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这就是我的身份证, 你的呢?
正文

解读部分中国教育折射出的文化战略

(2008-09-01 18:35:45) 下一个
ZT: 解读部分中国教育折射出的文化战略
2008-09-01 09:13:53 退役新兵 中华网论坛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901/15061429.html

中国教育是中国整体文化战略的缩影,而中国教育能够引起情感涟漪的人,无非三个人群:无助、无奈、无望。而这三者在略同之余,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为悲哀。何为悲哀?自答曰:生于无助者之可悲,衍于无奈者之哀怜,止于无望者之眼眸,三者俱为悲哀者也。对于中国教育,即使是在乐观的人,也会抱以遗憾而又施以委婉的苦笑;即便是智力存在先天性缺陷的人,心绪波动也会很大。中国教育就是悲哀的代名词,所折射出的文化战略,也可等同视之。
    
    随着魏巍的去世,网上再次兴起关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讨论,并且迅速扩散到中国教育以及中国文化战略的层次。斗争呈现出高端化、复杂化的趋势,这都都是可以忽略的,最可怕的在于出现局部脱离群众化的苗头,比如说早些年上海从教科书当中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我真的很费解,像韩国与越南之类的国家拼命的往教科书当中添油加醋,为什么我们却要减少佐料?难道仅仅是因为口味变了吗?或许亦如此,但愿异如此。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亚洲兴起了一股修书热,亚洲三强中日韩便是代表。三国有相同点,也有异同点,相同的是主要对历史内容做调整,而异同点是中国目标为“革命英雄主义”,日本主攻“日本军国主义”,至于韩国则是“伪泛民族主义”,在三国同台竞技的同时,又献上三个主义一台戏的加场演出,恰如同配角比主角演绎的更精彩一般,即是意外,又是惊喜。
    
    秉持麻木最可怕
    
    人们常说遗忘历史等于背叛,也就是用人们最害怕发生的背叛架设到历史之上,等同于遗忘,而我要说的是,比遗忘更可怕的是麻木。德国纳粹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其自身攻击性并不高,重点在于寻在对方的破绽,纳粹为什么能屠杀那么多的犹太人?难道不是因为犹太教义当中的顺从思想吗?日本为什么能屠杀那么多的中国人?难道没有儒家思想宣传的顺从吗?责任不可能发生在一方,就如同一根筷子不能进食一般。
    
    希特勒本人是排犹反犹分子,而他的反犹行为不单迎合了德国民众的心理,还赢得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心理。可以说纳粹德国的对外征战史,就是奔犹太人来的,什么地方的犹太人多就打什么地方。希特勒这么一干,西方政客的嘴都笑歪了,西方政客虽然并不反犹,但至少他们排犹,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家族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犹太人掌控的社会财富,限制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并且他们没有国家观念,即使是战争中,也会贷款给敌国。西方政客,第一顺序的是家族观念,其次才是国家观念,温斯顿丘吉尔就是如此。
    
    在西方社会反犹是在社会各个阶层都存在的,像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出身在社会底层的人与丘吉尔出身在高层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再次需要注意一点,丘吉尔与墨索里尼都曾当过战地记者,后来同样成为了国家首相,可以看出,那个时期,战地记者有者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是可以给民众真相的代言人。而在二战后,战火停息,使得战地记者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却又引发出记者的社会地位提高,若是当中没有犹太财团的推动,恐怕社会地位的变迁也不会如此之快吧?虽然犹太财团无法控制军队,但是能控制新闻团队,原因就在于他们要防范反犹份子社会阶层的提高,可却只能是局部防守。
    
    儒家的难言之隐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麻木不仁,是把麻木与不仁两个心理过程“并案处理”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可儒家思想服务于统治者之后,就变了味,宣传的是顺从,其副作用就是麻木,而实际上,这种麻木,并不是“仁”的思想。在医学上,麻木不仁是肢体麻木而没有感觉,在心理过程上说,麻木是不仁的前奏。仁是儒家社会道德的标准,没有了道德观念,还谈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提倡“杀身以成仁”,可这个是对封建统治者内部而言的,对于出于统治阶层的局外人是不产生任何效果的,由于历史原因,故而使广大的百姓对待中国的文化战略秉持麻木。
    
