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军航母舰载机的发展趋势:有人,还是无人?zt

(2008-10-04 14:59:34) 下一个
美军航母舰载机的发展趋势:有人,还是无人?
2008年08月25日 10:08:42  来源:中国网


美国海军现役航空器的编制结构主要是根据2004年发布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术航空器整合(TAI)计划建立的,此项计划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一个通用的攻击类航空器资源库。

现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航空兵中队均使用海军的航空母舰进行部署,而在2015年时海军有望得到一种采用全新设计的海军侦察型舰载无人战斗机,在2020 年有望得到一种能够用于空中格斗和对地打击的改型。

然而,无人航空器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同时很多物理设计上的问题也有待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对现在和将来的航空母舰(CVN-21)的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上述这些迹象可以看出:在降低造价和减少风险这两方面投入的资金和军方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即将到来!

迷惘:有人,还是无人?



十年前,美国海军少将瑞特奥尔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未来航空母舰的外形如何?具有怎样的能力?在航空母舰长达四十到五十年的服役期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发生很多技术上的突破,而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上的革命性的突破来改进现役的航空母舰?”

自从1993年以来,海军一直致力于制定一个庞大的战略计划来升级其航空母舰力量来为下个世纪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做好准备,此战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应用一种双轨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对过去的舰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成现代化过程,同时保持海军必要的作战能力、维持现役的武装力量结构。

该战略所完成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2002财年采购第十艘同时也是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CVN-77),并于2008年开始服役,该舰是作为一艘过渡性的舰艇,并应用了一些从航空母舰研究和发展(R&D)中所取得的技术上的新进展,现在航空母舰研究和发展(R&D)正在进行之中。

从“乔治-布什”号(CVN-77)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将为双轨战略的保持海军必要的作战能力、维持现役的武装力量结构这个因素奠定基础,并可对新一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新一级航空母舰的第一艘主要是指CVX,即“杰拉尔德-福特”号(CVN-78)将能够保持现役航空母舰的所有核心作战能力,同时有选择性地对一些系统的性能加以改进,这些系统包括:航空器弹射和回收系统,飞行甲板布局,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C4I)。并进一步增强船体的抗沉性。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该舰将增加更多联合作战的要素以使其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能够承担起主力作战舰艇的任务。

“企业”号航空母舰计划服役52年,将于2013-2014年左右退役,而CVN-77和CVN-78将同样有望服役52年,这些航空母舰搭载的近期和远期的舰载无人和有人航空器是什么样的呢?

近期舰载机解决方案的第一部分已经出台,这个方案主要用于解决最近二十年的问题,该方案具体内容为:有人航空器主要包括单座F/A-18E、双座F/A-18F “超级大黄蜂”以及未来的F-35B和F-35C“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无人航空器的问题尚未确定,尽管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和波音公司正在共同研制一种未来的无人航空器,现在还没有确定哪一种无人机的原型机比较适合航空母舰搭载。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海军希望能够将无人航空器作为现役航空母舰搭载的有人航空器的有力补充,但迟迟未能取得进展,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造价太高和风险太大。

现在无论是英国皇家海军、法国海军还是其他拥有航空母舰的各个大国海军,都从现阶段美国政府对其航空母舰的使用上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启示。在业已过去的半个世纪,这些国家的总统们在应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军事或政治危机的过程中,主要单独使用海军或使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结合,而使用陆军和空军的结合则不多见。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应对过去半个世纪中发生的207场军事或政治危机中,海军参加了其中的205场,而陆军仅参加了38场,空军仅参加了53场,但是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贬低陆军和空军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海上战争史可以看出,航空母舰一直保持了较为灵活的航空器平台配置,要比空军对于固定翼航空器平台的配置更为灵活。有一点很明确,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航空兵力量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可以靠近危机发生的地点而不受阻碍的早期存在能力。

尽管世界上首个部署无人战斗机(UCAV)的海军将是美国海军,但是无人战斗机在任何航空母舰上执行诸如发射、回收、飞行作战以及其他相关作战任务的问题基本上是类似的。

未来的航空母舰



CVN-78构造图

美国现在拥有一艘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十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其中包括一艘“企业”级、三艘“尼米兹”级、六艘“西奥多-罗斯福”级。

