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乱 讲

历史学生 大学行走 文学参议 业余收藏
正文

周恩来的海外生涯(7)

(2004-10-26 12:17:28) 下一个
                                  第七章 环球十万里

一、“对我来讲,周恩来是我的兄弟”

  日内瓦会议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局面,万隆会议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是显著提高。
1955年,我国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4000多位外宾,比1954年增加了60%以上;我国也派
出了3000多名代表到30多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截至1956年上半年,我国与26个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亚洲邻国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巨大发展。万隆会议后,先后来我国访问
的友好邻邦领导人有:印尼总理沙斯特约阿米佐约、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柬埔寨亲
王西哈努克、老挝首相富马、尼泊尔首相阿查里雅、印尼总统苏加诺、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
底、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
  与各国领导人的接触,对加强了解、增进友谊是十分重要的。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
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是加强各国之间的了解
、信任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这在中国同许多国家的接触中已经得到
了充分的证明,今后准备更广泛地进行接触。党的八大闭幕之后,我国政府决定接受越南、
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和阿富汗等国领导人的邀请,派遣周恩来总理前往
这些国家进行友好访问。
  1956年11月17日上午8时40分,周恩来乘专机离开北京,对南亚诸国进行友好访问。随
同出访的有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彦、新闻司司
长龚澎等。
  出访的第一站是越南民主共和国,这是对1955年6、7月间胡志明主席访华的回访,这也
是周恩来第一次访问越南。
  越南民主共和国自1954年恢复和平以来,经济恢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日内瓦
协议遭到破坏,南北继续处于分裂状态,加上经济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北方的财政经济
状况十分不好。
  与此同时,英法侵略埃及和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发生,使越南党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十分
关注。11月12日,越南劳动党中央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趁周恩来访问河内的机会,我党
中央政治局拟请他就下列问题提供意见:一、对目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及展望;二、为实施日
内瓦协议而斗争的工作任务;三、越南目前的财政经济状况与今后财政经济工作的任务。”
  11月18日上午10时,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河内,受到了范文同总理和越南国
民大会主席、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孙德胜等人的欢迎。在范文同的陪同下,周恩来
乘车前往主席府,胡志明亲自在台阶上等候欢迎。
  从19日至21日,周恩来在越南政府领导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河内百科大学、少年儿童俱
乐部、还剑湖、二征王庙、统一火柴厂、嘉林火车修理厂、中华中学等,并出席了河内市行
政委员会的欢迎大会和宴会,访问了越中友协。中华中学是孙中山先生50年前在越南宣传革
命时创办的。周恩来勉励在越南的华侨学生要好好学习越南人民的长处,并强调华侨的教育
既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也要联系侨居国的实际。
  访越期间,周恩来与胡志明、范文同等领导人作了多次会谈。
  关于会谈情况,周恩来在离开河内前夕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他说:“我们把离京前在
中央谈的意见都谈了。我们谈到了目前国际局势、批判斯大林问题、兄弟国家的关系、中越
两党和两国的关系,还谈了中国党近几年所办的几件大事和中国从这些工作中取得了经验、
教训。我们特别强调了中国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
程中,根据列宁主义的原则,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纠正错误的长期性。”
  越南领导人诚恳地请求周恩来谈一谈他对越南国内工作的意见。周恩来便提出几点参考
性的看法。他说:南北统一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通过自由普选南北统一的问题,可以作为一
个政治斗争口号,但不是行动的步骤。北方是人民民主的基地,必须大力巩固北方,才能争
取南方,统一越南。周恩来指出,土地改革的成绩要肯定,有错误是难免的,纠偏不能抛弃
正确的东西。这样自己才不会处于被动,使群众失去信心。
  当时,越南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出现了财政赤字大、物价上涨、市场不稳的情况。针
对这种形势,周恩来指出财政问题的关键是增产、发展国营商业、加强市场管理。越南领导
人虚心听取了周恩来的意见,并要求中国留在越南的财经专家继续留下来帮助工作。周恩来
对此表示同意,但他强调,中国专家提出的意见只能供越南同志参考,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
应该由越南同志自己决定。
  尽管中越两党、两国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但周恩来仍十分注意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
人,注意尊重越南同志的思想看法和民族感情。
  11月18日,到达河内的当天,周恩来在范文同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指出:中越两国关
系是牢固地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国人民始终把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团结,
