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我这样活着,像是过着别人的生活。我身边的那些爱我的人们,他们爱的不是我。我真正的自己,在众生之上,看着自己的躯壳,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正文

短篇之一

(2009-08-20 21:00:34) 下一个

我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电影,不是说有多么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多么有戏剧性。而是说,我这样看着世界,就像是在看一场电影,一场超大屏幕的环景电影。我看到的,听到的,都来自这部仿佛永远不会散场的影片。曾经有不少人和我一起看这部影片,现在,他们都成了这部影片的人物,活动在了影片之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仍在继续观赏。

就像我现在这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街口等红灯。环境的变换不是由我的脚步而产生的,而是我的视觉变化,或者说是屏幕上场景的变化;旁边人行道上指示盲人过街的“嘀嘀”声也仿佛是画外音;刚刚和我擦肩而过的路人,看了我一眼,不,她只是瞟了镜头一眼;我听到旁边的人在说话,声音隐隐约约,又断断续续,没有人在和我说话。

就这样我慢慢成为了观众、看客,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走出了屏幕,走到了观众席,坐在我旁边。

大概在七月底的某个星期一,我想大概是他出差刚回来的第一个星期一,我就接到了他的电话,不,我并没有接他的电话,我只是听着电话响,看着caller ID显示为他的号码。我没有接,知道是他。他也没有留言。我知道是他,看日历知道他应该刚刚才回来。第二个星期我休假。第三个星期的周四,又接到他的电话,我还是没有接,他留了言,说他回来上班了,让我给他打电话。我犹豫了半晌,后来给他打了,他在外面,只匆匆说让他有空再打。后来他也没有再打来。

这是第四个星期四的周四了,中午下楼时想会不会碰到他,电梯下楼在33楼并没有停。到了大厅,再往下的自动扶梯上,看到他和一个女孩正上来。匆忙打了招呼,他又给我介绍那个女孩叫Ilyna,是他的助理。扶梯一上、一下,几秒钟的时间,我想他怎么会介绍那个女孩给我,一面还向她介绍我,说那是International的某某。

中午休息到处逛了一下,到一个能暂时忘却自己的地方,令人惊异的是我站在某个柜台前时背后一母一子居然说的是我的乡音。

中午回来看到有留言,犹疑之下,听到他再次的留言,留了一个不同的号码,想是有什么急事吗?回电话过去,知道那是他的手机号码,聊了几句,中间他接了好几次手机。后来他说他马上打给我。

看我记的的这篇流水账,也难怪读书时的教授把我的一篇时序作文列作了范文,我好像很擅长于这种先后序列的体裁,看来还是搞工科比较靠谱。

和他在电话里聊了大概半个小时,刚开始说说他出差的情况,我工作的情况。有点点想应付过去。后来他开始讲笑话,讲我这个人,说我好像能看透他,说他在我面前,好像没有什么秘密,不用隐藏什么。。。。。。这话让我心里暗惊,他说以前自己很单纯,喜欢的女孩约他出去玩,他去了却什么都没有表白,以至于女孩以为他是gay;说我是太内向,应该结交比较开朗的朋友;说和我好像有点若即若离的,很久不联系,仿佛就会生疏了。。。。。。说到他的父母,说要不要和他们见面,说他母亲就是内向的人,而他的父亲像他,开朗,说他父亲喜欢有才气的女孩。。。。。。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又是一阵阵发紧,又有点防备的姿态想出来了。

我还是笑着应付他,他的乐天和丰富的经历让我很欣赏和羡慕,但如同我讲,我也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虽然乐乐呵呵的,但越是这样,越不容易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其实好像也比较能看透我,想到这些我心里不免有一丝慌张。我虽然一面在嘻笑着应付他,一面又厌恶自己的迎合。也许这正是我拒绝这些社交活动的原因,我不想被别人左右,所以拒绝这样的机会。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和举动,我完全可以和别人相处然后完全有处置自己的权利。

后来约了明天一起吃午饭。我好像想在他面前要假装出一种样子,假装出一种天真无邪,不谙世事,待字闺中的样子,或者我不想戳破这张纸,想维持这样一种相互的好感,或者我没有办法和一个男人成为通常意义上的朋友,然而我不是打最初就不相信男女之间的这样一种所谓的友谊吗?刚开始无疑我是想利用这种相识来获得一些信息,或进入另一个部门的机会,但是那也无可厚非啊。在这场角力中,我因为不知道对手在想什么,而且有我的软肋在,所以恐怕渐渐要处于劣势了。同时我现在也不想再卷入这样的一种关系,虽然我目前的类似关系并非美满,而这未知的关系可能也是无关痛痒的。

而他竟然开始说那样的话,说我讲的话要让他去猜,可是他为什么要去猜我想说的话,为什么他这么在乎呢?这让我更加犹疑,如果他知道了那些我并未刻意隐瞒但也未开诚布公摊出的事实。而我又为什么这么在意于他是否知道这些事实呢,还是我想利用他对我的这种我其实还不能确定的好感。

他也会让我有那种不可捉摸的感觉,一方面,我认为他是和我不一样的人,他开朗乐天,这样的人大多粗枝大叶,不拘小节;同时,他又心思缜密,极会察言观色。他回答说可能是他的经历让他知道不能被挫折击溃,知道坚持就能胜利,知道困难都是暂时的;可是他没有像我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一切都无所谓,没有什么可留恋,或没有兴趣。他回答说不,相反,他会更珍惜感情,仿佛有所指地进入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

可是让我困扰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好歹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或者在与人相识的初期,我都会倾向于用放大镜来看别人),他怎么还会是一个人,而且据我分析,他也老大不小的了。从他讲的那个女孩的例子来看,他应该也是个性取向,或感情生活正常的人。除非,他隐藏得太好,而我又太容易轻信别人,由于我社交的欠缺我又渐渐失去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力了。

困扰啊,困扰,我这个人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如果生活太简单,可以什么都不想,就会陷入无聊,无所事事;稍微有点事情,就会让我翻来覆去,敲骨击髓,想它个几十遍。这样的我,肯定会被他笑吧。

在这样的路上,写这篇,把刚刚发生的事,确切地说,是说了的话又过了一遍。我像看电影一样,这次把我自己放入了屏幕,我自己展示在自己的镜头之下,笑得傻里傻气,在电话中花枝乱颤。挂了电话仍是神思云游,浑然忘我了。没忘,那个真正的我,还坐在屏幕外,看着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illingtorelocat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想想小时候是比较喜欢鲁迅,可能潜移默化也有些影响。
沈漓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写得虽然是流水笔法,还是掩盖不了才气.
至于文笔,有点像鲁迅时代的译笔,大概作者喜欢契珂夫果戈里的东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