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
一、爱琴文明 古希腊最早的土著居民是皮拉斯齐人,人种上属于地中海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文明(又称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存在于前20---前12世纪的爱琴海各岛、希腊半岛、小亚 细亚西部。
克里特人是地中海民族,使用图画文字、线形文字A和B。他们是公元前3000年从地中海东 岸和埃及地区迁入克里特地区的,与后来属于印欧人一支的古希腊民族有明显的差异。克 里特人崇拜圣牛,这就是希腊神话中克里特牛头怪兽“米诺陶”的原型。统治者米诺斯王 居住在构造异常复杂的宫殿中,这就是希腊神话中“米诺斯迷宫”的原型。前1700---前 1400是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时期。前1400年,以克诺索斯为中心的米诺斯王朝许多宫殿突然 被毁,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爱琴文明中心转向迈锡尼。但克里特文明并没有完全灭绝, 它有相当一部分融入了后来的古希腊文明,雅典自称是土著,即继承了不少克里特因子; 希腊神话实质上也是由希腊本身的印欧神和克里特的非印欧神两套系统拼合而成,像天后 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是克里特本土的神。 克里特文明带有很浓郁的埃及文明的色 彩,同样也有两河流域的影响。
在4000多年的世界历史(公元前3000年--公元后1500年)中,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大冲突 大入侵,分为三次。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600年,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 入侵、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融合的完成。这一次大入侵发起者,是生活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 平原上的、说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开始向南部 渗透、向南部扩张。那么这个扩张是通过千百年而完成的,在这个一边走一边扩张的过程 中,游牧民族完成了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那么这个大冲击,使当时在中国以西的 几个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
首先,看看原始雅利安人对最西边的克里特文明的入侵。雅利安人对当时的最早的文明的 入侵分为三个方向。一个是向西南,一个是向正南,一个是向东南三个方向。向西南冲入 的那一支冲入了巴尔干半岛,冲入了希腊,然后通过希腊攻击了克里特,最后使克里特文 明毁灭。然后在克里特文明毁灭的基础上,在希腊半岛东南角出现了一个迈锡尼文明。而 我们所熟悉的希腊文化主要是指第二代的希腊神话文化,这实际上已经是一支一支的游牧 民族冲入了巴尔干半岛以后,跟当地的土著相结合的结果。 那么这些冲入希腊半岛的民 族,可以说有三个浪潮。第一个浪潮主要是爱奥尼亚人,那么这些爱奥尼亚人他们还是以 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渗透到爱琴海世界、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建立了很多城邦。紧接 着就来了一支比较凶猛的游牧民族阿卡亚人,他们冲入到希腊半岛以后,就毁掉了克里特 文明。然后在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在迈锡尼这个地方就建立了一个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 明带有很大的模仿克里特文明的色彩。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讲的特洛伊战争就是这个 时候的故事。 然后在阿卡亚文明持续了300年以后,到了公元前11世纪,从北方又冲来一 支更加野蛮的游牧民族,叫多利亚人,那么这支多利亚人就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克里特、 迈锡尼是连在一块的,其结果就是导致了克里特、迈锡尼这种亲代文明的整个毁灭。这个 毁灭导致了黑暗时代的来临,从公元前11--前8世纪,希腊半岛文明消失了,又退回到史 前的一种原始状态。 一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开始出现那个非常辉煌的希腊城邦文明,所以 希腊城邦文明本身就是在游牧入侵者和当地的土著相融合、相杂交以后所产生的一个新的 文明形态。 在入侵希腊的这些雅利安游牧者之外,还有一些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他 也就冲入到亚平宁半岛,成为罗马人的祖先,还有一批雅利安人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西 班牙半岛),成为高卢人的祖先,高卢人后来又成为法国人以及西班牙文化的一个最早的 一些创始者。
往正南冲的那一支,越过了伊朗高原进入了两河流域。最早的亲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包括 很多国家形态:从最初的苏美尔
到阿卡德、到古巴比伦、到亚述、到新巴比伦,尽管这些国家形态在变换,但是它都属于 一个同源同种的,基本上我们都属于赛姆族(闪族)。到了公元前600年,有两支从北方来 的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渗透到两河流域,一支叫 做米底人,一支叫做波斯人;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从北方冲过来的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比 如像赫梯人、像胡里特人、喀西特人,但是他们建立国家时间不长都纷纷瓦解;所以到了 公元前600年,随着米底人、波斯人入侵,整个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才算是彻底解体。那么 这个解体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一个新的文明---波斯帝国、波斯文明的出现。波斯帝国是 作为两河流域下面的第二代文明,也是由于这个入侵的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和当 地的两河流域文明的这些土著相融合、相杂交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向东南方向涌去的那一支,取道伊朗高原,冲入到印度河流域,摧毁了由那些身材矮小、 皮肤发黑、鼻子扁平的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哈拉巴文明,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创立了一个 古代的印度文明---婆罗门教,到了公元前6世纪,又产生了佛教。然后到公元4世纪,婆 罗门教演化为印度教。古代的印度文明,是在哈拉巴文明与从西北方来的游牧入侵者相互 融合相互杂交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代。
然后我们再看东边,中国夏商周文明可以说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中间, 幸免于难。从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这样一道道的崇山峻岭,把游牧民族 的向东的入侵浪潮遏制住了,所以没有越过帕米尔高原来到中国。但是也有一些已经来到 了帕米尔高原,形成了广义的突厥人的祖先;但是基本上没有威胁到或者直接威胁到中原 黄河流域的夏商周文化。所以中国当时看起来幸免于难,但是,虽然中国没有受到雅利安 人的入侵,但是在同时,中国夏商周文明也受到黄种人阿尔泰游牧民族的入侵。从商一直 到周,西方北方的戎狄民族始终对中原这边形成了一个威胁,而且不断地进行战争,形成 了一个冲击或者融合的过程,最后就导致了第二代文明的出现,即秦汉帝国出现。
埃及 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当时就幸免于难,没有受到冲击。
二、希腊文化
1、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
公元前8000-7000年,安纳托利亚就有原始部落生存,属于穴居社会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 早期农业社会。公元前5000-2000年,安纳托利亚进入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早期遗迹以特 洛伊城为代表。
公元前2000年,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定居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哈图 斯,逐渐与土著居民哈梯人混合。公元前19世纪前后,此地成为亚述的商业殖民地。公元 前20~前19世纪,小亚细亚逐渐形成库萨尔、涅萨、哈图沙什等城邦。公元前18世纪,库 萨尔王皮哈那,征服邻近的城邦,迁都涅萨,结束亚述的殖民活动。公元前17世纪,拉巴 尔纳斯获得库萨尔王位,始建赫梯古王国,其子哈图西利斯一世迁都哈图沙什,征服西里 西亚,其疆界达到地中海岸。穆尔西利斯一世与喀西特人城邦哈纳结盟,前1595年攻占并 毁灭哈尔帕城,接着灭亡巴比伦第一王朝。此后赫梯进入大动荡时代,至前l530年,赫梯 版图缩小,仅限于安纳托利亚中部一带。赫梯古王国是以哈图沙什为中心的城邦联盟,国 王由贵族选举产生。 赫梯人最早发明炼铁技术,在世界上最早拥有铁制武器并利用战车 和马的赫梯军战无不胜。公元前1380年,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嗣位,灭米坦尼王国。公元 前l370年,叙利亚中部部分地区归于赫梯版图。此后,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南下,完成对 叙利亚的征服。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幼子穆尔西利斯二世即位后,东征西讨,在位28年, 建立起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前1300年赫梯与埃及在奥伦特河畔发生卡迭石之战,赫梯获 胜,进至大马士革。赫梯王国达到鼎盛时期,疆域包括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叙利亚北部和外高加索西部。
公元前12-9世纪间,赫梯王国面临内忧外患,包括朝野内讧、特洛伊城被毁、亚述人入 侵、希腊多利安人入侵。公元前8世纪初叶,弗里吉亚人(Phrygians)从马其顿和色雷斯渡 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定都安卡拉西南60公里处。弗里吉亚人的的东进与亚述人的西侵迎 头相撞,弗里吉亚王国实力大损。赫梯人乘机恢复了一些小城邦,但后被凡湖附近的乌拉 尔图人Urartians夺取。残存的赫梯小城邦最终于公元前8世纪始被亚述所灭。 公元前7世纪,在高加索地区遭到塞西亚人追杀的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且战且退,进入 安纳托利亚,一举灭掉弗里吉亚王国。辛梅里安人夺取安卡拉等地以后,游牧于安纳托利 亚西部,引起吕底亚人Lydians的警觉。印欧民族吕底亚人从色雷斯渡海峡进入安纳托利 亚西部,以萨迪斯Sardis为都建立王国;吕底亚人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铸造货币的民族, 贸易上与希腊人往来较多。吕底亚人与亚述人结盟,与公元前626年,灭亡辛梅里安王国 。公元前547年,波斯大帝居鲁士率军进攻安纳托利亚,灭掉吕底亚王国,安纳托利亚划 入波斯帝国版图。
喀西特Kassite王朝(公元前16世纪初~前1157年)又称加喜特巴比伦、巴比伦第三王朝。 印欧民族喀西特人原居于札格罗斯山中部,前16世纪初占据巴比伦,建喀西特王朝。前 14世纪中~前13世纪后半为其繁荣时期,与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同为并立的大国 。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亚述人和埃兰人入侵。前1157年,喀西特王被埃兰人拐走,喀西 特王朝灭亡。
喀西特人全面接受两河流域固有的文化、宗教和阿卡德语言文字,迅速闪 米特化。
腓尼基 Phoenicia