看作自己崇高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又对胡志明说:毛泽东主席时常说中国的封建统治阶
级侵略过越南,我们应该向越南人民表示歉意。
  11月20日,周恩来参观了二征王庙,凭吊1900年前抵抗汉朝侵略者的越南女王征侧、征
贰,并向两位越南民族的女英雄塑像献了花。当晚,他在中国驻越大使罗贵波举行的招待会
上宣布:我们愿意提出保证,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将永远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
对大国沙文主义,象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在国际交往方面,“坚决、干净、全部地消灭
大国主义。”
  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保证,以及他在与越南方面交往时表现出的谦虚谨慎的态
度,使越南同志深受感动。
  11月21日晚,胡志明主席举行国宴招待周恩来一行。胡志明和周恩来是老朋友,也是老
战友。胡志明出生于1890年,比周恩来年长8岁,是老大哥。两人相识于法国,当时胡志明
叫阮爱国,是法国共产党的首批党员之一,比较早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曾介绍赵世炎、陈
延年、陈乔年、王若飞、肖三五人加入法共。因而,早在20年代初,胡志明和周恩来就在大
洋彼岸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周恩来和胡志明作为中越两党的领袖,不论是私交还是公谊,
堪称模范。
  在宴会上,胡志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情称赞越中两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他说
:“我对中国总理这次访问越南,带来了中国人民亲切的友谊感到非常高兴。”“三十多年
来,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越中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善邻关系得到了发展,总理的访问使这
种关系更加亲密起来。”
  在讲话中,胡志明借用了一位越南朋友说的话来表达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感情。
他说:“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干部说,在听到周恩来总理来到越南作友好访问的时候,联想到
中国人民不断给予越南人民的援助和支持,联想到在越南帮助我们的中国同志,有的已经付
出了他们的生命。我们是英雄的民族,而又能得到这样的好兄弟,这就使我们更加相信,在
前进的道路上,不管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加以克服。”胡志明还满怀深情地回忆
说:“对我来讲,周恩来是我的兄弟。我们曾经在一起共甘苦,一起做革命工作。他是我三
十多年来的亲密的战友。”
  周恩来致了答词,感谢胡志明的热情讲话。他说:“胡主席对我们这次访问的估价,实
际上是对中国人民的估价,对中国人民的友好表示。我愿把这种亲密的友谊带回去转达给中
国人民。”“胡主席刚才提到我个人在三十多年前就认识了他。是的,34年前,我在巴黎认
识了胡主席。他是当时我的引路人。他当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我那时候还
刚刚加入共产党。他是我的老大哥。”周恩来还说:“三十多年来,我也从胡主席的经历看
到了越南人民所走过的道路,看到了越南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认识胡志明主席的
三十多年中,他的生活永远是如此简单朴素,他的样子、精神和生活方式都没有改变。在这
次访问中,我也看到了越南人民象胡志明这样的优良作风。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正
在继续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这一点,我们从胡主席和越南人民身上得到很好的学习。任何
民族不分大小,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在离别的前夕,我愿感谢各位。我们这次没有白来,
我们已经从你们的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学到许多东西。我们将把它当作高贵的礼物
带回给中国人民。”
  11月22日,周恩来和范文同在胡志明主席府在联合公报上签了字,然后乘飞机去柬埔寨
访问。
  1960年5月9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对越南再次进行友好访问,因为天气不好
,飞机无法在河内机场降落,只得改在胡志明的家乡义安省省会义安市机场降落。5月10日
下午,周恩来从义安市飞抵河内嘉林机场。在越南政府领导人的陪同下,周恩来乘敞篷汽车
从机场到主席府,沿途十万群众夹道欢迎。
  汽车开到主席府前,只见胡志明早已在那里等候。不等周恩来走下汽车,胡志明便迎上
前去,两人热烈握手拥抱。周恩来高兴地说:“我们是特地赶来向胡主席祝贺七十大寿的。
”胡志明则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感到了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的友谊,报之以热烈的鼓掌。胡志明一手拉着周恩来,一手拉着陈毅,走到高处,向大家挥
手致意。
  在宾馆稍事休息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便拜会了胡志明。胡志明亲切地说:“你
们跑了好几个国家(指周恩来、陈毅刚结束对缅甸、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访问),路上
辛苦了。要好好休息一下。到了这里就是回到了自己家里。我到了中国也象回到了自己的家
里一样,大家都不要客气。”周恩来爽朗地笑了,说:“是的,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周恩来一行同越南劳动党代表团进行了三次会谈,并参观了中国帮助援建的升龙卷烟厂
、金星橡胶厂和河内肥皂厂。
  5月13日清晨,河内八万群众在巴亭广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迎周恩来的到来。周恩
来在大会上讲了话,盛赞中越人民的友谊,表示坚决支持越南统一祖国的斗争。
  接着,胡志明也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说:“这些天来,我们有两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
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越南,给我们带来了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友谊。第二
件喜事是我们胜利地进行国会选举。”胡志明又说:“中国用两年的时间提前完成了五年计
划的主要产品指标。苏联宏伟的七年计划正在胜利执行。朝鲜也完成了五年计划。我们应该
向中国、苏联、朝鲜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学习,学习他们的榜样,加快我们的社会
主义建设。”胡志明还风趣地向与会群众介绍说:“趁这个机会,伯伯(胡志明自称)把一个
秘密说出来,周恩来总理是我的老熟人,我们相识的至今四十年啦!”
