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环境税的新权力对抗污染冲动

(2008-09-13 23:23:32) 下一个
以环境税的新权力对抗污染冲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09-14 10:53:52  作者: 社论
  绿色中国第十四届论坛12日在深圳举行,环保部副部长潘岳透露有望开征环境税,并强调推行环境经济政策绝不纸上谈兵,国家综合管控环境问题的决心也不会改变。目前,环境税政策已经正式启动联合研究,环境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三项政策也处在先期调研中。他还坦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技术上的困难,也会引起利益冲突从而造成障碍。
  从年初国家发改委的表态看,环境税已进入政策议程的许可阶段。现在谈论它,重点不再是有没有必要征收,而是具体如何征收的问题。但也要看到,环境税的敏感性使得它在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迈得不容易。至少这八个月来,关于环境税的实施方案并没有多少细节披露。环境税不仅要在国家现有税制中以恰当的方式容身,也要同时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一如它的初衷。
  按照国家环保部一直以来的构想,为了突破环保治理的种种困难,在历经环保工具的多种尝试后,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构建环境经济政策上。在过去的一年里,绿色信贷、绿色贸易、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四大政策陆续颁行,显示了这个部门致力于环保经济政策的布局行动。不过从价值上考量,也只有等到落实了环境税,这一综合性的经济政策才具备稳固的框架。
  显然,外界对环保部门力主推动的环境税存在着不同意见。就税种的设计而言,如果它以一般环境税的名目开征,可能导致税负的不公,特别是对破产型的污染企业没有效力;如果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征收,则会因污染物的难以计算而陷入无力境地;再若根据使用者付费的理由征收污染产品税,又与消费税不无冲突。环境税要以合适的姿态面世,只有顺利地对接国情才有机会成真。
  其实,开征环境税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用经济手段直接降低企业的污染程度。这是正确的方向,可它知易行难,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污染并不纯粹是技术问题。经过几十年毫无节制的环境付出,以及后来虽有控制但常被化解的实情看,控制污染需要摆脱政治运作及经济愿景的一面,总之要与恶性的GDP增长相抗衡。而从实效来看,环保在过往的斗争中从未胜券在握。
  在批评环境税的时宜性时,恐怕不能忽略这些微妙的总体格局。尽管受制于国家和地方的各种限制,对排污企业的惩罚难以收到成效,环保风暴也往往屈从于或明或暗的政绩运作。但环境税及其隐寓的环保经济政策可以提供一种制度,进而能够以经济制度对抗污染冲动,以反污染的权力制衡扭曲的经济权力。环保部并非强势部门,而以环境税来增强自身的治污力量是明智的。  正像我们无法否认的那样,在丝毫不计较环境代价的经济追求中,环保处在弱势地位。它在政府架构中的尴尬在于:作为整个架构的附属部分,如果它足够强大必将降低全体部门的收益。环保最后就被矮化了,演变成另样的情势。虽不至于无用,却也没有足够的势力,依靠企业用污染成本来“供养”,局面着实不堪。从这种困境中脱身,环保部和社会对环境税寄予厚望。
  我们的问题就是,持守不同的衡量标准,环境污染并非一概是罪恶。出于特定的经济文化诉求,它在事实上带来真正的利益。而在不惮于大规模制造污染的背后,生长着一种乖张的经济支配权,它与虚假的经济成就紧密相连,其内部系统结成联盟,时刻对环保管制形成压力。可以想见,制定环境税政策也会有妥协,但必要的让步不能超越底线,不能威胁到环保权的新势力。
  宏观的经济要求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国家对经济总量遮掩下的环境成本越来越在乎。国务院已采用新的考评体系,其中污染减排成了政绩的硬指标,这为环境税等经济政策提供了政治支持。如果说,在片面的经济增长中,污染是一种扭曲的权力,那么,环境税为扭转这一局势带来了希望。这会经历较长的时间过程,期待环保的理想在反复挫折后,可以实质性地改变污染的利益。  □欢迎回应:shelun@188.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