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皇帝和青花瓷(图)--元末明初

(2009-10-01 06:36:52) 下一个

皇帝和青花瓷(图)--序 

        为何青花瓷器突然大量出现在元朝的中期和晚期,到现在仍是一个谜团。元朝之前瓷器上的图案装饰很少或基本没有,在元青花出现之后,瓷器上的装饰图案一下子包罗万象,其中包括早期的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元末由于元曲的广泛流传,瓷器上的图案开始出现了当时流传的人物和故事。

        相比其他民族,蒙古人豪爽粗犷,不拘小节。因此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在此时所占比例很大。元青花上的花卉也多为大花牡丹,细碎的花和植物较少见。其龙型图案所表现出来的龙十分凶猛。当初忽必烈为了体现他的仁慈,元朝杖刑在以十为单位的基础上均减去三下,所谓“天饶一下,地饶一下,我饶一下”。由此元人重九恶七,表现在瓷器上,元青花的装饰层数虽然较多,但一定不会有七层。

        朝代交替或前期一定是战事频繁,因此这时元青花上的战争题材应运而生。元末的时候,朱元璋曾长期在景德镇驻军,成天琢磨着怎样夺取江山,或多或少也对当时的瓷器烧造有一定的影响。如表现战争题材的“鬼谷下山”,“三顾茅庐”(苏富比在1994年拍卖),“尉迟公救主”(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为南京博物馆馆藏精品)。现在存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瓶罐十分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因此变得非常贵。它们分别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除前所述,还有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原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还有“西厢记”梅瓶、“细柳营”青花罐。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

        元青花的出现确立的青花瓷的霸主地位,也确定了景德镇为瓷都的地位。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风格,器型粗大,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

         朱元璋的接班人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为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朱棣造反被夺去了帝位。明成祖朱棣在永乐朝修建故宫、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组织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在宣德年间),五次亲自率兵北征,最后死在回京途中。永乐帝也算雄才大略,极具个性,因此此时的青花瓷器色彩浓烈,不乏大器(例如永乐时期出产的青花瓷盘有的直径达68公分,为历代罕见),开创了历史上永宣青花瓷器的盛世,在青花瓷器制作的历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永乐帝夺得皇位后,在南京为其母修建报恩寺塔,其塔为巨型白瓷胎五色琉璃构件筑成,有九层八面,高达78米,并以昂贵的青花瓷砖铺地(用青花瓷砖作为整体建筑的地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报恩寺塔于1854年毁于太平天国,以后出土的青花瓷砖曾一直被认为其它瓷器的残器。

        永乐时期的青花瓷所用青料为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进口料“苏麻离青”,这种青料用在瓷器上色彩浓烈,蓝中发黑,浓重晕散,并伴有锡光斑深入胎骨,抚摸瓷器表面有凸凹不平的感觉。由于郑和多次下西洋与外族文化交流、融合并带回了大量的波斯纹饰和外国文化,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很多带有波斯和西域风格。此时瓷器的装饰上也开始多见海水纹,并在永、宣年间盛行。

 
明永乐青青花缠枝莲纹花浇,颈部绘海水江崖图案,其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07年11月6日,在英国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举行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这个带有西域风格的明永乐青花扁壶以100万英镑的高价成交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永乐传位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其后为宣德帝。宣德其时已是国泰民安,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产生在这个时期。宣德雅好艺术擅长绘画,有这样的艺术总监,宣德时期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和青花图案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最高峰,其成就被后人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 朱元璋贫苦出身,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曾大力整肃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永宣时代皇帝也是大力提倡当官儿的要为官清廉,在当时流行的一种青花瓷盘叫做一束莲--取花,花谐音,寓意“为官清廉”。
 
永乐、宣德时的一束莲青花瓷盘,寓意为官清廉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野史相传宣德酷好促织之戏:“蟋蟀蛐蛐叫,宣德皇帝要”。宣德被后人戏称为“蟋蟀皇帝”。可是宣德时代流传下来的蟋蟀罐却极为罕见,台北故宫收藏的1000多件宣德瓷器中竟没有一件蟋蟀罐。史书记载宣德驾崩后,皇太后下令统统毁掉宣德的玩物(“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罢去”)。这可能是宣德蟋蟀罐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可是没有实物证明,宣德是否酷好斗蟋蟀就成为了一个谜。直到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批宣德时期的瓷器碎片,经拼接还原后为21个蟋蟀罐子,那些罐子显然是当时人为砸坏的。


宣德青花螭龙纹蟋蟀罐。绘四足五爪螭龙纹, 景德镇珠山出土

        想当初宣德皇帝曾用骏马换个蛐蛐,如今谁能发现个宣德皇用过的蟋蟀罐应该能用它换个豪宅了。

待续

主要资料来源于: 马未都谈收藏

皇帝和青花瓷(图)--明中期
皇帝和青花瓷(图)--明晚期
皇帝和青花瓷(图)--明清过渡期及清三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shellnewolreans 回复 悄悄话 何止换一个豪宅啊!
渊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群思的评论:
从您的照片上,看来您是个收藏鉴定的行家,希望您能分享一下收藏的心得。:-)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很好!谢谢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