  说相识四十年略有夸张,实际是38年。1963年10月初,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越南《人民
报》代表团时,曾深情地回忆起1922年他在巴黎地下铁道第一次见到胡志明的情形。周恩来
说,当时胡志明主席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5月13日中午,周恩来在驻河内大使馆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既答谢以胡志明为首的越
南党政代表团,又庆祝胡志明的七十寿辰。胡志明身着越南人最爱穿的棕色衣服,脚蹬一双
“抗战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参加了宴会。
  宴会上,周恩来与胡志明频频举杯,一边是真情祝贺胡志明的七十寿辰,祝贺他青春常
在,一边是诚意为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健康干标。宴会上洋溢着同志加兄弟
般的情谊,元帅诗人陈毅即席吟诵了献给胡志明的祝寿诗:
  世纪之初阮爱国,
  而今建设新越南。
  红河流水永不绝,
  祝公再寿七十年。
  前日义安访故居,
  今日河内摆寿筵。
  国际老辈今余几,
  风流人物首亚南。
  地下工作多艰苦,
  游击战争排万难。
  服务人民心如铁,
  群众爱戴似圣贤。
  中越相依如唇齿,
  后方前线互支援。
  一柱南天欣顽健,
  英雄肝胆福寿全。
  胡志明晚年身体状况不好。1969年春,他的病情加重,根据他本人的愿望和越南劳动党
的要求,中国方面派出了一流的医疗小组,周恩来亲自挑选为胡志明治病的医务人员,亲自
过问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医疗组由心脏病专家张孝、中医专家孙震环、心脏病专家黄挽等
著名医生组成,在胡志明逝世的讣告中,越共中央称之为“一个有资格的和经验丰富的教授
和医生组成的小组”。
  在这之前,中国方面也经常应越共的要求,派遣医生去河内为胡志明治病。为了保密,
在联系中称胡志明为“丁老”。每次医疗组出发前,周恩来在百忙中总是接见他们,一再叮
嘱要密切配合越南医生,积极提出治疗方案,精心做好治疗工作。
  当中国医疗小组到达河内时,胡志明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立即给周恩来发电报说:“医
生已到。请你报告毛主席,从昨天到今天,我的病情相对稳定。请同志们放心。”
  经过中越医务人员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到6月初,胡志明的病情明显好转,医疗组便回
国休整。临行前,胡志明委托医务人员,从北京返回河内时,顺便捎上两只北京烤鸭。
  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有关人员指示,一定要满足胡志明主席的这一要求。但6月正值
暑天,气温较高,烤鸭的保藏和携带有困难。周恩来建议请教外贸部门的同志。
  在医务人员返回越南的前一天,周恩来特地让人民大会堂的厨师为胡志明精心制作了两
只烤鸭,并用干冰作冷藏材料,把烤鸭包装好带到河内。
  6月30日傍晚,医务人员把烤鸭送到了主席府。胡志明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当他得
知这是周恩来送给他的,胡志明更加高兴,吩咐工作人员,今天不吃,留到明天,请大使同
志一起吃。
  次日,中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应邀来到主席府。胡志明高兴地说:“我请你们一起吃周
总理送来的北京烤鸭,这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8周年。”巧得很,这天正是7月1日。
  因为胡志明身体好转,精神不错,食欲良好,体重也有增加,医疗小组准备撤回。8月1
5日,胡志明突患感冒,王幼平立即决定,医疗小组推迟撤回。
  8月23日晚,胡志明病危,心脏病和支气管炎突然加重,嗓子里的痰咳不出来,憋得喘
不过气,出现了休克。8月24日8时许,越南劳动党中央书记处书记黎文良在主席府紧急约见
中国大使王幼平,通报了胡志明的病情,要求中国党增派医生。
  24小时后,中国派专机送来了第二个医疗组,他们是李邦琦、王叔成、岳美中大夫和护
士王西明。胡志明同医务人员一一握手,深情地说:“我过去一直在中国治病和疗养,住了
很长时间。我很希望你们来。如果可能的话,我很想再到中国去。”8月25日上午11时,黎
文良又约见了王幼平,转交了胡志明给周恩来的电报,大意是医生已到,请报告毛主席放心。
  与此同时,由陶寿洪、胡旭东、高日新、刘占利、孔繁英组成的中国的第三个医疗组又
直飞河内。
  8月27日,胡志明病情继续恶化。中国医疗小组主张给他输液。但这个意见却使越南领
导人为难了,他们一是怕病人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输液会发生意外,二是因为胡志明一生虽
然历经枪林弹雨,但却有一个毛病,怕打针。最后,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在病榻之侧召开会议
通过了输液的决定。
  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护士孔繁英。孔繁英正要进针,胡志明突然睁开眼睛,问她叫什么名
字,为什么拿针,还亲切地与她开玩笑。孔繁英一面笑着答话,一面趁势扎针。胡志明一皱
