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一个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 (ZT)

(2013-06-18 08:58:46) 下一个

微博上,看见有人“盲目”夸奖德国,雷克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总喜欢
夸外国?为什么喜欢拿国外“照镜子”?讨论问题难道不能就事论事?

“你们和美国都是大国,要自信。”雷克操着流利的汉语开玩笑。

雷克今年32岁,德国人,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2005年,曾作为交换
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7年,在他26岁生日那天,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
用了350天,行程4646公里,写下了《徒步中国》。

雷克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微博上,这和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有关。去年春节期间,
他发现在微博上就韩寒的问题很多人吵得不可开交,挺和倒分成两派。他感觉很
奇怪: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他想探讨背后所隐藏的微博情绪和社会问题,
现在论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下个月将答辩。

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有一天,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
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
‘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
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雷克独立客观的态度,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了5万多粉丝。

德国人都很严谨?

“你们德国人做事特别严谨吧。”雷克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

雷克会说,“你这么说确定不是在笑话德国人?”

常有人在网上发同类的微博:“从23个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体会德国的
崛起。”下面放着一串图片和解说词。

雷克只要看到就会“反击”,“飘过的德国人表示这些图和解说词大部分应
该属于笑话吧?不可能有人把它当真。”雷克说,那不是严谨,那是“变态”。

“拜托大家不要再给我发那些令人恶心的微博。什么一年173天上班,什么
23个细节,德国人不允许学前教育,德国人只吃薯条……他们不了解德国,估计
连自己国家也不了解。请别转发给我了,谢谢。另外,我跟别的德国人无关,只
代表自己。”

他也向公知开战。

有一天,任志强转发了“德国人信奉的五大哲理”。

雷克看到后,开始反击,“这位任志强先生发的微博,我作为‘德国佬’没
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一套。”雷克说,自己之所以反击,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的
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不是这些,“这些都是虚假的消息,没有经过核实的,
很少有人提到真正值得学习的经验。”

雷克感觉,很多人拿德国说事,其目的主要是骂自己人,“为什么不直接骂
呢,为什么要扯上别的国家照镜子?这或许是一种不自信,你们现在是大国,是
时候自信了。”

一天,关于德国奶粉的事情,雷克又出来辟谣了。

一个微博名人发了这样的微博:德国网络媒体开始集体呛声,中国人买光了
德国的奶粉!在此呼吁下国内的妈妈们,宝宝能适应就换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吧。
最苦逼的是在德国的中国妈妈们,给自家的孩子买口粮还要备受冷眼。

还有人发微博说:据《图片报》等报道,德国品牌奶粉行情大涨。近几个月,
在柏林、北威州等超市的奶粉柜台常常空空如也,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原因
是中国人买走大批奶粉并寄往中国,因为中国奶粉屡受污染。德国奶粉厂家虽加
班加点仍不能满足,一些厂家已开始拒绝中国人大批订购。

雷克气坏了,他马上站出来辟谣:“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还好只是
一些而已。如果真的有德国人因为这种事情抱怨的话,我只能表示对他们无语。
外国人狂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还不高兴吗?”

他还列出德国媒体的报道,调侃地说,“这些媒体当中,只有一家比较有影
响力。其他的呢,好比我给德国人看《临汾晚报》是怎么报道德国的。”

有时候,他也为德国人说两句好话。

“中国美食文化很棒,估计没有人敢否认。但你要是说‘欧洲没啥好吃的’,
那么我只能对你表示心疼:你旅游失败了,留学失败了,出差失败了。欧洲好像
只有‘面包、奶酪、土豆’吗?那请问,你觉得面包等于面包吗?奶酪等于奶酪
吗?假设我说‘豆腐就一个味儿’,那么你会不会觉得我是白痴?”

