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错误的宽容与对犯错人的宽容:由Cymbalsman的贴想到的

(2010-09-02 06:21:49) 下一个

Cymbalsman的两则小故事很有意思。虽然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圣经上的,两者至少传达了作者的想法。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这是不是就是说人都没有资格指出别人的过错呢?是不是说我们大家都应当对错误(甚至罪恶)采取袖手旁观,听之任之的态度呢?很显然,这种结论无论如何是很荒谬的。因为一个社会只有通过指出错误(别人的和自己的)才能建立起社会准则。不通过指出错误也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准则。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互相认同,互相容忍,没有互相的批评,这个社会也就没有是非之分,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既然不论做什么都是对的,也就没有对错。同样,更严重一些,不通过指出犯罪,犯罪就不可能得到控制,社会也就不可能安宁。所以,是非之分是建立一个良好社会公德的基础。打击犯罪是保证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


那么这两个故事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错误与犯错人的区别,罪恶与罪犯的区别。


两个故事里,错误和罪恶都没有被否定,而是坦然地被承认。一个是错杀了好人,一个是卖淫,都没有否定他们的罪行和错误。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犯罪犯错人的宽容。但这不是无限的宽容,而是在对方承认错误之后才有的包容。更确切地说,是在对罪犯实施惩罚的时候也给对方机会。惩罚与宽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社会如果对罪犯残酷打击,动不动就杀头,甚至乱石击死,是不给罪犯重生的机会。是对罪犯不宽容。同样,如果一个社会对犯错的人采取无情打击,全盘否定,因为一个错误(即使是大错误)而让犯错的人永世不得翻身,就是不给犯错的人改过的机会,是不宽容。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不宽容的社会。


在一个不宽容的社会里,人们害怕犯错,更害怕承认错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结果就是拼命守住纺线,宁死也不承认,因为承认的代价实在太大。承认了错误意味着永世不得翻身,甚至会株连家人。


相反,在一个比较宽容的社会里,只要犯错的人能面对自己的错误,接受惩罚,社会会采取既往不咎。这样,犯了错的人只有承认错误才有机会重新改过的机会。而,这样的社会往往可以做到对错误(注意,不是犯错的人)毫不留情,因为这样做的代价是有限的,不至于毁掉犯错人的一生。其结果反而是减少错误。所以,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基督教确实有它的进步意义。


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指出别人的错误是对错误对不正之风的不容忍。对接受惩罚过的犯错人却要宽容。也许这就是两个故事的含义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