眉,成功了。
  8月31日,中共中央又派了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大夫,并由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梁枫陪
同,乘专机到河内送急救药品。出发前,周恩来指示他们当天返回,晚上他要听取汇报。
  9月1日晚,胡志明的病情急转直下,生命重危,医疗组全力以赴,与大使馆失去联络。
王幼平心急如焚,却又不能亲去自探视,因为周恩来曾电嘱过他,在胡志明主席病危期间,
未经越方安排不要前去探视。
  9月2日凌晨6时,王幼平紧急约见黎文良,中国又增派了一个急救组,专机已从北京起
飞,约于9时抵达河内。王幼平回到大使馆不久,接到医疗组翻译张德维从主席府打来的电
话。张德维只说了一句,“不行了,医疗组不要来了。”大使馆便将这一噩耗报告中央,已
飞越中越边境的医疗急救组便返回南宁。
  9月4日下午,周恩来在同越南领导人会谈时,提到了这件事:“31日,我们派吴大夫和
梁枫同志来送药品和了解胡主席的病情,叫他们当晚赶回北京汇报,因天气关系,他们1日
晨才到北京。我亲自听取汇报后又找有关同志讨论了5个多小时。我觉得已经很难见到胡主
席了,但仍然决定再派吴大夫和梁枫以及一些医生携带药品、器材前去抢救,他们正在路上
,不幸胡主席已经去世了。”
  胡志明呼吸停止后,中国医生仍未放弃最后一线希望,继续作人工呼吸,一直持续了大
约三个小时,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9时47分,黎笋下令停止抢救。12名中国医护人员
列队向胡志明遗体鞠躬致哀,失声痛哭,含泪告退。
  胡志明于9月2日逝世,恰逢越南国庆日。越南领导人深知胡志明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不愿把越南人民的“断肠日”与祖国的“诞生日”放在同一天,否则今后的纪念活动不好
安排。于是把胡志明的逝世时间公布为9月3日。
  当中国派出的第四个医疗组乘专机返回南宁时,周恩来又致电王幼平,嘱咐他不要与医
疗组联系;在越方公布消息前不要去吊唁。周恩来的判断正好与越方的措施相吻合。王幼平
回忆说:“我当大使近30年,周总理署名直接给我发电报,给我下指示,只有这两次。”
  胡志明逝世后,越南领导人请中国医疗组暂时保密,不要离开主席府,不要同外面联系
。直到9月4日,越方公布了胡志明逝世的消息后,中国医疗组才迁出主席府,住进河内一军
队招待所。
  9月4日零时,王幼平约见越南外交部长阮维桢,通知他,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周
恩来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将前来吊唁,副团长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叶
剑英,团员是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韦国清和驻越南大使王幼平。代表团专
机约于7时到达河内。阮维桢表示立刻报告中央。
  2时许,阮维桢约见王大使,答复同意,但为难之意溢于言表:越方尚未做好吊唁准备
;为长期保留胡主席遗体,现正对遗体进行处理,因此,代表团将不便瞻仰遗容。
  中国代表团收到使馆电报后,临时降落南宁,经研究后决定仍按原计划进行,因而比预
计时间迟到两个小时。
  对此,周恩来解释说:“这一次来得很仓促,在途中接到阮维桢同志转告的越劳党中央
关于国葬的布置,知道不能向胡主席的遗体告别,但因我们已经在途中,所以还是来了。根
据主人的意见,8、9、10三天举行国丧,到时我们再派代表团来参加,我们这次先来吊唁。”
  周恩来一行下榻在河内范老五宾馆。范文同、武元甲首先来到宾馆,长征、黄国越、裴
光造等领导人亦先后来到。范文同、武元甲见到周恩来,失声恸哭。周恩来含泪一一安慰,
连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整个大厅沉浸在悲痛之中。
  下午3时,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主席府吊唁。由于灵堂尚未布置好。中越双方先
举行了会谈。周恩来心情沉痛地说:我们来得仓促,但还是晚了。胡志明主席不幸逝世的消
息传到中国,中国党、政府、军队和中国人民感到十分悲痛。胡主席一生奋斗,不仅为越南
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而且对
国际无产阶级也作出了很大贡献。胡主席同中国革命、中国党的关系尤其密切,不比一般。
他几次到中国参加中国革命,同中国人民共患难,并肩战斗,同中国人民、中国党建立了深
厚的感情,把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更感觉到这一次我们不是来
早了,而是来晚了,没有能够在胡主席去世之前同他见一面。
  下午5时,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在主席府正厅临时搭设的灵堂前向胡志明献花圈,并
在吊唁簿上留言。这个灵堂是专门为中国代表团准备的,因为正式吊唁活动将在巴亭会堂举
行。
  周恩来进入灵堂时,黎笋为首的越南劳动党政治局成员依次与周恩来拥抱。肃立在胡志
明遗像前,望着他熟悉的面容,周恩来脸色凝重,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是想起了巴黎
的相识,还是想起了广州的情谊,亦或是想起了莫斯科的风雪,中南海的笑谈?