过节的时候,雷克也经常吐槽:

“我们德国人是这样:过节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各种家里矛盾。谁看谁不顺眼,
谁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就在那些应该开心团结的日子,我们最爱闹事。我好奇:
你们也这样吗?(我先来哦,去年圣诞节的24号晚上,刚吃完饭就跟家人因为什
么小屁事吵起来了,后来自己出去散步了就好些了,哈哈哈)你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埃及古建筑上刻字让互联网上骂声一片,雷克公知
的情怀又忍不住了:

“埃及文物上‘到此一游’事件是很典型的网络热门话题。大家每次就是两
种反应:一、我们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去啦!二、人肉那个SB!——但这些是不
合理的。首先大家少一点考虑‘中国人在外面’的形象吧,好好做自己就可以了,
何必被谁代表?”

中国国内的微博论战,雷克也会上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某位上海人进自己家附近的餐馆,用上海话点餐说不通,结果很生气,就
不肯用普通话点餐,认为餐厅服务员身在上海就应该懂上海话。我作为德国人觉
得那位上海人挺莫名奇妙的。点餐还上纲上线,你不累吗?在我看来,正儿八经
的上海人其实很低调。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但不喜欢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
越感。反而是一些乡下人搬到上海之后,一下就变骄傲了,认为自己‘灰常’上
海,所以瞧不起人家外地人,也就是说,他们瞧不起自己原来的老乡。这是我一
个小老外的看法。”

“最逗的是,微博上每个群体都觉得自己最惨,连待在上海的人也是。(我
不说‘上海人’因为那些爱闹的人未必是真上海人,从祖先和身份来说。)反正
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惨。好吧,你们最惨,比民工惨,比农民惨,比矿区的人惨,
比偏僻山区的人惨,甚至比灾区的人惨。你们比谁都惨。给你们点个蜡烛吧。”

“这是很极端的情绪”

雷克说,中国的微博很关注政治新闻,而在德国,类似的个人社交工具,很
少谈论政治事件,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身边事。

“这可能和大家不相信很多媒体的报道有关吧。”雷克说,“微博上的信息
来源不清楚,就会有人站出来吵架。”

于是微博,就成了各种论战的战场。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民间审查”:“微博的删帖,大部分是有人举报,我
觉得新浪很无奈,他们无法看到所有的微博,有人举报,只好先删掉再说。我觉
得大家是在相互审查,我很难理解这种现象。如果是有恐怖分子,我们可以举报。
但是如果有不同观点,就相互举报,这样的做法非常糟糕,其后果是,每个人都
会习惯性地自己审查自己。然后,该说的话也不敢说了,好像到处都是警察。”

雷克觉得,微博上相互扣帽子,相互谩骂,或许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
活不舒服,压力大,想发泄。

“我觉得在德国,扣帽子是正常的事情,比如我支持绿党,我很忠诚,但是
意见不同,大家不会指着鼻子人格侮辱。微博上很有意思,观点不同,扣帽子,
骂人性,最后骂得无边无际。这是很极端的情绪。”

“在大街上,怎么不会相互谩骂,为什么一上网就要骂人呢?”雷克说,
“在互联网上说话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我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小女孩还是老人
家。万一骂了他们,我会很伤心。”

雷克关注微博情绪,这也催生了自己的硕士论文。

去年年初,韩寒现象成了热门话题,各路名人参与论战,而且这个话题至今
保持热度。雷克仔细地看了大家的论战,感觉很纳闷,为什么这个事情那么重要?
他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搞清楚这件事情为什么重要。写了大半年,雷克感觉自己
“不懂”中国了。

