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Original 少年怒马
这篇文章准确的标题,应该是《豪门千金下嫁的可行性分析》,看过《你好,李焕英》之后,我决定用现在的标题,不要问为什么,看文章就是了。
起因是,前些天我在文章里提到,贾琏是庶出。
很多人有疑问,如果是庶出,王熙凤这个金陵王家的大小姐,怎么会嫁给他?
这个问题让我年都没过好,今天分析一二。
这涉及到考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查一些论文和专著,没有找到,估计要么大家都当做小问题,不值一提,要么都忽视了。
我的读者里有些人相当专业,读红楼比我早很多。我认个怂先:在下小小书童,不敢妄下定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了,可以放心说了。
01
王熙凤怎么会嫁给庶出的贾琏?其实包含两个问题:贾琏是不是庶出?如果是,凤姐或者说王家为什么愿意下嫁?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先说第一个。
红楼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与贾雨村聊贾府的八卦,有两句话:
“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
“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
从这段话里,我们先捡出两条信息,一是贾琏是贾赦一房的长子,二是贾琏已不能从父亲那里继承官位,所以才买了一个同知的官。
能不能继承官位,跟嫡庶有关系吗?
当然有,官爵只能是嫡子继承。历史上的曹家,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死后,儿子曹颙继承他的江南织造,没想到曹颙也早亡。
怎么办呢,把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过来,这才又继承了江南织造。
当然,小说中贾琏不能承袭老爹的官爵,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这条我们仅作为参考。
再回到他的长子身份。
第一个矛盾出现了,既然是长子,为什么叫琏二爷?
我们知道,古代男性的排名,只有两种排法。要么按整个家族排名,堂兄弟都算,比如杜甫在家族排行第二,就叫杜二。
李白给杜甫写诗,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急了,敢说我二?接着,李白收到杜甫的回信,叫《寄李十二白》——李白在家族排行第十二。
白居易生好“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诗名就叫《问刘十九》。
还有更夸张的,当我读到李白的《送萧三十一之鲁中》,竟莫名替古人叫苦。
各位看到了,好像他们都是学数学的,这种排法的bug显而易见,所以我们至今不知道这位刘兄和萧兄是谁。
于是,还有第二种排法,只算同父兄弟。贾府显然是第二种,宝玉还有个哥哥叫贾珠,人称珠大爷,宝玉叫宝二爷,贾环叫三爷。
这样一来,贾琏的排行就有点乱,是大爷还是二爷?
虽然冷子兴对贾府很了解,不会轻易说错话。但相对来说,我更愿意相信多数人公开的叫法,当全书里每个人都叫他琏二爷,我倾向于他是老二。
也就是说,贾琏有且只有一个哥哥。
但这个哥哥在书中从未出现,倒是出现过一个叫贾琮的人。
根据各种繁琐的证据,这个贾琮虽然跟贾赦走的很近,但肯定不是他儿子,即便是,也比贾琏要小许多。
贾琏上头的哥哥,应该是夭折了。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贾琏是嫡出还是庶出,但至少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
贾琏已成为贾赦的独子。
这点非常重要,先记住,我们再来看其他线索。
02
因为没有直接证据,以下只能根据蛛丝马迹推测。
一,有个广为流传的证据,在第73回,邢夫人对迎春背后说贾琏夫妇的坏话,请认真看。
邢夫人说:
“琏二爷、凤奶奶,这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
“你是大老爷(贾赦)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的赵姨娘强十倍,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
这段话说明,迎春是庶出,且跟贾琏同父异母。
值得玩味的是,邢夫人拿迎春和贾琏两人的生母,来跟赵姨娘相比。
这有点说不过去。古代的正妻和姨娘,可不是某些民国影视剧里大太太和二太太的区别。她们不是大与小的关系,而是主和奴的关系,压根就不是一个阶层。
嫡与庶,没有任何可比性。
如果贾琏是嫡出,不可能拿他的生母与姨娘相比。还有一条有力证据。如果贾琏是嫡出,他的生母就是贾赦的原配正妻,那么娘家应该与贾家门当户对才是,至少比邢夫人的门第高贵。
可是很奇怪,贾琏的姥姥一族,在书中只字未提,存在感很低。凤姐过生日那回,提到“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不知道这个“老娘”是谁。
如果是贾琏的外祖母,派人来给凤姐送寿礼,却遭到贾府奴才们醉酒、冷遇,还“撒了一院子馒头”,(这些馒头是寿礼)。这就更不合理了,奴才敢这样对待主子的娘家人?
只有一种可能,贾琏的生母出身卑微。
二、如果贾琏是嫡出,如今又是独子,为什么在贾母和邢夫人身上,看不到对待嫡子应有的态度?
