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历史 看四平市变化 (3)四平攻坚
朱立平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重整旗鼓后卷土重来,在夏季攻势作战中连克数十城后,再次兵临四平。
6月3日,蒋介石飞到沈阳,亲笔给四平守军司令陈明仁写下一函,道:“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
陈明仁召集麾下军官,宣誓死守四平。
为确保攻克四平,林彪调集了第一纵队全部、辽吉纵队全部、六纵十七师以及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的兵力组成攻城集团,后期又将六纵十六、十八师投入战斗,由一纵司令员李天佑,六纵司令员洪学智先后担任攻城部队总指挥。
6月14日晚20时,四平城内暴雨瓢泼,攻城部队完成了对四平城的包围。随着攻城部队总指挥李天佑的一声总攻命令,攻城部队百余门大炮同声怒吼,密密麻麻的炮弹几乎同时飞向四平城守敌的各个目标区。
蒋军悍将陈明仁见状感叹:"林彪的翅膀硬了,当年日本人的炮火也没有这样猛烈......。"
1、陈明仁其人其事
陈明仁是毛泽东的湖南老乡,21岁立志从军,欲考军校,被祖母阻止,断了经济来源,发妻回娘家把猪卖了,所得20块大洋给陈明仁做盘缠。
陈明仁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再考入黄埔一期,后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成为蒋介石的嫡系悍将。宋美龄和老蒋先后给陈明仁做媒,都被陈明仁家有糟糠婉拒。后来,蒋介石发现陈明仁性格倔强,有时竟当面顶撞,遂调离身边,后派往东北。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了解了陈明仁指挥的回龙山战役大破日寇之后,十分欣赏陈明仁的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称其为“战术杰作”。故陈明仁所部调到东北之后,毛泽东多次电告林彪,对陈明仁不可轻敌,应多研究回龙山战役。
然而,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正在胜利势头上的林彪高估了攻城部队的能力,严重低估了守城部队的人数,结果在攻城过程中吃了陈明仁的亏,最终再一次成为陈明仁的“手下败将”,成为林彪军事生涯中鲜见的“耻辱”。
2、四平攻坚始末
攻坚开始,突击队冲到城墙前,守敌阵地的许多射击孔内喷射出密集的火舌,敌机疯狂地向攻城队伍扫射、轰炸,使得爆破组往往在伤亡十几人后,才有一个地堡被炸毁。
陈明仁严令守城官兵死守四平,如有违令者,就地枪决。在督战队的严密监督下,国民党守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先进的武器装备,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有力配合下,拼死抵抗。
在巷战的争夺中,由于东北民主联军是初次进行城市攻坚作战,缺乏攻坚经验。四平城内有许多大红楼、大白楼。这些楼都是守军各级指挥部的火力点,民主联军在夺取这些楼房时,因为并不了解楼房的坚固程度,爆破组在历经弹雨到达楼下实施爆破时,因对炸药用量还把握不准,爆破后往往只能炸出个小洞,一座楼房常常需要多次反复爆破才能成功。一批批的爆破人员和突击队员倒在了楼前。
但尽管民主联军伤亡重大,可他们仍在以顽强的意志猛打猛攻。当时,国民党中央社报道称“共军以数十人一队之数百冲锋队,用波浪攻势,前仆后继”,在与守敌逐街逐屋地争夺中,地面上,两军犬牙交错地拼死厮杀。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甚至每一堵废墟双方都要进行反复争夺。由于民主联军在战前得知,守敌兵力不过两万,实则三万五左右,加大了这次攻城的负担,使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从战前预计的速战速决拖成了久攻不下。
为了减少伤亡、尽快突破守敌的防线,攻城指战员们调整战术,采用“三三制”的打法,就是每个步兵班编成三个战斗组,每组三四个人,列成三角队形向前冲锋。
但是,守军为了守住四平,也在采取各种办法来阻止攻城部队的猛烈攻击。当时本来夜短昼长,不利于攻城部队趁夜强攻。在夜战中,守敌将盛满柴油的铁桶拉开一定的距离埋入地下,再用纱布做成灯捻儿,夜晚将其点燃。天空中,照明弹礼花似的漫天飞舞,将整个四平城照得如同白昼,造成民主联军即使在夜间进攻,也十分艰难。每一次冲锋过后,阵地上都会留下两军士兵横躺竖卧的尸体。四平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流淌着雨水与血水混浊一体的红色河流。
从6月15日开始,攻城部队与守军进行巷战。守军每被逐出一个街区,就立刻纵火烧毁街区内所有的民房,不给攻城部队做屏障。
6月16日,攻城部队占领了四平市区中山公园内国民党军的榴弹炮阵地,守军两名营长一被击毙,一被俘虏,被歼400余人。这时,攻城部队已将陈明仁71军指挥部团团围住,前哨阵地距离陈明仁的核心工事只有500米之遥。
6月20日,攻城的6纵17师对国民党军第71军军部发起总攻,陈明仁下令用吉普车堵死房门,用粮食袋当沙袋垒作工事,同时严令手持冲锋枪的督战队,凡有后退者扫射打死勿论。自己则坐在核心的地下室里,神情木然,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布满血丝。