  晚上7时,越南领导人秘密请周恩来和叶剑英到医院瞻仰胡志明的遗容。这是唯一看到
胡志明遗体的外国代表团。这充分反映了周恩来与胡志明近半个世纪情谊在越南领导人心中
的份量,也充分反映了中越两党当时的亲密关系。当晚8时,周恩来率领代表团飞离河内回
国。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乘专机到
达河内,参加胡志明的葬礼。代表团成员还有李德生、王幼平。9日,中国代表与其他31个
代表团一起,参加了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的隆重国葬。
  胡志明逝世后,中国连续派出了两个代表团去河内吊唁,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
这在国际上也十分罕见。当时越南正在打仗,国外舆论认为中国的外交行动是“异乎寻常的
”,“是对处于最困难时刻的越南人民的支持”。

二、“我们皇太子最亲爱的朋友”

  1956年11月18日至22日,周恩来访问了越南之后,便从河内飞往金边,对柬埔寨王国进
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是对2月份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中国的回访,是周恩来第一次访问柬
埔寨。当时,中柬两国并无外交关系,但两国政府领导都认为,国与国之间暂时没有外交关
系,并不妨碍两国政府间的接触。
  柬埔寨王国之所以对中国持友好态度,这是和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持公正立场以及倡导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国与国之间新型的关系大有关系。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
多次接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芬,表明中国对于恢复柬埔寨和平的基本原则是独立、不
受外国干涉、统一与主权完整。中国政府的态度,柬埔寨王国政府颇为感激,十分赞赏。
  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第一次和西哈努克会面。那时西哈努克风华正茂,风度
翩翩。一天晚上,周恩来宴请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代表团的几位主要成员蒙达纳亲王和宋
双,中方在座的有陈毅、章汉夫。西哈努克对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表现的大度宽容、高尚的
和解精神和在大会上正气凛然的发言,深表钦佩和满意,对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极为赞赏,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使小国的主权得到保证,因而柬埔寨也愿意承认和遵
守。周恩来对西哈努克的此种立场和态度表示赞赏。
  宴会中,双方谈笑风生,气氛融洽。周恩来主动邀请西哈努克亲王在方便时访问中国,
西哈努克欣然表示接受邀请。
  经过多次接触,周恩来认为西哈努克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一位开明、爱国的亲王。而柬
埔寨王国也逐渐消除了对新中国的一些误解和隔膜,两国关系有所发展。但是,柬埔寨奉行
所谓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坚持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当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和大韩民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关系上,采取“一律看待”的态度,不同我国建立
正式外交关系。在1956年西哈努克首次访华前,柬埔寨王国似乎为避免瓜田李下之嫌,明确
声明:“由于柬埔寨的中立地位不能在使人民中国和台湾国民党政府相分裂的冲突中站在任
何一方面。这一冲突是构成世界紧张局势的严重原因之一。因此,至少到中国问题解决之前
,柬埔寨应避免考虑任何目的在于外交上承认中国的行动。”
  1956年2月,柬埔寨王国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应邀率柬王国国家代表团访华,中国政府按
照来访国家的最高规格予以接待,西哈努克感到十分满意。2月18日,在中南海勤政殿,西
哈努克亲王转交了柬埔寨王国国王苏拉玛里特赠予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柬埔寨王国最高勋章大
十字勋章,并亲自为两人佩上。
  但西哈努克在同周恩来会谈中谈及两国关系时说:柬埔寨奉行独立、和平、中立政策,
柬中关系目前先通过间接方式保持接触。周恩来对柬埔寨的处境表示理解,对间接接触的方
式表示同意。毛泽东在会见西哈努克时,了解到中柬目前建交还有困难,就说:“让我们看
,建交好嘛;柬埔寨处境困难,我们可以等待。”西哈努克对中国领导人的宽容大度十分感
动。
  经过开诚布公的会谈,双方达成互派经济代表团的协议,这为双方正式建交打下了基础。
  在会谈中,西哈努克亲王表示:如果周恩来总理能够亲自率领一个代表团到柬埔寨访问
,不仅是柬埔寨人民最大的愿望,也是柬埔寨王国莫大的光荣,而目对于两国友谊的增进有
极大的帮助。
  1956年11月22日中午12时,周恩来作为柬埔寨国王和王后即西哈努克亲王双亲的客人到
达金边机场,西哈努克亲王、宾努亲王、桑云首相和皇家陆军参谋长朗诺在机场欢迎。
  周恩来等中国客人的到来,受到了这文化古老、风景优美、人民勤劳智慧的国家的热烈
欢迎。当地报纸评论说:“柬埔寨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对它的客人给予过这样大的欢迎。”
诺罗敦·苏拉玛里特国王在欢迎周恩来的国宴上说明这样盛情欢迎的原因。他说,首先,作
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周恩来总理带来了把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友好感情。其次,周恩来总
理“是我们皇太子最亲爱的朋友”。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举行的招待会上真诚地赞美道:
“我们的人民敬爱您的使您的国家达到伟大和繁荣的超人才干。”“我们的人民,从您的诚
恳的态度和您的笑容中,从您对我们的愿望所表现的理解中,可以得到将来我们两个民族间
可以没有什么误会而手牵手地互相尊重主权和为繁荣和和平而合作的保证。”
  在六天时间里,周恩来与柬埔寨方面举行了多次会谈,并参观了皇家博物馆,王家医学