是地中海东岸的推罗、西顿、比布鲁斯、乌加里特等一系列小城邦的 总称。居民是闪族的一支,自称为基纳胡人,或根据整个地区的名称说自己是迦南人。公 元前2000年,腓尼基沿海已出现贵族统治的城市小国,臣服于埃及新王国。公元前l2OO年 ,腓尼基城邦才从诸多迦南人国家中脱颖而出,以海上贸易为主。公元前10世纪起,各邦 开始大批向海外殖民,殖民地遍布地中海沿岸各地,其中迦太基最强大,腓尼基成为仅次 于希腊人的殖民民族。公元前9~前7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参加叙利亚各国反对亚述的 同盟,均告失败。公元前6~前4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先后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后又成为 波斯帝国的第五行省。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在推罗遇到顽强抵抗 。此后,腓尼基人先后处于希腊人、罗马人的长期统治下,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在母邦丧失独立时,腓尼基的殖民地迦太基却正在西部地中海称霸(前7~前2世纪),先与 希腊人争雄,后又成为罗马人的劲敌。罗马人称其为布匿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将其灭亡 。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发明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文字 系统,在西方,直接影响古希腊字母,在东方,对阿拉伯、印度、亚美尼亚等地字母文字 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
2、希腊大殖民运动
希腊除了少数个别例外没什么肥沃的土地,只靠农耕畜牧业养活不了太多的人,而那时的 希腊人还没开始经商,雅典、斯巴达、哥林多等城邦国家也才刚刚形成。这些众多的城邦 国家各自分立,为了争夺狭小的土地而纷争不断。公元前776年召开了第一届奥林匹克大 会,大会每四年一次,大家都放下武器来到奥林匹克平原来玩玩体育运动,此外的时间各 自回去接著开战。 在自己的国内活不下去了的或权力斗争失败了的人只好到国外谋生了 ,这就是大殖民运动。 希腊的大殖民运动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从公元前九世纪末到公元前八世纪初,主要移往小亚细亚西岸。通过爱琴海上众多 的小岛蛙跳般的到达对岸的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建设自己的城市是当时的希腊人很自然的选 择吧。罗得岛(位于爱琴海南口)也在这时成了希腊人住的岛了。
于是小亚细亚西岸文明诞生了,继爱琴海文明的克里特文明和迈西尼文明之后,希腊文明 不是在希腊本土而是在小亚细亚西岸开花结果了。哲学祖师、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医学的 祖师希波克拉提斯,甚至连前面提到的诗人荷马都是在这一带产生的。
作为希腊第一次 殖民运动的舞台的小亚细亚西岸离东方比希腊本土要近而得以先富了起来。而当时最快的 致富之路非通商莫属。通商便要与异文化接触,接触就会产生情报的刺激,而财富是将这 种刺激转化成其它形式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希腊的第二次殖民高潮是此后半个世纪后开始的,这次的殖民范围已不是爱琴海而是整个 地中海了,参加的也不只是希腊本土的人,也包括了小亚细亚西岸的新建诸城的人。而且 这些人也不仅仅是在国内的活不下去了的或权力斗争失败了的人了,希腊人的富于进取的 性格开始喷发出来了。这次的殖民的目的地选中了那些无人的或既使有也十分稀少的地域 。这已经可以说是一种探险活动了。
希腊本土的人主要前往南意大利一带,在现法国南部的马赛和西班牙东岸也建有殖民市。 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人则因地理之便,扩展到从塞浦路斯岛到黑海一带。如果说第一次殖 民运动使爱琴海成为希腊人的海的话,那么第二次殖民运动使希腊人拥有了地中海。在海 上能与之对抗的只有腓尼基人的殖民市迦太基了。
以殖民的形式向海外发展的希腊人,他们从自己的祖国只带出来了希腊的语言、宗教、富 于进取的性格、向往独立的执著。但母国与殖民市的这种关系正是区分罗马与希腊的特征 之一。罗马和希腊相反,他们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关系。
对于希腊人来讲,公元前八世纪是一个向海外开拓的时代,同时也是希腊国内充实的时代 。能最有效地发挥希腊人的活力的城邦制就是这时形成的。而代表希腊人所创立的城邦制 政体的,正是雅典和斯巴达。
3、希腊文化
公元前900年,希腊人根据传入的腓尼基字母,创造出24个希腊字母。他们发现腓尼基字 母中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其字母中还有少数字母代表希腊语所没有的辅音,遂用此类辅 音字母代表希腊字母元音,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拼音字母,读音也更清晰准确了。最初这种 拼音文字字母大都用于记帐交易;到公元前700年左右,才应用于政治方面;在学术文化 上的应用可能更晚一些。
后来,罗马人利用希腊字母创立了拉丁文,拉丁文遂成为西欧、北欧各国文字的鼻祖。希 腊字母还传入东欧,在今俄罗斯、波兰等国曾长期使用。 因为学希腊文的古代拉丁人
不多,所以许多希腊典籍是从阿拉伯文译本重新翻译回拉丁文的。 从文化的角度看罗马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更大,以至今天的欧洲人都是认同希腊文化的。
希腊神话里的神有新老之分。宇宙中最先生出了卡奥斯(混沌)、“胸脯宽大的”盖亚(大 地)、塔尔塔罗斯(地狱)、埃罗斯(爱)。卡奥斯生了尼克斯(黑夜)和埃瑞波斯(黑暗),这 二者又生了太空和白昼。盖亚生了乌拉诺斯(天空)、高山、大海。乌拉诺斯成为世界的主 宰,与盖亚结合生奥克阿诺斯、许佩里翁、伊阿佩托斯、忒亚、瑞亚、忒弥斯、谟涅摩辛 涅和克罗诺斯等六男六女,还生了三个独眼巨怪和三个百手巨怪。许佩里翁和忒亚使世界 有了赫利奥斯(太阳)、塞勒涅(月亮)和埃奥斯(曙光)。乌拉诺斯被克罗诺斯阉割,从他的 血液中生出了巨神吉伽斯和复仇女神埃里尼斯。这两代就是希腊神话里老辈的神。 克里诺斯和瑞亚也生了六儿六女,最小的是宙斯。宙斯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世界的主 宰。宙斯与他的哥哥姐姐得黑忒尔、赫拉、哈得斯、波塞冬等和子女雅典娜、阿波罗、阿 尔忒弥斯、阿瑞斯、阿佛罗狄忒、赫菲斯托斯、赫尔墨斯等,就是所谓的“新神”,又称 “奥林波斯众神”。这里提到的“新神”在希腊神话里统称12主神。在古典时代及以后的 神话里,有些神失去了“新”和“老”的区别。例如,太阳神赫利奥斯原是老辈的神,自 公元前5世纪开始即与“新神”阿波罗混同;埃罗斯也是最古老的神,后来却成了爱与美 之神阿佛罗狄忒的儿子(调皮的小爱神)。
传说里的英雄多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每个英雄都是特定的希腊部落(后来是城邦)崇拜的 对象。主要的英雄有佩尔修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伊阿宋(阿尔戈船英雄)、奥狄浦斯 、阿基琉斯、奥德修斯等。 现在常见的系统的希腊神话都是后人根据古籍编写的。
三、雅典与斯巴达
1、雅典
希腊的阿提卡地区以雅典为首都,面积2600公里2,虽称不上沃土千里,但在遍地岩石的 希腊,算得上宽广了。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是个面向海洋的开阔地带。另外此地 幸免遭受多利亚人入侵时的劫难,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阿卡亚人的血统。传说雅典的 创建人是推翻克里特暴君米诺斯王的提秀斯。当然与建国伊始的各个国家一样,雅典初期 的政体也是王政。
在公元前八世纪前后,王政开始向贵族制过渡。它大约是这样的政体:执政官由九名贵族 担当,分管内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事务,任期一年,另外有由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议辅 佐政事。而由自由市民组成的民会则似乎形同摆设。
进入公元前七世纪,这种贵族制渐渐与雅典现状不合。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贵族阶层,依靠 工商事业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开始抬头。这个自由市民阶层对于空有经济实力而无法参与 国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与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相反,只有少量土地的自作农阶层也 加入了反抗的行列。
市民所赢得的最初的胜利是公元前620年的法律明文化。贵族因此失去了司法权,而无法 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乱施刑罚。但这点点让步并不能使市民们满意。于是,公元前594 年梭伦著手进行改革,并使用强权迫使贵族认可,这就是著名的“梭伦改革”。
梭伦依 财产多寡将雅典市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财产最多,无产的市民则构成第四等级。在 地中海世界里,率先实行的“梭伦改革”使雅典从贵族制脱颖而出,令后人一提起城邦国 家就立刻想起民主政治。
随着通商的发达,雅典人从以往的向土地、不动产投资,转向了投资海运和通商业。通过 海运和商业发了财的雅典人,对以不动产为基础的现雅典的体制是不会满足的,不满的爆 发只是时间问题。梭伦引退后不久,这种不满就爆发了。
不幸的是,雅典不存在能将这 种爆发力转化成秩序的人,于是这种爆发只产生了权力的空白,就是说陷入了无政府的状 态。
厌倦了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和无止境的政权斗争的雅典人,现在唯一的想法是只要恢复秩序 ,其它怎样都行。但他们自己又不具备这个能力,便寄所有希望于一人身上:于是独裁出 现了。
庇西特拉图于公元前561年第一次实行了独裁,但很快被他的反对势力组成的统一战线所 驱逐。15年后,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庇西特拉图于公元前546年以武力重返雅典。 此后20年,他至死都将雅典置于其独裁之下。庇西特拉图独裁二十年,不止给雅典带来和 平与秩序,还带来了经济上的空前繁荣。
但是,独裁政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独裁者个人的才能与性格。雅典市民虽然认可庇西特拉图 的才能,服从他的独裁,却无法忍受独裁者的儿子们的暴政。公元前510年,雅典的贵族 在斯巴达的支援下推翻了独裁政权。
庇西特拉图二十年的独裁带给雅典以和平和秩序,使经营工商业的雅典市民的经济势力空 前提高。雅典的经济中心已明显地从农业转向了工商业。在这种状况下恢复以土地所有制 为经济基础的贵族制,也太无视现实了。克里斯梯尼不仅完全恢复了梭伦的改革,而且将 体制改革的更加民主。城邦国家雅典终于在公元前六世纪末实现了名副其实的民主制。 这时期在希腊诞生了世界史上第一个由普通市民直接参与国政的政体,后人称之为“直接 民主制”。
在雅典,不管市民如何无知,他们的权力都会受到完全的尊重。但没有市民权的人是完全 没有参政权力的。当时在雅典住有许多非市民,他们是外国人和奴隶。外国人来自许多国 家但大多数是希腊人。他们讲希腊语言,信希腊宗教,有希腊人的性格,只因出身于雅典 之外而无法取得市民权,受到歧视。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封闭倾向不只有雅典存在,而是 普便存在于整个希腊社会中的。在开放性这一点上,罗马选择了与雅典不同的道路。罗马 康慨地把平等的市民权授与了被她征服了的民族。希腊与罗马的另一不同是对待奴隶的方 式不同。希腊的奴隶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注定终身为奴。而罗马则有奴隶解放制度。这是 一种或用存下的钱赎回自由,或在长年辛劳之后,象退修金一样的被授与自由的制度。
2、斯巴达
斯巴达是公元前1200年南下的多利亚人建立的。他们与原住民没有发生同化。在希腊 ,没有象斯巴达那样从始至终严格地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分开的城邦国家。征服者与被征 服者的区别只在于民族不同。
斯巴达有三个阶层:首先,统治阶级是由征服者的子孙组成,被称为斯巴达人,有一万的 自由市民加上他们的家属。他们集中居住在城市,唯一的工作是服兵役。参与国政的权力 也只有这些人有。
其次,从事工商的阶层,是随多利亚人一同南下的民族,既不是多利 亚人也不是原住民,或许是其它地方出身的希腊人。这些人是自由人但却无市民权。当然 没有参与国事的权力。但有服兵役的义务。
最后,农奴希洛人,是多利亚人入侵前的 原住民。使用青铜器的他们被使用铁器的多利亚人征服后沦为希洛人,与奴隶的地位相当 。他们没有参政权、私有财产权和裁判权,连服兵役的义务也没有。除了有结婚的自由之 外,唯一的工作是在斯巴达人市民拥有的农场里打工。斯巴达人、工商阶层、希洛人的比 例为1:7:16。
斯巴达有两个国王,由两个名门贵族分别世袭。这两个王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同时执 政。如果一个国王可称为独裁,斯巴达应是“偶”裁。
既使在全希腊的国家都受到雅典民主制影响的时代,斯巴达仍保持其独特的体制。不但如 此,公元前七世纪末,来库古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制,使得斯巴达的性格更加 极端。
象梭伦改革决定了雅典的性格一样,来库古的改革也决定了斯巴达的性格,虽 然两个性格完全相反。
来库古的改革使斯巴达更彻底地成了一个军事大国。到了公元前六世纪末,整个伯罗奔尼 撒半岛几乎都在斯巴达的支配之下了。
斯巴达将自己支配的城邦国家组成了<伯罗奔尼撒 同盟>。 当时希腊有150个城邦国家。公元前500年,雅典和斯巴达异军突起,遥遥领先于 其他国家。雅典靠的是经济实力,斯巴达则依仗其军事力量。可是两雄之争没有在这时发 生,原因是大敌从希腊之外云集而入:波斯战争爆发了。
四、希腊的衰退
1、希波战争
公元前546-前334年间,安纳托利亚处于波斯帝国统治之下,但爱琴海沿岸地带在文化和 宗教方面深受希腊人影响。早在公元前2600年,爱琴海沿岸就是希腊米诺斯-迈西尼文化 圈的组成部分,特洛伊战争就发生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爱琴海沿岸。从公元前1200年起,希 腊人大量在爱琴海沿岸定居,建立许多城邦。继而北上,由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 ,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拜占廷城邦,创造了海峡和爱琴海地区的 海运和商贸繁荣。