“我写了半年,现在依然难下结论,论文写的有点让我操心。”不过,雷克
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我觉得挺韩和倒韩的人,说的不是一个话题。对于
挺韩的人来说,韩寒是自信的年轻人的一个代表,有人为他们代言,有这样的意
见领袖,感觉很舒服,他们甚至不是关心文章内容和观点,在他们眼里,倒韩的
都是一群内心险恶的‘五毛’,目的是毁掉他们的意见领袖,他们很愤怒。但是
‘倒韩’的人,主要观点是打假,现在,鸡蛋、奶粉、食用油等都有假的,连警
车都有山寨的,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一个青年作家,也存在作假嫌疑,很多人就坐
不住了。他们希望最起码一个作者,一个青年,他必须是真实的,如果作假,必
须倒下,打假需要一个突破口,‘倒韩’是为了帮社会。就这样,挺他的和倒他
的吵了一年多,大家的话都有道理,但是没有吵到一起去。”

雷克感觉,中国的互联网自我审查和各种论战,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网络
里隐藏的情绪,值得很多学者关注。

在路上了解中国

雷克了解中国,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2007年那次徒步旅行,让他看到了另
一个中国。在他的《徒步中国》中,记录了一路的各种见闻,最后悔的一件事,
就是一次旅行中的“上访”。那天,他住在一家小旅店,退房的时候,晚了10分
钟,老板坚持多收他半天房费,老板说了:“规定不能改,欢迎下次光临。”

雷克暴跳如雷,把钱扔下,跑到院子里大喊“欺骗游客”、“做生意不公
平”。

旁边的饭店里有人办婚礼,看一个老外扯着嗓子喊,大家感觉很奇怪。一个
老太太走过来支招,问他怎么不去公安局或者县政府?

雷克还真去了。在县政府,一个头发灰白的男人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问
他,你愿不愿意见见老板?

老板很快就到了,一脑门子汗,不停地道歉,还拿出了一沓钱,硬让雷克收
下。雷克没要,转身就走了。

现在提起这件事情,雷克非常后悔,感觉自己太失礼了,“这件事情就是我
的错,最后却让老板赔礼道歉,这是不对的。”

其中的道理,雷克也明白,“官员看我是外国人,不想把事情闹大。很多基
层官员,害怕老外闹事。”

早在徒步之前,雷克就对基层官场有过了解,他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摄影的
时候,地方举办摄影大赛,通常会邀请几个老外“充充面子”。雷克也免费去过
很多地方旅行,对中国基层的情况很了解。

“我再次道歉,老外在中国也要遵守法规。”雷克说。

有人说,这是不是老外的“超国民待遇?”

雷克不置可否,但是他说,“这是不对的!”

前一段时间,雷克在德国做演讲,一个来过几次中国的德国人问他:“我最
近觉得中国人对我们外国人没有像以前那么友好和热情。很可惜啊!你觉得呢?”

雷克发微博分享这件事,他说,“但在我看来,说不定这也是好事吧。还是
平等待遇最好,不是吗?”

旅行中,还有一个叫“诺诺”的年轻人让雷克记忆深刻。

诺诺24岁,是个腼腆的小伙子,一直是个乖孩子,刚从医学院毕业,是个医
生,他长期关注雷克的博客和动向。毕业后,他偷偷地买了火车票,到新疆追上
正在步行的雷克,他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新疆,二是陪着雷克走一天。

诺诺的境遇让雷克很纳闷,诺诺是医生,但是挣钱却很少。

“医生应该挣很多钱啊,如果工人挣钱少,我没意见,可是医生应该挣到很
多钱。”雷克用手在自己身上比划,“医生要在我身上动刀子做手术,我希望你
过得好,吃得饱,幸福生活,为什么这里的医生收入很低,我一直不明白。”

雷克是个非常幽默的大男孩,经常在微博上讲笑话,有一天,他发了这样一
条微博:

“昨晚和几个德国人吃饭。一晚上的话题:北京空气怎么那么脏?!有时家
对面的高楼都看不清,最近身体感觉很差,多吓人!要买什么样的滤气器比较好?
要戴什么样的口罩比较有用?吃完了以后,一起下楼,准备分散。‘戴好口罩’,
我说。他们点头回答,‘你先过去吧,我们还要在这站一会儿吸根儿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