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胡 乱 讲

历史学生 大学行走 文学参议 业余收藏
正文

小牛的农村生活 13: 捉鱼 (2)

(2005-02-26 15:24:07) 下一个

小牛的农村生活 13 捉鱼 2

 

 

多年以前看冯梦龙,对于老龟烹不烂, 遗祸及枯桑这句话, 总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道理。

鱼是基本上大家都爱吃的。秋风起,思鲈鱼的典故,不禁让人悠然。那时的社会,那时的人情,兴起而来,性尽而去, 何等的洒脱。 为了几尾鲈鱼,便丢下乌纱,弃官而去, 这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 诸位要说社会在进步,小牛打死也不应答,就比比这个潇洒的哥哥吧。这种人生态度,现代的社会是稀缺动物了, 好比在留学生中找一个决计不拿绿卡的。

当然,吃鲈鱼也非易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可见,洒脱的背后,还是有人替你付出代价的。 当然,有人付比自己付要好。

 

鲈鱼的美,恐怕唯有鲥鱼的鲜可以并论。鲥鱼每年洄游于东海和长江,钱塘江之间。春夏的时候,回到淡水中产卵。小牛闻鲥鱼久矣,向往之心,不绝于屡,可惜,至今未得一见。 传说鲥鱼白鳞,细嫩无比。 当年扬州盐商,便有一法尝鲜。 一叶扁舟,两个渔夫,一个大厨,一提轻笼火炉, 炉上一锅,锅中不知何汤。 待渔夫捕上鲥鱼, 大厨便就近下锅,精心烹制。两渔夫顿作船夫,火速划向岸边楼阁。 扁舟如轻灵的鲥鱼, 熟练地拢岸,大厨提起火炉,快步疾走, 登上楼阁画廊, 奉鲥鱼于餐前, 众人便大快朵颐。 图个新鲜,有个讲究而已。 大厨告诫:鲥鱼万万不可去鳞!!万万不可!

这等高贵的鱼,小牛自然无缘与之唇舌相亲了。 不过,江南一般的河鱼,在小牛五脏庙里安家落户的多得去了, 可谓得其所哉。青草鲢鳙,所谓四大家鱼,是江南常有的饲养的鱼类。 青鱼和鳙鱼, 小学自然常识的课本上见过,说不出道道。 草鱼, 鲢鱼,闭着眼睛也能摸出来。 其他常见的还有跳龙门的鲤鱼, 鲫鱼,扁鱼,乌鱼,黄刺鱼(黄剌丁),以及其他不知学名的鱼类。鲫鱼刺多, 是我的最爱之一。所谓冬鲫(鱼)夏鲤(鱼), 意思是,冬天吃鲫鱼,夏天吃鲤鱼。草鱼,一般我们是不买的,因为吃草,水分太大,所以不合算。

小时候,爸爸考我,问,船上的渔民,做好了鱼,第一筷子会挑哪个部位?小牛回答得不对, 顺便考考大家.

正确的答案是,他们肯定会挟腹鳍部位的那一块肉, 因为最嫩最鲜。现在看来,也许当年大家缺油, 所以喜欢那一块。 不过,总而言之,腹鳍那一块和腹部的鱼肉是最好吃的,当然,还有嘴部,和腮旁的。 小牛一贯把这几块肉叫活肉, 其他叫死肉。

上一次说了小牛天纵神武,英明睿智,果断地捉住了生平的第一条大鱼。这回说说小牛的钓鱼经历。 那时候,钓鱼也是小孩子的玩意,不像后来,成为全民运动。 为啥? 大人都是人民公社社员,被土地圈着, 没有闲工夫。只有小孩,没事闹着玩。 所以说是钓鱼,其实就是瞎玩。 先说怎么做鱼竿。

简单。砍一根竹子。 粗细长短看个人喜欢。去掉枝叶,记着,要小心地从根部往枝干方向削掉竹枝,防止伤了竹竿,损害了鱼杆的韧性。有时候在竹节处还用稻草生火烤了一下, 也是增加韧性的道理。

鱼线,鱼钩,那是要买的。有的时候有货担进村,听见拨浪鼓声,或者货郎叫喊声,小孩就从墙缝里拿出鸡毛鸭毛猪毛,还有牙膏皮,卖给货担,或者换塘,或者换炮(爆竹),或者换一些小玩意,如鱼线,鱼钩。过年的时候,换炮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让小孩激动的。经常听见货郎叫喊:拉拉炮,拉拉炮,一份洋厘拉一炮;或者,一份洋厘拉三炮。

