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专家:中国海军还不能称为“蓝水海军”
中军网 www.milchina.com 日期:2008-12-24 16:41:13
169“武汉”号驱逐舰。
西方各国近几天来再次睁大眼睛,紧盯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的行动。“郑和归来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等许多媒体将这次行动和“郑和下西洋”类比,称这标志着中国向远洋的“蓝水海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西方,“蓝水海军”几乎是大国的标志。一些媒体认为,中国参加这次联合国呼吁的多边行动,是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行动。但也有个别媒体立即担心起中国海军的威胁。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彭光谦对《环球时报》称,无论从性质、使命还是能力方面看,中国海军战略仍是近海防御战略,还不能被称为“蓝水海军”。不过,他同时强调,拥有远洋行动的机动能力,与我国海军近海防御的性质并不矛盾。
中国海军向“蓝水”迈进?
“中国中央军委称,军舰赴索马里师出有名。”英国广播公司(BBC)21日近一周来第三次在其中文网的头条刊登了相关的消息。报道称,中国军方负责人就派遣军舰到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决定作出辩护,强调有关行动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作出的决定,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
对于中国的决定,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将18日表示,美国期盼中国向亚丁湾派遣军舰,并会与中方密切合作。基廷透露,他已经和其他部门取得联系,美军将向中国海军舰队提供情报。他还称这将成为恢复中美军事交流的跳板。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题为“郑和归来了?”的报道中称,中国宣布正式派遣舰艇抵御索马里沿岸的海盗,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一次参与多边“战斗任务”。
文章称,这让人想起明朝郑和带领舰队跨越印度洋的行动。数次航行后,中国的“蓝水海军”时代就终结了。不过“现在郑和又回来了”。文章称,过去20年来,中国海军一直在缓慢却稳步地发展。虽然中国还没有航母,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近几年来,中国军队,特别是海军发展进程的每一步都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关于中国建设一支“蓝水海军”的话题,一直是西方军事观察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频频炒作“中国要造航母”,“在三亚建海军基地”以及“在印度洋建基地”等传闻。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2月10日发表年度报告,其中将“中国解放军海军向蓝水迈进”视作中国防务2008年两大亮点之一。有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海军的行动充满了警惕。《洛杉矶时报》19日的报道称,中国这次行动显示“北京现在愈来愈乐意运用自己的军事肌肉”。《华尔街日报》则称,中国海军已引起了华盛顿、东京和台北的担忧。
“蓝水海军”成为大国标志
所谓“蓝水”,是指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和大洋,由于远离大陆,海水基本呈蓝色或蓝黑色而得名。一般而言,在最靠近陆地约200海里以内的海域,由于海水中混杂了泥土而呈现黄褐色,被称为“黄水”或“褐水”。“蓝水海军”则是指能在外洋长时间执行战斗和非战斗任务,并在较宽广的大洋范畴保护本国海洋利益和安全,防止敌对势力的威胁。
目前,蓝水海军几乎成为大国的标志。美、俄海军是当之无愧的蓝水海军,他们的舰船可以出现在任何可能出现的海域;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海军虽然规模不及美国和鼎盛时期的俄罗斯,但是以中、轻型航母为核心,大型水面舰艇为骨干的英、法海军,再配合数量较多的辅助船只,也能支撑其在实施一定强度的远洋作战。1982年,英国海军远征马岛,显示了老牌海洋强国的蓝水海军的战斗力。日本、韩国虽然没有航母,但是装备能搭载大型直升机的大型两栖战舰和“宙斯盾”型驱逐舰,使其具备较强的远洋独立作战能力和力量投送能力。印度更是拼命发展航母、核潜艇和大型驱逐舰等远洋作战装备,致力于建设一支可以控制印度洋的蓝水海军力量。
西方军事学说认为,海军从本质上是一个进攻性的兵种,没有足够的“蓝水”活动空间,海军难以发挥作用。当年清朝的北洋水师,拥有世界第四、亚洲第一舰队和铁甲巨舰,但抱着死守海口的落后理念,最终打不过以蓝水为目标的日本海军。冷战刚开始,美国就提出把中国围堵在“岛链”中的战略构想。美国“环球战略网”曾报道,因为“第一岛链”的限制,中国潜艇远洋训练自2000年以来每年平均只有3.4次,2007年加强训练的结果也不过6次,远比不上美国一年上百次的远洋巡逻次数。法新社也曾援引美国海军情报机构的一份报告称,在094“晋”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前,中国仅有的092“夏”级战略核潜艇只能在中国近海活动,从来没有进入大洋实战值班。由于“夏”级搭载的“巨浪-1”潜射导弹射程不过2000公里,再加上活动位置的限制,打击范围无法够到美洲大陆,因此有西方观察家甚至不承认中国有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即便是有了射程8000公里的“巨浪-2”洲际导弹,搭载它的“晋”级战略核潜艇也必须挺进到第二岛链以东的“蓝水海域”,才能确保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可靠打击。
