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
文|韩高宗 黄章晋
今天中国影视中的女特务,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一个合格的女特务必须是锥子脸,大眼睛(眼宽为脸宽的 3/10),身高不得低于 1 米 65。而完美的女特务,除了硬件达标,还必须具备瞬间放倒一打壮汉的能力(无论是用枪、刀还是徒手),必须有显赫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必须性格鲜明特立独行、敢爱敢恨。
从 2011 年以来的时代形势看,她必须是日本女特务。
▍《五号特工组》中的两位日本女特务
女特务必须年轻美貌且性感。这是 1958 年拍摄的《英雄虎胆》上映后女特务的基本要求。该片头号女特务是胡敏英扮演的女匪首李月桂,她老奸巨猾,爱弹扬琴喜欢爵士乐,相当文艺,但真正奠定标准女特务形象的,是王晓棠扮演的年轻女特务阿兰,她是中国电影史上迄今无法跨越的女特务高峰。
▍李月桂(胡敏英饰)和阿兰(王晓棠饰)
但女特务第一次在国产电影登场时,形象与我们熟悉的女特务相去甚远,1949 年拍摄的《无形的战线》中,女特务被设定为一个迷惘女青年,既不坏又不妖冶,理所当然被批为“美化特务”、“失去了应有的阶级分析”。
于是,次年拍摄的电影《钢铁战士》中出现了极其浪荡、妖冶的国民党女特务,这个由胡敏英扮演的女特务形象是这样的:
▍“张志坚排长揭穿了匪方的美人计”。这位美人即是胡敏英扮演的女特务
这是中国女特务妖娆放荡形象的鼻祖。“旗袍、卷发、红唇、叼烟卷、穿高跟鞋、线条有胸有腰”成了文革前电影中女特务的形象标配。好在这个两条细眉纹到鬓脚的夸张妆容没有成为之后的定式。
只是,1980 年代前的国产经典老电影中,多数女特务是中年妇女,如《羊城暗哨》中的八姑、《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而《羊城暗哨》中的梅姨、《黑三角》中的于黄氏这种女特务头子干脆就是老大妈。但从《英雄虎胆》的阿兰开始,人们印象中的女特务就全是年轻美貌的。
▍《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白玫饰)与《羊城暗哨》中的八姑(狄梵饰)
今天中年妇女或老大妈式的女特务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但会把戏份让给年轻美貌型女特务。而阿兰式的一花独秀已很难满足观众需求,一部连续剧往往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美丽特务,为合理地塞进更多女特务, 2013 年后开始流行国民党抗日女子别动队,形成女特务组合。
成功的女特务应该爱上我方男主角:由于我方侦查员都浓眉大眼、干练果决、阳刚十足,敌方的女特务必须迷上我方侦查员。
最经典的版本是《英雄虎胆》中阿兰对曾泰的爱慕,但阿兰并不是第一个爱上我方侦查员的女特务。1957 年的《羊城暗哨》中,女特务八姑就爱上了侦查员王练,而《林海雪原》中则有蝴蝶迷不断撩拨杨子荣。
▍《羊城暗哨》中的八姑与王练
今天的谍战剧继承发扬了女特务的光荣传统,有时迷倒一个女特务仍不足以显示我侦查员的魅力,于是《雾都魅影》中我方侦查员干脆一次迷倒两个女特务。
但是,我方自律性极强的男主角只负责吸引对方,但绝不动情。曾泰搂着阿兰跳伦巴,心头闪过的却是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改革开放前,亲不亲阶级分,所以,阿兰没有被争取过来而是被打死,蝴蝶迷干脆被杨子荣一刀从肩到胯劈成两段。
不过,消灭暗恋自己的女特务多少有违人情,所以新版《英雄虎胆》中,让阿兰在绝望中自杀了断,解决了不能丧失立场和觉悟,又避免直接杀死女特务伤害观众感情的矛盾。这是当代谍战剧的基本套路。
▍新版《英雄虎胆》中的阿兰
但是,偶尔也有涉世不深的女特务被我侦查员成功转化的案例,只是这些丧失立场原则的片子,几乎都是出自北上淘金的港台导演之手。
由于由党性约束,我男主角既不能对女特务动真情,又不能像邦德一样逢场作戏随时宽衣解带,在今天的观众看来多少是个遗憾。
这个遗憾被《五号特工组》巧妙解决——该特工组由我党间接组织指挥,但成员却无一党员,所以,原为国民政府驻日本武官的男主角马云飞,在第一集刚出场 20 分钟,就把赴任日军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的酒井美惠子在火车上给邦德了。
▍“马先生是不是每次旅行都有艳遇呀?”
