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四十二》美美的桦树林

(2010-07-02 11:39:50) 下一个

                                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四十二》美美的桦树林

 

不知我的人生能否遇到一个真实的蒙太奇电影画面:在一个夕阳满天的傍晚,杨劲桦带上她的曾经在上海空四军当兵的哥哥和哥哥的三个好朋友,蓝阳,狐灵和雷子;我带上几个从空四军随机动八大队转场到蚌埠的北京老兵,千万别忘了叫上曾参加过林立果别动队的北京胡同老兵小豆子,我们一起走进桦树林,燃起一堆篝火,我和杨劲桦听他们讲故事,一堆篝火灭了,一个人的故事就讲完了。

 

杨劲桦有个“千金网名”叫桦树。有好几年了,桦树喜欢听我讲故事,我聊起北京什刹海红卫兵拍婆子,她想起了小时候去颐和园学滑冰差点掉进了冰窟窿;我聊起当年农村插队,激情未必燃烧,她想起了到延庆插队的第一天识路的毛驴子驮着她的行李领着她走了八里路;我聊起了当年当兵入党提干就是今天的博士,她想起了在空四军当兵的哥哥和哥哥的三个好朋友;我聊起了空军二次文革曾经波澜壮阔,空军干校还乡团在大院里倒海翻江,她想起了那个荒谬时代,幼年时遇到最大的麻烦不是生活的艰难,而是不能正常上学,父母万分担忧;我聊起小豆子当年一步没走顺后来在西城分局食堂窝了二十年;她想起了父亲下放时老战友刘司令的儿子,喜欢穿呢子裤,满脸大褶子。

 

我继续讲,桦树继续听,时不时地做些笔记,写些感语。我说七八年那年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考进安徽大学英语,想不到自己还是个高材生,她说改变她命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入学第一天听到一个年长的大哥说,这感觉就好比孤木逢春,要不断掐自己的胳膊,才知道全都不是假的;我说我毕业后分到空一所,在那里风光好几年,她说她毕业后回到中央电视台专题部,是不是还压你一头啊;我说刚来美国创业的时候,不知前方的路有多长有多宽,雨丝丝,路茫茫,她说她是出国热潮前出的国,黄埔一期,处于幼稚的幻想状态,每每回想都不可思议,憧憧忐忑不清楚,唯一的回答是,渴望去看一眼心底默默憧憬的好莱坞;我说我出国的时候带着两本字典,那本《现代汉语词典》的布书皮是女同学陶玉玲一针一线缝的,多年来一直留在身边,她说她出国时也是带了两本字典,一本是硬板黑皮的英汉词典,一本是棕皮的汉英词典,这两本词典几乎没有离开她的手,直到字典翻烂,内页一片片地掉下来,又用透明胶条粘回去。

 

桦树写文章了,按她自己的话说,凡有点儿感觉的,就忍不住想和上一篇。不过大多数的时候她都忍住了,自忖跟人家不认识,搭人家的话茬儿不是招讨厌吗,但自从看到我写空军大院,桦树终于忍不住了。军队大院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感觉,几乎伴随了桦树大半生,不过女孩子没有男孩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最没落的时候在餐馆打工每天仍是胡抡乱侃,一位女学者好心对我说,都到这个地步了少说点行不行。桦树看到这些文字都乐不可支,又像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高谈阔论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就是人们所谓的高干子弟。桦树自己写文说,她非常了解他们为什么永远摆脱不了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尽管很多人混到如今一事无成,有的甚至寒酸潦倒,但在精神上还始终保持着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红色贵族,并时不时地享受着这种美妙的感觉。

 

