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这就是我的身份证, 你的呢?
正文

软实力-Soft Power

(2008-06-13 11:22:43) 下一个

ZT: 软实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42133.htm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 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 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 硬实力和软实力 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 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 ,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约瑟夫·奈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有名的“国力方程”,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略目标”还是“国民意志”,都是极其复杂的无形因素,也可称为软实力,难以用静态标准来衡量。另一位美国学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力量。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库伯则认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博弈将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由于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日增,世界主要大国在注重硬件的建设之时,也十分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各种软实力间既相互竞争较量,又相互诱导吸引、融合。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势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大力推行其民主、人权等价值观,这就是以硬实力为依托扩张软实力的例子。早在170年前,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就指出,昔日的君主只靠物质力量进行压制,而今天的民主共和国则靠精神力量进行压制,连人们的意志它都想征服。2003年是美国硬实力展示最充分的一年。布什政府在新保守派的主导下,企图依靠超强的硬实力,通过“先发制人”等强力手段,重塑世界秩序,却使美国的软实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侵蚀,甚至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觉得美国“越来越陌生”。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美国的开国元勋汉密尔顿所说的,美利坚人“占优势的激情是雄心和私欲”

拓展:
  在国家层面上,约瑟夫·奈的说法——所谓 “软实力”,就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是准确和完备的,它实际上也契合我们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为谋求影响力而诉诸情(吸引力)与理(说服力),以“合情合理”为处事原则。至于国家软实力的来源,我们认为 ,一国的文化、国内政治价值观与作为其贯彻与体现的政策和制度、外交政策、以及国民素质和形象,是软实力的主要资源基础。 

     在区域层面上, 软实力是指一个地区通过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动员和发挥心智 能量的作用来达到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依靠对内激励民众的士气,整合民众的力量,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对外 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包括工业技术和管理、组织技术),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能力。现代经济学分析证明,这种能力 以区域文 化、人才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为基础。其中的区域文化,既包括具有区域特色的、静态的文化,也包括区域的文化生产力。需要说明的 是,政治地位——如首都、省会城市等具有政治地位上的优势——虽然是一种无形而重要的资源,而且也是区域吸引力的来源之一,但是它一 般并非区域本身争取、建设的结果,而更接近于资源禀赋一类,而资源禀赋主要是作为区域硬实力发挥作用的。 

     而在企业层面上, 软实力是指企业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 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在企业内部,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软实力 资源,而在企业外部,品牌和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知名度三个方面则是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企业软实力与区域软实力概念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便是软实力的 本质——源自心灵,诉诸心灵所产生的影响力。归根结底,软实力的核心是人——人的价值观与聪明才智——和制度(广义的,包括作为非正 式制度的文化的制度)。 

     软实力是一个难以衡量的变量。然而,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可衡量性同样也一直 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数量化的 GDP 已经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几十年。各界人士也确信,软实力存在高低之分。因此,软实力同样 也可以在一定的精确与可靠程度上进行测算。北京大学软实力课题组以权威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针对各层次的软实力分别研制出一套评测体系 ,作为指导各级主体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参考与指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