女特务必须有超现实的性感。改革开放前,荧幕中的正面女性形象,除《五朵金花》这种少数例外,很难引来求爱信,而女特务阿兰却是那个年代最广大中国男性的梦中情人。
漂亮并非关键。阿兰身上的时尚、文艺,妩媚、妙曼的身姿,慵懒而略带桀骜不驯的性感,当时只有在女特务身上才能合法出现。阿兰是超现实的性感。
女特务是性感引领者。1981 年版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中,女特务第一次引诱正派男主角把地点选在河边,身穿当时尚属暴露的泳装,使劲对男主角抛媚眼。
今天的谍战剧很少出现阿兰式女特务,因为阿兰式的柔弱、易支配、缺少野心并不符合流行口味,于是,全能型女特务登场。
她们能在妩媚与刚健、马靴制服与时尚达人、玉面佳人和冷面杀手之间自由切换,她们枪法百发百中,往往还能使暗器,她们肩负重任却能自由行动,即便剧情需要她们父母双亡也往往出身豪门。最新的女特务组合团体,至少一个是顶级海龟精英。
男性天然喜欢女特务戏。
女特务的标准形象从来就是行为放荡的。女特务戏会自动把男性导入短期择偶策略状态,这时他们会放宽对配偶的标准,以猎取更多性伴侣;此时男性不愿选择一本正经、行为保守、性欲冷淡的女性,更偏好行为放荡、性欲较强、经验丰富的女性,这暗示她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性接触。
在男性心目中,最能体现东方女性之美的服装是旗袍,但比旗袍更能衬托女性之美的,是中国影视为女特务定制的制服。对制服控来说,军装美女远比护士装、修女装、学生装更具诱惑力。
军人制服是危险和禁忌的象征,而神秘情报机关则是最顶级的危险和禁忌。在危险和禁忌中与女特务酝酿发酵的情愫,注定最终不会有善果,但这种危险的情感游戏,在观众入戏时,会有类似辣椒刺激味蕾带来的欣快感。
为什么经典的国民党女特务形象,几乎都集中在 1945 年之后,最主要的原因是船型帽和掐腰、包臀的美式军服抗战结束后才全面普及,而此前国民党军的制服,无论是布料还是式样都无法展现女性的妙曼身姿。
不过,现在女特务不必只出现在内战期间了,因为内战之前女特务的制服不好看的问题已被解决,因为国民党当时的军服已经改成了这种式样:
▍葛天身上的新版抗战时期国军制服
今天的女特务大都能轻松消灭一打以上的士兵,而且往往拥有随意杀人的许可证,她们的高危险系数,使得征服难度远非手无缚鸡之力的阿兰可比。从观影角度而言,一个看起来永远难以完成的任务,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效应”。
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任务会持续占用人的认知资源,造成心理的紧张感和“后台”持续加工,因此令人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这可以解释谍战剧中悬念的魅力:悬念是驱动人们花费长时间观剧的主要原因,只有看到结局才能带来放松。人们对此欲罢不能,特别是故事的主角看起来是一个征服难度极大的美女。
不但男性喜欢女特务,很多女性也喜欢女特务形象,因为女特务身份除了危险、刺激和荣誉,还是最理想的自我形象的投射——要穿旗袍穿旗袍,要穿制服穿制服,大多数时间都出没于高档消费场所,无论是恋爱对象还是斗智斗勇对象,都是魅力男子。
▍《真实的谎言》中施瓦辛格太太听到可以当特务时,一脸惊喜
当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喜欢军装,但是,很少有人会不喜欢下面这种带有强烈军服特征的服饰:
汤唯在《色戒》中的女特务风衣同样能满足制服控的喜好,只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违背了特务定律,让我们的女特务爱上了敌人的特务,并且被敌人转化。
不过,真实的国民党女特务是这样的: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青浦特训班女学员毕业照
▍《生活》拍摄的内战期间的女特务
档案文献记载,国民党军队在 1944 年-1945 年征召的数十万大中学生当中,女青年占了约 10%。军师以上机关单位,女兵有时比例甚至高达 10%。但她们主要在医疗救护单位,少数是在通讯部门,情报机关工作的只是极少数。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医疗卫生女兵
▍这是为宣传之用的摆拍,国民党女兵并不上战场参与战斗