女孩子是一朵花,桦树是一朵花,花开就要孔雀开屏让人欣赏。桦树初到万维五味,先向人们展述西山脚下那个最低十三级的院中院,过去是大星星,现在是黄穗穗,然后推出一篇散文《谒墓者的神思》,再三申明是很久以前写的,巧妙地来了个击鼓传花,又将花推给了网友,登出的原因是网友们谈起了瞿秋白。万维五味沸腾了,直说吧,第一个疑问,桦树是男是女,到底长得什么样?漂亮吗,体型好吗。桦树是个展示高手,不提美人照,也不说自己漂亮,只说自己看起来病病秧秧,瘦不啦叽,脸色苍白,暗示自己就是个林黛玉,当然这只有高手才读得懂,大多数人是跟着起哄架秧子。

 

接着,桦树发文回忆起自己从中学到大学参加学校田径队的情况,早在六七岁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像个野孩子一样喜欢漫无目的地自由奔跑,不仅跑,而且还跑得很快。上中学后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练原地踮脚跑,高抬腿,后蹬腿,起跑,变速跑,冲刺等等。接着笔锋再次一转,先客套地说,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太好,主要是肌肉不壮,导致力量不够用,短了后劲,除了爆发力和频率快以外,别的都差强人意,最后突然托出,所以练来练去,百米成绩总是不死不活地停留在14秒上下。看到百米14秒几个字,我想不光是我,女网友全部要倒下,男网友至少一半要牺牲。桦树出水了。

 

桦树如数家珍地回忆着中学田径队,提到那么多同学的名字,我想这些同学一旦知道桦树还记着他们,一定会多么地感慨,岁月在流逝,记忆并没有流逝啊,还有大学游泳队。从中学写到大学,桦树挺感慨的,当今的日子可真不经过,太阳月亮不嫌累地争相轮番升起,忽地又转瞬落下,签支票连2008年还没练熟呢,2009年就匆匆忍不住地要夺门而入了。同样跑百米,中学是14秒上下,到了大学百米只能跑15秒了,有次4X100米接力桦树居然领先第二名50多米。中国的七七七八有历史的定义,无意中桦树露出了小女生看大女生的真诚感语,那时看二十八九的大女生打球蠢蠢的好笑极了,可今天让桦树再看看二十八九岁的女子,觉得她们可真太年轻了,一个个脸上青春洋溢,手脚敏捷,目光烁烁,感叹年轻就是美。

 

为了避开网友的耳目,避开或有或无虚无缥缈的猜测,我一改明和桦树为暗和,这一点我最明白不过了,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如果能留下类似“小乔初嫁了”千古绝句,那才真正无价啊,解释网友的猜测,弄得不好会把心情打乱。让桦树顶风冒雪,我躲在犄角旮旯窥伺动向,桦树面对男网友大吼一声,上来吧,顾城王小波,都认识,面对女网友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要知道这些北美女网友一个个都是才子佳人。桦树换了一个版面继续发文,引人注目的一篇是《玛丽和桦树》,我看过以后没有回音,不回音并不表示没有看过,本人是情报世家。

 

我仔细解读过《玛丽和桦树》,发现这篇文章有两个阅读点,一是记录着中国大陆第一个女孩子来美国就读电影专业,开始时的渺茫,资金的短缺,到了婚嫁年龄而无可选择的孤独,那时中国大众都熟悉的981航班数一数乘客只有七八个人,比空中小姐还少。让我不能忘却的也是那个981航班,一九八六年我去美国的时候,在机舱里我曾遇到一个去加拿大留学气质高昂的年轻女子,她可能看到我在机舱跑来跑去,形象特别,专门过来对我说,好像还带有一份深情,看你多好,公费出国,她自己真不知道路在何方。也许我有梦,梦见了这位女子现在就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旅居加拿大的女作家,不过我还是小声对她说,公务在身不便多谈。

 

我以上的中国老一代把很多日用品都要带个“洋”字,洋火,洋蜡,洋铁皮,洋钉子,洋布,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出国了,又把中国带到美国,几十年下来没有太大的改变,仍然事事很中国,这里有个共同的原因,缺少名副其实的“室友”经历。美国大学的寝室制度实实在在在营造这种室友环境,对本土学生融洽民族间交流,对国际学生融洽美国习惯美国文化。桦树动情地回忆过初和盲人玛丽同室友的岁月,地球不能总围着自己转,学校安排同盲人住一起,不住,没有选择,只有自己“打碎重捏”。桦树又用电影推镜头的笔法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描绘一个西洋盲女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玛丽的感情世界和性世界。很多网友都非常欣赏桦树的文笔,殊不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过西洋电影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世界。这是不是第二个阅读点。