各沿海希腊人城邦为摆脱弗里吉亚和吕底亚王国的军事威胁,曾与波 斯结盟,后又相继反抗波斯占领,均遭镇压。
公元前五世纪初,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开使将视线转向西方。战争的幌子是宗教上 的:波斯宗教的唯一的至高至尊之神-安拉-具有无瘕高尚之德,而希腊诸神多如牛毛,却 只有与凡人一样的德性,争风吃醋毒咒械斗不断。
首先,离波斯最近的依阿尼亚(Ionia,小亚细亚西岸)陷入战火。当时,依阿尼亚的经济远 比波斯帝国要发达,体制的民主化也比希腊本土来得早。波斯国王强迫依阿尼亚诸国放弃 民主制而采用君主制。依阿尼亚诸国便以米利都国(现土耳其艾登市西部沿海一带)为首, 举起了反旗。这个反抗运动便成了波斯战争的导火线。希腊世界中只有雅典和埃维厄(位 于现希腊的埃维厄
岛)两国派出了援军。这两国与依阿尼亚诸国同是阿卡亚族, 关系相对密切。但这不是波斯的对手,不到四年,波斯便粉碎了依阿尼亚的反抗。 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遣陆、海军2.5万,进攻曾支援依阿尼亚反抗的雅典和埃维 厄两国。埃维厄国兵败如山倒,被血洗掠夺一空,市民全体被贩卖为奴隶。波斯大军乘胜 转攻雅典,在阿提卡地区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市东北海岸)登陆成功。
雅典的十人内阁之一的米提阿德斯立即组编了一万人的重装步兵(九千雅典兵、一千邻国 普拉提亚援军),并领兵前往马拉松平原。对唱了空城计的雅典市,他安排下海军从海上 防守。波斯军溃败,撤回东方。
公元前482年,雅典发现了新的银矿,阿里斯德岱斯力排众议,将全额收入国库,一举解 决了军费财源。而雅典的造船能力也因此空前提高,雅典就是在这时超过海军大国迦太基 (现突尼斯),成为地中海第一海军大国的。
公元前480年,新波斯王薛西斯继承先王大流士的遗志,亲统陆军三十万,战船千艘,号 称百万大军,杀奔希腊而来。
波斯陆军渡过赫拉斯滂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沿爱琴海北 岸,经马其顿(现希腊东北部及保加利亚南部一带),然后南下。海军与陆军相同步,沿爱 琴海海岸线转一大圈南下。
向以独立心旺盛缺乏协调性而著称的希腊人,在捍卫独立自由的旗帜下,终于实现了空前 绝后的大团结。 希腊联军的总指挥当然是第一军事大国斯巴达的人担当。但战略却是雅 典人特米斯托克利斯制定的,他将最初的防卫线定在更北一点的希腊中部的山地关口温泉 关。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亲率本国精兵三百人,加上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四千人据守此 关。希腊海军则以雅典海军为主,在埃维厄岛的海角处设伏,阻止波斯海军南下。 李奥尼达与三百斯巴达勇士战死,攻陷了温泉关的波斯大军如洪水般涌出山口,瞬息之间 就征服了三分之二的希腊领土,进入雅典空城。雅典舰队在萨拉米斯(Salamis)海湾(位于 雅典西南海面)打败了波斯海军,波斯王溜了。
第二年,五万波斯军在波斯名将的带领下,再次侵入希腊。特米斯托克利斯仍用空城计, 将主力放在海上。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军三万则与波斯陆军在雅典城北五十 公里处决战。激战中波斯将军战死,波斯军全线崩溃,逃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 腊海军转守为攻,越过爱琴海攻入小亚细亚,小亚细亚诸国纷纷响应,从波斯暴政中独立 。
在西西里岛,迦太基策应波斯也与希腊开战,得胜的还是希腊。 公元前478年,波斯 战争结束了。小亚细亚诸国又回到希腊人手中,爱琴海又是希腊人的海了。
2、希腊的衰退
大敌波斯暂时败退了,而波斯的威胁并未消除。希腊的城邦国家认识到建立一个永久的防 御体系的必要,于是一些城邦国家结成了<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由包括爱琴海诸岛、 小亚细亚诸国在内的二百多个城邦国家组成,主导权由雅典担当。 就这样拥有了大规模 常备海军的希腊的制海权终于超出了爱琴海,一直括展到了小亚细亚南岸和塞浦路斯岛一 带。而波斯海军则被封锁在本国的沿岸不得动弹。东地中海于是成了希腊的后院池塘。 但是,<提洛同盟>并没能改变希腊人的散慢的性格。一年前对波斯战争时的团结,转 眼间烟消云散。不满雅典独揽大权的斯巴达拒绝参加这个同盟,而将力量放在了强化以自 己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上。在海上是雅典越来越强大,在陆地上则是斯巴达越来越强 大。但是到公元前431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役为止的四十七年间,双方处于一种冷战状态 。
公元前471年,拥有赫赫战功并对战后雅典的复兴作了杰出贡献的特米斯托克利斯被雅典 驱逐出境。雅典的稳健保守派掌握实权,阿里斯德岱斯退休后,稳健保守派的领袖由马拉 松战役的主将米提阿德斯之子西蒙担当。
西蒙后来也被驱逐出境,雅典的民众派又开始 活跃起来,他们推出了新一代的领袖伯里克利。雅典于是进入了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的 黄金期,其民主政治也得到了空前完善。
经过三十年伯里克利时代的繁荣,公元前431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暴发了将所有希腊城邦 都卷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里克利知道斯巴达陆军的厉害,因此以海军力量对斯巴 达沿岸实行攻击和封锁,但第二年夏雅典流行瘟疫,伯里克利也死与此疫。这场瘟疫使雅 典的人口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但却完全没有影响到斯巴达。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的民主 派和独裁派展开了炽热的权力斗争,后人称这段历史为群愚政治时代。
公元前430年,雅典对爱琴海北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为此消耗了大量的军费而陷入财政 危机。同时斯巴达对雅典盟国的围城战历时两年不能得手,双方陷入了相持状态。
公元 前424、422年,雅典与斯巴达连续进行了两场激战,雅典皆因其内部的不协调而败北,斯 巴达也损失惨重。 公元前415年,在阿西比德的鼓动下,雅典罄国库之所有组成大舰队远征西西里岛的伯罗 奔尼撒同盟国。阿西比德前脚离开雅典,他的政敌们立刻告发他亵渎神灵,要招他回雅典 接受审判。阿西比德投奔了斯巴达。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在西西里岛大破雅典军,雅典 军7000以上阵亡。公元前407年,阿西比德与民主派执政的提洛同盟盟国在黑海大破斯巴 达海军,重回雅典。
斯巴达知道雅典海军之强,于是向希腊的宿敌波斯求援。在波斯的支援下斯巴达重建了强 大的海军舰队,向雅典发动挑衅性攻击。阿西比德所率的雅典海军首战失利,后来被敌人 刺杀。公元前406年,海军提督柯农率雅典海军在小亚细亚海岸大破斯巴达海军,不过雅 典因遇暴风雨也损失了25艘战船。公元前405年夏,斯巴达海军突然袭击纪律松弛的雅典 舰队,雅典因此失去了海军。
斯巴达以陆军围城,海军封锁港口,雅典无条件投降,伯 罗奔尼撒战争告终。
但是,斯巴达的军国主义式的暴政无法被希腊人所接受,各城邦间争斗不断,最后希腊的 底比斯国击败斯巴达而成为希腊霸主,其统治也只有十几年,便被雅典和斯巴达连手击败 。
长年的混战严重的削弱的希腊实力,最后希腊被新兴的北方王国马其顿所征服, 希腊的城邦世界便从此日薄西山了。
雅典也好斯巴达也好,他们的兴衰告诉罗马人城邦 制度的短命,使罗马终没有走上城邦制的道路,而是开始着手创立一代大帝国。
五、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地处希腊北部边陲,其文明开始得比较晚,被希腊人视为蛮荒之地,被排除在 希腊世界之外。实际上,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近亲,属于多利亚人。在希波战争时,马其 顿帮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前450年在位)称自己的祖先也是希腊人。 马其顿的宫廷也一直在使用着雅典人说的阿提卡方言。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 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谙熟政务和军务,并 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 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 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 内部整顿完毕,腓力二 世初试锋芒,首先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阿尔巴尼亚的祖先)、色雷斯(印欧语系),使马其 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 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若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 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承认。
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 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 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公元 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 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 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 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被其卫士杀死,儿子亚历山大即位。公元前334年 春天,亚历山大继承其父遗志,挥师东征。由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组成的东 征军在亚历山大率领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在格拉尼卡斯 河畔与波斯大军交锋,并获得了胜利,从此通向小亚细亚的道路洞开。不久,小亚细亚被 征服。
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结果大流 士弃阵而逃。这次胜利使亚历山大挥师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唯有腓尼 基的推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陷之后被屠城。至此,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31年春天,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 的决战,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有l00万之众,又有200辆装有锋利刀剑的战车,亚历山大从容 布阵,奋勇冲杀,大流士又落荒而逃,半壁江山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亚历山大随即进驻巴 比伦、苏撒和帕斯波利斯,宏伟富丽的帕斯波利斯王宫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大火数 日不灭。逃到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的大流士三世被当地谋叛的总督擒杀,亚历山大借口为大 流士报仇而进军中亚,在杀掉那个总督之后继续东进。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越过乌浒河,进入粟特,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几经苦战,方 告平息。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邦国军队,当他打算 深入印度腹地时,流行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广大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 。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无奈地停止了东征,分水陆两路撤至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 年,近10年的东征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患恶性疟疾在巴比伦突然病逝。亚历山大死后的两个月,王后 克罗珊娜生下一子,群臣拥立为亚历山大四世。但这个婴儿连同他的母亲很快就成为群臣 众将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数年之后皆被杀害。经近20年的混战,逐渐形成三支各据一方的 势力,瓜分了帝国。公元前305年,占据埃及的大将托勒密与占据中亚、西亚的塞琉古皆 自立为王,分别建成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统治中、西亚的塞琉古王国;马其顿和希腊则 在原任留守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之下;占据小亚细亚和部分马其顿的原亚历山大的 部将安提柯,一度想效法亚历山大重建帝国,但却于公元前301年为塞琉古和卡山德所败 ,分裂之势遂成定局。