    试想,你吃早点的时候问一下摊主,是否在乎《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学语文课本当中被删除,他肯定不会在乎,因为他的子女是否能读到中学都是一个问题,不是没有经济条件,而是读书有什么用?现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知识,而是学历,所谓的价值也是为经济利益服务。儒家思想是重义不重利,现在所遭遇到的文化战略,对于儒家学说是十分可悲的,积极的方面不能被运用,而消极的方面一直被抨击。
    
    被统治者利用之后的儒家,对中华民族完成的转型,如果仔细的去看待中国四大发明,就会得知,那与儒家思想无关。在中华民族大规模的接受儒家思想之后,不秉持之人拥有首创精神,而秉持的人却只能是仿制与模仿。宋明两朝科学家居多,可是搞科研的少,而搞仿制的那才叫厉害。就拿明朝来说,永乐时期郑和舰队领先世界,可到了后来,由于工匠的社会地位下降,科技发展也随之没落。而到了天启年间,仿制的红夷炮及其系列却再次超过了西方军工。美国怕俄罗斯军工的研发能力吗?答案是不怕,可美国军工却害怕中国军工的仿制能力。中华民族精神的错位与自身学说矛盾互立,是儒家的难言之隐。

文化战略之悲哀
    
    中国文化战略的悲哀,表面上是把革命英雄注意的内容从教科书当中删除,实际上是策划力与执行力的矛盾。中国人总爱跑到美国去当智囊,据说奥巴马就有很多华裔竞选参谋。中美战略的差距就是源自于中国重视策划力,而美国重视执行力,在这一点上,德国与中国相似,日本与美国相仿。美国经历过二战,才三位五星上将,从这个数量就能看出美国军方对策划型人才是多么的匮乏。与之相同的是日本,陆军参谋部与海军参谋部,不是玩战略,而是玩权谋,这能长久的了吗?中国人讲究凡是要问为什么,而日本只有简短的对白。德国可以说是既不缺乏策划力,也不缺乏执行力,兼得普鲁士与奥地利之所长。从实际出发,中国并不缺少执行力,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去看军转干部就会知道。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够胜利,才策划力与执行力的角度,就如同《亮剑》的常乃超台词一样,国防部的参谋是天才,而执行他的却是一帮蠢才。
    
    关于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与《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都只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而已。是真是目的在于,唤醒民间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向往。雷锋精神便是革命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杀身以成仁的近代版本。改革开放,其精华就在于部分二字。部分人经济富裕了,部分人精神富足了,改革教育,开放经济,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战略。而在奥运会之后,改革经济,开放教育,则会是重点,我的预测中国教育必将开始“文化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地方化、精简化、媒体化、多元化。
    
    地方化就是增加地方性教材,在继部分税收与法律权利下方到地方之后,把部分教育权也下放到地方。不是什么中小学教育之类的,而是针对教材,如何针对日风韩流的侵袭?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本土化具体到地方化,例如开设地方语言课,暂时属于语文课,一个星期一到两节,什么日语的啊利噶都还是朝鲜语的杀狼黑油,都比不上方言的魅力。可以解决问题,不单不包括外部问题,还包括自身问题,中国教师团队当中,有不少都是坚持用方言教学,从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帐篷学校就可窥探一二。既然是方言教学,何不单设一课?重组教师团队,发扬个人优点教学。还有地方历史,还有在文言文方面要增加地方文言文内容等,但是都属于地方性教材,比如说,在高考之前要有地方教材的通考,若不通过者,无法获得高考资格,可以确保大学生终归质化而非量化等。
    
    嘛叫精简化?就是把教材内容精简,《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教材当中原本就是节选。既然如此,删除之后重新编排内容,把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内容做到类似与《论语》的程度,一个学期,一本教材,就讲十来条,把教学重点放在引申上。美国与日本所说的反美与反日内容,可以不在中央性教科书上出现,可要出现在地方性教材上,若是还有异议,中国大可借此攻击美国的地方性立法权,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懂得以退为进和后发制人。中央可以取消内容,地方却不取消,那样美国与日本必然会通过在当地的经济势力为要求,逼迫对内容做调整,这样就可以完成精简化。例如,把《亮剑》当中晋绥军无名男子的“山本,我日你先人”列入教材,日可做动词,可做名词,先人是尊称,无论如何都算不得粗口,精简化教育就是重在引申,重在理解。
    
    中国的文化在做调整,却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故而可能在执行环节比较迟缓。大家记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宽容待人,正如孔子所说:“克己复礼为仁”,中国教育的悲哀,其实就是儒家思想悲哀的折射,言多泪亦多,罢言拭泪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