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1998年8月7日,周五,莫斯科花园环路,突尼斯驻俄大使官邸。
在大使官邸的花园里,几名建筑工人正在开挖一条沟渠。工头维亚切斯拉夫·捷列霍夫突然发现,挖出的泥土中,有几块白色的骨头。
再挖,越来越多。
捷列霍夫赶紧通知了警方。
法医到了现场,认为这是5具年轻女性的遗骸。头骨有白色的牙齿,状况良好,没有任何衣服、鞋子、首饰或棺材的痕迹,死亡时间在45 到 50 年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5具年轻女子的遗骸,很快同贝利亚联系起来。
因为,突尼斯大使官邸,曾是贝利亚的旧居。45年前,莫斯科市民经过这位苏联二号人物的门前,无不泛起阵阵寒意。
有媒体愤然抨击:如果有任何正义,贝利亚都在阴曹地府的最深处。
但贝利亚的家人站出来,抗议媒体毫无根据的指责。
他们的理由是:莫斯科有上千年的历史,只要你挖得足够深,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是花园环路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段。贝利亚旧居,以前住过沙皇时期的莫斯科市长,之后也住过不少达官贵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遗骸同贝利亚有关。
贝利亚的家人还称,媒体别有用心,把他污名化了,抹杀了他的历史贡献。
他的家人甚至认为,贝利亚被处决是苏联的大冤案,他是一个受害者,要求俄罗斯高院为他平反。
围绕贝利亚,争议再起。
随着苏联档案的不断解密,贝利亚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历史的真相,仍扑朔迷离,真假难分。
贝利亚,一个苏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何沦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1899年3月29日生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的苏呼米附近的一座小镇,这里濒临黑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是一处度假胜地。
他的父亲是农民,母亲是裁缝,弟弟在2岁时夭折,妹妹也因为患病失聪。
1915年,他来到巴库,就读“巴库中等机械建筑工程学校”,1917年3月加入布尔什维克。
1919年,中专毕业后,加入克格勃的前身——契卡,开始长达23年的特工生涯
1927年,任格鲁吉亚政治保卫局局长,兼内务人民委员。
任内,摧毁了伊朗和土耳其在高加索建立的谍报网,并成功进行了反渗透。
1933年夏,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度假的斯大林遇袭,在场的贝利亚奋不顾身,用身体挡住斯大林,同时出手快如闪电,一枪击中袭击者要害。
从此,贝利亚青云直上,任政治保卫总局驻外高加索全权代表,格鲁吉亚一把手。
许多人认为,贝利亚和斯大林一样,都是格鲁吉亚人。斯大林经常到格鲁吉亚度假,贝利亚总能精明地揣摩、解读斯大林的想法,从而成为15个加盟共和国幸存下来的两位一把手之一。
贝利亚擅长搞经济,在他任期内,格鲁吉亚改变落后面貌,成为整个苏联茶叶、葡萄和柑橘的主要供应地,一片繁荣景象。
1938年11月,贝利亚进入莫斯科,接替叶若夫,执掌内务人民委员部,手下有几个师的内务部队和数十万特工。
二战期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
1945年7月9日,授苏联元帅。
1946年3月,任部长会议常务委员。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贝利亚虽然排名第二,但由于马林科夫优柔寡断,他实际上成为核心人物。
同年6月26日,贝利亚被捕,7月7日,被撤销一切职务。
1953年12月23日,在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贝利亚被秘密处决。
一些学者认为,贝利亚为苏联做出的贡献,后来被官方故意淡忘。
一、减缓“大清洗”运动的影响
1938年11月,斯大林准备结束“叶若夫旋风”,缓解一下国内的紧张气氛。据保守统计,当时全国拘押近200万人,处决68万多人,130万人关进劳改营。
斯大林考虑让卡冈诺维奇接任,但其他人认为,契卡出身、意志坚定、作风硬朗、组织力和执行力强、精力过人的贝利亚更适合。
贝利亚正式主管内务人民委员部后,纠正了前任的过火行为,先后有33万人从劳改营获释,在押人员的伙食、住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1938年,叶若夫担任内务人民委员的最后一年,苏联有32.8万人被处决;1939年,贝利亚主管时,这一数字是2,600人。
由于叶若夫错误地清洗了大批驻外特工,对外情报网遭受重大破坏。贝利亚上任后,开除了7392人,机关人员换了一半,从共青团调来14500人,经过特训,重建了对外情报网。
二、卫国战争期间的作用
二战期间,他曾是战时权力机关——国防委员会委员,除承担情报、保卫工作外,他还成了“救火队员”,分管工厂疏散后撤、大后方军工生产等,还布置游击队在德军后方活动,甚至到一线组织构筑防御工事。
莫斯科保卫战中,他寸步不离斯大林。
1944年5月,贝利亚开始领导苏联全国的经济,成为战时大管家。
三、负责核武器研制
斯大林十分欣赏贝利亚的组织能力,二战后,抢夺德国专家和研发核武器等首要任务,均由贝利亚负责。
事实上,他组织劳改犯开采的一座铀矿,早在1939年就在科雷马河附近开工了。
当时,苏联缺乏核物理专家,贝利亚指派情报人员,从美国获得大量信息,使得苏联的研制进程大大加快,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核工程师尼内尔·埃帕托娃回忆说: “那时候,贝利亚看上去总是两眼通红,似乎除了拼命工作,他什么都不在乎。”