“小鹰”号(CV-63)于2008年从太平洋舰队退役,“乔治-华盛顿”号(CVN73)进行重新部署,其母港位于日本横须贺。基于“尼米兹”和“西奥多-罗斯福”级设计的最后一艘“乔治-布什”号(CVN-77)将完成最后的建造工作,并进行一些技术改造,使其可以包含在CVN-21/CVX级航空母舰系列中。

最近获得证实,CVN-21的名称为“杰拉尔德-福特”(CVN-78),或者更为通俗一些说就是“福特”级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在1998年宣称未能得到足够的预算建造一级采用全新设计的航空母舰,因此只是对“尼米兹”级(CVN-77)最后的几艘进行一些改进,“尼米兹”级和接下来建造的“福特”级将是在技术上第一和第二级采用改进设计的航空母舰,这也是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 CV-59的设计之后的第一次。

在2002年下半年,合同商采用了许多新的革命性的设计技术来替代CVN-21或者称为CVNX-1的原始设计,其目的是使得该级航空母舰(CVNX-2)的第二艘最终设计成为一个全新系列的航空母舰。预计“尼米兹”级在研究和发展阶段每艘将耗资25.4亿美元,最终采购价格为每艘74.8亿美元,“尼米兹”级总预算造价为每艘100.2亿美元。

自从2001年国会批准对“福特”级进行采购以来,预算在2006财年有了很大的一个飞跃,达到5.65亿美元,而在2007-2008财年则继续增长。在2005年11月,设计阶段已经完成了44%,最终的设计检查于2007年3月进行,2008年1月开始建造。有18项之多的新技术延长了建造和设计的时间,但同时也使该级航空母舰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8项关键的新技术中的3项是成熟的,3项是正在接近成熟的,而军方希望18项技术中的14项能够在设计检查完成之前接近成熟的状态。在“福特”级项目之外,正在取得进展的6项新技术同样也是很重要的,这些技术包括:高级拦阻索、多功能雷达(MFR),高级“海麻雀”导弹(ESSM),三维搜索雷达(VSR),联合精确瞄准,高级武器信息管理系统/航空数据管理和控制系统。

军方在2007年主要关注的三个技术领域包括:

第一是电磁空气发射系统(EMALS),这项技术为了迎合海军的需求,导致现在建造的原型装置面临了很多技术困难,因此造成了较为高昂的造价以及在时间表上产生了15个月的延期;

第二是高级拦阻索(AAG),这项技术也遭遇了延期,由于技术设计产生的延迟使得交付给CVN-78的日期推迟了六个月,海军正在增加测试周期以减少这些延迟;

最后是双波段雷达(MFR),这项与“朱姆沃尔特”级(DDG-1000)驱逐舰相联系的技术也面临了巨大的风险,以后也会装备到“福特”级上,其交付日期也被推迟。

如果舰艇的主要部分没有进行重新设计,双波段雷达或三维搜索雷达系统的设计失败后将没有任何退路或可以替换的雷达可选。不断上涨的造价在海军制定预算过程中已经占据了压倒性地位,对几乎每一艘现在正在建造的舰艇都会产生影响。

从2006财年到2007-2008财年这些航空母舰建造的延期就意味着一年左右的推迟,因此在“企业”号退役和2016年9月第一艘“福特”级(CVN-78)交付之间,海军将继续保持11艘航空母舰的海上力量。2007年7月,“福特”级的设计已经完成70%,舰艇所有的低层甲板都已经完成。海上力量和远征武装力量委员会称:“海军在维持其设计时间表的按时完成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这是由于舰艇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时间延长了。”发展技术所需时间的延长已经使得舰艇设计无法按时完成,并妨碍了舰艇的建造。如果得到足够资金支持,第一艘“福特”级航空母舰将于2015年开始服役。

“乔治-布什”号已经历了费用超支的问题,从开始的49.75亿美元预算到2008财年的58.22亿美元,增加了8.57亿美元,增幅为17%。预算不断增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舰艇设计上出现的3500个改动。CVN-79以前主要是指CVNX-2,后来主要是指“福特”级的后续舰型,CVN-79要等到2011财年才能得到预算,并将于2012年开始建造,正式服役则要等到2018,最初是计划用来代替“约翰-肯尼迪”号。与“福特”级的第一艘相比较,CVN-79将拥有一个更加明显地重新设计的飞行甲板,先进的电磁拦截索,可能发生变化的船壳形状以及反应装甲。下一级航空母舰CVN-80或者“福特”级第三艘将与CVN-79相同。

