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病从口入”系列2:食物与癌

(2008-05-04 19:13:33) 下一个

百草园          与食物有关的几种重要致癌成份     园丁

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癌症,据统计占癌症发病率的三分之一以上。

食物本身很少引起癌症,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食物烹调、腌制、加工、储存不当或污染所致。

肉、禽、鱼类以及其他食物高温煎、炸、烧、烤或烟熏,其中的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分解,可以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类叫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其中十多种都有致癌作用,最著名的是苯并芘Benzopyrene.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人就知道:扫烟囱工人容易得阴囊癌,后来查出元凶就是苯并芘。抽烟、木柴烟、煤焦油烟、柴油引擎排气含苯并芘。抽烟吸入苯并芘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谷类食物含蛋白质,烧焦也可生成苯并芘,近来研究报道,烤面包Toast中的苯并芘含量远高于以前认知。

蔬果谷类可因工业废气而不同程度地污染苯并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苯并芘定为2A类致癌物:有证据显示对人类致癌,有足够证据显示对实验动物致癌。

不论吸入、吃进、或皮肤污染苯并芘都可以引起基因组突变,导致肺癌、胃癌、皮肤癌等。

 近年来,又发现肉、禽、鱼类于高温时,其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肌酸可分解产生另一类致癌物质: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其中有MeIQ, MeIQx, IQ, PhIP.杂环胺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基因组突变而发生多种癌症,也发现与人的胃、直肠、结肠、胰、乳腺癌有统计学的相关Association.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57年研究比较一组胃癌病人与无胃癌常人的饮食习惯,发现惯吃熟透(well-done)牛排的人比吃刚熟(rare)牛排的人,得胃癌的危险高三倍。

有趣的是:有报道(Science News, 1994,等)肉、禽、鱼烧烤前如放入微波炉予热23分钟,可以大大减少杂环胺的致癌性(但未见报道于苯并芘如何?)。此外,加少量淀粉,或用醋、酒调制肉类后再烧烤,或添加蔬果汁,都可以减少杂环胺的产生,或降低其致基因突变毒性。用含氯自来水(未报道氟化自来水)冲洗,杂环胺类会迅速降解。

奶、旦、或豆付不含肌蛋白和肌酸,高温不产生杂环胺类。

 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经高温处理的马铃薯片、炸薯条含高量的丙烯酰胺Acrylamine 它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基因组突变而发生多种腺体的癌症,并发现与人的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相关。烤面包Toast或其他高温处理过的含糖和蛋白质的淀粉类食物也有丙烯酰胺,但水煮或微波不致产生。

IARC将丙稀酰胺定为2A类致癌物(与苯并芘同级)。

 腌制火腿、香肠常加的“硝”,主要是硝酸盐Nitrates亚硝酸盐Nitrites, 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肉毒杆菌毒素的产生。但另一方面,硝酸盐可以慢慢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高温、烟熏或在人体胃酸作用下,会与氨基酸结合成亚硝(酸)胺Nitrosamine. 这类物质可引起基因组突变而导致胃、肠、胰、肝及膀胱等癌症。它也是吸烟者得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广东一带高发病的鼻咽癌,已被证实与咸鱼中的亚硝胺有关,并且年龄越轻,吃咸鱼越多,发病率就越高。此外,鱼露、虾酱、咸旦、奶酪、啤酒,以及高温煎炒食物,腌制蔬菜,霉变食物,过夜菜或茶,也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有趣的是:新腌渍的蔬菜,绿叶中所含的硝酸盐大量转变为亚硝酸盐,但是随后逐渐消失,十多天后就几乎没有了。大蒜、维生素C可阻止亚硝胺的生成。

亚硝胺可以经胎盘和乳汁传给胎、婴儿。

IARC没有把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列入致癌物,但是咸鱼被列为第一类Group 1 carcinogens

 另一个著名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Aflatoxin, 是由污染食物的黄曲霉菌产生,广泛存在米、麦、玉米、豆类、花生、杏仁、核桃、腰果、开心果、油菜籽、葵瓜子、棉籽、以及八角、茴香、椒、姜类,又可以通过污染饲料传到肉、禽、鱼。

黄曲霉素可诱发基因组突变导致肝、胃、肠、乳腺、卵巢、肾的癌症及骨肉瘤。与乙型肝炎病毒配合引发肝癌,是亚洲人肝癌发病率高的主因。

IARC将黄曲霉素定为第一类Group 1致癌物。

黄曲霉素在平常蒸、煮中不被破坏。胡萝卜、芹菜、西芹可降低其致癌性。除致癌外,黄曲霉素也是很强的毒素,一次吃进大量会引起急性中毒。

附带说一句:烂姜除了含有黄曲霉素外,还可以有黄樟素,也是毒物和致癌物质。

 食物污染如狄奥辛Dioxin、聚氯二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甲醛(福尔马林)Formaldehyde,以及各种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食物防腐剂、添加剂、香料、色素等等,含量超标既可是毒素,也可能致癌。这类化学物质还在不断被发明制造和被发现有害,所以有人说,工业制造越来越多的癌症,似乎不无道理。

已有不少研究报道:有些塑料食盒或保鲜膜,于微波炉加热时会释出有毒或致癌的化学物质而渗入食物中。因此最好改用陶瓷或玻璃容器。

 环境卫生、体质强弱、饮食习惯、情绪压力都可与食物致癌相互影响。例如酗酒伤肝,加上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变,或感染寄生虫华支睾,这时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幽门螺菌H. pylori感染引起胃酸过多,吃进的亚硝酸盐加速转变为亚硝胺而致癌。又如高脂、低纤,多吃红肉,或长期缺乏维生素AB2、叶 酸、CE, 或食物缺碘、锌、镁、锰、钼等,影响身体的抗氧化作用、酶系活动、免疫系统,都会助成食物致癌和减弱人体抗癌能力。

 食物致癌作用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目前已知很多种癌都有遗传上的基因缺陷,在一定条件如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基因缺陷得以表达而形成癌。

 上面谈了很多食物致癌,简直要“谈癌色变”。“哪我们还能吃什麽?”

其实,食物或其他因素致癌,只是有此可能性,却是很不容易,且是长期过程。致癌因素必须够强、够量、持续,“日久天长”,才能引起DNA受损,基因组突变而生成癌。此外身体本身有很多防癌、抗癌机制,包括分解、清除致癌物质,消灭刚生成的癌细胞(事实上,人体经常有癌细胞生成,但也不断地被消灭),就连DNA受到破坏,DNA也有自身修复能力。事实上,这些机制也是多数人都不得癌的原因。

 正确的饮食习惯,尽可能避免有害物质,是防癌、抗癌的有效措施。平衡饮食,不偏食,各种食物轮流吃,不仅使得食物中的致癌成份不易累积,并且可以保证营养成份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不致缺乏,身体免疫抗癌能力加强。即使有遗传基因缺陷,也可能抑制其表达,使癌无法形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