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容芬: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08-09-25 04:33:40) 下一个
王容芬: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短暂,什么东西能够照耀千秋、亘古不朽呢?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的问题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在孔颖达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是对品德操守而言,立功指建功利业,立言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也就是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人虽死而魂犹生,品格与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才成为不朽。

三不朽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对后世影响重大,很多仁人志士都以此自励,孜孜以求之。人之不朽非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精神的高尚;非在于个人的富贵,而在于社会的功业;非在于境遇的苦难,而在于著作的伟大。

一、立德

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所以仁义道德常常并称。对个人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立德才能立身;对于社会来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只有重德成为仁义之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重德修身,德高望重、德才兼备,也就成为后人的行为世范和道德楷模。

史传黄帝之前,人们蒙昧未开,黄帝开启了华夏文明。不但教民改造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而且立礼法文度,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创立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黄帝不但个人道德高尚而且着力实行德治,黄帝仁义(《龙鱼河图》)修德抚民(《帝王世纪》)。

贤、孝、天下为公 是舜帝品格的基本特征,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司马迁)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舜帝二十岁就以孝闻名;他没有把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把君位禅让给贤德的禹帝。

以立德不朽还有西汉持节十九年不变的苏武,东汉暮夜却金的杨震,明朝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清朝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等等。

二、立功

德是功的内在,功是德的外化。一个仁义道德之人,乐于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民族的命运中,自觉自愿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计个人得失,以大众的利益为重;在人民处于危险之时,社会处于患难之中,就会挺身而出,起到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作用,拯民于水火,立下了功业,积下厚德,光耀千秋。

修齐治平、经邦治国的功臣、良将一直为后人景仰和铭记,大禹自己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却尽力兴修水利,为民造福。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平叛之后,周公便着手建立周王朝的各项基本制度及设定基本国策,因此他可说是周王朝的缔造者。 史载东征之后,周公开始制礼作乐,开创了有周一代的制度与文化精神传统,也从根本方面推动了华夏文明的進程。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把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提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的思想;管仲还把富民放在首位,留下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等名言

立功不朽的有诸葛亮、魏征、范仲淹、于谦等等。

三、立言

先贤古哲都把立言视为生命,它阐释正义,承载历史,传播文化。历代很多义士都因言获罪甚至失去生命,立言可能面临生死考验;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前人要对历史和后人负责任,好的著作利益千秋,不好的作品贻害众生,立言必须谨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杜甫)个人的得失在洪大的历史使命中微不足道,立言要能放下个人得失。

生命不惜短暂,境遇不怕凄楚,留下的言语和文字要成为经典,这是中国文人的志向。

老子得道后,骑着青牛准备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所请,留下《道德经》,出关后,老子不知所终。《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多字,非常精练,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

司马迁因说真话而遭到宫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脂砚斋评曹雪芹写作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因立言而不朽的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班固、韩愈、张载、苏轼、朱熹等等。

结束语

人生一世,可以饱食终日、平平庸庸;可以汲汲于名利,为物欲所拘;可以沦为恶棍暴徒、荼毒生灵。人生一世,也可以因品格而不朽,因功绩而铭记,因著作而长存。叔孙豹的三不朽为生命点亮了心灯,志存高远,对三不朽的追求,激励着古人修德立身,建功立业、著书立说。由信念而不迷,由意志而坚定,由伟业而光辉,这正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滑,今天能够理解和实践三不朽的人已经不多。立德并不是个人标榜的,而是修身践行,被人推崇,才千古留名,而当代人不是实实在在修心重德,而是道德作秀、自我吹捧;立功本是一个人敢于冒生死之危而拯厄除难,在当世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后世有功业千秋的记载,而现在人不是真正的付出而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恬不知耻地为自己揽功;先贤古哲视立言为生命,德才兼备才能立好言。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误国,大德之士稀墨如金,不乱写半句,而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是文字速成,名利双收。这样做的今人们也许能够在一时因炒作、造假或粗制滥造而发财出名,最终都将难逃法眼,不但速朽,还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正心立德,无德不能服人;成就立功,无功不能济世;谨慎立言,无言不能传世。生命的不朽是无私无我修出来的,是先他后我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捧出来的、造出来的、搞出来的;生命的不朽非在于当世的荣耀,而在于历史的评价。

声明与思考

一九六六年,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王容芬,参加了天安门的八一八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活动,就是在这次红色海洋的集会上,林彪的讲话让这位学德语的学生联想到的却是希特勒的讲话录音,她说两者简直没什么区别,王容芬透视红卫兵犹如纳粹运动,从天安门回来,她强烈地感到这个国家完了!这世界太肮脏

九月二十四日,她把写给中共中央、给共青团中央、给团校、给伟大领袖的信,贴上邮票寄出,然后买了四瓶敌敌畏喝下,可能她当时抱着必死的决心而直言的,可是等她醒来时,她已经躺在公安医院,接着被送往监狱。进去时她是个十九的花季少女,等到出来时她已是三十三岁,牢狱在她身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痕迹。

她当年信件的内容如下:

致毛泽东主席书

王容芬

尊敬的毛泽东主席:
请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想一想:您在干什么?
请您以党的名义想一想: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请您以中国人民的名义想一想:您将把中国引向何处去?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
我郑重声明:从即日起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礼!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
德语专业四年级一班学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