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1)
2021 (540)
2022 (880)
2023 (542)
如果生命还剩下五天,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的人,也许会抓紧时间,把自己这辈子想要做但是却还没能做的事情,列成一个遗愿清单,赶紧想办法去完成,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但是家在多伦多的Shirley Brickenden老太太,在生命的最后五天,过的跟之前没有任何两样,她跟老伴儿一起每天看电视遛弯,跟老伙伴们聊天喝茶,去看一场周二半价的电影……
只是在电影散场以后,那个总是帮她推轮椅上下电梯的工作人员,习惯地对她说了一句:我们下周二再见!
但是Shirley却微笑着对她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现在就好好地道别吧。
按照定好的时间,她会在周日的晚上,接受“医助死亡”Doctorassisted death,也就是俗称的安乐死。
她微笑而平静地面对那个日子的到来,没有恐惧,也没有惊慌,她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整整四年,而最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不会独自上路。
Shirley和丈夫George,是加拿大安乐死合法化以后,选择实施医助死亡的第2149和2150号。
也是第一例,夫妇二人选择在同一天实行安乐死。
他们的故事,是从1944年开始的。当时老先生George是加拿大海军的一个年轻军人,老太太Shirley刚刚从护士学校毕业,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部队医院实习。
其实老外一样也操心儿女的终生大事:儿子George下船只有十天的探亲假,老妈居然给他安排了七八个姑娘约会,有的时候一天还有上下半场,想的就是广撒网,多钓鱼,争分夺秒地相个媳妇回来~~
而且就跟咱们中国式的相亲差不多,这些妹子多半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远房亲戚的同学的邻居的表妹~~~
年轻护士Shirley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姑母跟George老妈加入了同一个缝纫爱好会~~
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她对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是个异性就可以处对象的做法,非常抵触,她对姑妈的提议直接回绝:我有喜欢的男孩子了,对别人没兴趣~~
但是红娘/媒婆附体的姑妈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她从兜里摸出一张照片:你看,人家小伙子长得多精神,你就去看看呗,喝杯咖啡,成不成都没啥。
小护士好奇心起来,接过照片一看:
你别说,真的帅!!
当年就是这张照片,直接击中了颜控小护士的心,本来还推三阻四不要去相亲的她,回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过看帅哥了.
结果两人一见钟情,爱得死去活来,刚刚认识才六天就要登记结婚。
对于这门婚事,男方家里倒是没说什么,可是女方父母却是一百个不乐意,认识时间太短,彼此没有了解也就罢了,关键是当时还在如火如荼地打二战,新女婿马上就要跟船上前线,搞不好就再不会回来了,女儿年纪轻轻的就给这个才见面几天的男人守寡~~~
但是沉浸在爱情里的两个年轻人却没管这么多,还上演了一出为爱私奔的戏码,赶在George探亲假结束之前把婚结了。
签字结婚的前一刻George忐忑不安地问自己的准新娘:
你准备好了么?
Shirley牵起他的手:我没问题,就等你了。
Are you ready?
Ready when you are.