上述关于航空母舰的讨论或许看上去与未来的舰载航空器无关,但是这些舰载航空器将从未来的航空母舰上发射和回收,因此未来的舰载航空器必须可与未来的航空母舰相适应。

有人航空器



美国F/A-18大黄蜂战斗机大角度爬升

现在的航空器是基于所谓的“概念”航空器,这种概念使得航空母舰进行部署时将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混合使用,主要包括F/A-18C/D“大黄蜂”和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混合,这是2002年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术航空器整合(TAI)计划所做努力的结果。

军方希望重新评估航空母舰对于现在包括F-14“雄猫”在内所有航空器的需求,并进一步对战斗机和战斗攻击机加以改进和整合以及在未来如何分配F-35。海军陆战队的AV-8B“鹞II”只能从大型甲板两栖攻击舰(LHD/LHA)起飞,而其F/A-18D“黄蜂”可以从陆地上起飞。

现在每个“黄蜂”和“超级大黄蜂”中队拥有12架航空器,在执勤和战备中队都是如此。当F-35进入各个舰队服役后,“闪电II”中队将拥有10架航空器。总共有20个F/A-18执勤和战备(RAG)中队。

在未来的十年中,海军将保留20个“超级大黄蜂”飞行中队,每个中队拥有12架航空器,但是将其F-35执勤中队的数量从20个中队(每个拥有12架航空器)减少至13个中队(每个拥有10架航空器,总共130架航空器)。未来的F/A-18E/F执勤和战备中队将从3个减少到1个,这将使海军航空兵中队的数量从现在的43个减少到35个,此项计划中航空器的数量从516架减少到392架。

海军现在保持了大约421架F/A-18A/B/C“黄蜂”和一个替换活塞结构改进中心,预期耗资9.7亿美元。海军也在占总量约40%的机翼发现了裂缝,持续到2007年12月的中期延寿计划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开展工作。

令人担忧的是接下来的这些年里,这些航空器都需要收回进行技术改造,预计F/A-18C/D将于2011年开始短缺,而如何减轻这样短缺的情况尚未找到解决的方法。

海军陆战队正在逐渐淘汰4个F/A-18D的中队(每个中队拥有12架航空器),在有足够数量的F-35形成战斗力时将完全淘汰这些F/A-18D的中队。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战术航空器整合计划也改变了海军陆战队的F-35中队和航空器数量,最初计划组建21个F-35执勤中队,其中14个中队是每个中队拥有12架航空器,7个中队是每个中队拥有20架航空器。

海军陆战队的新计划是14个F-35执勤中队(每个中队拥有10架航空器,共140架航空器),3个F-35战备中队(每个中队拥有10架航空器,共30架航空器)。这就使得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中队的数量从25个减少到17个,而航空器的总数量从356架减少到170架。

航空兵中队和航空器数量的减少部分是由于航空母舰执勤的数量从12艘减少到11艘,因此对于战斗机数量的需求也大为减少,使得海军将执行作战任务的攻击战斗机数量减少到310架,而在未来的采购预算中总共减少497架航空器,受此影响的是F/A-18E/F要从548架减少到460架,减幅达到16%;F-35要从1089架减少到680架,减幅达到38%。如果转化成美元,就意味着航空器采购预算将减少350亿美元,这些数据都是去除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得出的。

F/A-18E/F“超级大黄蜂”项目于1992年获得国会的正式批准,主要目的是替代早期的F/A-18“大黄蜂”(F/A-18这种机型曾被7个国家的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采购),其F型(战斗型)替代F-14“雄猫”用来为未来的舰队提供空中防御。

在2006年,海军已经得到了262架航空器,还计划采购462架,再加上从开始计划的90架降低到84架的用于电子战和压制敌方空中防御(EW/SEAD)的EA-18G“咆哮者”。同年,海军陆战队拒绝采购航空器。这是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军方正在将模块升级的方法应用到该项目中,这包括AESA雷达升级、机组人员舱室升级、网络中心战(NCW)整合等相关模块的改造。除了AESA雷达升级之外,新的整合武器系统也正在研制之中,并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技术改进。在2013财年,采购预算将会大幅裁减至2.01亿美元,并即将结束。

