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坛子太沉闷;来点逗的。

(2008-05-02 12:37:42) 下一个
伦敦初识


2005 年九月二十四号傍 晚从纽约起程去英国伦敦。空中飞行了五小时十分钟,
因飞机早到不能进场在空中盘旋了十五分钟。

机场比较 陈旧.走进入关大厅看到有趣的景像,放眼 望去不见欧美人种的官员,
正在想这是什么人种,忽然看到有个男人戴的帽子,确定为印度人.马上想到旧上海的印度巡捕,旧香港的印度警察.想到这就是英国扩张到印度遗留的结果.
更有趣的是检查站的台子.一个个做得就像是新闻发言人站的的台子.如此简单而且老旧.两个检查官之间申手可及,握个手倒是方便了。再看检查官清一色是女性,有一个白人女子,其余全是印度种,还都是脸色黑黑个子低矮的那种,再加上制服也是黑的,看上去一点不像是官员,倒像是家妇。

正在想着,那个白人女子向我招手,我赶紧过去,递上护照,她边翻看边问我:干什么来了?我答:没事儿,来看看。她问:看看?看什么?答:看看伦敦什么样。她问:住哪?答:Hotel.问:有地址么?答:没有。自言自语:没有地址?做思考状。我赶紧说:如果一定要地址,我查一下我的电脑。她看我要去开包拿电脑,追上一句,:有朋友接么?有啊,就在门口,我答道.看样子不要地址了. 她又问:住几天? 答: 八天.咣铛. 给我护照盖了个章,递给我,我一看可以停留六个月.够康慨的.前后大约两分钟时间.我拖着行李从两个发言台之间挤了过去.

我在想她只不过是在装腔作势,开始时是例行公事的一问.后来就帮我找个台阶下了. 我想她要不让我入境,布什就要找她谈话了.反过来她要没有地址美国人肯定不让她入境.谁让美国压英国一头呢.

说起地址,中国人有时很无奈.记得我们早年用的地址,都是,某某市,某某街,某某车间几班组.或某某科室.你要是全翻成拼音的化不光是难翻,看的人也难懂.说到这件事就来气.按照国与国之间的对等原则.寄到国外的信要写英语,那寄到中国的邮件就应该写中文才对呀.可恨这帮窃取大权的精英愣是视而不见.简直就是.

出了机场Michelle的朋友费了点周折总算是接到了我. 朋友告诉我,现在是伦敦最清静的时候,今天是星期天,又是八点多种.各种地方都不开门.旅馆也不能入住,
要到下午两点才能入住.这些要记住下次来买机票要注意时间.

转吧. 可是这会儿是美国的后半夜呀. 我等于夜游啊.我又困又乏急想找个地方先睡一觉.想也没用,只得计划一番,先转政治区,后转商业街,然后是唐人街.

窄窄的街道,看得出的尘旧,楼的高度很平均,六层左右的高度.有砖砌的有石头砌的, 发黄的说明年代久远发白的说明年代比较近.市内没有高架路,也没有高速路穿过显的更静谧.我对朋友说:我爸去美国转了几个城市,最后到了纽约,说了句话:
到了纽约才觉得到了美国. 如果我爸来英国怕是永远找不到这种感觉.

说着说着话,蓦的,车左侧出现一堵墙,砖砌的一堵薄墙,砖已发黄色,有两米来高.墙上有粗壮的铁棘黎,一根有小胳膊粗的铁管,周围焊接了很多半尺多长的铁针,间或的还有些铁丝网.我问朋友:这大街中,围着铁棘黎,像是非常之地.是监狱么?朋友的回答让我吃惊. 说是英国女王白金汉宫的围墙.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这种墙也有不作监狱围墙的.不可思意,这墙比故宫的墙可差太多了.当年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如果知道打倒她门上的英军是效忠于住在这堵墙里的女皇不知会有甚么感想.