不过,对于中国海军“蓝水海军”的担忧,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莱尔曾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称,“中国发展‘蓝水海军’不应该被任何人看作是威胁。太平洋是一个很大的海洋。中国发展‘蓝水海军’不应当会引起任何冲突。冲突的引起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而不会是因为某一海军力量的存在。”布莱尔说,“美国如何看中国发展‘蓝水海军’,完全取决于中国如何使用这一发展起来的海军能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大国需要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中国这样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安。中国海军能够,也应该被鼓励,在很多领域扮演积极的角色,比如维和、打击海盗、保护海洋通道安全。”
美联社援引简氏国家风险评估组织高级分析师勒米埃的话说,实际上打击索马里海盗是联合国呼吁的多边行动。参与护航任务使中国能够以一种不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方式来发挥其海军力量的作用。英国《卫报》称,中国的行动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希望中国采取的行动,这是一个标志,正如美国方面描述的那样,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远洋护航、巡逻是和平时期大国海军的常规任务
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海军的本意就是属于“蓝水”的。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海军军装,特别是白色礼服和海魂衫,颜色款式都基本一样,就是因为大家经常需要在公海等国际海域行动,海军天然就是国际军种和外交军种,这是只有以“蓝水”作为常规活动区域的海军独有的属性。
现代海军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产生的,从诞生起,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远洋护航,保护本国与海外的商船运输和航道安全。这样的任务直到今天仍是海洋国家和濒海国家海军的主要任务。当然,当今整个世界都已经生活在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中,各国的利益,尤其是贸易大国的利益已经非常国际化了,海军到远海维护全球海洋安全,本质上就是保护本国的海上利益。除了护航,还有巡逻、海外救援等,都是和平时期大国海军的常规任务。
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环球时报》记者曾在贝鲁特亲眼目睹美国从黎巴嫩撤侨的情景:美国的一支规模不大的航母编队来到距离贝鲁特很近的地中海海域巡弋,岸上则从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到海边开辟了一条特别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临时停机坪,美国侨民在这里登上美国海军的飞机,飞机把他们送上航母。正是因为有“蓝水海军”的依靠,几万美国侨民不到两天就全部撤出了冲突中的危地。当时,记者就感觉很震撼,海军是国际军种,保护本国国民在海外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天经地义的使命啊!
中国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抵御外敌侵犯领海的任务,靠空军和导弹部队就足以完成,当然,这是极而言之。解决海上划界争端、宣誓主权、维护海上主权,需要海军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只有真正走向远洋,担负维护世界海洋和平的责任,同时保护中国的海上利益,那才能真正告别“水师传统”,脱胎换骨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现代海军,这需要能力建设,但更重要的是战略思维的发展。中国海军现在已经拥有一定的执行远洋任务的能力,怎样常规化地使用这样一支力量才是向“蓝水海军”发展的关键。
多数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仍是近海防御型
中国海军自1949年成立后,曾长期是守在河流入海口不远处的“黄水海军”。1980年,为顺利完成洲际导弹试验任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穿越岛链,首次航行到太平洋深处,中国海军开始具备“走出去”的能力。2002年,中国舰艇编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具备一定的远洋执行任务的能力。不过,多数中国军事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海军仍然是一支典型的近海防御型海军。
首先,中国海军关注的重点区域仍然在近海范围内,例如台湾海峡、东海海域等,中国海军的作战训练也通常在这一范围内展开。其次,中国海军仍然过度依靠岸基力量的掩护,由于缺乏足够的补给和防空力量,中国海军编队难以脱离岸基航空兵的保护在大洋上独立完成高强度的作战任务。
在俄罗斯,一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同世界海洋大国相比,中国海军实力相对较弱,由于没有海外基地,舰艇远洋补给困难,加之官兵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实际情况。然而,中国海军缺乏的更多是实践和信心。现在,历史给中国海军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应当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提升远洋综合能力。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彭光谦少将2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西方一些人以此判断中国的军事战略发生变化是不准确的。中国的海军战略仍然以近海防御为主,但这一战略不等于只能在近海活动不出去,这样做等于给自己画地为牢。拥有远洋行动的机动能力,与我国海军近海防御的性质并不矛盾。
香港星岛环球网的一篇评论称,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的发言,会发现一个微妙的地方:中国说的是“护航”,而不是其他国家派军舰时惯称的“打击”,从中显示出来的谨慎态度,可能预示着中国海军的定位。对于中国而言,事情绝非是一场“肌肉秀”。
文章称,在当前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保护中国轮船和公民的安全、降低经济风险,是中国不得不做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