国民党女特务 1950 年代末才逐渐变成今天我们熟悉的模样。但她们并没有一直进化下去,1980 年代后就很难再从中国屏幕上看到她们的身影了。
因为性禁忌、悬念、暴力乃至制服控等刺激性要素,并不只是谍战片才具备,刑侦片同样可以满足,尤其是谍战片很难避免观众并不情愿接受的政治主旋律宣传。所以 1990 年代后,中国黄金时段上满屏都是英姿飒爽的女侦探、女警察和女杀手,很少出现女特务。
▍《重案六组》剧照
但是,2004 月 18 日,广电总局一纸“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的通知拯救了广大女特务,央视及各地方卫视的涉案剧被推迟到每晚 23 点以后播出。
女特务们纷纷出山恰逢其时——由于正好赶上 21 世纪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国民党女特务”不必再是丑恶和道德败坏的,而可以是技艺高强、身负家仇国恨的可敬形象。
尤其难得的是,由于国民党女特务在抗日大环境下是我方的友方,我方男主角可以在不知其反派身份的前提下爱上女特务,在被反派女特务明目张胆色诱时,也可以不讲政治地做一回男人。
但是,2011 年后,旗袍和美式军服轮番换的国民党女特务开始急剧减少,屏幕上越来越多的是和服与呢子军装轮番换的日本美女特务,而且往往会出现少佐级的高级女特务,她们不是土肥原贤二的弟子就是他的干女儿。
日本有女特务吗?
二战时日本军队除医疗救护部队外几乎没有女性,在中支那派遣军部辖下的特务机关课长名录里也找不到一个女性。而日本情报机关也远不像抗日神剧中那般规模庞大,在二战主要参战国中,日本和美国是最不重视情报系统建设的国家。
著名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的传奇,很大部分来自日本小说家村松梢风 1932 年开始连载的文学作品《男装丽人》。据村松披露,他向川岛芳子质疑其中的情节时,川岛的回答是“我本来就有精神分裂症”、“把主角形象写得越丰富越好,即使把我写成坏女人也没关系”。
▍著名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其生父是清末第十代和硕肃亲王善耆
川岛芳子事迹的另一个出处是她的情夫田中隆吉的回忆录。田中的回忆录虽有挽回自己在东京审判上指证战友而被唾弃的考量,并把 1931、1932 年举军皆知的“包养川岛芳子”说成是在培养特工,但无意中披露川岛芳子 1931 年还要上汉语培训课,以及她的照片整天上报纸八卦版,使川岛的种种传说看上去近乎天方夜谭。
不过,今天日本女特务的原型大多来自传说中的南造云子。
“南造云子”(1909-1942),直属日本大本营的特务,日军驻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科课长,少佐。其人显赫经历在于 1922 年就被 1938 年后才有的情报学校录取,再于 1926 年前拜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土肥原贤二门下受教,并算定恩师 1931 年必能出掌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
这个 1991 年在小说《帝国之花在中国》(作者“未名星”、“啸川客”)中出现的日本女特务,经《青春》文学周刊、《政府法制》、《蓝盾》、《章回小说》等刊物考据后,形象逐渐丰满鲜活,然后出现在抗战研究论文当中,最终成为今天抗日神剧中日本女特务的“真实原型”。
▍《五号特工组》中竹内云子也以南造云子为原型塑造而成
既然日军作战部队根本就没有过女兵,更没有女特务,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以子虚乌有的南造云子为原型的日本女特务?难道国民党女特务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吗?
2011 年是建党 90 周年和辛亥革命 110 周年纪念,5 月初,官方媒体报道各地方卫视接到广电总局要求换播接档剧目的通知,虽然广电总局强调“谍战剧是缓播而非禁播”,但 2009 年由《潜伏》创下的谍战剧热立即降温。
于是,全国剧组都改到横店抗日,而擅演女特务的演员们,纷纷脱下国民党的美式军装,改穿日本军服,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贡献精神食粮。
▍钟小丹扮演的日本特务和国民党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