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姑苏梦(一)

(2008-06-16 07:54:45) 下一个
江南六月的梅雨淅淅沥沥,当我再次踏上观前街这片久违的土地,我的心情正像这蒙蒙细雨浸渍着我对往事的回忆。离别十多年,旧物变新颜。若不是“采芝斋”,“黄天源”,“松鹤楼”的大字招牌仍能触及我记忆深处的那份情怀,眼前那些雕梁画栋,翘橼飞拱,五彩琉璃瓦装饰起来的店铺,怎么也不会让我相信,我又回到了曾多次倘佯流连过的姑苏名街。
二十多年前,踌躇满志的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坐上东去的火车,在十月初的一个阴霾下午,踏上了令我神往已久的五国故土。说起来像是闹着玩,当初填写入学志愿,苏州医学院能成为我的首选,完全是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引发了我的向往。下了火车,由于我随身带了一个大木箱,无法乘坐公共汽车,所以我登上了一辆三轮车。当我注视着由远而近的北寺塔,它像是一位伫立在姑苏城里的江南才子,飘逸俊秀,风流倜傥,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向我袭来,我仿佛和它已在梦里相逢多回。我不由得问踏车的师傅:“这是什么塔?”他用浓重的吴音普通话告诉我:“北寺塔”。在我听起来,他像是说:“不是塔”。三轮车在一簸三巅的人民路上向南行驶,最窄的地段刚好允两辆车交错。两边是低矮的店铺,黑黑的门洞像是一只只幽深的眼睛,积淀着姑苏城几千年来的恩怨情仇,也在窥视着像我一样来去匆匆的行人。
第一次逛观前街是和我的一位同学加老乡。去了玄妙观,因文革刚结束不久,那时的玄妙观已是名存实亡,除了名字知道是道教的庙宇,内部已被用作商店,摆满了各种明码标价的物品,与道家所崇尚的“无物无我”和“清静无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果有一天张道凌云游至次见到这般情景,相信他的吃惊一定不亚于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姑苏城遇到三陪小姐。出了玄妙观,再进新华书店,到底是人文荟萃的江南,售书风格也与北方不一样。尽管那时人们的思维还远离商业大潮的冲击,但苏州的书店已有向顾客开价出售的书籍,便于书虫的阅读和选购。出了书店已是中午时分,我和老乡同学感到饥肠辘辘,来到“绿杨馄饨店”,门开着,却不见有人吃饭,一打听,原来饭店正在午休。这也是改革之初仍沿袭过去体制的现象,如今恐怕任何饭店也不会在中午放弃赚钱而让店员睡大觉了。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一家正在营业的饭店,一看价目表,一样菜就要花掉我们一天的伙食费,想退出来,脸面上又过不去,因为服务员正直勾勾的盯着我们两个土老冒。我和老乡一商量:今天就算开洋荤了!苏州人长得不但斯文,这菜名也起的个个具有诗意。我们商量了半天,挑价格便宜和名字好听的点了三个菜:“出水芙蓉”,“云游四海”,还有“众星捧月”。等菜端上来时,怎么是三大碗清清爽爽的汤!上面分别漂浮着五颜六色的油面筋,蘑菇,鸡蛋花,紫菜,鸡毛菜,虾皮,炸猪皮和腐竹之类。当问起服务员怎么都是汤时,她鼻子一翘,小嘴一歪:“侬自家要格呀!”再看价目表,可不是,我们光顾着便宜,点的菜全是出自汤类那个栏目。我的老乡撇着陕北腔自我解嘲道:“饭还莫吃,汤先喝饱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