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弓笔谈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少人与事,尽在笔谈中。
个人资料
正文

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回国散记之卷与润

(2023-07-27 16:43:07) 下一个

不知从何时起网上蹿红了两个流行语,“卷”(或“内卷”)和“润”。

上网查了一下,谷歌说,卷是近几年来网络上比较流行一个词,英文为“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内斗、内耗的状态。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卷。

谷歌又说,“润”的汉语拼音“rùn”与英文单词“run”一样,即跑的意思。 在网民的用法中,多有跑路、开溜之意,多指移民海外。此外,由于“润”在汉语中含“使有光泽”(润色)、“利益”(利润)等意,“过得滋润”在一些地方口语中也有“过得舒适”之意,因此“润了”就有“跑去更好的地方”这一深层含义。

又询问了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AI)语言模型对话伙伴ChatGPT。

问:“什么是网络流行语‘内卷’?”

答:“在当前的语境下,网络流行语‘内卷’通常用来形容一种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状态,特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行为上,人们不断向内竞争、攀比,导致整个社会出现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常常伴随着过度工作、过度学习、过度攀比等问题,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产生了社会焦虑和压力。”

这个解释比谷歌精准。但是

问:“什么是网络流行语‘润’?”

答:“截至我知识截止日(2021年9月),关于网络流行语“润”,我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特定含义或流行用法。网络流行语通常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被大量使用的特定词汇、短语或表达方式,但这些流行语的涵义和流行程度可能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由于我无法获取实时数据,也无法浏览最新的网络流行语,所以无法提供关于“润”网络流行语的最新信息。如果‘润’在网络上成为了某种流行用语,请您向我解释一下它的背景和上下文,我会尽力帮助您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非常聪明非常狡猾,ChatGPT明显是在顾左右而言他,规避了“润”的敏感性。或者说“润”是2021年9月以后才流传开的,相信ChatGPT也许会逃避但不至于撒谎。

我不甘心,

又问:“根据最新资料,什么是网络流行语‘润’?”

答:“很抱歉,截至我的知识截止日为2021年9月,我无法提供最新的网络流行语信息,包括关于‘润’的最新含义。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使用频率通常在短时间内会不断变化,因此我无法获取到2023年的实时数据。

如果‘润’在网络上成为了某种新的流行用语,我建议您直接在社交媒体平台或网络论坛上搜索相关内容,以了解最新的含义和用法。您可以尝试在微博、知乎、贴吧、Reddit等社交平台上寻找相关信息。同时,通过与年轻人交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

好家伙,守口如瓶还把球踢了出去,厉害了ChatGPT!

在上海期间接触到两个家庭,从上海回南京途经无锡又接触到另外两个家庭,这四家都有孩子在读高中,交谈中多次听他们说“卷”这个字。他们已经或正在考虑让孩子出国留学,算是不同程度上的“润”。

家庭A。家庭A中有个读高三的女儿,爸爸是上海某名校教授,妈妈做行政工作。回国前,我和孩子的爸爸通过话,得知他的女儿被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录取,5月底将去加拿大读书。这个消息有一点意外,因为几年前我们回国跟孩子的父母聊起孩子将来的教育时,他们十分肯定他们不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更不用说出国读本科。因为他们感觉他们在上海工作多年,积累下了一定的财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孩子即使上不了什么好大学也可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们不想让孩子远走高飞吃太多的苦。

孩子的妈妈说起他们在决定让女儿出国留学时的纠结和焦虑,他们是在留学报名截止日的前两天才做出决定,她说女儿其实比他们更纠结更焦虑。女儿就读于她爸爸所在学校的附中,这个学校的高中部是上海最著名的四所高中之一,每年有多人考上北清交复(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和复旦)。这个高中的学生大多能考上985和211或是出国留学,985和211是两个高等学校建设工程的简称,国内现有211大学116所,其中的重中之重985大学有39所。出国读本科对家长和孩子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时孩子年龄尚小不够成熟,加上出国留学费用不菲。家庭A决定让孩子出国留学,相信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上海期间我们两次见到这个女孩,她看上去平静快乐,积极准备出国。女孩去了加拿大后很快适应了那儿的学习生活环境。前几天看到女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一组照片,环境很优美,女孩很开心。