第二天,George奔赴前线,约定如果能够平安归来,两人会永不分离。
一年以后,二战结束,两人终于再又重聚,他们一起养育了四个儿女,办了公司,开了学校,就像他们之前承诺的那样,在之后72年的漫长岁月里,再也没有分开过。
但是总有一种力量,是爱情也无法战胜的:
Shirley四十岁出头就患了风湿,并且日益加重,手脚关节慢慢变型,疼痛也如影随形。曾经获得过加拿大全国马术冠军的她,不仅不能骑马,到最后不得不以轮椅和拐杖为伴,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在她七十岁以后,连扣子都需要老先生每天一颗一颗地扣好,而这时她的心脏也出了问题,多次就医以后,最后装上了起搏器。
但就是这样,她还是要坚持活得优雅体面,头发指甲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丝不苟才会出门见人。在她看来,如果有一天发展到了瘫痪在床,说不出话,连上厕所都要用尿布那样苟延残喘,那还不如死了。
于是在加拿大2016年安乐死合法化以后,她成了第一批申请的人,由于她的确是长期受到了慢性病的折磨,她的要求也很快得到了批准。
在同一时间,老先生George也提出了申请,但是却被两名负责审批的医生驳回。理由是他尽管已经是91岁高龄,但是身体状况良好,并不符合医助死亡的条件。
两人已经相濡以沫生活了七十多年,如今让老太太一人撒手先走,对活着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折磨,于是老先生在六个月以后又一次提出了申请,但是又一次被拒绝:
根据现行的法律,批准安乐死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严重的,不可逆的”状况,二是,“自然死亡是可以预见的”。
老先生请了一个律师,对这个结论再次进行了上诉:他和妻子七十年以来,已经是彼此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她一人先去世,会对老先生的生活还有感情会产生可以预见的严重后果,而且单纯从理论上来讲,其实极度的衰老,也符合安乐死的两个条件。
可是多伦多的医学和伦理委员会,却并不为所动:这个口子是绝对不能开的,毕竟“殉情”这种做法,即使是两个人之间的决定,也绝对不能够得到法律和医学上的支持。
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情况,老太太觉得,自己一死万事空,但是却留下老头子最后几年活得艰难,也于心不忍。
于是她决定推迟自己的安乐死时间,等老伴一起。
期间她摔断了骨盆,手术后又反复感染,但是最后都挺了过来,病床前的老两口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说好了不要分离,那么我们坚持一天是一天。
就这么过了两年多,结果最后坚持不动的,反而是老先生:
在一次流感以后,他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四个月里入院六次,其中三次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其中最严重的一回肺部感染,昏迷了整整三天。
此时两人都是九十多岁高龄,这样的身体状况,说不一定哪一天就有一个会突然撒手西去,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他们再次提出了安乐死的申请,而这次在权衡了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以后,他终于被批准了。
但是!
又是那个医学和伦理委员会, 拒绝了他们要求的同一时间进行安乐死的要求,他们觉得这样的做法,会给两人的子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毕竟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同时失去父母,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会对遗产分配和保险赔偿等等造成一些不便。
在他们之前,有一对 BC省的老夫妻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选择了相隔四天实行安乐死。
但是Shirley和George却异常坚持,就跟电影《霸王别姬》里面的台词一样:差一天,差一小时,差一分钟……都不算是一辈子!
他们的儿女中,最大的也已经七十有余,都已经到了看透生死的年龄,他们对父母的选择都表示了理解:既然老两口最后就是这么一个心愿,那么何必为了几天的时间,给他们最后留下遗憾?
在家人的一致求情下,最终他们一同安乐死的要求得到了批准,时间就定在了一周以后。
在最后的几天里,他们的孙子和曾孙一辈,都从各地赶来,做最后的道别,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加拿大美国的,还有远在越南和挪威的,这也许是这些年来,这一大家子聚得最齐的一次。
也许这是一张最让人伤感的全家福,因为它拍摄的时间,距离老夫妇的离世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是照片上的人却发自真心的微笑,因为父母曾经告诉他们:
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更何况,我们度过了幸福而完整的一生,直到死,都不曾觉得孤独。
最后一天,儿女们都很有默契地把白天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老两口,他们一起去多伦多两人最喜欢的餐馆用餐,一起去了教堂,然后又散了一个小小的步,才回到他们的住处。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家人和朋友,还有两名医生。
就像73年前,老先生在和自己的准新娘一起准备结婚登记的时候那样,他还是问了同样的问题:
你准备好了么?
也就像多年以前那样,她微笑着拉起了他的手:
我没问题,就看你的了。
Are you ready?
Ready when you are.
他们手拉手,面对着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的儿子和女儿按照医生的要求,为他们按摩双脚,尽量减轻药物可能带来的不适,老先生在失去知觉之前,对在场的所有人说:
我很幸福,我爱你们。
就像他们墓碑上刻的那样:
我们这一生,爱过,被人爱过,已经是无上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