双座EA-18G“咆哮者”将取代EA-6B“徘徊者”来执行电子攻击和战术干扰任务。电子攻击型(EA型)主要基于战斗型(F型),90%的机体结构与战斗型采用的是通用的框架。为了完成空中测试,两架原型机于2006年交付使用,并于同年8月进行首次试航。不过,现在该型机已经不再大量生产,只是军方于2007年4月在签署一个多年的采购合同时订购了56架该型机。完成最后的飞行测试要等到2009年1月,到那时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的航空器将由军方采购。军方在2007财年又追加了4.5亿美元的预算资金,到2013年的采购预算有望达到74.66亿美元。

减少409架F-35已经产生了效果,对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的采购将减少至2912架,其中还包括英国皇家海军采购的60架,未来几年的采购总量下降了14%。但是这并不影响将来众多已经签署了军购协议的外国空军对于该型机的采购,因此共有九个伙伴国的军方愿意为该型机提供系统发展和建造原型机的资金支持。从总的角度来讲,F-35项目发展所投入的资金已经从2001年的344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445亿美元,增幅高达29%;采购预算也已经从2001年的1996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317亿美元,增幅达到18%;但采购计划却降至530架航空器,每架航空器的采购预算在2007年达到1.12亿美元,增幅高达38%。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将整个航空兵力量转化为联合攻击战斗机的过程中,海军陆战队将面临许多与飞行员相关的问题。由于所有的海军陆战队队员都来自于步兵阶层,因此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首先是将自己作为海军陆战队步兵,在扩展的战场空间中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CAS)的训练方面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军种。而与之对比,海军飞行员的精力则主要集中在空空作战、空中阻击以及两者的混合。由于目前CV型和CVN型航空母舰存在着任务交叉,因此需要对海军战斗机机组人员增加这些方面的训练课程。

F-35计划进行长达七年、超过11000飞行小时的飞行测试,这些测试最早始于2006年12月。同样,整合的全能型F-35将于2011年才能进入实战,2007年的计划显示到2011年之前共生产103架F-35,总造价为200亿美元。

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对于F-35的采购预算在2008财年为30.25亿美元,而这仅仅是一个长期采购项目的开始,在2011财年之前每年的预算将增长到44.88亿美元,在2012财年增长到64.2亿美元,并保持在这个数量许多年。

无独有偶,美国空军F-35采购预算的增长也是相当显著的,2008财年报表将预算调整到24.1亿美元,采购12架F-35,其中6架分配给空军、6架分配给海军陆战队,联合项目为研究、发展和测试(RDT)获得了41.46亿美元的预算,增加了7.05亿美元。

从上述可知,我们能够预见:在未来的十年中,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航空器将在所有的超级航空母舰产生重叠,海军战术作战航空器总量将达到1200架,但是通过整合以及应用无人航空器,海军有人航空器的总量到2025年前将下降到900架。




美海军新一代电子攻击飞机EA-18G“咆哮者”

美国军方认为未来的无人航空器有能力解决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依赖今天的有人航空器系统很难解决。首先就是降低执行任务的风险,无人航空器有能力在许多高风险的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而现阶段或近期的包括F-35在内的有人航空器基本上无法执行这些任务。这些关键任务包括: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压制敌方空中防御(SEAD)以及使用各种弹药执行一系列打击任务。

最初的无人战斗机项目在空军和海军之间是各自独立的,这两个军种都有各自的采购项目。建造视野更广、能力更强、互操作性更好的航空器——这个目标巩固了这些项目的地位,其目标是最终建成联合无人战斗机系统(J-UCAS)。而不幸的是,各个军种之间在无人战斗机方面未能达成协议,并存在着频繁更换高层领导、预算变动、无人战斗机发展的优先权重新被安排等诸多问题。

最后,相关专家建议重组联合无人战斗机系统项目,为海军发展一个飞行距离更远、可以由航空母舰搭载的无人战斗机系统。该项目的领导机构在2006年发生变化,从高级防御研究项目机构(DAPRA)变为空军,并伴随着海军的参与和预算减少。

在海军方面,高层希望将第一架无人战斗机作为监视平台,而空军高层则计划建造一种新的飞行距离较远、留空时间较长并具有攻击能力的航空器,这就是由于需求不同而在两个军种之间存在的分歧。海军将在2015年研制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无人侦察航空器,在2020年研制出一种具有攻击能力的无人航空器。

现在,包括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波音公司、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在内的最初的合同商都拥有一种航空技术示范机型(ATD),波音公司拥有X-45C,而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拥有X-47B。