第44回,贾琏和鲍二媳妇偷情,被王熙凤捉奸在床,贾琏恼羞成怒,喊打喊杀。
还记得贾母是怎么骂贾琏的吗?
“这还了得!快拿了那下流种子来!”
“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
我们现在读这段,会觉得骂得一点都不重,甚至会觉得贾母在包庇贾琏。
这里有个误区,现代人的观念,很难一下子适应当时的文化情景。真相是,这在当时根本不算个事儿。
用贾母的话说:
“什么要紧的事。从小世人都打这么过的,(凤姐)又吃起醋来。”
这样一来,贾母骂贾琏,不是轻了,而是重了。至少是对他人品名声的一次教训,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
再来看她是怎么对宝玉的。宝玉挨打那次,简直要了贾母的命,连贾政这个儿子都不认了。
这个桥段,我们往往只看到贾政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和贾母对宝玉的宠爱,而忽略了一个反常现象。
宝玉为什么挨打?原因是他“强奸母婢,导致金钏跳井自杀”,我们之所以能原谅宝玉,是我们知道那是贾环告的黑状。
问题是贾母不知道啊。她明明看到贾政往死里打宝玉,这么严重的事情,她难道就不问问原因?为什么打孩子?
老太太愣是没问,是不是很不合情理。是没问么?我不相信。贾母一定是问过的,她知道被打的原因——尽管是黑状但所有人都相信的原因。
反常就反常在这里。一个强奸母婢,闹出人命的公子哥,为什么不能结结实实揍一顿!
难道非要像贾政说的,等到他“弑君杀父”?贾母对宝玉何止溺爱,简直是纵容,是包庇!
跟贾琏一对比,我都想替琏二爷喊一声不公平了。
琏二爷:嫡长孙,偷情,挨骂。
宝二爷:嫡次孙,强奸+人命,不让打。
这解释不通啊。
当然,贾母确实偏心,喜欢贾政一房胜过贾赦一房。但不要忘了,贾母的情商非常高。如果贾琏是“嫡长孙”,贾母就算应付一下,面儿上也不至于对两个孙子有这么大差别。
如果我们接受”恨屋及乌“,贾母因为讨厌贾赦而讨厌贾琏。那也得接受爱屋及乌,为什么不能因为喜欢凤姐而喜欢贾琏?
合理的解释,同样导向一个事实,贾琏不是嫡出。
三、贾赦和贾政,怪异的兄弟关系。
我相信“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贾琏是嫡出,贾赦怎么会同意他给贾政料理家务?
当然,会存在兄弟情分,贾母的压力等因素,但不要忘了,贾琏可是他唯一的儿子。
用常识想想,大伯家就一个儿子,叔叔家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大伯会同意让儿子去帮叔叔管家?
就算大伯同意,作为叔叔,贾政会怎么想?放心吗?可能有人会说,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熟练掌握狮吼功,会促成这件事。
那看看冷子兴的原话:
“这位琏爷……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凤姐)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可见结婚之前,贾琏就已经跟着贾政了。至少,贾琏搬到贾政家里时,凤姐还没有大展身手,大女主地位尚未确立。
至此,梳理上面几条,贾琏的身份会明朗许多:
1、他是独子,却无权继承贾赦的官爵;
2、他是长孙,却奶奶不疼、妈妈不爱;
3、他是独子,却帮叔叔管家。
4、他不是家中老大(通常是正妻先有孩子,妾后生)
5、他的生母出身卑微。
结论很明显了,贾琏九成是庶出,剩下一成,全是曹公的过失。
03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感兴趣的其实是第二个问题:
如果是庶出,王家为什么愿意把凤姐嫁给他?
况且就算他是嫡出,他生母家的门第,也不可能跟王家相提并论,凤姐嫁贾琏,怎么着都是下嫁。
有这个疑问的,是因为古装影视剧看多了。现在我们把脑子里的古装剧清空,切换到历史书思维,疑问自然就解决了。
古代的观念、道统是自上而下的,皇家先施行,然后是官僚阶层,最后影响到大众。
“嫡庶之分,长幼之序”是最坚固的一种秩序。从皇权的继承,世家门第的继承,到普通老百姓的兄弟分家,一般都按这种秩序。
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应该既是嫡出,又是大哥,人品又好,才能又突出。可问题是,这样的人太稀缺,谁家祖坟上会一直冒青烟?
历史上那么多手足相残的皇位之争,不正好说明太多嫡长子不争气吗?