亚历山大远征的直接结果,就是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其范围西起希腊-马其 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药杀水。这个大帝国不仅有广 柔的疆土,更重要的是将希腊的文化传遍了这个地区。从此,往昔繁荣昌盛的希腊文明宣 告结束,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经过数十 年的战乱,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域内出现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为 主的一批希腊化国家。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邦多数程度不同地成了国王或僭主统治下的保 有一定自治权利的地方自治单位。在希腊大陆,只有埃托利亚同盟和阿哈伊亚同盟以及斯 巴达比较长期地保持了政治独立。
马其顿之征服希腊与蒙古征服中国截然不同,首先从族源的角度两者是相近民族,同操希 腊语,信仰希腊神,更重要的是其征服南希腊后对希腊文化是采取了继承的态度,亚力山 大的老师即亚里斯多德,深受希腊文化熏陶,此后亦极重视文化建设,建立了雅典的亚里 斯多德图书馆。亚力山大死后,帝国虽然分裂,各地统治者亦大力发扬希腊文化,埃及亚 力山大图书馆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文化中心。马其顿征服对于希腊人而言,无论是在政治 上还是文化上,都不是衰落而是重新激发活力。希腊人统治了从埃及到阿富汗的辽阔领土 ,直到300年以后才被罗马人比下去。中亚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希腊化的佛像)就从地缘政 治和文化影响两方面体现了马其顿征服以后希腊人咄咄逼人的进取势头。甚至早期中国佛 像亦有希腊特征(通过希腊人的大夏国的影响)。当你看到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希 腊式面容时,当可理解亚力山大挥剑越过赫勒斯滂海峡的深远意义了。
六、希腊化时期
1、安提哥王朝与希腊
三个王朝中,势力最弱的恐怕就是拥有马其顿和希腊的安提哥王朝了。这是因为马其 顿的地理位置先天不良,四面受困,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马其顿的西面是愣头青的 伊利里亚和骁勇的伊庀鲁斯;北面是蛮族达达尼人,时不时地南下骚扰,令马其顿头痛不 已;东面是色雷斯和爱琴海,安提哥王朝一直在与塞琉古王朝争夺这一带的控制权,这也 是个长期解决不了的困绕;南面的希腊地区最令人头痛,自古希腊地区最难统治,那里是 小城邦的发源地,天生是一盘散沙,缺乏团结精神。实际上早在安提哥王朝的初期,希腊 地区就不断抗争,不在王朝的有效统辖之下了。而这个小小的半岛之内,又四分五裂,各 种势力窝里斗了几百年,安提哥王朝被这个烫手山药消磨的筋疲力尽。 在希腊半岛上,各种城邦和同盟多如牛毛,其中主要的政治势力是两大同盟:埃托利 亚同盟和亚加亚同盟。著名的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各自拥有几个自己的同党,游离在 这两个同盟之外。
埃托利亚同盟(北方同盟),位于希腊半岛北部富饶的平原上,与马其顿交界。为了对抗马 其顿王国的入侵,北方同盟设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以埃托利亚城为首,是希腊地区第一个 同盟组织。北方同盟的性质已经超越了初级的城邦联合体制,具有一定的统一国家的性质 。正是因为这个革命性的转变,使北方同盟在成立后不断壮大,全盛时势力范围曾经横跨 希腊半岛。后来在马其顿、伊利里亚海盗和等外族的不断骚扰和入侵下,渐渐衰弱。 亚加亚同盟(南方同盟),位于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南方同盟成立的时间早于北方 同盟,当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对抗海盗行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南方同盟有效 地避免了介入希腊的混战。南方同盟的组织相对松散,加盟各城邦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体制 和独立性,同盟只涉及外交和战争问题。公元前338年,南方同盟加入了希腊的抵抗马其 顿的统一战线。公元前288年,马其顿强行解散了南方同盟。公元前280年,南方同盟再建 。
南北两个同盟之间的关系并不固定,他们时而合作时而对抗。在这个恩怨交错的表面现象 之下,希腊众多的城邦还同时承受着政治经济全面衰退的困扰。根本原因是贫富的巨大差 距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历史上,贫富的差距是社会动荡的首要因素,这与社会的政治体制 是没有关系的。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造就财富的过程,拥有财富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更 良好的教育,这使他们更容易进入或影响统治阶级,他们的介入又会给他们继续积累财富 带来更多的方便。随着财富不断地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当中坚阶层渐渐无 法维持的时候,社会就进入了动荡时期。这种趋势,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社会都无法避免 。只有绝对民主制,也就是早期的雅典民主制可以回避。但是,政治的暴民化是那种民主 制的无法避免的缺陷。如何才能使这种脆弱的贫富关系不至于引发动荡和革命,是人类文 明上下五千年的根本课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在当时 的希腊,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其中问题最深刻的当属斯巴达。
2、伊利里亚
公元前一千年代初,伊里利亚人由中欧迁徙到巴尔干半岛西部,后来这一带地方就叫伊里 利亚。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侵入阿尔巴尼亚的沿海地区,建立殖民城邦,经营工商业, 同当地的伊里利亚人进行贸易。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世纪,伊利里亚人的国家已在南斯拉夫沿海和阿尔巴尼亚形成。伊 利里亚的南部是希腊人的伊庇鲁斯王国(现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王国。
前230年,伊利里 亚王国在阿格朗国王的统治下开始强大起来,他拥有伊利里亚一带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 前231年时,马其顿-希腊王国的的国王是狄密多留二世。前231年,希腊的挨托利亚同盟 出兵围攻米地昂,企图强迫他们加入自己的同盟。米地昂在威胁下干脆就投靠了希腊人的 夙敌马其顿,马其顿的狄密多留二世就雇佣伊利里亚国王的军队去解救米地昂。伊利里亚 海军5000人从海上驰援,将挨托利亚同盟军杀得大败。伊利里亚国王阿格朗乐坏了,居然 乐死了。阿格朗的儿子还是幼婴,于是由王后窕塔摄政。 公元前230年春,伊庇鲁斯于是 与伊利里亚结盟。
窕塔的军队在亚得里亚海上抢劫了意大利的贸易船,并杀害了一些水手商人。意大利的商 人遇害使罗马人的情绪陡然激化了,他们强烈要求元老院惩办杀人凶手,有效地制止海盗 行为。罗马开始召集军队准备出征伊利里亚。 公元前229年春,马其顿的狄密多留二世驾 崩,留下一个只有九岁的王位继承人---腓力五世,由于马其顿新丧,忙于自己的事物, 所以暂时无力帮助伊利里亚。
前229年夏,罗马侵入伊利里亚,伊利里亚军大败。罗马人第一次登上了东方的土地,在 那里建立了桥头堡,同时确保了战略要地奥特朗托海峡。
前168~167年,罗马征服了阿尔巴尼亚。其后,罗马移民给阿尔巴尼亚带来了拉丁语和罗 马文化。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阿尔巴尼亚归属拜占廷帝国。
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西哥特人、匈奴人、东哥特人先后路经伊里利亚。6-7世纪,南 斯拉夫人的西支渡过多瑙河,在伊里利亚定居下来。后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境内,由于 斯拉夫人人口众多,当地的伊里利亚人逐渐被斯拉夫人同化。但在阿尔巴尼亚,那里的伊 里利亚人居多数,并且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发展成为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人。
3、塞琉古王朝
塞琉古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又称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条支)。塞琉古企图囊括亚历山 大帝国的旧土,称王后东侵印度。其时北印度已经在孔雀王朝下统一,国势强盛,塞琉古 不得不退出过去马其顿军征服的印度河以西的土地。以后继续扩张,至前281年已控制小 亚细亚西部。次年,塞琉古渡海攻马其顿,遇害而死。其子安条克一世(前280--261年)继 位,击退北方加拉太人对小亚细亚的侵袭,并开始和埃及争霸。这时的塞琉古王朝所统治 的地区,与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在亚洲的属土大致相当。 塞琉古王朝的统治沿袭波 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但其政权不及托勒密埃及那样集中。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是希腊马其 顿人,它所统治的西亚和中亚,种族复杂,为了加强控制,继续设置希腊式城市。在心脏 地区,新建的大城市有安条克和塞琉西亚。
为了争夺对腓尼基和小亚细亚海岸的控制权 ,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发生过5次战争,史称叙利亚战争(前276--前200年)。这五次 战争消耗了塞琉古的国力,早在第一次叙利亚战争之后,帕加玛宣告独立,第二次叙利亚 战争之后,大夏和安息相继独立。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后,前195年,安条克三世乘马其顿被打败之际,侵占小亚细亚一 些地盘,还把以弗所(爱非斯)定为第二个都城,并越过赫勒斯滂略取马其顿的色雷斯地区 。前192年,安条克(安提阿)三世与埃托利亚同盟一道对罗马发起战争,二者均被罗马打 败,安条克被迫将安纳托利亚高原割让给罗马帝国。 此时国内犹太人又连续爆发反对希 腊化的起义。前171年,耶路撒冷人民因地方当局企图没收神庙金库向国王纳税而掀起反 抗斗争。斗争被镇压后,前167年犹太又爆发起义,其导火线是安条克四世宣布犹太教为 非法。前164年起义者攻克耶路撒冷,起义领导者犹大-马卡比自封为最高祭司。安条克四 世残酷镇压了起义,但耶路撒冷仍不断进行斗争。前142年犹大之弟,西门-马卡比重新占 领耶路撒冷,犹太宣告独立。安条克七世时塞琉古作了重新恢复版图的最后尝试,犹太被 征服。
前175年塞琉古帝国安条克四世即位。前168年,安息人从塞琉古帝国手中征服了米底,进 而又征服了帝国的经济源泉巴比伦尼亚。前139年,塞琉古皇帝德米特里二世被安息人击 败并做了俘虏,他的兄弟安条克七世继位。安条克七世在前130年重新征服了巴比伦尼亚 和米底,但在前129年冬季在米底被安息彻底消灭,两河流域以东不再为塞琉古所有。自 公元前125年底米特里二世被杀后,宫廷纂杀连年不断,争夺王位的内战也时时爆发。前 67年,塞琉古王朝的末君安条克十三世遇害,与之争位的腓力二世也无法进行统治。前6 4年,罗马的庞培侵入西亚,将塞琉古帝国夷为罗马的行省。
4、塞琉古王朝土著的希腊化
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衰弱,亚洲很多民族也取得独立。前129--前63年,犹太地区成了哈希 芒政权统治下的独立国家,并征服了南叙利亚的一些邻近地区,包括沿海和内地的许多希 腊城市或希腊化城市。但庞培在公元前64-前63年解放了被征服的城市,并强使犹太地区 本土接受了罗马的宗主权。 犹太人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埃及人一样,其矛头在政治上是针 对一个希腊人帝国的政府的。但推翻一个政权容易,抵御一种文明的影响却不那么容易。 在哈希芒家族取代塞琉古帝国在犹太地区及南叙利亚邻近地区建立统治后,他们也很快就 拱手屈从于希腊化,就象塞琉古帝国在其他地区的后继国家(例如科马吉尼)那样。