校以及吴哥古窟。
  柬埔寨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字国和当事国之一。在西哈努克亲王的倡
导下,这个国家在独立后奉行和平中立政策,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准外国在它的领土上
建立军事基地,努力促进国际和平,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因而在亚洲的地位显著提高,对老
挝、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有较大影响。但是帝国主义势力却不断威胁柬的独立,施加
各种影响破坏它的和平中立政策。周恩来访问柬埔寨,就是要对它的和平中立政策表示完全
支持。23日,周恩来在柬埔寨王国会议和国民议会的讲话中说:中柬两国人民都曾经长期遭
受到殖民主义的灾害,都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获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我们两国人民都热爱和
平,迫切要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进行和平劳动,建设祖国,因此,我们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确定为指导我们两国关系的坚定不移的方针,完全尊重柬埔寨的和平中立政策。24日,在同
西哈努克会谈时,周恩来还表示,柬中两国是兄弟国家,在历史上两国已有很久的关系。柬
埔寨目前的处境我们很了解,你们已做了很大的努力。你们所执行的和平、独立和中立政策
,非但受到柬埔寨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而且受到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
的支持。我们愿意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兄弟国家。
  华侨问题,是中国同邻国相互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政府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的公正立场,解除了许多国家的疑惧。柬埔寨是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在全国500万居民中
达30多万。华侨和柬埔寨人民通婚的很多,在王族中有很多中国人血统。国王和西哈努克都
认为,在柬埔寨的华侨都很守法,和柬埔寨人民相处关系很好,没有什么纠纷。华侨的文化
程度较高,经商很有办法,对发展柬埔寨的经济作了贡献。在会谈中,周恩来向西哈努克表
示,华侨应该同柬埔寨人民互相团结,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和制度,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习惯
,不参加当地政治活动。华侨和华侨子女应当学习柬文和柬语,慢慢地与柬埔寨人同化,参
加柬埔寨的大家庭。中国政府希望华侨尽量加入柬埔寨国籍,鼓励华侨对柬埔寨进行投资,
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为柬埔寨的建设贡献力量。周恩来还明确宣布,在华侨中间,我们不发展
党派组织。他们如果要参加,可以回国去。已经加入柬埔寨籍的华人,不应该参加华侨的同
乡会和其他华侨团体组织。西哈努克和柬埔寨的其他领导人对中国政府的诚挚友好的立场表
示衷心感谢,认为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定将得到巨大发展。
  1956年周恩来访柬后,两国关系又有了发展。1957年柬埔寨政府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
声明“在金边的台湾领事是法国在政权移交时转给柬埔寨的。这个所谓领事是法国高级专员
派遣的,柬埔寨独立后的正式典礼从未邀请过他。”
  众所周知,中国和其他国家建交的先决条件便是端正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柬埔寨王国政
府的这个声明,表明它在同中国建交问题的态度上有了明显松动。
  1957年后,柬埔寨的处境愈发艰难。一方面南越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加紧侵犯柬埔寨
;另一方面,柬、泰边境也不安宁,泰军占领了柬埔寨边界一侧的两座庙宇和其他领土。柬
埔寨政府呼吁正义,呼吁公道,却被西方国家诬蔑为侵略了邻国,并以减少或停止援助施加
压力。
  在这种处境下,西哈努克多次表示,柬埔寨国小兵少,常受欺侮,为了和平中立需要找
盟国。宾努亲王曾向美国驻柬埔寨大使表示,柬埔寨虽然同西方国家友好,但为了自己的独
立,有权自己作主同亚洲国家和中国进一步友好,这是任何西方国家所不能阻止的。
  为了利用中国影响抗衡美国和南越的压力,改变过去的所谓中立平衡而过于迁就西方国
家的软弱做法,西哈努克便寻求改善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政治关系,从而改变因疏远亚
非国家而在政治上带来孤立无援的状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西哈努克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一方面,在众多的亚非国家中,唯有中国不惧美国的淫威,不怕美国的封锁,顶住美国的压
力,敢于同美国针锋相对,而且往往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对于中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
能屈的精神,西哈努克十分敬佩。另一方面,中国对柬埔寨来说,是一个友好国家。在柬埔
寨近邻中,南越、泰国都与它发生了战火。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从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对于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政府十分赞赏,表示支持,并决定把中国和柬埔
寨作为大小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个典范,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1958年6
月30日,陈毅副总理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南越的侵略,支持柬埔寨的正义斗争。患难见真