家庭B。家庭B中有个读高二的女儿,爸爸在外企上班,妈妈做行政工作。女孩就读于一所著名附中的分校,这个分校距他们家很远,必须住在学校附近。学校提供的宿舍倒是很便宜,500多元一学期,但宿舍条件很差,而且一个女孩住在那里怕不安全。除了学校宿舍外学生家长们还有两个选择,租学区房或住酒店,这个学校周围的学区房条件也很差所以许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住酒店。住酒店一天的费用是30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是小1万,还要加上伙食。

 家庭B的这个女孩从高一起就在这所附中分校就读,到现在已快两年了。妈妈每天要去酒店陪孩子,帮着做做饭洗洗衣服,她晚上一般都要赶回自己的住处为的是避开大都市早上拥挤的交通流,这对在机关里担任一定职务的妈妈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家庭B还没决定女儿明年是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他们说,看吧,不行就走她姐姐这条路,家庭A中的女孩是这个女孩的表姐。

据了解,上海的顶尖的几所高中都和国外的高等院校保持着合作关系,这给国内的高中生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从上海返回南京途中,我们经停无锡,接触到家庭C和家庭D。

家庭C中有个读高一的男孩,爸爸是一个道路桥梁工程师,妈妈在一所大专学校教书。男孩读过不少书,很有思想。去年我和他有过一次通话,他开口就问美国的民主制度和英国的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同,还真把我问住了。

在饭桌上男孩又问,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调查报告一大堆,为什么找不到凶手,我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太太在一旁指着我打趣说,你问的这个问题他的小本本上没有,众人大笑,看来大家都知道“小本本”这个梗。

从男孩的谈话中我发现他对国外的消息很清楚,我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他回答“翻墙”,并说“我们同学都翻”。我有点吃惊,不是说国内这方面控制得很紧吗。男孩的言论十分“大胆”,我提醒他在外面说话要小心些,男孩的妈妈说,他知道,他很注意。隔天在无锡鼋头渚去太湖仙岛的渡船上我和孩子的父母谈到疫情期间的种种不幸,男孩一次次提醒我们声音轻些声音轻些。

将来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家庭C意见一致,但对在什么阶段送孩子出去有一些分歧。孩子想高中毕业就出国学习,爸爸认为孩子应在国内读大学,弄清楚要干什么了再出国学习。孩子的妈妈说她们学校里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很普遍,老师们在一起经常交流这方面的信息。

家庭D中有个读高一的女孩,爸爸是一个公务员,妈妈在一家外企工作。这位妈妈常年在美国工作,见多识广精明能干。这家的女孩走的是“国际路线”,就是孩子初一时就送去国际学校就读。据了解,国内的大中城市都有些为外籍和海归人士设立的国际学校,这些学校完全和国外学校的教学同步。国际学校也招收国内学生,尽管学费很贵,但有些家长仍愿意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这样可以避开国内的高考,直接送孩子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以上这4个家庭算是中产阶层,在这个阶层中,把适龄的孩子送出国留学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现象,我这里的样本尽管很小,但反映出这个趋势。

出现这个现象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

  •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国留学热长盛不衰;
  • 国内的中产阶层家庭重视教育,并且他们能够负担孩子昂贵的出国留学费用;
  • 国内的高考竞争日益激烈越卷越凶,最近出现的西安中考回流生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 国内的青年人失业率高启,家长不看好孩子的就业前景。官宣今年6月中国16到24岁青年的失业率为21.3%,而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丹丹计算出,今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最大值达到了46.5%;
  •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恐现萧条,家长让孩子出国留学以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卷”还是“润”?令人焦虑的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stillsingle 回复 悄悄话 ”润“就是Run.
stillsingle 回复 悄悄话 "住酒店一天的费用是300多元", 一个月下来就是小1万了。一年下来就是1万多美刀吧。
ahniu 回复 悄悄话 投奔自由,简单。
老弓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这里有笔误,应当是“一个月下来就是小1万”。这个家庭年入百万,这还是小钱,将来送孩子出国,还要2、3百万。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住酒店一天的费用是300多元,一年下来就是小1万,还要加上伙食。” - 还没有听说过这样住校的,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