曾过着游牧生活的安息人在吞并了巴比伦尼亚、将首都移往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以后, 也带上了希腊文化的气息。但在第一波斯帝国所有的希腊后继国家全部倒台的公元前221 ---前30年间,希腊文化又在安息以东,乌浒河和药杀水上游流域(大夏和粟特)以及西北 印度大获全胜。在这里,正如在其他各个地方一样,文化影响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政治的沉 浮。在大夏和粟特,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抵抗比在波斯帝国领地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为 激烈。但也是在这里,伊朗人和希腊人取得了最为成功的和睦共处,而且在公元前250年 大夏和粟特的希腊人总督脱离塞琉古帝国后。塞琉古皇帝安条克三世的东征劳而无功及随 后在罗马人手中的惨败,以及阿育王于公元前232年去世后孔雀帝国的衰落,这一切都诱 使大夏的希腊人去填补兴都库什山以南的政治真空。公元前200年之后不久,大夏的两位 称作德米特里的王子之一征服了位于现在的阿富汗西南部,曾由塞琉古一世割让给孔雀帝 国的旃陀罗笈多的那片领土。在印度的希腊人国王米南德于公元前160-前130年在位时, 统治区域在东南方向最远达到印度河和纳巴达河河口。定居印度的希腊人曾一度占领了已 经灭亡的孔雀王朝原来的首都华氏城。他们统治着星罗棋布的各个地区,在萁豆相残的战 争中互相毁灭,这正是希腊人根深蒂固的政治恶习。
大夏和安息的北部紧邻着两个塞语(西徐亚)民族:一个是在里海以东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地 区,另一个是在药杀水上游流域的大宛。第一波斯帝国衰亡以前,两个民族都曾处在波斯 人的宗主权下。公元前140年左右,他们在月氏人的冲击下被迫南迁,后者为避开匈奴的 地盘而向西南移动。塞人制服了大夏的希腊人,但由于获得了巴比伦尼亚而加强了力量的 安息在公元前138-前124年阻挡住了塞人,并使他们转向了赫尔曼德河下游流域(该地被 称作“塞人国家”---锡斯坦)。塞人从那里进入印度河谷,并一个一个地征服了希腊人在 印度建立的国家。一支安息人紧随其后,强行建立统治于其上。同时,在公元前100年左 右,月氏人越过乌浒河进入大夏,并蹂躏了曾经占领大夏的塞人臣民。公元48年,月氏人 的统治阶层贵霜人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河流域,并对那里的安息-塞人,以及被安 息-塞人驱往东南方和南方更远地区的独立的塞人强行建立了统治。贵霜人由此将大夏和 西北印度统一在一个横跨兴都库什山脉的帝国之中。 帕勒人(安息人)、塞人、月氏人( 吐火罗人)原来都是欧亚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帕勒人和塞人都是操伊朗语言的民族,曾 相继与波斯人和希腊人发生过接触。月氏人来自处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范围 之外的遥远的地方,他们所讲的属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不是伊朗语言。但所有这3个曾 以游牧为生的移居民族,都接受了他们所征服地区的希腊文明,他们就象犹太哈希芒家族 和罗马人一样,欣然地屈从了希腊化。
5、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221年,安提哥王朝腓力五世即位。腓力极具野心而又富有能力,恢复亚历山大大 王的帝国的荣光是他的梦想。伊利里亚战争后,罗马在南伊利里亚海岸站稳脚跟,挡住了 腓力五世西扩的道路。公元前217年,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在畔大破罗马军。当时腓力 正在与希腊北部的挨托利亚同盟交战,这使腓力赢得了南希腊亚加亚同盟的好感。腓力看 清了汉尼拔的实力,知道自己正在面临着一个好机会,立刻与挨托利亚同盟进行停战谈判 ,准备趁罗马人首尾无法兼顾的时候,夺取南伊利里亚。
不久,汉尼拔在坎尼彻底击破 罗马大军的消息就传遍了地中海世界,腓力开始与汉尼拔联合,共同对付罗马。 前214年 年夏天,腓力进攻罗马,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爆发,腓力大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年)刚刚结束,埃及王驾崩,由其七岁的幼子托勒密五世即 位,马其顿的腓力五世和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乘机争相瓜分埃及的海外领土,引起地中海 东部地区的动荡不安。罗马趁势插手,成功地使安条克三世保持“中立”,并组成一个反 马其顿联盟。公元前197年在辛诺塞法利(北希腊),罗马人打败腓力五世,取得第二次马 其顿战争的胜利。和约严重地削弱了马其顿,并迫使腓力五世承认希腊希腊各邦独立,实 际上是承认罗马有干涉希腊事务的自由。此后,罗马在希腊作威作福,扶植反动势力,压 制各城邦的民主运动,激起希腊人的强烈不满。
腓力五世死后,马其顿王百尔修联合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统治者,组成一个广泛的反 罗马同盟,前171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前168年在马其顿南部沿海的皮得纳战役中, 罗马将军包路斯彻底打败并俘虏了百尔修。马其顿被分割为四个“自治区”,彼此不得往 来,事实上已成为罗马的属地马其顿灭亡。
罗马对参加马其顿同盟的各希腊城邦施以残酷报复,仅伊庇鲁斯一地就有几十座城市遭受 洗劫,15万居民被卖为奴隶。罗马的镇压、统治和剥削,在巴尔干半岛引起普遍的反罗马 情绪。前149年马其顿平民安德利斯卡,伪称是百尔修的儿子腓力,领导了反罗马的斗争 ,前148年因有叛徒出卖而被俘牺牲。从此,马其顿的“自治”被取消,成为罗马的马其 顿行省。 不久,希腊又爆发了以阿卡亚同盟为首的反罗马运动,但最后也失败了。公 元前146年,反抗最力的科林斯城被毁,居民被卖为奴。罗马人又新设一个阿卡亚行省, 希腊被并入罗马版图。
6、托勒密王朝
前305年,亚历山大部将托勒密在埃及称王,开创了埃及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又一次 处于外族统治之下。
托勒密王朝的政治制度继承了埃及法老的传统,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埃及仍然分为 上下两部分,上埃及以底比斯为中心,下埃及以首都亚历山大里亚为中心。地方最大的行 政单位为州,州下设县,县以下为村社。
托勒密王朝起初各种官职几乎都为希腊(包括马其顿人)所独占,后来埃及土著也可以担任 官职。埃及出现了希腊人聚居的城市,如亚历山大里亚和托勒迈伊,属于这类的城市还有 原来希腊的殖民城市诺克拉梯斯。这些希腊式的城市,在王权统治一切的前提下,并不是 完全独立的城邦,仅享有自治权而已。
托勒密王朝逐渐衰落,这为埃及土著民族的复苏开辟了道路。早在罗马人干涉黎凡特(地 中海东部沿海地区)之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起来反抗剥削他们的托勒密希腊人政权。公 元前217年起,埃及人对希腊的“主人”们来说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埃及的祭司阶层抓 住时机,向这个正在削弱的异族政府要求越来越多的让步和特权。
米特里达梯六世是黑海南岸的本都王国国王。他爱好希腊文化,不但有称霸小亚的野心, 而且梦想向西扩展建立一个大国。他于公元前89年进占罗马的亚细亚行省,大杀罗马官吏 以及普通意大利移民达8万之多。他将权贵们的财产分于穷人,沦为奴籍的人予以释放, 还宣称小亚的希腊人城市可获独立。公元前87年罗马东征司令官苏拉率军进入希腊,次年 他打败本都王,从希腊追至小亚细亚。公元前84年,第一次米特里达梯战争结束。苏拉于 公元前82年进入罗马,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苏拉死后,部将庞培在镇压反苏拉运动中他 的权势日益增强。前66年,庞培受命去东方结束米特里达梯战争。庞培与安息结盟,孤立 本都王,后者败逃。前64年米特里达梯战争结束,本都和它以西的地区并入罗马版图,罗 马在此设立一个新的行省。从此,在罗马与东方安息之间,只隔了一个亚美尼亚缓冲区。 庞培从小亚南下,公元前64年灭叙利亚王国(塞琉古帝国),随后又占领巴勒斯坦,在这里 建立叙利亚行省。
庞培与凯撒争权。前48年法萨卢(狄萨利亚南部)一役,庞培失败,逃至埃及被杀。凯撒追 踪庞培来到埃及都城亚历山大里亚,正值托勒密王朝发生王位之争;凯撒偏爱克娄巴特拉 七世,宣布她为女王,而废黜她的兄弟。 凯撒死后,凯撒好友安敦尼统治帝国东方,凯撒养子(本为其甥孙)屋大维统治意大利本土 和西方。安敦尼以埃及为据点,前37年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结婚,并宣称要将他治 下的领土赐予克娄巴特拉所生的儿子。这种公然的叛卖为罗马所不容,公元前31年9月2日 ,屋大维同安敦尼、克娄巴特拉会战于阿克兴海角(希腊阿卡那尼亚西海岸),安敦尼和克 娄巴特拉逃回亚历山大里亚,均自杀。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并入罗马版图。 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灭亡,古代希腊的历史告终。
九、宗教
1、犹太教
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罗马帝国烧毁,犹太人被赶出犹太地,当时在以色列土地的 犹太教学者开始编辑6卷名为米市纳(Mishnah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 习俗等一序列的经书。随后在五世纪中革玛辣(Gemara解释)做了一些补充,收录了在以色 列地和巴比伦时期的注释与讨论,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这二部分内容构成了塔耳慕 得(Talumd犹太口传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学习信仰、思想、典章生活规范上的遵行准 则。
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犹太人被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 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与他们的身体局限于“隔都”的高墙之内相适应,他 们的精神和灵魂也只有沉醉传统的《塔耳慕得》学问的框架中。然而,随着1789年法国大 革命的胜利,犹太人的状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先后获得了公民权, 享有了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地位,这使他们拥有了做人的自由和尊严。 这就是犹太史上 所称的解放。
18-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理性主宰的时代,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都要依据理性法庭 的审判决定何去何从。同时,解放以后的犹太人首当其冲面临的是如何调整自己,使自己适 应宗主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终于发生了,德国的摩西-门 德尔松担当了启蒙的先驱。德国犹太教内部率先实行了宗教改革。原来统一的传统犹太教 逐渐分化出改革派、保守派,以及正统派;在20世纪的美国还从保守派中分化出了重建派 。
2、基督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 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 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 在中国称为"耶稣教"。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 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 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 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 ,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 ,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 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 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 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 》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 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历史书、杂 集四类,共39卷,其中记录了天地起源、犹太人的来源历史、古代犹太人的文学作品。《 新约》包括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历 史书、使徒书信、启示录四类,共27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 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
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 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 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严格的 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 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 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 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爱人如己。