对于这个采购项目较为关键的八项技术都是成熟的,但是综合计划办公室(GAO)的报告指出:其中有三项是成熟的,而另外五项接近成熟,能够支持在2012年进行潜在的系统采购。在那时,建立一种可以搭载在航空母舰上的航空器将成为一个很有竞争力的项目。

尽管军方在未来的无人战斗机所执行的任务和所扮演的角色方面仍然存在分歧,但是联合无人战斗机系统项目的合同商将仍然把精力集中在对两个航空技术示范机型共享一个通用的作战系统、有效载荷和下级系统进行技术和作战评估,之后海军和空军能够使用这些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始发展这个项目。

很明确的,海军的无人战斗机项目想要在系统的经济可承受性方面成为一个新的样板——研制一种改进型的战斗机,并降低单位造价,同时减少有人航空器的损失率,增加战场空间意识。海军的无人战斗机项目仍然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这包括:多航空器控制,指挥、控制、计算机(C3),任务筹划,意外事故管理以及基于CVN设计的任务有效性。

在第一个航空器的设计中,要求研制一种能够实施12小时持续对地监视的航空器。在这一点上,军方在2006-2012财年为联合无人战斗机系统研究和发展(J-UCAS R&D)投入了38.77亿美元。预算资金减少了30%,在2009财年从44.5亿美元减少到28.99亿美元,这就将该项目中每架航空器的造价从69.19万美元降低到57.978万美元,从而达到了该项目的一个目标——降低造价。这种航空器比现在的有人航空器系统造价更低,其目标是达到一架有人航空器造价的一半。海军在2007年对该项目的预算是1亿美元,2008财年增加到1.62亿美元。


对CVN设计和作战的影响



EA-6B“徘徊者”

为使海军的无人战斗机适合未来航空母舰的作战,这将对航空母舰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这包括:甲板结构、航空器弹射和回收能力、空间分配、机库、指挥和控制工作站、通信和数据传输途径、舰体天线结构以及未来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和作战等诸多方面。

海军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设计“福特”级航空母舰,而这些技术上的改造可能在早期的“尼米兹”和“西奥多-罗斯福”级航空母舰上也需要,不过服役时间更久的“企业”号和“小鹰”号将失去改造的这种机会。

现在的概念是这些航空母舰将搭载航空兵中队或分遣队执行作战任务,一个航空兵中队包括12架航空器,而一个航空兵分遣队则包括4架航空器。CV/CVN对其搭载的包括EA-6B、EA-18G、E-2C在内的多种支援航空器采用分遣队形式进行有效部署,通常是搭载4架航空器。海军的无人战斗机有望不超过分配给这些支援航空器的空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的E-2D“鹰眼”将仍然留在这些航空母舰上面,新的EA-18G“咆哮者”将取代EA-6B“徘徊者”,而EA-18G与现役的F/A-18E/F通用性更强。

现役的CV/CVN在甲板上通常搭载75架航空器,全部为有人航空器,这其中包括多达20架诸如EA-6B、C-2的支援航空器,而甲板上的战术攻击战斗机的数量为36架。

到2020年之前,通过改进航空器的设计预计可使航空母舰搭载多达87架航空器,其中包括20架支援航空器,而攻击战斗机的数量则达到48架。

未来的航空母舰搭载的有人和无人航空器包括多达87架攻击战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航空器以及正在计划中的20架海军无人战斗机。

不过,必须要注意本文所指的无人战斗机并不是早期的媒体宣传的这一代无人战斗机,特别是通用原子公司的MQ-1/MQ-9“掠夺者”系列无人战斗机。由于“掠夺者”系列无人战斗机并不适应在舷侧作战,因此在航空母舰上搭载这种机型是不切实际的,其主要原因包括:发射控制附件,甲板气流(WOD),甲板自由起飞翻滚,Rotax 912活塞引擎,轮结构拦截索(Mk.7)等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发展“掠夺者”已经遭到海军陆战队拒绝。举例来说,在0级风的气象条件下,现在的MQ-1/MQ-9“掠夺者”系列无人战斗机需要3000英尺的起飞距离(TO),在15节顶风的气象条件下,需要大约2000英尺的起飞距离,有效载荷平均450磅。

“掠夺者”能够使用现在的航空燃油。不过,通用原子公司已经开始研究与未来海军无人战斗机相关的一些问题,其中一项技术上的挑战仍然有待解决,那就是为无人航空器使用重型燃油引擎(HFE),此项技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测试和发展,并将于2013-2014年投入实战。