 

桦树的网上文章我是必看的,很多情况下不只是看,以后还要思考多日,因为我的日子过得很清静,像她的盲室友玛丽一样。桦树文中的许多段落都与我有关,可能经历太相似,这种网上文化现象学名叫“帮炒”,俗名叫“接话茬儿”,不过她最著名的一篇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写的是与中国足球名将李富胜近三十年的友情。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向读者展示了当年大院女孩子的恋爱观和想出国女学生的婚姻观,人大女学生只对球星热爱不恋爱,桦树写得很婉转,我又解释得太直接。

 

可以看出,早期的时候,黄向东和李富胜都非常喜欢桦树,黄向东远在昆明只有来北京比赛的时候才能找桦树,李富胜近水楼台就在北京周末常找桦树聊天,这俩人都是一口北京人不喜欢的东北话,可谁又知道几十年后东北话时髦起来。桦树笔下说,李富胜小时候很穷,踢球没有鞋子,但非常懂事有礼数,每次见桦树都要带些吃的,两个苹果,两个生鸡蛋,桦树偶尔也去八一队,因为运动员的伙食太诱人。中期的时候,黄向东和李富胜都成了球星,桦树还在读书,黄向东李富胜仍然上门找桦树坐在桦树的床上不愿走。同学们想看球,桦树打电话,那时的球星一找就到,还得亲自把票送上门求着去看。后期是当时的价值观在起决定作用,那时出国留学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一个球星,为了出国留学,所有的一切都可放弃,坐上981航班的人才是星。

 

我极爱足球,爱的是足球能让一个穷孩子看到希望,爱的是足球瞬息千变万化的局势。多少次看球球不进,等你上完厕所球进了;多少次看球觉得输赢已定等不到哨响匆匆离开,还没回到家里传来消息,输队变成赢队了。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看看桦树和李富胜,当李富胜电话中告诉桦树,已经不当八一工体大队长改任军博副馆长了,桦树惊讶得没有听懂;几天后桦树刚刚回到美国,又从国内传来消息,李富胜登梯挂吊灯的时候,不幸摔倒头碰地板不治身亡,桦树再次惊讶无语,这次哑然流泪了。

 

桦树出书了,语法结构像不像“小乔初嫁了”。我从五味上得到消息立即同桦树联系,表示愿意出一百美元买她的书,要求桦树先兑现支票然后再寄书。这种灵感来自同学移风中卫夫妇,这两口子有个习惯,每次旅行在外等飞机或路过街头书摊,看到朋友老师和自己喜爱作家的书都要忍不住买上几本,但书最后去了什么地方还没有来得及考证。桦树很快回信了,说看到我这么辛苦供孩子读书真不好意思收钱,而且书也不值几个钱。我没有再坚持,想尽快看到网友们日夜唱和的网上文章变成书本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书很快寄来了,署名杨劲桦,内页有一幅玉照。我翻来翻去都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章,唯有那张玉照第一次见到,是林姑娘的样子,身体瘦弱,气质优美,白皙的瓜子脸,挺立笔直的鼻梁,稍显郁悒,给人以自尊心极强之感。

 

我很快回信,是一本美丽的小书,像桦树本人一样美丽。可惜啊,我的那篇读者最多《想来想去,做人还是要做瞿秋白》与桦树对唱文章没有收进去。

 

再有,《梦回沙河》取名太艰难,想想刘司令的儿子,满脸大褶子,再看看小豆子,多年后见面第一句话,潘涌,当年不是因为你,老子早当上西城分局长了,我们该知足了。

 

                                            07/01/2010

《未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