基督教诞生至今已两千年,除了耶稣,还涌现了许多对基督教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 彼得、约翰、雅各等十二门徒,保罗、巴拿巴等使徒,对基督教神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奥 古斯丁,以及马丁.路德、闵采尔、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
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的东部,当初的经文用希腊文写成,信徒用希腊语举行宗教仪式。 后来基督教传播到欧洲,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希腊语地 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帝国两大部分在政治 上各自为政,在文化上存在差异,在宗教上也反映出分歧。
九至十世纪,罗马教会向西 北欧和中欧扩张势力,君士坦丁堡教会也向东南欧和基辅公国扩充力量,它的传教活动遭 到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的罗马教皇的反对。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君士坦丁堡出现了两派争 夺大主教席位的问题。863年,教皇尼古拉一世出面干涉,宣布将新上台的大主教革除神 职,后者置之不理。同时,由于教皇利用德意志传教士向保加利亚扩张势力,更激起后者 的不满。867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宣布将尼古拉一世革除教籍,谴责他对东方教会事务 进行干涉为不合法。十一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迈克尔-凯鲁拉里和罗马教皇利奥 九世又因争夺意大利南部的教会权力发生矛盾。1054年,双方互相革除教籍。从此以后, 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即东正教),以罗马 为中心的西部教会称为“公教”(即天主教)。
3、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在宗教信仰上,人 们崇拜自然物体,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 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 。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意思是‘顺从’。顺 从安拉旨意的人,即‘穆斯林(顺从者)’。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安拉的使者 ”。穆斯林之间都互称‘朵斯梯(兄弟)’,彼此见面说“安色俩目尔来库姆(愿安拉赐给 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在伊斯兰的名义下 ,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帝国。 逊尼派全称"逊奈和大众派",人数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承认穆罕默德之后的四大哈里发 均属合法。什叶(派别)派只承认先知堂弟兼女婿的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为合法。 三大圣地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穆罕默德诞辰)。
三大一神教的经典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关于创世的传说、伊甸园的传说、亚当与 夏娃、诺亚方舟与大洪水的传说等。
十、拜占廷
1、东罗马帝国
拜占廷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667年,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 )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尽管拜占廷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在以后的1000年中, 它只是一座第二流的商业城市。只要蛮族色雷斯人的威胁还存在,并切断了它同内地的联 系,它就不可能上升到与其地理位置相称的地位。图拉真皇帝及其继承者们的征服,使内 地处于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从而结束了这种不利状况。 君主坦丁堡扮演拜占廷帝国首 都这一新角色历时1000年,直到1453年。
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拜占廷被纳入马其顿的版图。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的将军继续停留 在拜占廷直到罗马帝国占领拜占廷。
公元四世纪初,在君士坦丁统治期间,米兰敕令的 公布,使得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被确定下来。不久帝国向东迁都,以拜占廷为新 址,并以皇帝的名字更其名为君士坦丁堡。当时的罗马分为很多大的行省,在文化上这些 行省分为拉丁区(西部以罗马为中心)和希腊区(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公元395年 ,罗马最后一个皇帝THEODOSIUS一世去世,罗马帝国分裂为以HONORIUS为皇帝的西罗马帝 国和以ARCADIUS为皇帝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廷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当整个罗马帝 国崩溃于野蛮民族的入侵时,君士坦丁堡倚仗着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和便捷的海上通道而 幸免于难。在那个时代,任何其它文明都无法与拜占庭王朝的舰队相抗衡。这一特殊的地 理位置使得拜占庭能够通过海上贸易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且这还是当时西方与中国之间唯 一的贸易通道。拜占庭的海军使用着在当时西方比较先进的希腊火器。除了强大的海军之 外,拜占庭人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陆上部队,有来自罗马、希腊、哥特、中东地区的士 兵。
东罗马帝国,一直努力着想恢复昔日古罗马帝国的荣耀时代。最初的尝试者是东罗马的第 一任统治者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他的将军贝利萨(贝利撒)留统率着那一时代西方 最强大的军团。534年,贝利撒消灭了北非汪达尔王国。535年,贝利撒占领西西里岛,第 二年进军意大利,占领罗马。540年,东罗马占领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纳;东哥特人继续 抵抗,直到555年,东哥特才被东罗马大将纳尔塞斯所破,国家灭亡。 西罗马灭亡以后 ,东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仍保持繁荣不衰,文化也远远超过当时西欧的水平。东罗马有许 多文化发达的古代城市,如雅典、亚历山大、安条克(今土耳其沿海安塔基亚)等,他们将 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保存了下来。
但查士丁尼在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 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 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 制。在东部,波斯人在皇帝科斯罗埃斯二世的率领下,准备消灭东罗马帝国。到615年, 他们已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并在君士坦丁堡对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安营扎 寨。
伟大的希拉克略皇帝(610—641年)的继位,使拜占廷得以调动一切资源,唤起人们的意志 ,以防止灾难。虽然阿瓦尔-波斯联军正在围攻君士坦丁堡,希拉克略却采取攻势,并于 62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大败波斯人;早1000年,亚历山大大帝也正是在这一地区战胜过波 斯人。 在消除东方的危险之后,希拉克略才发现,斯拉夫人这时已占领并定居于巴尔干 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几个世纪以后,这些斯拉夫人,循着不同的方式发展,形成了四大 种族:居住在亚得里亚海岬角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居住在德拉瓦河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地 区的克罗地亚人;居住在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之间的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的塞尔维亚人; 居住在黑海剩余地区,不久采用保加利亚征服者称号的斯拉夫人。后两个种族,借鉴拜占 廷文化,建立了短暂但却伟大的中世纪王国。而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则由于地处半 岛西部,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在文化发展方面,深受罗马而不是君士坦丁堡的影响 。
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长期斗争,使得两个帝国财资耗尽。在单一性灵论的问题上,东部诸 省人民所表现的宗教上的不满,进一步削弱了拜占廷;单一性灵论认为,基督只有单一的 神性,而正统的拜占廷教义则认为,基督既有神性,又有人性。630-640年,阿拉伯军队 迅速占领了中东大部分地区。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长达1000年的希腊-罗马统治 ,20年内便宣告结束。阿拉伯人适应环境,发展了海上力量,并以此征服了塞浦路斯和罗 得岛,然后,从669年起数次围攻君主坦丁堡。同时,拜占廷还受到来自北方的保加利亚 人的威胁;最初保加利亚人受拜占廷人利用反对阿瓦尔人。
拜占廷这次再度被帝国首领、伊索里亚王朝的统治者利奥三世(717—744年)所拯救。利奥 原为叙利亚军事指挥官,趁阿拉伯人围攻君主坦丁堡之际,夺取了政权。他不仅粉碎了阿 拉伯人的围攻,而且将他们赶出了小亚细亚。在他统治末期,帝国边境比较稳固,但同查 士丁尼时期的疆界相比已大大缩小。意大利已丢失给伦巴第人;巴尔干北部丢给了斯拉夫 人和保加利亚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丢给了阿拉伯人。
然而,这一缩小的帝国却是一个民族更加单一的帝国,因为东部诸省主要是单一性灵论者 和非希腊人。在这种情况下,撤回到托罗斯山脉,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了拜占廷;托罗斯山 脉是希腊人的小亚细亚和伊斯兰教世界的分界线。750年,阿拔斯王朝的建立,阿拉伯首都 从大马士革迁移巴格达,此时伊斯兰教的扩张方向是向东,因此,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 国能和平共处。
拜占廷和西方之间正形成一条同拜占廷和阿拉伯之间相类似的分界线。 由于伦巴第人的侵入,罗马教皇曾向君士坦丁堡寻求保护未能成功,于是转向法兰克人, 500年,教皇为查理曼举行加冕礼。拜占廷与西方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语言、教会事务 和普通文化上也都疏远了。
8世纪时出现的拜占廷帝国,比查士丁尼时的短暂的帝国小得多,但它的民族更加同一。 东、西方诸省的各种种族、文化、宗教的成分已被抛弃,剩下的核心基本上是希腊的东西 ,以这一方式,完成了6世纪东罗马帝国到8世纪拜占廷帝国的转变。8世纪时的拜占廷帝 国是一个文化上既与东方的伊斯兰教、又与西方的新欧洲截然不同的帝国。
2、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当时帝国的行政区划分完全以省为基础;各 省由主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将军统冶。这一行政军事化,是作为外来危险迫近时的一项应 急措施,由希拉克略予以实现的。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 酬。 拜占廷的经济也牢固地建立在自由农民村社的基础上,这种村社同大地主的庄园 一起发挥着作用。实力的增长,使拜占廷皇帝们能够发动再征服战争,他们重新收复克里 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从而制止了阿拉伯海军对爱琴海域的侵袭。帝国的疆土也扩大到叙利 亚北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1014年,巴西耳二世对保加利亚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一时期文化上是一个稳定、同一的时期。拜占廷人仍称自己为罗马人,但希腊语无论作 为书面语还是口语,都是帝国通用的语言。随着持异议的东部诸省丢失给伊斯兰教,随着 反对崇拜偶像者和崇拜偶像者之间猛烈、持久的争论的消除,宗教的同一性也得到进一步 的促进。解决争端的折衷办法是禁止宗教雕塑,但允许宗教绘画,这一点至今仍是东正教 宗教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被再征服的克里特岛上的穆斯林的皈依,以及巴尔干北部地区的斯拉夫人的皈依,也使拜 占廷教会显得生气勃勃。865年,保加利亚大公鲍里斯接受了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同时 ,象基辅公国的俄罗斯人那样,塞尔维亚人也皈依了东正教。然而,再往西,罗马天主教 却在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中盛行,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仿效邻近的意大利人 、匈牙利人和日耳曼人皈依了天主教。皇帝和主教之间互相支持的密切关系,也使帝国更 加稳固。