相比于有人航空器系统,海军无人战斗机有望无需使用很多的能量来协助航空器发射和回收,但是这将取决于最终的机身重量和有效载荷问题。

未来的战术控制系统(TCS)设计,将有可能按照现在一些无人航空器上使用的通用控制系统的设计。用于C3I和数据链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天线必须安装在CVN上,这是从“掠夺者”MQ-1/ MQ-9的四级作战需求的设计和建造所得到的经验,这种需求要增加到五级(对无人航空器的全功能控制,从发射到回收的有效载荷以及所有任务方面),以控制CVN可搭载的未来的无人航空器。

现在数据链视距范围(LOS)通讯使用的C波段处于模拟的5250-5850兆赫兹,不够实用,常常发生数据延迟;而卫星链使用的Ku波段处于数字的11450-14500兆赫兹,更加适合超视距的指挥和控制,是航空母舰上可以采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替代。如果问题还不够复杂,那么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仍然存在于天线的设计和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要提到未来“福特”级航空母舰的多功能雷达和三维搜索雷达技术问题。

如果只考虑要保持视距范围通讯,有必要安装三台嵌入式的C波段天线。而在整合到网络中心战,并与包括驱逐舰、大型两栖攻击舰等舰艇平台在内的近岸平台实时连接时,视距范围通讯将仍然是可以使用的。数据链不仅要嵌入到卫星系统中,同时也要嵌入到未来的E-2D“鹰眼”和EA-18G“咆哮者”。

如果未来的CVN是按照一个中队或者甚至是两个中队的规模部署海军无人战斗机,那么空间分配就会对战术控制系统、维护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产生影响,尽管许多问题与现在有人航空器出现的问题相同,但还有一些问题是无人机独一无二的。

在现在的计划中,仅有6架海军无人战斗机在任何时间都保持留空状态,而现在的战术控制系统控制台至多能够同时操纵3-4架无人战斗机。未来的战术控制系统任务筹划系统将不止是在单独一台计算机上运行,而必须整合到其他有人战术任务筹划系统中去,这主要是指的联合任务筹划系统(JMPS)。海军必须沿着这样的方向为海军无人战斗机发展战术控制系统和任务筹划系统。

就像任何有人航空器一样,无人驾驶的海军无人战斗机将对作战人员产生一些影响。某些研究显示在未来的海军无人战斗机中队中最多需要现在85%的人员。相比于现在一个F/A-18E/F“超级大黄蜂”中队所需的最小数量210名作战人员、25名军官、185名军士来说,一个分遣队所包含的4架无人航空器只需10-12名军官和30名其他人员,总共需要40-42名人员即可完成循环作战。在诸如EA-6B和E-2C的支援机种中,一个中队的海军无人战斗机所需的人员只是现在有人航空器所需人员数量的50%。在F/A-18E/F的战斗机种中需要更多的作战人员,但一个分遣队的海军无人战斗机所需的人员也只是现在有人航空器所需人员数量的75%。

欧洲各国不会忽视陆基或者舰载无人航空器系统的潜力。在2006年12月,英国国防部宣称已经签署合同将TARANIS无人航空器验证项目授予BAE系统公司领导的一个开发团队。这个1.24亿欧元的联合项目将由BAE系统公司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全力发展TARANIS无人航空器来满足皇家空军对于无人航空器的需求,但是英国国防部并没有参加欧洲无人机项目。

一个航空技术示范机型的地面测试将于2009年开始,飞行测试将于2010年在澳大利亚乌莫若进行,不过这不是基于现在的预算资金。

分析家认为如果英国在2020年之前想要进入无人航空器领域,就必须要参加美国海军的无人战斗机项目,就像英国已经签署的F-35“闪电II”项目一样。


十年之后,美国海军将很有可能将其第一架海军无人战斗机整合到“福特”级航空母舰上,并解决将海军无人战斗机中队部署在早期的航空母舰上等诸多问题。当这些航空母舰在造船厂中完成必要的检查和升级之后,将敞开胸怀来迎接这些新的海军无人战斗机。

有人和无人航空器的前景将很有可能就像今天的F/A-18C/D、新一代的F/A-18E/F以及未来的F-35中队一样,在航空母舰上单独配置或混合配置。

但是毋庸置疑,无人航空器的时代正在来临,我们需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来源:德《海军》2008年I期

作者:Keith-Jacobs

编译:知远/温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