写的好累就到这儿吧.睡了.,

9/25/05

伦敦第一日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该去旅馆了。旅馆的价格折扣后合七十多美金, 在美国算是中档。可是这家旅馆的情况使我很意外。门厅小就不说了,已经有了估计。最令我意外的是房间的安排。房间宽约两米长约五米,再隔出去一个洗浴间,走道的宽度也就剩八十公分了。过了走道靠墙立了个小柜子,上置一台九寸电视机,但是坐着,你是看不了电视了,因为太高又太近。你想想看要想看电视将是个什麽姿式。几天看下来准成长脖鹿了,房间里有个小台子,其形装和大小极像是一把大提琴从中间锯开后粘在墙上的。在圆弧的部位勉强可以放下一部手提电脑,还要是我拿那种超薄超小型的。大的肯定放不下。床不用说是又窄又短 的床啰。让我想起有一个老外贸曾经说过:欧洲的旅馆房间都很小。不知他是不是住的同一家旅馆。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放倒睡一觉吧。

起来更发现问题严重。要去洗澡,洗澡的地方是用浴帘围着,上面是一根拐弯滑道调着浴帘,下面是一个一尺半见方的凹形盆状浴池,而且不在地平面上,而是高出地面两尺左右的一个贴着很好磁砖的台子上,这怎么洗啊,站上去像是演戏是的,还不能动,一动就掉下来了.但是想想这酒店也不是开了一天。别人能洗我也能洗,进去吧,进去只能立正站着,你想想那别忸劲儿。好在是池很浅刚及脚面,否则如果池子深的话就像棵树栽在桶里了。总之,肯定是很不爽了。
想用洗手池,发现洗手池里的塞子是黑橡胶塞子,背上吊了一条细铁链,这是中国六,七十年代用的东西。久违了,只少有三十年没见过了。真是老欧洲啊,再细看比中国的有改进,在细铁链的另一头吊了一个铁配重,铁链穿过水龙头座,当你拔起塞子后在配重的作用下塞子被自动吊起来,你要用塞子时侯还要稍微拽一拽。力学原理用的好,怪不得英国出了牛顿而别的地方出不了。洗完澡出门看看,我住的这家还不算是最小的,旁边挨着都是旅店,房子没有我住的这家高,而且连门厅也小得可怜。还有打出牌子只要二十五英镑的,其房间情况可想而知。

我说旁边挨着都是旅馆,那是真挨着.不像在国内,说:这两家旅馆挨着.有可能隔一条街,也有可能隔两条街.英国不是这样,英国的房子都是连栋房,基本上是一栋一个街区,高度约六层楼高,厚度也厚,都是砖石结构,看上去很结实,厚重.一般门厅阶台比较高的都有两根柱子.房子多为旅馆,或公寓。门厅若是接着地面的就作商店,所以商店面积一般都不大.而且整个城市都是如此,整齐划一.不像中国到处在旧房改造.这种房子比起中国过去的平房或者以前的家属楼是要高大的多宏伟的多.这可能就是百十年来人们羡慕伦敦的理由.

转出两条街看到有美国的旅馆,一个是MARRIOTT , 一个是HOLIDAY IN,十分高大,这两家是在美国时常住的,尤其是HOLIDAY IN 在美国算中档偏下,七十多美元肯定住了。走上前一问要两百英镑一天,合370 美圆。住不起,我还没住过一晚上370 USD的房子哩。英镑兑美圆1:1.86 从没觉的美圆这么不值钱。看来英镑是最值钱的钱了。朋友说某个太平洋的小岛国的钱更值钱,那没用。争英镑花着才爽。我想如果一人民币兑换五英镑时,欧美人都会抢着往中国跑,就会出现倒移民问题。

