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弓笔谈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少人与事,尽在笔谈中。
个人资料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讲用会

(2008-07-19 04:08:32) 下一个


这里提到的讲用会全称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这在文革前就流行开了。

自一九五九年九月起,“庐山会议”后替下了彭大将军担任国防部长的副统帅就一直在军队系统推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六十年代中又把这一运动推向全国。由于副统帅的大力推动,全国全军上上下下涌现出一大批学习标兵讲用模范,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军队系统的雷锋,廖初江和江苏省太仓县洪泾大队的顾阿桃老妈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大家耳熟能祥,这里不多讲。这廖初江是沈阳军区某连副指导员,被誉为“学《毛著》第一人,六四年由副统帅首肯后声名大振,在全国讲用百余次。六九年伟大领袖在审批九大代表时划去自己的女儿,批准廖初江成为九大代表。顾老妈妈的经历更为传奇,她是副统帅夫人叶某参加“四清”工作队到洪泾大队蹲点时发掘培养的典型。顾老妈妈原本是一个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的农村老大妈,但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在一次讲用会上被叶某发现。后经叶某及其秘书们的倾心打造和包装,终于使顾老妈妈成为闻名全国的讲用模范政治“超女”。当时顾老妈妈的讲用稿图文并茂整版整版地占据各大报纸的版面,很多流行语都是顾老妈妈原创,如“旧社会把我们当棵草,新社会把我们当成宝”,“新社会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六六年国庆由叶某介绍顾老妈妈在天安门上受到伟大领袖的接见。六九年顾老妈妈当上九大代表,江苏省革委会常委,她还是当时主政江苏的许司令的座上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各级各类讲用会遍地开花,但模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领袖指引解决困难式:某人某日遇到某困难,正在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那是小红书中伟大领袖的某条语录。于是某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自行或依靠革命群众克服了困难,最后把成绩归功于伟大领袖。还有一类就是顾老妈妈忆苦思甜式:旧社会如何如何,新社会如何如何,然后感激伟大领袖救民于水火,最后再背一通“老三篇”。

我在中学时,学校进行阶级教育要开讲用会,当然顾老妈妈这种“大腕”是请不到的。学校从南京郊区某公社找来一位农村老大妈给我们讲用。这是一位看上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老大妈。老大妈上台先来一通忆苦思甜,然后开背“老三篇”。只见老大妈端坐在台上,口中念念有词,从《为人民服务》的开篇“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到《愚公移山》中的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再到《纪念白求恩》的结束语“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硬是把“老三篇”统统背下,准确率达95%以上。其中的警句更是一字不差。我们知道顾老妈妈有这本事,但不是亲眼所见。这位老大妈可是现场表演啊。大妈的这番表演让我坐在下面的学生汗颜。我们背背领袖语录还行,甚至背上个几十条也没问题。可这样通篇背文章我们还真没试过,特别是老三篇通通拿下,这可不是一、两天的功夫。

讲用会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活动,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那个年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讲用会”原本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但在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心里它是贬义的,成了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同义词。

在写这篇短文查资料时,古狗到零六年的一则新闻:“在‘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某某街道某某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召开了一次‘迎七一讲用会’,此次讲用会以学习交流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题,社区118名在职和离退休党员参加了会议。 … 一些老党员还以现场流利地背诵‘八荣八耻’内容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出党员同志热爱党、响应党的号召的良好品质,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风貌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心。”

什么年代了,还用这词儿,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