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二):教皇Julius二世之墓(中)

(2009-12-25 13:34:37) 下一个

《奴隶》

尽管米开朗基罗未能完成教皇 Julius 二世之墓,原因甚多。不过,坟墓的规模或外观如何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为之所建的几座雕塑已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奴隶》是把米开朗基罗的热情与意志的均衡表现得最完美的两座雕像。现在存放在巴黎的卢浮宫里。

《垂死的奴隶》( Dying Slave )

《反抗的奴隶》( Rebellious Slave )

如果对自由艺术赋予人格化,我们不知道《垂死的奴隶》( Dying Slave )是否象征绘画( Painting) 艺术被教皇 Julius 二世唤醒,又因着他的逝世成为死的奴隶?

除去象征意义,雕像非常优雅均衡。从他的颈项,上半胸和左手腕,似乎能看出他被无形的锁链束缚着。但米开朗基罗所感兴趣的是那种朦胧性感的姿势( dreamily sensual pose) 和俊美的面容。这是他少数几个完成的男性头部,体现了他理想中对美的理解。此外,身体曲线和谐流畅,雕塑表面精心打磨,让人赏心悦目。这座原本用来做底部装饰的身体呈扭曲状态的雕塑。从正面欣赏是最好的角度。

同样,我们不知道《反抗的奴隶》( Rebellious Slave )是否象征雕塑( Sculpture )艺术被教皇 Julius 二世唤醒,又因着他的逝世成为死的奴隶?《反抗的奴隶》( Rebellious Slave )引起了许多新柏拉图主义的解释: 人想脱离身体的桎梏,所谓的精神与肉体的搏斗。这只是现代人的看法,在 1513 年时的坟墓设计与新柏拉图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在这座雕像中,奴隶企图挣脱对他的捆绑,米氏似乎受到了《拉孔奥》 (Laocoon , 见下图 ) 的影响。还有旧时的基督教传统中被捆绑的英雄 -- 圣。塞巴斯蒂安 (St.Sebastian) 也是激发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一类型雕塑作品的源泉。此外,这部作品像是西斯廷教堂顶部的绘画中的一些人物在大理石上的展现。米氏将这座雕塑可呈现 180 度视角。若我们从正面观看,《反抗的奴隶》将他的躯干和肩膀转向我们的左侧,而将他的膝盖和头向另外的方向偏转。这种形体的扭转,使我们的目光移向右边,从而看到一个富有表现力的侧面轮廓。

据 1513 年的草图, Dying Slave 作为中间的 . 壁柱,而 Rebellious Slave 放在左边的角落。 不过米氏对于 Rebellious Slave 视觉角度的控制是如此完美,无论将 Rebellious Slave 放在哪个角落都可以。

1513 年的草图

《拉孔奥》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so Maestos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