傍晚时分,攻城队伍近在迟迟,陈明仁被卫士们半推半架着离开了军部,转移到路东的预备指挥所,留下他的亲弟弟——特务团长陈明信坚守。
从周围地堡里传出的喊杀声、爆炸声越来越迫近,陈明信抓起电话,打给陈明仁,要求撤退。 陈明仁沉吟片刻,咬牙没有同意。
20分钟后,陈明仁的第71军军部被攻陷,陈明信被俘虏,守敌大部被歼,四平城已经解放了四分之三。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特发电报嘉奖:“17师作战甚好,甚慰。”
陈明仁已经顾不上兄弟的死活和他自己的死活了,把残余部队收缩到道东继续顽抗,凭屋死守,死不交枪。四平城内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两军的尸体堆满了街巷。71军的直属队打光了,陈明仁把身边的卫队都派了上去,孤注一掷。自己也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后面督战,最后电告杜聿明,要“以身殉国,壮志成仁”,并将一支二号勃郎宁手枪顶上了子弹,装在衣兜里,准备随时自戕。
6月30日,攻坚战已近尾声,陈明仁困兽犹斗,四平前线的枪炮声反而稀疏下来,慢慢地,阵地恢复了平静——出乎陈明仁意料的事发生了,东北民主联军竟然撤围而去!
因为陈明仁拼死抵抗,国民党另外两支增援四平的生力军(郑洞国的53军和孙立人的新一军)已经与攻城部队打援的接上了火,林彪担心拿不下四平,使攻城部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遂下令撤围。
此役,陈明仁的守军伤亡约17000人,林彪的攻城部队亦损失13000余人,但坚持到最后5分钟的,是陈明仁,而非林彪。
陈明仁的儿子本来也是守军的一份子,眼见杀来杀去,死的都是中国人,心生倦意,一年前便离开父亲,就读金陵大学去了,不然定是凶多吉少。
陈明仁得胜“回朝领受封赏”后不久,被四平市长刘翰东(属陈诚的保定系)借陈诚莅临之机奏了一本,诬陷陈明仁在守城期间不顾他死活,更严重的是默许部下和饥民哄抢美援粮食,搞到美国顾问震怒,惧怕美国人的蒋介石马上下令拘押了陈明仁,后经人多方劝阻,才将陈明仁撤职赋闲了。
当国共之争临近一边倒之势,陈明仁在湖南掌军,他的老师李明灏为说服陈明仁起义做了很多工作。陈明仁先是表示坚决参加通电起义,频频与四野的和谈代表团会谈,就起义中许多具体问题达成了协议。
离通电起义只有三天时,陈明仁的稽查处长毛健均因民愤极大而被抓获,李明灏决定交给中共处理。陈明仁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地拍桌打椅逼着李明灏放人,如果不放,就要撕毁全部的起义协议。不管李明灏怎么解释,陈明仁根本不听,搞得李明灏极为难堪,整个代表团都束手无策。
为了按毛主席赞同的起义部署行动,李明灏亲自把毛健均交给了陈明仁,但陈明仁没有半点感谢之意,反而当众宣布暂不考虑起义。
李明灏急得茶饭不思,反复对陈明仁晓以厉害:“我可以不怪你学生犯老师,但做人要有人格,何况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将领,说话不能出尔反尔,不能把你的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当儿戏,更不能把你自己的前途当儿戏。我老实告诉你,毛泽东派我来与你谈判,绝不是打不赢你,而是为了3,000万家乡父老乡亲们免遭战火涂炭,也是为了你自己和你的几十万兄弟们的前途与生命着想。现在解放军已用多于你几倍的兵力三面包围了你,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光明,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并落得千古骂名遗臭万年。你要好好想一想……”
还好,陈明仁终于被打动了,与程潜率领38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正式宣布自日起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率部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
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使毛泽东的家乡免遭战火涂炭。毛泽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和朱总司令在回复程潜和陈明仁的电报中说:“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起义部队开拔到浏阳集中改编,一切补给则由解放军后勤部负责。在浏阳开始整编部队时,所用的关防名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既有“国民党”,又有“人民解放军”等字样,番号印在符号和帽徽上,这是毛泽东亲自批准表示可以暂时使用,这在解放战争中是没有先例的。
1949年12月1日,第四野战军副政委陶铸宣布,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隶属第四野战军,任命陈明仁为司令员,唐天际为政委。
陈明仁指挥的6个军,军长一级人选大部分是黄埔一期的,下属也并不是陈的基本部队。起义后,不少部属率部叛逃,令陈明仁非常郁闷。
毛泽东安慰他:“你的义举意义重大,功劳不小。即使你一个人起义,也是成功之举!”
