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业主妇

(2008-08-30 17:34:14) 下一个

刚学日语的时候学到了“专业主妇”一词,我一乐,心想日本人真幽默,都“沦落”成主妇了,有家没业的,还谈什么“专业”不“专业”啊,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在中国那叫“家庭妇女”。在我们那嘎瘩这个词的潜在含义是没能耐,少见识,懒惰,不上进等等。你要说你是家庭妇女,找你商量事的人都少。大家会说,你跟她谈什么劲啊,一个家庭妇女,成天围着锅台转,不懂这个社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据我所知咱中国女同胞想成为主妇的是凤毛麟角,都个个帼国不让须眉地想成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从沈阳坐飞机只两个半小时,飞越日本海,这边,完全是个不同的世界。日本是个男性中心的社会,男女分工明确,男人负责赚钱养家,每月领了工资全部上交给妻子,由妻子来支配,零花钱的多少也是由妻子决定(我开始对这一点很是惊奇,不挣钱也能说了算的模式真没想过)。女人结了婚之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不工作了,专心在家里料理家务。往往要等至少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才出门打工补贴家用。

日本的社会制度也不鼓励妇女工作。收入超了一定的限制要交很多的税及自己交保险和养老,(不然的话是老公的单位交)。再加上把孩子送幼儿园的费用,算来算去出门工作只是亏。日本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总人口的一半累死累活地加班,另一半在家里干闲着,我看是活该。

最近无事,在图书馆借了一些书回来学习,因为我妈总是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在家呆的时间过长会变傻。^-^ 其中一本叫《快乐节约术》,是一位专业主妇写的,主要教大家如何省钱。

能出书教人,应该不是一般战士。让我们先来看看她的业绩。专业主妇家四口人,长女四岁,长男一岁半,老公四十三岁,普通工薪族,每月到手的收入(扣除税,养老,医疗,保险之外)2万人民币左右,非常典型的日本家庭。而经过这位主妇的运作,每月在不降低生活标准的情况下她居然能把70%变成存款。

这一成果大大激起了我的兴趣。最近日本物价疯涨,从食品到日用品到能源。加之方脑壳最近赋闲在家,处于“数钱数到自然醒,睡觉睡到手抽筋”的状态,先贤教育我们要“开源节流”,在不能开源的情况下学会如何“节流”,也是一大收获吧。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发现可以借鉴的不多。主要是我不是日本人,在日本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习惯,在我很难执行。举几个例子:

 

 

 

日本主妇

方脑壳

购物

事先决定好一周的食谱,然后在超市集中购物。

当晚吃什么完全取决于每天下午5点左右的心情

 

收集家附近各个超市的信息,了解优惠日,在传单上做标记,A超市买鸡蛋,B超市买果汁

在离家最近的一家超市购物,想吃什么买什么

育儿

DIY(自己动手主义),从玩具到衣服都自己做,不用纸尿布

 

娱乐

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实在不行叫外卖

每周一次

                             

例子实在多得举不完,书里还号召大家自己动手种葱种蒜等等。我这才了解日本的主妇为何每天都如此繁忙,这些工作的确要一个人全职来做才行。

一个模式得以成功推行,要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相契合才行。在我看来,上述行为中透露着日本的民族品格。比如:

l      日本人天生喜欢做计划,决定的事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l      作为资源小国的岛民,日本人的节约意识与生俱来。

l      忍耐节欲是一种美德。

l      喜欢做手工。

l     

人生有很多活法,方脑壳觉得与其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小心谨慎的日本型主妇,还是坚持走“大干快上”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来得爽些。努力地赚钱,随性地花钱。至于做主妇好不好,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什么共性的答案。但不论做什么,主妇也好,职业女性也罢,活出精彩,做到专业是对得起自己了。

 

后记

今天是20088月份的第一天。又一个新的月份开始了。

名古屋的夏天,骄阳似火。忽然想起7年前北京的夏天来了。那一日我在防化大院的厨房里炒菜,手里拿着锅铲子,望着窗外的一片蓝天,忽然感到很迷茫,不晓得几年后的夏天我会在哪里,会做什么。当时的自己,无法给出一个答案。

而今抬头看,书房外晚霞正红。我不再问这种问题了。过去的七年告诉我,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正经。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the gift)

 

(摘自功夫熊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