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奥巴马“阿富巴”(Afpak)战略的真实意图 zt

(2009-05-06 17:31:12) 下一个
奥巴马“阿富巴”战略的真实意图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5-6 13:22:47


  2009年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将向阿富汗增派1.7万人的部队,以加强美军在阿富汗反恐的力量。此前,奥巴马宣布将在未来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走大部分军队。自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以来,已经打了7年多的美国“反恐战争”有了重要调整:美国反恐重心正在“东移”,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


  “阿富巴”:反恐斗争的新重心

  “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先后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2001年10月7日,美军在阿富汗发动“持久自由行动”,美军与阿富汗北方联盟在大约1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打垮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20日,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当年5月1日,布什宣布作战“任务完成”,12月美军抓获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但此后,这两个战场的安全形势发展可谓极富戏剧性。

  从2004年到2006年,伊拉克一直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主战场,也长期被舆论所关注。“基地”和其他极端主义组织、伊拉克反美武装不断袭击驻伊美军和伊拉克平民,伊国内不同教派、民族之间的冲突连绵不绝。2004到2007三年间,美军每年的阵亡人数都达到800到900人。战争也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与此同时,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则相对平静。据有关统计,2001年美军在阿富汗阵亡人数为12人,2002年为69人,2003年57人,2004年59人。

  不过,近两年两个战场的形势逐渐开始发生逆转。原本看似山穷水复的伊拉克战场柳暗花明;而“已经快被遗忘”的阿富汗战场开始重新占据媒体头条。

  2007年1月,布什政府宣布向伊拉克增兵2万余人,驻伊美军达到了14多万人。美国的增兵策略收到了明显效果。从2007年10月开始,美军阵亡人数逐渐降低。2008年全年美军阵亡人数下降到了314人,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最低的一年。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2007年8月开始由过去每月2000人降为每月1000人以下。今年1至4月,美军阵亡53人,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全年阵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

  相比之下,美国在阿富汗投入的资源则非常有限。在奥巴马宣布增兵阿富汗之前,美国在阿富汗驻军只有3.8万人,此外就是3.2万人的北约多国部队。而阿富汗的土地面积比伊拉克大三分之一,人口比伊拉克多300万。据传藏身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以及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一直未能抓获。从2005年开始,被打散的塔利班武装开始卷土重来。2005年,美军在阿富汗阵亡131人,2006年阵亡191人,2007年上升为232人,2008年为294人。2009年初至今,美军在阿富汗阵亡88人,远超伊拉克战场阵亡人数。目前,塔利班武装控制了阿富汗领土的72%。仅仅一年前,塔利班控制的国土还只有54%。

  美国领导人日益认识到阿富汗问题的复杂性——阿富汗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阿富汗国境线内,而是与该地区的整体安全局势有着莫大的关联。塔利班的主体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跨境民族普什图人。两国边境的部落区长期以来政府控制力薄弱,因此拉丹、奥马尔躲藏于这一区域,美军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强人穆沙拉夫下台、贝·布托遇刺后成立的民选政府还面临诸多国内外问题的困扰,极端宗教势力也蠢蠢欲动。因此美国也非常担心巴国政局的发展。

  美国内外的观察家普遍认为,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是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迫的国际挑战。也正因此,奥巴马宣布的新战略才名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美国人还把阿富汗(Afghanistan)和巴基斯坦(Pakistan)两个单词的前几个字母组合起来,创造了“阿富巴”(Afpak)一词,用以指代奥巴马政府的新战略重点,并且强调美国将两国看作同一问题。


  美国:进攻,是为了退却?

  显然,美国在阿富汗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是奥巴马政府调整反恐战略重心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原因。但是,除了反恐,奥巴马新战略是否有着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呢?

  阿富汗地理位置介于俄罗斯、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几个正在崛起的板块之间,连接东亚、中亚、南亚、西亚,有“中亚的十字路口”之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大英帝国、当年的苏联和如今的美国都曾在此地投入巨大的战略资本。

  如果说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目标的较低目标是“求和平”,较高目标是“争强权”的话,对于现在处在战略收缩当中的奥巴马政府,“求和平”是第一位的,“争强权”则是一个奢侈的目标。奥巴马政府新的“阿富巴”战略,实际上是“战术攻势、战略守势”。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积极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努力,实现美国从阿富汗“可控制的”退出。

  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奥巴马可能是上任时面临最多挑战的总统。“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国内社会福利改革、能源政策调整、重塑华盛顿政治文化、国外的两场战争、中东和平进程……诸多问题都在等待所谓“奥巴马新政”来解决。很自然,在国内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的时刻,国内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会是奥巴马政府最重视的领域。

  虽然奥巴马政府在国际问题上已经表现出很多新的战略和动向,但是究其根本,其主要外交战略目标是收缩战线、减少敌人、重塑形象、节约资源。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战略守势”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根本特征,有时候在战术上采取攻势,实际上是以攻为守,服务于战略守势的大目标。毕竟,奥巴马面临的麻烦已经太多了,他和他的班子没有理由再给自己寻找增加新的麻烦。

  因此,争取阿富汗形势能够像伊拉克那样逐步好转,以利于美军逐步退出,应该是奥巴马政府在“阿富巴”问题上的合理目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多数美国人认为应该不计后果地抽身。美国主流意见认为,奥巴马政府应该采取一种“负责任的”撤军方式,其底线应该是确保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国在美军撤离后,不被“基地”组织或者其他极端宗教组织控制。伊拉克增兵方案到目前为止运行比较成功,给“阿富巴”战略提供了路径:降低目标,以“安全”取代不切实际的“民主化”;通过“增兵”来给当地民众提供安全感;与相对温和的敌人和解;强化当地政府能力;寻求国际支持。这一切,在奥巴马“阿富巴”新战略中也可以找到踪迹。实际上,当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谋划从越南脱身,采取的也是先增兵的办法。

  话虽如此,人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担心两个不确定因素。

  其一,即使现在的美国政府无暇顾及将其地缘政治目标最大化,不意味着以后在中亚地区不会有地缘政治考虑。一旦条件许可而又“食髓知味”之后,地缘政治目标压倒反恐需要的可能性无法排除。即便是像伊拉克这样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要撤军的地区,美军也将长期保留一支部队。在阿富汗,情况恐怕也会如此。

  其二,即使奥巴马政府增兵阿富汗没有很强的地缘政治目标,也并不等于没有地缘政治后果。如何让周边国家安心、避免“阿富巴”新战略产生消极的地缘政治影响,也是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从吉尔吉斯斯坦考虑关闭玛纳斯空军基地一事,已经可以嗅出一股地缘政治的味道来了。因此,奥巴马政府如何协调和考虑周边国家的利益和感受、如何在更广泛的、多边的机制内推动“阿富巴”问题的好转,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达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