好在古人并不死板,漫长的历史教训与经验,到了后面,嫡庶长幼的秩序,正在一点点削弱。比如,红楼梦诞生的时代背景清朝。
顺治的生母是侧福晋,康熙也是庶出,后来唯一的嫡太子还被他废掉,立了雍正,也是庶出。
有人会说,雍正上位有黑幕。咱不讨论这个,当时的皇子全是庶出,总不能举办皇位大抽奖吧。
到了清后期,乾隆、嘉庆、咸丰还是庶出,同治最悲催,连庶出的儿子都没有。
关于嫡庶观念,乾隆爷早说了,让谁做皇帝这个事嘛,不要太在乎“以长以贵之小节”,而应该“为天下万民择贤君而立之”。
当然,这话有点唱高调,一大原因是皇后要么无子,要么有子却早亡。
但我们不要忽略它对社会的影响,嫡庶之分重要不假,可它不是天条,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打破。
04
回到红楼梦,贾府也不完全遵守“嫡庶长幼”。贾赦是老大,却住着小偏院,弟弟贾政拥有贾府产业的大头儿,长幼秩序已经打乱。
金陵王家也不会那么古板,非门当户对的嫡子不嫁。
让我们站在王家的角度想一想。
首先,贾府是门当户对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必然会考虑择婿的第二标准,男孩的品行和才干。
我们不要误解了贾琏,以为他除了好色啥也不会。事实上,琏二爷是个不错的当家人。送黛玉回老家料理林如海的后事,去平安州办机密大事,都是贾琏。
大观园工程开工,“贾政不惯俗务”、“贾赦只在家高卧”,抓全局工作的还是贾琏。
更难得的是,他做人做事还有自己的原则和底限。
贾府“一代不如一代”是笼统说法,在贾赦贾琏这对父子身上,儿子明显比老爹靠谱。不管我们情感上承不承认,贾琏都是贾府第四代青年中最优秀的一个。不客气的说,贾府交到贾琏手里,比交给宝玉肯定强多了。
前面说了,所谓好色,不过是我们现代人的观念差异,在当时这叫风流,根本不算个事。
其次,别管贾琏是嫡是庶,既然是独子,还分什么嫡庶!
贾赦的家产,将来都是贾琏的,没人来分。
凤姐当嫁之年,为什么不嫁?皇帝都可以是庶出,王家女婿为什么不能是庶出?
05
还有最重要一点,为女儿择婿,讲究知根知底。
男方的品性和他父母的为人,总得知道个大概。迎春的遭遇就是教训。
对王家来说,没有谁家比贾家更知根知底的了,这是姑妈家,姑妈大权在握,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婆家吗?
至于婆婆邢夫人,根本不用太在意。你看薛姨妈就门清,宝玉显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好女婿,难成大事,薛姨妈难道不清楚?她非常清楚。只是亲上加亲、知根知底更重要。
所以王家不仅愿意嫁,还要风风光光的嫁。第72回,凤姐怼贾琏:
“把我王家的地缝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了。”
“把太太(王夫人)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哪一样配不上你们的!”
贾琏屁都不敢放一个,连连讨好,他知道理亏,凤姐说的是事实。再举两个旁证。
红学家根据脂批推测,80回后,凤姐身上的人命案、贪污案和私放高利贷,数案暴雷。
贾琏一并清算,把凤姐休掉为奴,扶正平儿做正妻,主仆身份大调换。贾琏怎么不在乎平儿的出身呢?
甄世隐那个叫娇杏的丫鬟,“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嫁给贾雨村做了富贵夫人,也没见贾雨村废掉重娶呀。
这一切都说明,王熙凤下嫁给贾琏,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很正常。关于嫡庶观念,凤姐和平儿有一番对话,其实说的很明白了。
当时二人聊起探春:
凤姐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王夫人)肚里。”
平儿说:“奶奶也说糊涂话了。她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她?”
凤姐说:“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女儿却比不得男人”,是说女人的出身更讲究嫡庶,嫡出的男人通常不娶庶出的女人,但嫡出的女人可以嫁庶出的男人。
另外可以看出凤姐的嫡庶观,人最重要,出身其次。如果以上证据还不够说服力,我们能不能回到婚姻的另一个支点呢:爱情。
贾珍邀请凤姐主持秦可卿丧事那回,说:
“从小儿大妹妹(凤姐)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越发历练老成了。”
说明凤姐出阁之前,也像史湘云、宝钗一样,经常来姑妈家玩,她和贾琏从小就认识。
一个“好机变言谈”,一个“言谈极爽利”;
一个是风流年少,一个是“体格风骚”;
一个是情场老手,一个是风月女王。
贾琏和凤姐,或许婚前早已陈仓暗度。第七回贾琏戏熙凤的戏码,说不定早就开始了。
新婚之夜,凤姐娇嗔连连:
“死鬼,咋又改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