情,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促使西哈努克下决心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8年7月17日上、下午,柬埔寨分别举行最高国防会议和内阁会议,决定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次日,西哈努克致函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两国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接
到西哈努克来函的第二天,周恩来便给予答复,同意中柬两国建交,并表示中国绝不吝惜自
己的力量来支持柬埔寨维护独立主权、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中柬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7月,中柬正式建交。8月,西哈努克第二次访华。1960年5月,周恩来、陈毅访
问柬埔寨,这是中柬建交后的首次访问。
  周恩来的访问定在5月初,不料4月上旬,忽然得到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苏拉玛里特陛下
病逝的消息。外交部当即通过王幼平大使向柬埔寨了解情况,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5月
初访问有无不便,同时把情况向已在国外访问的周恩来报告。
  不久,柬埔寨使作了答复,说柬埔寨在国丧期间,欢迎礼仪恐怕不能尽善。我外交部也
考虑到这个问题,国丧期间,柬埔寨方面接待工作不好做,悲痛哀悼的感情和欢迎国宾的热
烈气氛是冰炭不相容的。
  然而,周恩来考虑问题的角度却大不相同,他指示外交部通知柬埔寨方面,他将率领代
表团按期访问,专程前往吊唁老国王,并同西哈努克亲王会谈。周恩来还特地指示,因为柬
埔寨王国国丧期间,希望柬方在接待方面一切从简。周恩来的决定出乎大家的意外,而且使
柬方深为感动。
  周恩来又指示外交部为代表团访柬赶制素服,以示庄重。但是,也有人担心,在柬埔寨
国丧期间访问,气氛不免消沉,会不会影响访问的效果,柬方会不会对此以访问作低调处理?
  1960年5月5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人员穿上素白的礼服,
登上了专机。上午9时,飞机到达金边波成东机场。当飞机降落时,大家的心不由得提了起
来,不约而同注视着窗外,观察着机场上的动态。而最容易判断柬方态度的便是旗杆上升的
两国国旗是升到了顶端,还是只升半旗?大家还在心中默默猜测到机场欢迎的穿着什么服装
,西哈努克的衣着和情绪等等。
  大家观察的结果是满意的,是令人精神振奋的。飞机场候机楼前的旗杆上中柬两国的国
旗升到了顶端,迎风高高飘扬。机场前密密麻麻排着欢迎的群众队伍。大家的眼睛不由得一
亮,只见欢迎的群众擎着彩旗,举着色彩缤纷的花束,队伍的前面是王国政府的官员们和中
国大使馆的官员们,最前面站着的便是年轻潇洒、风度翩翩的西哈努克。西哈努克身着深色
西装,系着黑领带,西装翻领上绷着一条小小的黑纱,庄重而不失礼节。
  西哈努克等飞机停稳后,便在礼宾官和王幼平大使的陪同下,满面春风地向专机迎上来
,王幼平和礼宾官登机迎接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和陈毅便一先一后走出机舱。
  见到中国客人穿着素白色的礼服,西哈努克明白了,在场的柬方官员明白了,全场欢迎
的群众明白了,机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乐队奏起了迎宾曲。周恩来、陈毅和西哈努
克热烈握手,互相问候。
  西哈努克告诉周恩来,柬埔寨王国举国上下将为诺罗敦·苏拉玛里特国王守丧一个月。
但是,为了欢迎中国贵宾,柬方已将悼念活动中止,待中国贵宾访问后继续举行。周恩来当
即表示感谢,并且申明此次率代表团前来首先是向不幸逝世的国王陛下进行吊唁。随后,柬
方在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西哈努克亲王邀请周恩来,陈毅共乘敞篷汽车进城,沿
途群众夹道欢迎,他们高举着中柬两国国旗和周恩来、陈毅的大幅半身像,舞着彩绸花束,
高呼着欢迎的口号,气氛十分热烈。群众的欢迎队伍一直排到王宫,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
烈,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柬方对于周恩来、陈毅的来访之重视可见一斑。
  当天下午,周恩来向诺罗敦·苏拉玛里特的遗体致哀,并献了花圈,举行了吊唁的礼仪
。随后,前往国王御座宝殿拜会了柬埔寨王后和摄政委员会。
  第二天上午,代表团出席了在王宫东侧王家田广场举行的王家社会主义青年团群众大会
。原来计划由西哈努克和周恩来讲话。但前一天晚上,周恩来决定,群众大会上他就不讲话
了,由陈毅讲话。这大概是因为陈毅是外交部长,应该多出头露面。工作人员给陈毅准备了
一篇讲话稿,陈毅看后便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这一天天公作美,天气很好,王家田广场高高搭起了彩棚,群众们陆续到达,除了有组
织的外,还有不少是自发而来的。他们扶老携幼,把会场挤得满满的。上午8时,宾主登上
了彩台就座。周恩来告诉西哈努克,陈毅副总理将在亲王讲话后代表他本人和中国代表团讲
话,西哈努克对陈毅也已经比较熟悉,对于陈毅的才识是早有领教,因而十分欢迎。
  西哈努克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在一片鼓掌声中,陈
毅回头说,原来准备的讲稿不用了,他要即席讲话。西哈努克在讲话结束时,特别介绍了周
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
  在全场响彻入云的掌声中,陈毅元帅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走到麦克风前。他对于讲话
显得胸有成竹,一开口便紧紧吸引住了全场听众,几乎每小段话都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陈老总从西哈努克的政绩,谈到中柬友好关系的发展,谈到中国坚决支持柬埔寨独立自主、
和平中立的政策,并谈到了此次访问。他的讲话,富有鼓动性,感染了所有与会的人,把会
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讲话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结束了,西哈努克迎上前去与陈毅热烈地握手
,对陈老总的讲话表示感谢。这次群众大会形成了这次访问的第一个高潮。会后,周恩来高
兴地说:“你们看,请陈老总讲话效果多好!”
