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实注行

专家解读“麻醉痛症专科”(亦称“疼痛科”)及"麻醉科"专业知识及应用问题 - pain management
个人资料
正文

疼痛科:已开禁 路未平 动力与阻力并存

(2011-01-28 17:11:06) 下一个
    疼痛,作为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口号的提出,无疑为疼痛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7年7月16日,卫生部正式下文通知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代码是“27”。 新增的“疼痛科”属于一级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是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自此,疼痛科终于领到了“准生证”。

回首过去,展望将来,病患的需求给了疼痛科萌芽的机遇与发展的土壤,这次来自官方的认可给了从业者诸多鼓舞,因此,对于投身于疼痛医学的人们来说,这天确实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摸石头过河的日子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医学门诊的先例。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医院都开设了疼痛门诊和病室,建立了疼痛的研究治疗中心。到了1976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从此国际上致力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开始自觉地把多个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向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研究发起“进攻”。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独立设置疼痛科的医院并不多,即使是一些大医院,疼痛诊疗还只能是麻醉医生的副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委王家双从自己从事疼痛医学的经历出发,向记者作了介绍。  

动力与阻力并存  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在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两个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

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韩济生院士曾表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降低我们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日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  

放眼全世界的疼痛医学发展,疼痛医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使疼痛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展,临床疗效不断改善,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

王家双教授介绍说,欧洲15个国家共有多学科性疼痛治疗中心102所,疼痛治疗诊所238个;在日本,东京大学医院早在1962年就开设第一个疼痛治疗门诊;而韩国不仅众多大学和综合医院开展急、慢性疼痛的治疗,而且还有年轻麻醉医师开设的私人疼痛治疗诊所。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疼痛诊疗机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有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疼痛科已经是单独的一级临床学科,而有的国家疼痛科还是麻醉科的重要分支。而在中国,目前已经有10余所符合规范化管理标准的疼痛中心。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句话是国际疼痛学会给疼痛下的定义。疼痛作为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于是2004年的10月11日——第一个世界疼痛日就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口号。随着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对待疾病的基本态度变了,消除看得见、摸得着的疾患自然不在话下,而消除疼痛亦是医患双方最起码的追求。  

疼痛的严重危害、疼痛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科学就医观念的树立,三者构成了疼痛医学发展的最初动力,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然也不能例外。

那么,卫生部日前下发的这个通知,对于黑暗中摸索的疼痛科来说,是及时还是迟到呢?对此,在我国大多数医务人员对疼痛科还存在认识误区的情况下,这个通知是及时的。  

当医院各科室综合实力都比较强的时候,患者一般疼痛都能在科室内得到解决,当患者疼痛实在厉害时,就给病人应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传统方法治疗,而疼痛得不到缓解时应及时邀请麻醉科专家会诊。  

事实上目前疼痛科治疗疼痛的方法很多,比如神经阻滞、神经疼痛介入治疗、脉冲射频、臭氧治疗以及其他微创治疗等,“但是这些手段中,神经阻滞是麻醉科常用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术后镇痛、无痛分娩或癌性疼痛”。

疼痛事业,任重道远  

“疼痛科的建制这一创举带来的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卫生部这一政策刚出炉,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名誉主委、国际著名的疼痛生理学家韩济生院士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其认为最大的赢家就是广大慢性痛患者,而且,疼痛科的建立丝毫不影响病人就医的格局,原来到各科就诊的病人一切如常。

“以往,卫生部没有疼痛科的建制,思想保守的医院领导也不敢打破惯例,同时也影响到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些年疼痛医学技术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国内知名的大医院都没有疼痛科设置;有的医院虽然开展了疼痛医学科,但是还是门诊居多,疼痛科医生往往是麻醉医生兼职;在更多医院,连疼痛科的影子都见不到。上述3种情况说明,疼痛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还有很大的空挡。而卫生部要求,“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目前面临的情况是,疼痛科拿到了“准生证”,但对众多医院来说,疼痛科的学术带头人尚未浮出水面,技术梯队的形成也还需要假以时日。  


韩济生院士表示,疼痛科发展起来以后,应该充分发挥其临床一级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做好疼痛病人的分诊、会诊以及转诊工作,不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患者,都应将其疼痛有效地管理起来,由此才能彰显医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