有了鱼杆,鱼钩,鱼线, 剩下的自备,如牙膏皮底端剪下制成的鱼坠,鸭毛或鹅毛制成的浮标。 要是没有预备的,临时追得鸭鹅上窜下跳。 这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东风是啥? 蚯蚓! 挖蚯蚓去!这个小孩一般也早有成算了。 什么地方有蚯蚓, 心头有数。比如小牛,家门前的屋檐下的小沟,土黑黑的, 湿湿的,又是倒垃圾的地方,所以,是蚯蚓的仓库。拿个小锄头,捎个玻璃罐,挖! 挑颜色鲜艳的,不粗不细的,捡起放到罐子里。 说实话,蚯蚓不是那么可爱的动物,小牛虽然在农村长大,也不很喜欢,但为了钓鱼,总得作出一点牺牲。

这就齐全了。 三两个孩子就出发了。

前面说过,有的鱼是素食主义者,如草鱼, 只吃草, 所以你要是能钓上草鱼来, 那也是奇观了, 小牛除了惊奇赞叹, 别无他言。 大多数鱼食杂食动物, 都可以钓上来。 顺便插一句, 钓鱼一般都是从嘴里提上来的, 所以用诱饵也。 我哥哥有一次从尾巴钓上来一条鲢鱼,那也是纯属侥幸。可能一甩鱼竿,鱼钩扎住了那个幸运儿,结果被我哥哥倒提了上来。

小牛有限的几次钓鱼经历,大都是在小学时候。记得有一次,是在村前田畈里的一个池塘。 如果诸位看官记得清楚,那个塘淹死了小牛的捞水草的邻居。 池塘其实很小,但是据大人说, 塘壁很陡,失足之后, 直落塘底。 那次钓鱼,好像是在一个下午。也是两三个小孩,另外还有两个老头。老头是职业钓鱼的,是吃商品粮退休的老头,闲着没事, 每天提着小板凳,做功课, 消磨时光。一般的池塘是生产队养鱼的, 当然不允许旁人钓鱼,小孩瞎闹可以,大人不行。所以他们只能到这些田畈里的小池塘,或者江里, 有时一大早,有时午后。我们小孩钓鱼,总是在下午。

那天也奇怪,真和相声里说的那样, 赶上那拨了。 小牛的鱼钩下去后,眨眼就咬钩了, 接着往水底拖,小牛便甩鱼竿, 扑灵灵的一条小鲫鱼提了上来。一把抓住,退出鱼钩,接着上好蚯蚓,又是一挥杆, 直落水面。没等眨眼, 又咬钩了,浮标猛地往水里又是一扎,说时迟那时快,小牛手腕一抖, 鱼杆绷紧,鱼线拉直, 一弹,一条白哗哗地鲫鱼又上来做客了。旁边的小孩啧啧叫奇,老头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几次,这拨鲫鱼终于潜流而下了。那一次,好像有5-6 条小鲫鱼,巴掌略小,回家以后,最后也扔了。

钓鱼说实话,烦上鱼饵,一般也就是蚯蚓。要是用猪肝,那准是准备钓鳖的。 那也是大人的玩意,小孩钓鱼的时候也常说,这钓什么, 那钓什么, 其实也是说说而已,谁都没有亲见, 何况实践! 有时半天没动静,便提上钩来看看,看上几次,蚯蚓也就没有了。所以要上新饵。挑出一条蚯蚓, 一掐两段,放在掌心,蚯蚓还是蠕动不已, 不好动作,于是双掌一鼓,啪地一声,击出连周伯通也不会的空明掌的第一招,不是双峰灌耳, 而是一拍即合,把蚯蚓震晕了,然后小心地把鱼钩从蚯蚓的肠子里穿过。 有的时候,在下水之前, 还呸地吐了口口水在蚯蚓上面,这是小孩钓鱼的不传之秘,人人都会,传说鱼儿喜欢这一口。

 

有时候钓鱼的时候,也顺便抓几把米放在衣袋里。选好地方后,把米洒入水中, 希望吸引鱼儿前来野餐, 增加人气。说半天,其实小牛的钓鱼生涯从来没有怎么辉煌过,钓鱼的次数也不多。唯有一次印象是深刻的,虽然是空手而归。那一次,是到大队里的那个大鱼塘,选了机埠旁边。 机埠就是抽水的地方,干旱了,就把江里的水抽进来灌溉。我们去那,是因为那里有树荫。

有四五个孩子吧,我哥在不在其不清楚了,我表哥在,就是我大姑父的孩子,有点龅牙。 大家说说笑笑下了钩。间或有鱼咬钩,可是没什么收获。小牛正在说话之间,突然表哥提醒我,有鱼。 回头一看,果然咬钩了,浮标往水里走。提了一下,提不动。换了表哥,稍一使劲,线掉了。 慨叹了一番,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是什么玩意,最后觉得十有八九是老鳖。首先,咬钩的时候不是往水里猛拖,而是慢慢地走。其次, 怎么提不起来, 要是大鱼, 早就闹个天翻地覆了,不会这样沉稳恬静。

上中学以后,基本没钓过鱼了, 直到到了波士顿,托别人的福,钓了一回 ,也是赶上那一拨了,可惜没人烙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