总之,在这几个世纪中,由于同西方和穆斯林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度的和平共处的关系 ,拜占廷是稳定、强大、富裕、自满和相当注重内部的。这些特点使人联想起明朝的中国 。实际上,拜占廷同中国一样设有大学,其主要任务是为官僚机构培养官员。不过,君主 坦丁堡的大学时有时无,其作用也不正规,因而缺乏中国大学那种连续的有效性。拜占廷 文化从未解决它在自己的古典遗产和宗教倾向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心理。
3、拜占廷的衰落
1025年,巴西耳二世去世时,拜占廷帝国北部边境以多瑙河为固定界线;阿拉伯世界已经 分裂,不再构成威胁;凡是西方出现的东西,与拜占廷帝国相比,都显得十分原始、无足 轻重。但在巴西耳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帝国便陷入困境。
拜占廷的内部衰弱招致了外来侵略。在西方,诺曼人最初是拜占廷的雇佣军,这时转而反 对帝国,占领了自查士丁尼征服时期以来一直保留下来的意大利南部领地。在东方,塞尔 柱突厥人,从中亚进入巴格达,被哈里发雇为雇佣军,这些雇佣军逐渐变为主人,于105 5年建立了塞尔柱帝国,重新统一印度和地中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并兵临将拜占廷帝国和 伊斯兰教世界分隔数世纪的托罗斯山脉边境。
1071年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刻尔特,塞尔柱人击败了拜占廷,小亚细亚开始由希腊人的基地 变成突厥人的根据地。
精明顽强的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康危努斯(1081-1118年),挽救了拜 占廷帝国。他给予威尼斯人极大的商业特权,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反对威胁要进攻君士坦 丁堡的诺曼人。他还向天主教国家求援,反对穆斯林塞尔柱人。但他得到的是大批涣散的 十字军;亚历克塞机敏地怂恿十字军进入小亚细亚,收复了塞尔柱人占领的部分领土。但 第二次、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希腊人和拉丁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被恰当地称为“商人的东侵”。威尼斯商人的经济计划、西方冒险家对 财富和土地的追求、拜占廷觊觎王位者的奉承、拉丁人心中对希腊人的长期不满,所有这 一切,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改变了方向,从解放耶路撒冷这一最初目的改为进攻君士坦丁 堡。1204年春,法兰克、威尼斯、佛拉芒和日耳曼联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它接连三日遭 到冷酷无情的掠夺和屠杀。
获胜的拉丁人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他们的封建国家。他们在君主坦丁堡建立了一 个拉丁帝国,在塞萨洛尼基建立了一个拉丁王国,在希腊半岛建立了几个拉丁国家。但拉 丁征服者不仅四周都被满怀敌意的希腊人包围着,而且面临巴尔干半岛内地的塞尔维亚和 保加利亚王国,面临相继建立的三个希腊国家:伊庇鲁斯的阿尔塔、黑海南岸的特雷比藏 德、小亚细亚西部的尼西亚。 凭借外交手腕和军事势力,尼西亚统治者逐步削弱了拉丁 帝国的力量,使其最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城市。结果,1261年,拉丁皇帝和威尼斯殖 民者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尼西亚皇帝米海尔-巴列奥略迈入首都,成为恢复后的拜占廷皇 帝。 从1261年到1453年的两个世纪中,恢复的拜占廷帝国仅由君主坦丁堡和塞萨洛尼基 这两座城市和两个属地(伯罗奔尼撒的米斯特拉、小亚细亚北部的特雷比藏德)组成。145 3年,土耳其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拜占廷帝国。
尽管拜占廷的历史已经结束,但拜占廷的制度和文化,仍在北方的斯拉夫人中继续生存, 正如它们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于土耳其人统治的巴尔干半岛基督教徒中一样。斯拉夫人起源 于今俄国和波兰的多沼泽的边境地带,他们以巨大的弧形向四周颇有吸引力的平原扩散。 东斯拉夫人居住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至黑海,东到乌拉尔山脉的广阔的平原上。在北部 平原,东斯拉夫移住民一直以森林为居住地,而当地的土著芬兰部落和立陶宛部落不是同 他们通婚,就是被他们轻易排挤掉。相反,在南部平原,森林逐渐让位于空旷的草原,东 斯拉夫移民们总易遭到其他民族的袭击;这些民族常出没于从中亚经乌克兰到多瑙河流域 的漫长的游牧道路上。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东正教,这对俄罗斯人的风俗及其 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普遍、深刻的影响。以拜占廷为模式的教会统治集团,这时已经组成, 首领是基辅大主教,由君主坦丁堡最高一级的主教任命,且隶属于他的管辖。在长达两个 世纪的时间里,大主教都是希腊人,不过,由大主教任命的主教,除最初几任外,绝大多 数是俄罗斯人。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俄罗斯人将莫斯科视为真正信仰的中心。他们受上 帝之命保卫它,维护它原有的纯洁。拜占廷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的怂恿下,伊凡采用了 拜占廷宫廷的礼仪,选择了拜占廷的双头鹰为他的徽章。 这样,拜占廷在作为第三罗马 的俄罗斯领土上继续生存。
5、拜占廷与希腊文化
东部罗马以希腊语为主,西部罗马以拉丁语为主。迁都拜占廷使得帝国的上层统治集 团成员脱离了罗马城和意大利半岛,进入了希腊文化的腹地,处在了东方古典文化的包围 之中。于是,曾被罗马人征服的希腊人,在文化上战胜了他们的征服者。与此同时,以罗 马和意大利半岛为中心的西地中海地区继续发展的自己拉丁文明。蛮族进入西欧后,拉丁 文明在战火和尘埃中与日耳曼文明、基督教文明相结合,发展成为西方中世纪文明。拉丁 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今已消亡;今天的拉丁语是指罗马语分化而成的意大利语、法语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的统称,且这些国家的人也通称拉丁人。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却存续下来了,并在事实上脱 离了旧罗马帝国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 来看,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是古罗马传统的继承者,但它并不仅仅是古罗马帝国历史 的简单延续和发展,而是以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为框架,以东方希腊化地区为基地 ,将古典希腊文化与一世纪以来新兴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融为一体的产物。罗马的政 治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信仰是决定拜占廷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拜占廷属于希腊城市,希腊人居多,而统治者罗马人则是少数民族。所以到5-6 世纪,东罗马统治者不再说拉丁语,改说希腊语,废弃拉丁文,改写希腊文,已经被希腊 化。希腊语言和文字从民间进入了上层统治阶级,并最终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 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其文字是在古腓尼基文字的基础上产生出的,至今仍保持。 至于基督教的影响,并不能否定罗马入侵者被希腊化的事实,也不能否认拜占庭文化是希 腊文化延续的事实,正如“佛教传入中国并影响南北朝的中国文化,并不能否认鲜卑族入 侵者被汉化的事实,也不能否认南北朝文化是汉族文化的延续的事实”一样。 有人认为:“……最终统治者被被统治者同化。所以东罗马帝国就是希腊帝国而不是罗马帝国。 ”不要忘记了,罗马帝国是在武力征服的火与剑之中诞生的,“拉丁人”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保持着对其他地区人民的统治和压迫。而“非罗马人”只是“拉丁人”的奴隶和仆从, 甚至不具备公民身份。所以说,文化上的同化并不意味着被压迫地位的丝毫改变,国家机 器毕竟还是掌握在野蛮人的手里。
希腊民族并没有在罗马征服以后消失,其混血程度并不严重,其文化的影响力反而扩大( 特别是向北方的发展)。圣经早期的版本是希腊语,拜占庭音乐创作理论源于毕达哥拉斯 学派以数的和谐关系为根基的和弦理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希腊人。大体 上是以罗马的法律(至少7世纪以后也用希腊文书写)为基础,其他方面均以希腊文化为底 蕴,血缘方面,亦以希腊血统为主,拉丁人反而在帝国居极少的比例,在总共107个皇帝 里占不了多少。希拉克略王朝(610~711)以后就可以认为拜占庭完全是一个希腊的而不是 罗马的国家了。
十一、土耳其与希腊
146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吞包括拜占廷在内的整个希腊,希腊开始长期饱受痛苦和磨难 。 希腊人怀念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着希腊“文艺复兴”的思想,渴望重振古希 腊的声势,恢复希腊的独立。希腊杰出的诗人和革命家利加斯(1757—1798年)展开了大规 模的革命活动和启蒙运动。希腊爱国志士在各地纷纷成立秘密团体,酝酿起义。
1821年3月4日,希腊人依普希兰狄斯率领起义军在罗马尼亚的雅西号召希腊人民起义。5 月7日,起义军几乎席卷整个希腊的大部分陆地和爱琴海许多岛屿。起义军不久几乎全部 解放伯罗奔尼撒半岛。1822年1月,起义军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国民政府。 1824年7月,土耳其决定与其藩臣埃及联合镇压希腊起义。1825年2月,埃及陆海军9万大 军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登陆,占领特里波利斯及半岛绝大部分地区。1827年6月,科林 斯地区以北的希腊国土落入土耳其军之手。自由希腊仅保留伯罗奔尼撒一部分国土和爱琴 海上的若干岛屿。
1826年4月4日,英俄在彼得堡签订关于《联合调处希土停战和希向土纳贡获取自治》的议 定书。1827年4月,希腊选举曾任职于俄国政府的卡波狄斯特里亚为总统。土耳其当局拒 绝停止军事行动。1827年10月20日,英、 法、俄三国舰队与埃土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湾进 行交战,埃土联合舰队遭重创。1828年4月,俄土战争爆发,俄军穿过巴尔干半岛,进入 马里查河谷,攻占阿德里安堡。1830年4月,土耳其政府承认希腊独立。 1833年希腊建立 了君主政权。
在整个19世纪及20世纪初,希腊不断扩张领土,吸收奥斯曼帝土耳其帝国内讲希腊语的族 群,直到1947年希腊的版图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战后,希腊又经历了一次内战。1949年内战后的希腊宣布加入北约组织。1967年4月21 日军人发动政变,之后又宣布废黜国王。塞浦路斯问题最终导致了军人政权在1974年的垮 台,一个民主共和国在1975年建立。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盟。
十二、四大文明之后的世界
四大文明出现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如果我们把第一个时代,由于它的这个迷 信色彩比较浓厚,我们把它叫做神话时代。那么第二个时代我们就把它叫做英雄时代。第 二个时代非常富于扩张(印度是个例外),其他三个文明都非常富于扩张。波斯人喜欢打仗 ,罗马帝国就更不用说了。希腊固然早年是奉行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但是自从马其顿帝 国崛起以后,亚历山大就开始把金戈铁马一直推向东方,一直推到印度河流域。秦汉时代 ,中国人喜欢打仗。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西边的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帝国,由于它们地理位置比较靠近 ,所以它们的交往也比较频繁。那么这种交往主要以武力冲突为主格调的。那么在当时, 可以说最初是波斯人入侵希腊,其结果当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一个方面希 腊人捍卫了自己的独立自由,另一个方面,希腊人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帝国主义。其后的 结果是波斯人三次入侵希腊都没有得手,但是亚历山大一次反攻就把整个波斯帝国给灭掉 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说西方发生了很多次冲突;波斯在两河流域的基础上发展 出来的,以后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文明。这个东西方之间的冲突 ,由来以久。如果要从历史上来追溯,最早的一次可以说,在传说里边就出现了。《荷马 史诗》讲的就是希腊人远征特洛伊,那就是西方人第一次打东方,波斯人入侵希腊可以说 又是第二次。
