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1998年,贝利亚的旧居发现5具年轻女子遗骸,为何至今还有争议?

(2021-10-29 17:08:57) 下一个

 历史逆时针 

1998年8月7日,周五,莫斯科花园环路,突尼斯驻俄大使官邸。

在大使官邸的花园里,几名建筑工人正在开挖一条沟渠。工头维亚切斯拉夫·捷列霍夫突然发现,挖出的泥土中,有几块白色的骨头。

再挖,越来越多。

捷列霍夫赶紧通知了警方。

法医到了现场,认为这是5具年轻女性的遗骸。头骨有白色的牙齿,状况良好,没有任何衣服、鞋子、首饰或棺材的痕迹,死亡时间在45 到 50 年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5具年轻女子的遗骸,很快同贝利亚联系起来。

因为,突尼斯大使官邸,曾是贝利亚的旧居。45年前,莫斯科市民经过这位苏联二号人物的门前,无不泛起阵阵寒意。

有媒体愤然抨击:如果有任何正义,贝利亚都在阴曹地府的最深处。

但贝利亚的家人站出来,抗议媒体毫无根据的指责。

他们的理由是:莫斯科有上千年的历史,只要你挖得足够深,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是花园环路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段。贝利亚旧居,以前住过沙皇时期的莫斯科市长,之后也住过不少达官贵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遗骸同贝利亚有关。

贝利亚的家人还称,媒体别有用心,把他污名化了,抹杀了他的历史贡献。

他的家人甚至认为,贝利亚被处决是苏联的大冤案,他是一个受害者,要求俄罗斯高院为他平反。

围绕贝利亚,争议再起。

随着苏联档案的不断解密,贝利亚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历史的真相,仍扑朔迷离,真假难分。

贝利亚,一个苏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何沦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崛起之路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1899年3月29日生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的苏呼米附近的一座小镇,这里濒临黑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是一处度假胜地。

他的父亲是农民,母亲是裁缝,弟弟在2岁时夭折,妹妹也因为患病失聪。

1915年,他来到巴库,就读“巴库中等机械建筑工程学校”,1917年3月加入布尔什维克。

1919年,中专毕业后,加入克格勃的前身——契卡,开始长达23年的特工生涯

1927年,任格鲁吉亚政治保卫局局长,兼内务人民委员。

任内,摧毁了伊朗和土耳其在高加索建立的谍报网,并成功进行了反渗透。

1933年夏,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度假的斯大林遇袭,在场的贝利亚奋不顾身,用身体挡住斯大林,同时出手快如闪电,一枪击中袭击者要害。

从此,贝利亚青云直上,任政治保卫总局驻外高加索全权代表,格鲁吉亚一把手。

许多人认为,贝利亚和斯大林一样,都是格鲁吉亚人。斯大林经常到格鲁吉亚度假,贝利亚总能精明地揣摩、解读斯大林的想法,从而成为15个加盟共和国幸存下来的两位一把手之一。

贝利亚擅长搞经济,在他任期内,格鲁吉亚改变落后面貌,成为整个苏联茶叶、葡萄和柑橘的主要供应地,一片繁荣景象。

1938年11月,贝利亚进入莫斯科,接替叶若夫,执掌内务人民委员部,手下有几个师的内务部队和数十万特工。

二战期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

1945年7月9日,授苏联元帅。

1946年3月,任部长会议常务委员。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贝利亚虽然排名第二,但由于马林科夫优柔寡断,他实际上成为核心人物。

同年6月26日,贝利亚被捕,7月7日,被撤销一切职务。

1953年12月23日,在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贝利亚被秘密处决。

不乏贡献?

一些学者认为,贝利亚为苏联做出的贡献,后来被官方故意淡忘。

一、减缓“大清洗”运动的影响

1938年11月,斯大林准备结束“叶若夫旋风”,缓解一下国内的紧张气氛。据保守统计,当时全国拘押近200万人,处决68万多人,130万人关进劳改营。

斯大林考虑让卡冈诺维奇接任,但其他人认为,契卡出身、意志坚定、作风硬朗、组织力和执行力强、精力过人的贝利亚更适合。

贝利亚正式主管内务人民委员部后,纠正了前任的过火行为,先后有33万人从劳改营获释,在押人员的伙食、住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1938年,叶若夫担任内务人民委员的最后一年,苏联有32.8万人被处决;1939年,贝利亚主管时,这一数字是2,600人。

由于叶若夫错误地清洗了大批驻外特工,对外情报网遭受重大破坏。贝利亚上任后,开除了7392人,机关人员换了一半,从共青团调来14500人,经过特训,重建了对外情报网。

二、卫国战争期间的作用

二战期间,他曾是战时权力机关——国防委员会委员,除承担情报、保卫工作外,他还成了“救火队员”,分管工厂疏散后撤、大后方军工生产等,还布置游击队在德军后方活动,甚至到一线组织构筑防御工事。

莫斯科保卫战中,他寸步不离斯大林。

1944年5月,贝利亚开始领导苏联全国的经济,成为战时大管家。

三、负责核武器研制

斯大林十分欣赏贝利亚的组织能力,二战后,抢夺德国专家和研发核武器等首要任务,均由贝利亚负责。

事实上,他组织劳改犯开采的一座铀矿,早在1939年就在科雷马河附近开工了。

当时,苏联缺乏核物理专家,贝利亚指派情报人员,从美国获得大量信息,使得苏联的研制进程大大加快,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核工程师尼内尔·埃帕托娃回忆说: “那时候,贝利亚看上去总是两眼通红,似乎除了拼命工作,他什么都不在乎。”

