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一组50、60后看了会哭,而90后看不懂的照片,那个年代的记忆不该被遗忘

(2017-03-22 14:39:59) 下一个

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成长于红旗下的第一代人,最难忘的,莫过于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不得不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为新中国留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一起翻阅这些老照片,缅怀那逝去的时代!

知青出发前,在北京站门口留影纪念

亲人到车站为参加知青的儿女们送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列车带走了一代人的青春

60年代中期,继续响应毛泽东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口号,广大城市知识青年陆续奔赴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知青下乡成为那个时期特殊的记忆。据统计,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

 

中国的第一批知青

在1952年,一批云南省昆明市的青年学生,在政府部门的感召下组织起来,进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开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成为中国的第一批知青群体。

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

当一大批青年奔赴边疆荒野,充实到生产建设兵团的队伍中时,知识青年依然处在待成熟阶段,但其影响却正如钱塘大潮的第一个峰头,让人看到了波澜壮阔之势。

 

波澜壮阔的知青大潮

真正大规模的知青运动是在“文革”中开始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1966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为了解决青年学生的出路,毛泽东在1968年12月发出了当时被称为“最新最高指示”的战略性言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届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及各个大中小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挤满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送行的亲朋好友,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都有晚辈上山下乡,就连红极一时的陈伯达,也将儿子送到内蒙古草原。

 

知青返乡

1977年高考恢复后,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到1980年5月,根据当时“拨乱反正”的决策,各地知青们才被允许回到故乡城市。

知青在云南版纳朱克家

而此时的知青群体已经错过上大学的机会,有的在农村也已经娶妻生子,选择留在农村;有的则考进大学,继续求学,投身于新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不满意

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知青听老农讲故事

第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五十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

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至此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了句号。青下乡的珍藏老照片:

知青下乡批准证

南昌市知青下乡批准证

天津市下乡上山乘车证

南京市革命青年下乡上山批准书

自贡市知青下乡上山登记表

1973年8月,兵团一团天津知青张淑贤(左)、鹤岗知青张桂香下连放电影。

1973年12月,哈尔滨知青、参谋刘东辉与兵团一团司令部参谋长王福增一起学《毛选》。

兵团一团宣传队女知青在演出中

1975年1月,北京青年姜大明(毛主席像左面)等人欢呼四届人大召开!

1976年,上海知青徐杭州(右二)与北京知青李华、李秀研在跟老农工学打马草。

1974年,兵团一团直属单位团代会上,哈尔滨知青曲秀珍在主持选举议程。

排练中的兵团一团宣传队队员

1972年,兵团一师一团六营三十八连战士在巡逻。

1972年,山沟连队农工看电影的场景。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1972年,一群女知青每天劳动之前,在地头学习毛主席语录

上海赴黑龙江逊克的插队知青摆拍照

图为学习针灸,知青之间互相扎针刺实验

上海知青在黑土地的插队生活

上海赴黑龙江的插队知青摆拍照:积极向上的文艺生活

一群知青在地头学习

 

 

 

 

 

 

 

 

 

 

 

 

 

 

今天,“下乡、插队”已经永久地成为了历史,而对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他们背井离乡,把大好青春都倾注给了一片陌生的土地,那段难忘的下乡之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们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难忘的岁月,珍贵的回忆。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运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些热血奋斗的青春,将永记中国历史史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