1949年,核武器试爆成功后,贝利亚的名气一时达到顶峰。
四、“百日新政”
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发动大赦,下令关闭几个劳改营,释放几百万犯人,公开平反冤假错案,并精简内务部机构,要求依法办案,严禁滥捕滥杀。不料,大批被释放的犯人,流窜到莫斯科和其它城市,社会治安迅速恶化,激起很大民愤。
有学者认为,贝利亚释放了莫洛托夫的妻子,导致莫洛托夫对他十分不满。
在一些加盟共和国,撤换俄罗斯族一把手,启用当地干部,着手加强民族团结。
推出经济改革“新方针”,允许轻工业领域的私人资本存在,改变集体农庄制度,着手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推动苏联对外政策的改变,改善与南斯拉夫关系,甚至试探以德国中立化为条件,放弃东德的独立存在,以缓和同西方的矛盾。
莫洛托夫等人认为,贝利亚有对美屈服的倾向,促成了拿下他的决心。
五、个人方面
贝利亚出身草根,自幼家境贫寒,养成了坚毅、自律的性格。
学建筑专业,培养了他做事一丝不苟的风格。每天都严格按照日程行动,早上晨跑一段,再和邻居的孩子和老人们一起做完保健操,才动身上班。
据他的妻子介绍,贝利亚爱好音乐、绘画,兴趣广泛,内心其实不想干契卡这一行,对建筑专业念念不忘。二战之后,莫斯科重建,贝利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
另外,贝利亚对自己的母亲和聋哑妹妹很好。1917年,在他入读建筑工程学校时,就把她们接到身边照顾。后来,她们一直和贝利亚一起生活,即便是位居高位时,他也经常带着妹妹一起散步。
1953年6月26日上午,召开部长会议。朱可夫元素按照事先约定,带着一队士兵在外等候。
会议室内,赫鲁晓夫斥责贝利亚是“投机钻营的野心家”。贝利亚惊讶地说:“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抓起我裤裆里的虱子来了?”
赫鲁晓夫回忆,就在贝利亚伸手去皮包里掏枪时,千钧一发之际,他手疾眼快、奋不顾身,一把抓住了贝利亚的手。
马林科夫马上按下电铃,朱可夫便带着一群军人进来,将贝利亚逮捕,并从他公文包中搜出一张纸条,上面用红色铅笔写着“警报!警报!警报!”,这是他在意识到危险后,立即写下的,可能想交给他的卫队。
随后,贝利亚被关押到莫斯科卫戍部队的防空洞里。
7月2日,马林科夫在全会上指出:“贝利亚企图把内务部置于党的领导之上,令人不能容忍……”。
1953年7月7日,贝利亚被撤销一切职务。
1953年12月23日,贝利亚在克格勃总部卢比扬卡大楼被秘密处决。与贝利亚同时被处决的,还有其6名亲信。
贝利亚的母亲、岳母、妻子、妹妹和儿子等20人被流放。
关于贝利亚的罪行,主要有几点:
一、两面人
据赫鲁晓夫的说法,斯大林刚失去知觉时,贝利亚立刻破口大骂,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等斯大林眨了几下眼,贝利亚马上跪下吻他的手,“动作之快,有如在抢夺位置”。
1933年的夏天,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贝利亚制造了袭击斯大林的现场,自己却“奋不顾身”,骗取斯大林的信任。
二、叛国罪
指他是“英国间谍”,提出放弃东德、改善与南斯拉夫关系等主张。
三、反苏维埃罪
贝利亚从来不是苏维埃的真正信徒,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原则,总是愿意抛弃意识形态,但他足够聪明,精于算计,不择手段,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吹嘘斯大林,打击核心圈子的其他成员,瞧不起赫鲁晓夫。
四、实施恐怖行动罪
1940年,指使杀害21857名在押波兰军人等,制造卡廷惨案。
1944年,刚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贝利亚就着手以通敌的罪名迫害少数民族,把他们迁往西伯利亚。
在“贝利亚实验室”中,放满了各式刑讯工具,令人毛骨悚然。他甚至亲自动手,使用铁链和鞭子参与审讯。
五、性侵罪
关于贝利亚道德败坏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他被捕后,他曾经性侵过数十位女性,以及收集毛发等恶行都被公之于众,而后的苏联甚至以“淫棍”形容他。
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夏季乡间别墅,贝利亚看上了他的妻子,随后一路紧盯,一直追到克里姆林宫,把伏罗希洛夫的妻子吓坏了。
马林科夫称,他一个侍卫长的继女被贝利亚性侵过。
贝利亚还招揽了一批年轻女孩和女演员,以关押她们的家人为威胁,逼迫她们为自己服务。
已经证实的是,贝利亚除了他的妻子之外,还有一个“非官方”的妻子——瓦伦蒂娜·德罗兹多娃,1949年他们相遇时,她还是一个16岁的女学生,两人的关系一直持续到1953年贝利亚去世。
直至今天,在俄罗斯学者和民众中,对贝利亚还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一些学者认为,贝利亚的许多罪名,证据并不充分。
一些专家则坚信,贝利亚在花园环路的豪宅内杀害了多名年轻女子。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说法证据不足,是他死后的负面宣传导致了这样的猜测。
甚至有人认为,贝利亚有权被称为“改革的先驱者”,只是改革步子过大,反而授人以柄。
在情报人员内部,一直有一批真心的贝利亚崇拜者。
但由于贝利亚声名狼藉,已经成为苏联历史上最恶名昭彰的人物之一,所以至今没有被平反。
应该说,贝利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时代造就了贝利亚,贝利亚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