这几天最恼人的问题是吃饭问题,为解决吃饭问题每天都要往SOHO 唐人街跑一趟。据说SOHO原来是酒巴和跳艳舞的地方,现在这种东西不多了,但还是很热闹。唐人街坐落其间,唐人街不大,街道走向就像是过去用的图丁的正投影,一长横一短竖,为什么不说它像丁字,因为他那一短竖没有丁字的腿长。长的横街约百米左右,两头都有个小牌坊,牌坊上书“伦敦华阜”(繁体)四个字。牌坊的下面不是空的,而是有两扇做成有一条斜边的四边形栅栏门,门安装在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刚好拦在人的胸部。那条短横街也一样部局,只是短一点只有三十米左右。街道很窄,以砖铺地,小门小户。步行其间就如同在拍电影的现场。非常TINY.像是人为景观。人倒是煦煦嚷嚷,有点像国内的步行街。老外很多,大多在此取景照相。还多次见到有老外手提大形录相设备在拍电视片。这 一点与美国不同,在美国没这么夸张。街面门市以餐馆为多,百分之百都是广东餐馆。只在华阜口外街对面看到一家挂着“北京饺子”的餐馆算是异类。阜内有三家很小的文化书店,大的可能有二十平米,小的大约十二平米左右。图书杂志以香港为主。几乎看不到有任何大陆的印纪,我当即就想在此开一家大陆色彩的文华书店。此地怎么这样闭塞。当地只出一份报,就是“星岛日报”容量跟本没法和美的“星岛日报” 相比,还奇贵,一份要一英镑。饭菜按英镑看不是很贵,大概5 镑到11镑之间。换成美圆就值银子了。阜内还有一,两家小超市,几家旅行社。就这些东东了。

到了英国才知道英国的英语与美国的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先说听道的第一个字Sir,英国人就读成了:she(舍). 再有:“垃及”美国音读:Garbage; 英国人读:
Rarbage; 一开始我在使劲判断对方到底是在说垃圾还是在讲兔子。再比如说:泰晤士河。英国人称为:River Thames. 在美国人的话就应该说成:Thames River.再比如电梯,美国人说是:Elevator; 英国人就说是:Lift; 还有我上街要想找出租得房子是找不到得。因为英国人不写:For Rent; 而是写:Shop to let; 我到现在都不知Let 在此处是何意。是Let go 么?诸如此类多不胜举。想想看当对方满口都是这样让你半懂不懂的英语时,耳朵多受累。再加上伦敦的人种混 杂成度远比美国为高。虽然说事实不一定如此,但感觉却是如此。在美国我感觉还能见到很多美国人,即使是纽约。这里放眼望去,都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拉克人,还有其他中东人,以及成群结队的韩国人,中国人也常见。很少见白种人,即便是见个白种人,听他一说话,要么是意大利口音要是西班牙口音,讲起英语来。嘟噜嘟噜的,更费劲。

说完了吃,住,语言,该说说行了。由于街道窄所以车也就小,在美国看惯了大车,到这猛一下感觉像到了第三世界。小 型车几乎占一半,有不少像国内那种“奥托”车,像个小甲壳虫似的,在国内看到有人开,甚至看到有男人开,心想,就这种车?开的起车丢不起人。没想到英国到很流行。说不定我在北京看到开这种车得人是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所以开这种车也坦然。路上跑的出租车几本都是黑色,外形极像是德国兵的钢盔,由于它TAXI的灯牌是朝前像矿工灯一样安在脑门上的,所以车顶上很光滑,顶棚是弧线的,整个车都是圆弧过度。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欧洲款的摩托车也是做成圆弧状的。中国人给它叫成龟王。难听是难听点但是形象。出租车的车门大多是向前开的,车门一开一关之间就像是看电影“上海滩”里的情竟。车内很宽畅也很高,可也面对面坐四个人。对面两个座位是收起来的。所以空间大。我认为国内应该发展这种出租车,行李可以放得多人也舒服,谁要能首先用这款出租车肯定招人,首先我肯定先选坐这种车。在伦敦招车的人可以不分路段随时随地招手停车。不像国内有些路段招车,跟作贼是的,手忙脚乱。生怕警察看见。司机也催着:快点,快点,快点
一点人的尊严都没有了。而且车可以逆向停,虽然街道窄,中间一条白线,分成两个车道,你随便停下来别人也不怪你。

伦敦也比交安全,我以经问了多人也步行了几处僻静的弄堂,(的确像弄堂不 属于街道),没人出没,而且那种皮肤的人少。不像美国,走过城市的僻静地就如同进入恐怖世界。

总之,对伦敦的印像归纳起来说。老旧,庸懒,安详,静谧。居住起来挺开心的,不像美国的城市那样喧闹。也许人生活的城市本来就因该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却被美国给误导了。

10/1/05
写下日期才想起今天是国庆日。
想起经历了沉重灾难的国家,
和为了中国强胜,为了中国不再受欺辱而披肝沥血的人们。
向所有为中国的强胜而献身的先烈和现在努力工作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