果我们要长久...我不会为了爱而放弃和改变自己的做人原则和中国文化里好的东西.
没错,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嫁谁是你的自由,但是千万别由此而贬低别人。
记得上学时,我是每天都要自己做中餐。可是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买了食堂的包饭,和美国学生三顿吃食堂。在我看来简直无法容忍天天吃西餐,可是她却觉得挺好的。这个至少说明人和人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你怎么就说得那么好呢?
说实话,跨国婚姻,真算得上是“如鱼饮水”,如果真的能够适应良好,水乳交融,大概也不会用母国语言写那么多文章了,“拿“洋”字做噱头,以为自己高内嫁的一等,一会批国男,一会儿批中国文化,在对洋人的崇拜中迷失了自己”了。
自己是不是快乐,有时候自己都不一定清楚,何况别人。
至于幸福的程度,那你还可以说他们幸福过了很多美国同龄人的婚姻,幸福过了很多跨种族婚姻。这样说有什么意思呢?
好像你已经认定了楼主的快乐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她只是勉强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请问你认识楼主吗?世上所有的婚姻都会有差异和妥协,我看楼主的婚姻已经幸福过很多同龄的中国夫妻了。
外国人的家庭聚会方式和饮食习惯,大家都知道,如果你觉得没问题,很快乐,那当然是最好。
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中国式的家庭聚会,中国式的食品(哪怕是不同菜系),中国式的养老方式(因为你提到已经61了,说老实话,外国人度过晚年的方式让我不寒而栗,当然,你有自己的生活,你觉得快乐就好)
很多时候,所谓的快乐也就是个心理暗示。
是不是阿Q自己知道,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今年也61了,他跟我从加州搬来B,又和我去中国当外教三年,我们有酸也有甜。现在我们是三代同堂,女婿是ABC,也是老外,今天晚上很热闹,是孙女的生日。来的有中国人也有其他种族:日本,泰国,各种本地人,有的是同事,更多是亲家,我们很快乐。
你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是因为你个人的成熟,那很好,如果是因为不得不妥协,那多半是痛苦的过程,很多情况下是终身的痛苦,一种软折磨。很多夫妻表明上和睦,其实一辈子都在忍受痛苦。 当然,大多数人选择阿q的方法,不承认那些痛苦和折磨,就说自己看开了什么的,其实也很正常。自欺欺人虽然也是否定自己,但是起码有个麻醉作用。
其实找一个和自己类似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人并不那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