婳竹斋主人

就是弄不明白什么是博客
正文

西施

(2008-06-23 22:32:52) 下一个

民间的传说里勾践复国后,西施随范蠡而去,泛舟五湖.而一些史书却记载西施被越人沉入了湖底.

                  ()

让我们回到遂古之初吧,

在那些困惑着的记忆

或者华丽着的诗词里

找出哪一段是你的旧恨,

哪一段是我的前尘.

 

那雾霭萦绕的

可是旧时的苎萝山,

谁在古柳下轻问----

今宵紫薇花又开

年轻的你峨冠博带

是否还会翩然前来……

 

年少的我还在溪畔浣纱吗?

溪水映着我晶莹的肌肤,

你说我笑嫣如葩,

绝代风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婳竹斋主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gcc的评论:
苕帚还是给我吧,还你把榔头,看哪不顺,放心地砸---文学城买单
cgcc 回复 悄悄话 最近有网友帮我改了一个名字, 叫乡氓, 我忒喜欢, 但我也不得不逢人就解释乡氓不是乡间流氓的意思,氓是诗经中的雅篇啊, 来到这个地界儿, 我变得格外外小心翼翼, 我不是想搀和先生们的讨论, 借我倆胆子也不敢, 我只站在院门外听听, 我也不白听, 我隔肢窝里夹桌苕帚呢, 我听一次, 就帮先生打扫一次院门口.等我听上他几年, 我再改名成乡绅.
能不能由氓而绅, 全在主人了.
婳竹斋主人 回复 悄悄话 很高兴您的来访,每次去拜读您的文章总让我很惭愧,您的文章字斟句琢,是真正的文章,相形之下我仓促间涂抹的真的只能是"日记".
我不是太常上网,轻慢了.
西施一直是我喜欢的传说,也许是在四大美人的故事里这是唯一一个圆满的结局.
以前在国内时翻看过史书上关于范大夫的记载,印象中好象对他的去向是"驾舟而去",因为我只是好奇,并不是做学术上的探讨,所以也未深究.
我曾经疑惑过"陶朱公”是否真的是范蠡,因为读过他让大小儿子去行贿的故事---一个辅国的重臣是不应该让预知的悲剧发生的,更何况还赔上了他儿子的性命.
渔樵耕读 回复 悄悄话 另一个佐证是,范蠡自称“陶朱公”,我老家以制(红色)陶器闻名,被称为“陶都”,就在前面提到的“蠡河”和“施荡桥”附近。陶都周边还有一个地名叫“蠡墅”。由此推断,吴国城破后,范大夫和西施很有可能从太湖的一边的姑苏城潜逃到了位于太湖另一隅---我的老家。婳竹斋主如有兴趣,可去考证一翻。
渔樵耕读 回复 悄悄话 我的老家在五湖(太湖)边上,范蠡和西施似留有鸿爪。比如:蠡河,施荡桥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