1949年,核武器试爆成功后,贝利亚的名气一时达到顶峰。

四、“百日新政”

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发动大赦,下令关闭几个劳改营,释放几百万犯人,公开平反冤假错案,并精简内务部机构,要求依法办案,严禁滥捕滥杀。不料,大批被释放的犯人,流窜到莫斯科和其它城市,社会治安迅速恶化,激起很大民愤。

有学者认为,贝利亚释放了莫洛托夫的妻子,导致莫洛托夫对他十分不满。

在一些加盟共和国,撤换俄罗斯族一把手,启用当地干部,着手加强民族团结。

推出经济改革“新方针”,允许轻工业领域的私人资本存在,改变集体农庄制度,着手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推动苏联对外政策的改变,改善与南斯拉夫关系,甚至试探以德国中立化为条件,放弃东德的独立存在,以缓和同西方的矛盾。

莫洛托夫等人认为,贝利亚有对美屈服的倾向,促成了拿下他的决心。

五、个人方面

贝利亚出身草根,自幼家境贫寒,养成了坚毅、自律的性格。

学建筑专业,培养了他做事一丝不苟的风格。每天都严格按照日程行动,早上晨跑一段,再和邻居的孩子和老人们一起做完保健操,才动身上班。

据他的妻子介绍,贝利亚爱好音乐、绘画,兴趣广泛,内心其实不想干契卡这一行,对建筑专业念念不忘。二战之后,莫斯科重建,贝利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

另外,贝利亚对自己的母亲和聋哑妹妹很好。1917年,在他入读建筑工程学校时,就把她们接到身边照顾。后来,她们一直和贝利亚一起生活,即便是位居高位时,他也经常带着妹妹一起散步。

恶行累累?

1953年6月26日上午,召开部长会议。朱可夫元素按照事先约定,带着一队士兵在外等候。

会议室内,赫鲁晓夫斥责贝利亚是“投机钻营的野心家”。贝利亚惊讶地说:“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抓起我裤裆里的虱子来了?”

赫鲁晓夫回忆,就在贝利亚伸手去皮包里掏枪时,千钧一发之际,他手疾眼快、奋不顾身,一把抓住了贝利亚的手。

马林科夫马上按下电铃,朱可夫便带着一群军人进来,将贝利亚逮捕,并从他公文包中搜出一张纸条,上面用红色铅笔写着“警报!警报!警报!”,这是他在意识到危险后,立即写下的,可能想交给他的卫队。

随后,贝利亚被关押到莫斯科卫戍部队的防空洞里。

7月2日,马林科夫在全会上指出:“贝利亚企图把内务部置于党的领导之上,令人不能容忍……”。

1953年7月7日,贝利亚被撤销一切职务。

1953年12月23日,贝利亚在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被秘密处决。与贝利亚同时被处决的,还有其6名亲信。

贝利亚的母亲、岳母、妻子、妹妹和儿子等20人被流放。

关于贝利亚的罪行,主要有几点:

一、两面人

据赫鲁晓夫的说法,斯大林刚失去知觉时,贝利亚立刻破口大骂,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等斯大林眨了几下眼,贝利亚马上跪下吻他的手,“动作之快,有如在抢夺位置”。

1933年的夏天,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贝利亚制造了袭击斯大林的现场,自己却“奋不顾身”,骗取斯大林的信任。

二、叛国罪

指他是“英国间谍”,提出放弃东德、改善与南斯拉夫关系等主张。

三、反苏维埃罪

贝利亚从来不是苏维埃的真正信徒,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原则,总是愿意抛弃意识形态,但他足够聪明,精于算计,不择手段,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吹嘘斯大林,打击核心圈子的其他成员,瞧不起赫鲁晓夫。

四、实施恐怖行动罪

1940年,指使杀害21857名在押波兰军人等,制造卡廷惨案。

1944年,刚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贝利亚就着手以通敌的罪名迫害少数民族,把他们迁往西伯利亚。

在“贝利亚实验室”中,放满了各式刑讯工具,令人毛骨悚然。他甚至亲自动手,使用铁链和鞭子参与审讯。

五、性侵罪

关于贝利亚道德败坏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他被捕后,他曾经性侵过数十位女性,以及收集毛发等恶行都被公之于众,而后的苏联甚至以“淫棍”形容他。

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夏季乡间别墅,贝利亚看上了他的妻子,随后一路紧盯,一直追到克里姆林宫,把伏罗希洛夫的妻子吓坏了。

马林科夫称,他一个侍卫长的继女被贝利亚性侵过。

贝利亚还招揽了一批年轻女孩和女演员,以关押她们的家人为威胁,逼迫她们为自己服务。

已经证实的是,贝利亚除了他的妻子之外,还有一个“非官方”的妻子——瓦伦蒂娜·德罗兹多娃,1949年他们相遇时,她还是一个16岁的女学生,两人的关系一直持续到1953年贝利亚去世。

争议不断

直至今天,在俄罗斯学者和民众中,对贝利亚还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一些学者认为,贝利亚的许多罪名,证据并不充分。

一些专家则坚信,贝利亚在花园环路的豪宅内杀害了多名年轻女子。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说法证据不足,是他死后的负面宣传导致了这样的猜测。

甚至有人认为,贝利亚有权被称为“改革的先驱者”,只是改革步子过大,反而授人以柄。

在情报人员内部,一直有一批真心的贝利亚崇拜者。

但由于贝利亚声名狼藉,已经成为苏联历史上最恶名昭彰的人物之一,所以至今没有被平反。

应该说,贝利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时代造就了贝利亚,贝利亚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