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苏联战略火箭发展:大半功劳应归德国人 zt

(2009-02-07 13:51:54) 下一个
揭秘前苏联战略火箭发展:大半功劳应归德国人
时间:2009-2-6 17:42:28 军事天地

  有俄罗斯历史学家表示:“苏联引以为豪的导弹事业有一大半功劳应归功于德国人。”最近,俄罗斯媒体发表文章,揭开了苏联军备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尔在信中说,纳粹德国从当年9月8日起向英国发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导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皇家空军侦察,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设计开发的,该中心恰好位于苏联红军的进攻区域,丘吉尔请求苏方允许英国专家进入红军进攻区域,以便搜集纳粹导弹的情报。出于对英国的传统戒心,斯大林把丘吉尔的来信视为重要情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抢在西方盟国前获取德国导弹。

  随着纳粹德国失败的迹象日趋明朗,同盟国纷纷派秘密使团到前线,以求最先得到德国先进军事技术。1945年6月1日,苏联专家组赶到佩内明德,但一些德国专家携带V-2导弹的关键图纸向美军投降,这令苏方扼腕不已。原来美国也在进行绝密的“回形针”行动,目的是把所有德国导弹专家弄到手,并赶在红军到来前找到导弹技术设备并运回美国。图林根州有德国最大的导弹工厂,美军率先开进该州。后来根据同盟国分区占领的协定,美军才不情愿地撤离导弹工厂所在地,并拉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设备。就在美国人撤离24小时后,苏军便进入图林根州。面对人去楼空的厂房,苏联专家组欲哭无泪。

  大规模召集德国工程师

  为弥补损失,朱可夫元帅决定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朱可夫签署命令,允许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呼吁,只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肯过来合作,苏占区能提供充足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小镇卡本霍夫,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此人在佩内明德火箭中心专门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专程赶到图林根,经过调查,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V-2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德国专家回忆整理出全套V-2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格罗特鲁普每天叼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划划,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苏联专家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罗特鲁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

  但诺德豪森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却让苏联领导人产生另一种忧虑。1946年初,驻德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领导人伊万·谢罗夫上书斯大林,指责德国人参与苏联尖端导弹项目是一种“潜在威胁”,德国专家轻则从导弹研发上获得经验,也许还会帮助恢复德国军事工业。再严重一些,那些德国专家中说不定有美英间谍隐藏其中,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苏联导弹的研制进度。斯大林和其他苏联领导人经过商议,决定迅速移送3500名德国工程师、技工和他们的家属到苏联境内。为了避免出现德国专家大量出逃的情况,转移计划在整个苏占区同时展开。

  1946年10月22日,约一个团的苏联士兵出现在诺德豪森研究所的德国专家住宅门口,以命令式的口吻通知他们准备前往苏联

  莫斯科近郊的波得利普基车站成为德国专家的第一站,苏联在这里成立了第88研究所,格罗特鲁普继续担任德方专家组组长,后来该研究所又转移到卡普斯京娅尔靶场。但苏联内地专家对德国专家的信任度更低,他们毫无表情地接收从德国运来的物资和资料,德国专家只能从事几项简单的工作:协助编写有关V-2导弹的文件,进行关于弹道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前景研究等。

  1947年10月18日,苏联以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R-1实现了首次试射,10月2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虽然导弹都飞了起来,但试验结果显示导弹飞行了231公里,却偏离目标达180公里,要知道导弹没有准确度就无异于“飞在天上的瞎子”。苏联专家忙碌了半天,还是没有查明原因。乌斯季诺夫只得邀请德国专家来协助解决。德国专家很快查出有害干扰的原因,做了必要修改后,导弹的命中误差果然缩小,乌斯季诺夫非常高兴,下令奖励每位德国专家及其助手1.5万卢布和一桶伏特加酒,当时一名苏联高级工程师的月薪也只有1000卢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苏联人从德国专家那里学到了丰富的试验经验,在导弹国产化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专家又被有意无意地隔离开了。

  冷战开始后被遣返回国

  1947年底,苏联政府把第88研究所的德国人送到莫斯科以北200公里的格罗多姆利娅岛上,以方便集中管理。这座小岛被谢利格尔湖环绕,环境闭塞而优美,苏联政府在岛上专门修建了贵宾楼,供德国专家居住,岛上四周围有铁丝网并有苏军警卫。尽管当时苏联仍处于食品短缺状态,但德国人的日子还算过得不错,假期里他们还可以轮流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

  1948年6月,第88研究所接受上级下达的G-1远程弹道导弹研制项目,方案领导和总设计师都由格罗特鲁普担任。同年9月,格罗特鲁普小组便将G-1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审核,该方案的设想新颖而具有创造性,导弹性能将超越美国正在进行的阿特拉斯远程导弹。如果苏联全力以赴的话,或许能够先于美国得到射程覆盖大半个地球的弹道导弹。

  但这时苏联政治风向却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东西方冷战爆发,作为苏联最高科学研究机构的苏联科学院提出“与一切讨好西方的行为作斗争”的口号,甚至一些科学术语也取消了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在这种环境下,由德国人主持苏联最尖端的导弹项目成为泡影。乌斯季诺夫曾争取多次,但都被上级拒绝了。西方历史学家认为,G-1导弹如果能上马,苏联无疑会在冷战最初几年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核大国地位,而不是在1970年以后。鉴于美苏两强都在发挥德国导弹专家的余热,西方媒体曾编出一个流传很广的冷战笑话:当美苏导弹在空中相会时,它们都能够用同样的母语——德语互致问候。

  1950年,已经大体掌握了德国导弹技术的苏联开始遣返德国专家。1951年12月,第一批德国专家回国,最后一批于1953年回国,格罗特鲁普如同沉船的船长一样,带领家属最后离开了美丽的格罗多姆利娅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