希腊人最初是爱好自由,是讲究分离主义的,推崇分离主义的。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 大帝国这样一种观念,对于希腊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他们没有这种观点,他们没有觉得建 立一个大帝国有什么很重要的必要性。但是东方波斯帝国,最先成为一个大帝国,三次希 波战争,希腊人很快学会了“帝国主义”,随着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的征服,西方人就把 帝国主义反过来推到了东方人头上,就导致了第三个回合。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马 其顿帝国西半部全部都并入到罗马帝国的版图之内。埃及、希腊都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罗马帝国继续向东推进,帕提亚(安息)帝国就构成了罗马人东侵的一个障碍,那么双方就 在从两河流域到亚美尼亚这一线,基本上是在西亚就展开了拉锯战。罗马帝国,尽管它很 富于扩张,它把向西、向北、向南已经扩张到没办法再扩张了,惟独向东它没有取得一些 实质性的进展,它只是把它的兵锋推到了西亚。当然这也非常了不得了,罗马帝国当时建 立一个版图,可以说后来的很多西方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想实现,所以就以第一、 第二、第三帝国这样的名义来自称,实际上就要实现第一罗马时代的梦想。后来帕提亚帝 国灭亡了以后,又出现了一个萨珊王朝,它也是属于波斯帝国,继续成为罗马帝国向东入 侵的一个障碍。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东罗马帝国就跟萨珊王朝之间在小亚细亚、西亚这一 带展开拉锯战,这个拉锯战一直到了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阿拉伯帝国可以 说是“鷸蚌相争、渔翁得利”。
下面我们谈东方的印度。我们刚才说在英雄时代印度是一个特例,它的宗教过早成熟 。那么从吠陀教、婆罗门教一直到公元6世纪的佛教产生,那么印度很早宗教成熟以后, 它成为一个宗教的万花筒,导致了印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成为一个积弱不振的民族。它 始终是一种阴柔的,它的阳刚之气不足,所以在印度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老是受到外族 人的入侵。但是,外族人无论如何统治它,无论如何征服它,始终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它 的文化性状。因为它已经有了自己高级宗教,有了自己永远不灭的精神脊梁,所以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你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印度,但是你要想彻底改变它,把它 从文明史上给抹煞掉,那是办不到的,因为它有了自己成熟的一套观念,有了它的高级宗 教系统。印度文明过早地成熟,使得它虽然积弱不振,虽然长期是以阴柔为主调,但是异 域民族对它入侵,可以说从孔雀王朝以后,印度几乎没有过几天独立的日子,老是不断地 受到游牧民族,或者是受到伊斯兰教徒的入侵。伊斯兰教徒老是在印度建立政权,但是尽 管如此,印度始终一直到今天保持了它的文化一贯性。这主要是由于它的婆罗门教、佛教 和印度教一脉相承的这样一个关系。所以这样的话,由于印度过早地进入宗教时代,它积 弱不振,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印度和中国也隔着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一些山脉, 所以使得中国和印度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
那么秦汉帝国呢?它主要的精力主要是用于和匈奴不断地展开战争、冲突。但是非常 可惜,中国无缘和罗马帝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尽管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已 经完成,但是还有很多游牧民族没有进入到文明,比如匈奴、大月氏人、日耳曼、阿兰人 、马扎尔人等等。这些游牧民族,在这两个大帝国之间进行游动,哪一个帝国势力更强盛 ,就向与之相反的地方跑。秦汉帝国不断地攻打匈奴,匈奴打不过就向西跑,就使得整个 亚欧大草原上,平静的游牧世界一下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就迫使一支一支的游牧世界,打 不过匈奴人就纷纷地向西跑,或者向南跑。那么这样灾难就落到了南部的那些农耕世界、 那些文明的头上。匈奴人1世纪受了一次大的挫伤以后就大规模地向西流窜,那么这个流 窜的结果一直持续到5世纪,匈奴人边走边停,那么最后一直到公元5世纪,他们来到多瑙 河。那么受他们的挤压,当时亚欧大草原上的一些其他的游牧民族,比如说,像月氏人、 马扎尔人(匈牙利人)、阿兰人,这样一支一支游牧民族就纷纷地往西跑或者往南,这样就 使得当时南部的萨珊王朝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罗马帝国最后遭到了灭顶之灾。那么最后 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运动,第一张牌,可以说是由我们秦汉帝国推动的,匈奴是第一张牌 ,就开始倒了,一倒就压倒其他的游牧民族。 中国秦汉帝国看来占了上风,但是可惜的 是,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前,中国首先陷入了混乱,到了晋朝时候,非常衰弱,在中国北边 的那些未西迁匈奴和非匈奴的游牧民族,却变得非常强大,导致了五胡乱华。所以我们说 游牧民族的大入侵就导致了第二次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大入侵,又导致第二代文明的瓦 解。(印度是个例外情况,它很难说什么瓦不瓦解,因为它始终保持着自己一个宗教,过 早地进入到第三种形态之中)
于是,西边的西罗马帝国崩溃了,东边的秦汉帝国也崩溃了 ,萨珊朝波斯帝国虽然在匈奴人入侵过程中没有彻底毁灭,但元气大伤。100年后,游牧 民族阿拉伯人崛起,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把萨珊帝国给灭掉了。阿拉伯人的这个大 入侵是第二次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大冲击的一个尾声。所以,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 次大入侵的结果是导致了什么呢?导致了三个文明的解体,三个文明的形态发生了新的嬗 变,那么西边,西罗马帝国的崩溃以后,就导致了查理曼大帝建立帝国,可以说一个新的 文明出现,我们就把它叫做基督教文明,这是西方的第三代。同样波斯帝国毁灭以后,在 它的基础上就出现了一个伊斯兰教文明,它的国家形态就是阿拉伯帝国。在中国,经过了 南北朝200多年的动乱以后,隋唐开始了中国第三代文明形态,就叫儒家伦理文明。 那么第三代文明出现以后为时不久,从12世纪开始,又一个大的游牧民族大入侵又开 始了。那么这个第三代文明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它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高级的 宗教或伦理价值系统。文明成熟了,有了自己永远不倒的精神砥柱,很不容易被别的文明 所同化、所彻底地改变。所以,这些文明本身产生以后,它们就各自比较稳定了。第三个 代文明我们把它叫宗教时代,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为基本依托的文明之间存在冲突和对 垒,这个对垒在西方,主要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不断地发生摩擦。 从公元7世纪伊 斯兰教崛起,到1682年最后一次奥斯曼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最后 一次威逼维也纳,可以说整整1000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明基本的趋势,是东风压倒西 风。基督教徒在这个中间也经过几次反手,但是基本上都是不成功的。从11世纪开始,基 督教世界组织了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实际上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一个反扑,结果是以失 败而告终。穆斯林的西侵,是东西方第四个回合。
我们再看看东方,东边的儒家伦理世 界和印度教-佛教世界关系非常和谐。
从12世纪开始,由突厥人率先开始,紧接着由蒙古人唱主角又发起了游牧世界对农耕 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这个大入侵的结果又导致了很多国家灭亡,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 改变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现状,原因何在?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因为四大宗教伦理价 值系统有了这四大文明地区,有了自己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以后,它是不可能再从根本 上改变的,不可能出现,像前面那种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嬗变。
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西方开始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继而又开始推进政治层面的变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最后导致了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一个强大的西方开始崛起在这个亚欧大陆的西北。那么与此同时, 西方又开始进行了航海活动,进行了地理大发现,那么海洋活动的结果是使得资本主义有 了不断扩张的一个条件。因为资本主义这种现象,它是一种世界现象,一旦产生起来它必 然把触角伸向全世界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间 发展。所以这样,一个是内部的改革,一个是外部的扩张,使得西方在后来的发展中,迅 速地就开始脱颖而出,乃至于到了17世纪以后,从18世纪开始我们发现,一个崭新的西方 开始出现在整个世界的文明史中间,而且这个时候,它以工业世界的面目出现,取代了传 统的游牧世界,构成了现在已经像汪洋大海一样泛滥的农耕世界的强劲对手。 所以从君 士坦丁堡陷落以后,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突就结束了。一个新的主题就开始出现,就 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和广大的其他的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新兴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 的农耕世界的大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个融合就是从18世纪开始,近200多年来的全球的西 方化、殖民化浪潮,使得世界上所有的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
随着这个四大文明地区,经过了西方化、殖民化浪潮以后,重新获得了政治独立和经 济独立,我们看到这些地区,纷纷又开始从自己的传统根源中间去寻找自己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提出来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两岸三地现在达成了共识,就是我们都是炎 黄子孙,我们都是华夏子民,我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传人。这种共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儒家 伦理的的影响又重新复苏了。另一个方面,我们看到了印度也出现了要用印度教来建立现 代化印度的这样一种呼声。 伊斯兰教世界里面开始在宗教认同下,觉得都是穆斯林,对 西方自然有一种历史的隔阂,或者是一种历史导致的一种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