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北京这些一张嘴就说错的地名,到现在还弄不清的有几个?(ZT)

(2016-04-13 16:37:59) 下一个

 

文/陈开善

图/俞升昇

北京有很多地名的发音跟普通话读法完全两个样,普通话怎么个读法,老北京人偏不,因为老北京话,就这个读法,自打祖辈时起这叫这个,叫着顺口,听着亲切,话里头全是浓浓的京味儿。

 

 

这条钱粮胡同也在东城

明代时称钱堂胡同

因明时钱局设此而得名

到了清代

户部下属管铸钱的宝泉局南厂

就设在钱粮胡同里

因此地铸钱以发放薪饷为主

清代管薪饷又叫钱粮

所以就把南厂所在地称钱粮胡同

在胡同中间路西有一所老宅

章太炎曾在此居住过

建国后这所老宅又成了刘伯承元帅的往所

至于为何读成“钱粮(音漏)胡同”

这还得从老北京人说话“吞字”说起

就是某个字都快了之后就发四声

那么“钱粮”再读快一点、再读快一点

大概就成了“漏”的音了

过去前门处有条护城河

而在护城河的南岸有条名叫西河沿的大街

这条街是明朝嘉庆年间建成的

在清代时

这里便云集了各种会馆、旅馆、饭店、钱庄等

如箫山会馆、代州会馆、正乙银号会馆等

是条远近闻名的金融街

老北京人口中除了“西河沿”

还有像“南河沿儿”、“北河沿儿”、“北沟沿儿”等

也都读“yàn”

  

白纸坊地处西城区西南部

清代时这里设有火药局

是皇家制造火药的基地

晚清时

火药局走向没落了

后来改办成了官办印钞厂

由于老北京城造纸作坊又大多集中于此

白纸坊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教子胡同位于牛街地区中东部

教子胡同成巷于明朝

当时即称教子胡同

清朝时亦称轿子胡同

据说教子胡同北口有一八卦石

西侧有一轿子铺

店主以出租轿子为业

人们出入广安门时就在此租用轿子

因此逐渐将此胡同称为轿子胡同

原胡同中西侧有座清真寺

又称永寿寺

当地群众称为东寺或小寺

现寺内建筑已被拆除

成为北京民政日用化工实业公司所在地

说起北京地名读音特别的、最出名的

要数前门“大栅栏”

如果你读错了,那你就露怯了

大栅栏原不叫这个名

而叫廊房四条

明弘治元年

朝廷为了防盗贼

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

由于廊房四条的栅栏格外的大

因而被称为大栅栏

久而久之大栅栏就成了嘴边上常说的地名

19世纪末大栅栏发生火灾

木质栅栏被烧毁

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

如今这一个地方依旧繁华

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

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

也是明清时期,京师内城九门之一

那时候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

多出入此门

所以当地老百姓又叫它为“煤门”

过去在瓮城门洞内还有一梅花石刻

来以“梅”喻“煤”

每当北风呼号,大雪纷飞

人们以煤烘炉时

众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

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时

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

如今“阜成门”只有地名,无“门”可言

颇为遗憾

演乐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

明代时这个胡同已形成了

当时属黄华坊管辖

古代这里是教坊

相当于现代的文工团

南来北往的人多了

这个“yue”字就随着教坊里的人读成了“yao”。

这条演乐胡同也就变成了“眼药胡同”了

这条胡同92号院有株胸径1.1米的古枣树

当地人冠以“枣树王”之称

据说有数百年的历史

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引得游人争相拍照留念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处名为“积水潭”的湖泊

这处“水潭”最早形成于元代

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

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

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

每到夏天,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这场面相当壮观

京城老百姓出去好奇,也都去看热闹

从明清开始,积水潭失去了漕运的功能

开始慢慢转化成了贵族、文人游赏的地方

关于它的名称由来

还有一段美丽说

相传曾有一块“天外飞石”掉落湖中

石头上面雕刻公鸡和雄狮

由此得名“鸡狮潭”

至于老北京为何念“tān”

也只能套用约定成俗这一说辞了

西苑是北、中、南三海的合称,形成于明代

因其地处皇宫之西,所以称西苑

清代时,这里是皇家游乐避暑胜地

晚清时期,西苑成了慈禧的玩赏地

光绪年间,慈禧曾大修三海

还在西苑修筑了一条小铁路

“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西苑成为外国军队的驻地

苑内文物陈设被掠一空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看到西苑风景不错

他便选择慈禧曾经的寝宫——仪銮殿作为自己“巢穴”

想不到的是,20世纪初仪銮殿被大火烧毁了

后来又择地重建仪鸾殿

新仪鸾殿建成后,这里还是慈禧的寝宫

就连慈禧最后日子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新仪鸾殿在民国时改称怀仁堂

新中国成立后,怀仁堂成为中央政府的礼堂

给孤寺原位于今珠市口西大街

相传,给孤寺在唐贞观年间建立

明代称寄骨寺

清顺治时重建,称“万善给孤寺”

民国初年给孤寺兴建了一个新式大剧场

还带有转台

容纳多少人呢?

2000人

当年杨小楼先生曾这里演出过《霸王别姬》

可惜1937年11月,一场大火

这座新式大剧场被彻底焚毁

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

地铁一号线上也有这一站

据说木樨地原本不叫这名

而是叫苜蓿地

这名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明代时北京城外,杂草丛生

很适合种草喂马

朝廷官员就在这时种植大面积的苜蓿草

专为皇帝的御马提供饲料

清代时人口增多渐为村落

村名就叫苜蓿地

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雅

便改为“木樨地”

劲松位于北京城的东南部

在20世纪初出版的北京地图上

今劲松地区标注的地名是“架松坟”

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龙松

弯曲着主干有架木支撑而得名

别看它,现在名气不算大

若在当年,它可是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这架松的主人是谁呢?

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开国功臣肃武亲王豪格

大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架松坟的六棵古松先后枯死或被伐

这个旅游景点便逐渐消失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