国民党元老李宗仁听说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叹息道:“可惜一个党国元老,一个国军名将,被老蒋逼得走投无路,真是树未倒,猢狲就散了。”
起义后,陈明仁受邀进京,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
在毛泽东面前,陈明仁显得有些拘谨,毛泽东对陈明仁说:“后天,也就是21日,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就都全了。”
陈明仁闻言内心五味杂陈,既对毛主席的真诚和信任十分感激,又深感自己在四平之战中罪孽深重,还惭愧自己在起义前曾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拖延了时间。
几天后,毛泽东特意在家单独宴请陈明仁,问:“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政还是从军?”陈明仁回答:“我是个军人,还想在军事上为国家尽力。”
毛主席说:“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点亏待你的。”
朱德请陈明仁赴宴,见席上都是西餐,还曾亲自下厨给陈明仁炒了一盘川菜。结果,陈明仁被共产党领袖感动得五体投地。
1957年的“反右”斗争开始,心直口快的陈明仁对军队建设提了一些意见。有人反映到林彪的老部下黄永胜那里,黄永胜抓住陈明仁的一些只言片语,向毛泽东告状,想扳倒陈明仁。谁想毛泽东非但不责怪陈明仁,反而维护陈明仁,他批示:“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责任制的领导制度,并不切合起义部队。因为起义军官如非党员,既享受不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又怎能体现出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故须另立军政委员会,以起义将领为主任委员,方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更让人想不到得是,陈明仁根本不领毛泽东的情,不同意成立军政委员会,说:“我在北京提的意见,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喜欢直来直去,我陈明仁决不争什么权,要什么官,党和政府对我已经很优厚了。”
文华期间,陈明仁已经因病申请离职颐养天年,受毛泽东力保,周总理严令陈明仁的老部队(解放军55军)派3个连保护陈明仁一家,如有闪失,军法追究。
1972年夏天,陈明仁突然身患不治之症,湖南军区先送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诊断治疗。周恩来此时也重病在身,但他还亲自过问陈明仁的医疗方案,逐字逐句批阅,并指示一定要尽一切努力挽救陈明仁的生命,但陈明仁最终于1974年5月21日黄昏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3、四平解放
1948年3月12日上午8时,由民主联军改称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重整旗鼓,再次猛攻四平,东北人民解放军一、三、七3个纵队和独二师、总部炮团,在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统一指挥下,向国民党守军发起全面总攻,经过突破、巷战、攻克核心工事,共23小时激战,于13日晨7时胜利结束战斗,收复四平。
国共两军一共四战四平,血战之惨烈,一战甚过一战,一度有"东方马德里"之名。所以,当年人们都说“四平四平,四回才平“。
四战四平期间,无数革命英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四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1947年6月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曾任四平市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战斗时中流弹光荣殉职。
3月16日,中共中央发来电报,祝贺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四平的伟大胜利。同日,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发表《四平市永远是人民的》文章。文章在回顾《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的战斗经过后说:四平回到人民手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可以更好地进行战略联系、贯通,进行大规模作战,使孤悬在沈、长两处的国民党军队处于首尾不相顾的绝境,必遭我军干净歼灭无疑了。
1948年3月25日,四平市2万群众举行集会,热烈庆祝四平解放。
1948年4月中旬,经中共辽吉省委批准,中共四平市委正式成立。张学文任市委书记。
1948年4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颁发命令,决定在四平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将四平市中央公园命名为烈士公园,将四平共荣大街命名为仁兴大街,并对四平作战烈士举行人民的公葬,以纪念和表彰烈士功勋,鼓励解放军英勇杀敌和参军支前。
1948年5月26日,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政府举行万余名市民参加的仁兴路命名典礼。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市长王学文作报告。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到会作重要讲话说:仁兴路是全国人民解放的路,马仁兴师长永远活在四平市和辽北省人民心中。会后,与会人员沿着仁兴路举行盛大游行。黑色挽幛写着:"仁成取义,兴我中华!"
1949年6月,经东北局批准,四平市政府更名为四平市人民政府。
1949年9月23日晚,四平市人民政府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举行盛大群众联欢晚会,2万多市民分别在6个露天会场参加联欢活动。
10月1日,四平市各界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市机关、团体、工厂、学校、驻军放假三天。
1950年5月7日,四平市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在中央广场(现烈士塔广场)举行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动工修建典礼,到1953年6月30日竣工。塔东面刻林彪提词:"为解放人民而奋斗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南面刻高岗提词:"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战士永垂不朽";北面刻林枫提词;"中华人民优秀的儿女万古千秋";西面刻陶铸提词:"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烈士纪念塔正面牌楼刻原辽北省主席阎宝航手书提词,横条:"四平烈士纪念塔",两侧:"革命业绩垂千古,烈士光辉照山河"。1954年,高岗提词被抹掉,文化大革命期间,其余三面提词陆续被抹掉,刻上毛主席手书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牌楼两侧提词改为毛主席的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