  5月6日下午,周恩来在驻柬大使馆接见了200名华侨代表,向他们了解了在柬华侨的情
况。周恩来指出,柬埔寨政府对华侨的友好政策可以作为东南亚国家对华侨政策的一个范例
,他嘱咐华侨要尊重柬埔寨的法律,好好学习柬埔寨的语文,在投资方面多搞对柬埔寨国计
民生有利的工业,并且一定要搞好同柬埔寨人民的关系。
  5月7日晚,周恩来、陈毅出席了柬埔寨一省省长邵定举行的宴会。晚宴前,代表团在首
府花园里纳凉。闲谈之中,大家认为柬埔寨虽然是个小国,但是精神面貌不错,呈现一片兴
旺气象,各种建设也搞得井井有条,每个城市仿佛是花园,整洁美丽,令人赞叹不已。
  正在闲谈之时,忽然一阵咚咚的响声,一片彩色的焰火飞上天空。代表团的同志深为感
动,因为在国丧之中,这样的举动是非同寻常的。
  5月2日上午的日程安排是“白马遨游”。白马是柬埔寨南部的滨海城市。代表团游览的
场所安排在白马和富国岛之间的海上。上午10点多,在西哈努克亲王的陪同下,周恩来一行
在白马的码头登上一艘小炮艇,因为是炮艇,所以没有内舱待客,只在甲板临时放置了一套
沙发,是专为两国领导人休息会谈准备的。西哈努克请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章汉夫副
部长入座,他陪着坐下,旁边一把小椅子让译员坐了,卫士长站在船舷旁警卫,其余的随行
人员被请上艏楼。炮艇随即离岸,向南偏东的海上驶去。几分钟后空中又出现了两架护航飞
机,在炮艇左右盘旋飞行。炮艇大约进入航道不过几分钟,艇上突然砰砰地响起炮声,在大
家愕然相对的瞬间,柬方陪同人员连忙告诉大家,艇上在鸣礼炮以示对中国国宾的敬意。这
时,向东可以望到南越的河仙,西侧是富国岛。炮艇行经海域的两侧都是些小岛。据柬方陪
同人员讲述,这些小岛均属柬埔寨领土,北越也承认。
  在周恩来来访前,南越海军曾在柬埔寨所属的五个岛屿上突然登陆,企图侵占。柬埔寨
王国政府立即严正声明,如果南越海军强行占据,即意味着同柬埔寨发生战争,柬埔寨将与
南越宣战。在柬埔寨严正的声明和鲜明的立场下,南越海军才不敢在这五个岛屿上停留。炮
艇在海上遨游之际,西哈努克亲王向周恩来和陈毅讲了上述情况。很显然,西哈努克亲王请
周恩来和陈毅来此游玩,就是借机向南越政权旁敲侧击:中国人民是支持柬埔赛人民的正义
斗争的。
  炮艇兜了一个圈子后又驶回白马。下艇登岸后,西哈努克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们介绍了他
招待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白马海上游览的情况以及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柬埔寨
的支持。
  当天下午,周恩来一行飞回金边,并举行了联合声明签字仪式。次日上午,周恩来率领
代表团主要成员向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辞行,乘专机飞离金边。
  周恩来这次访柬后,使中柬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周恩来和西哈努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如果说,周恩来和胡志明是相同社会制度中两国领袖关系的典范,那么,周恩来和西哈
努克则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两国领袖关系的典范。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在中柬双
方的努力下,中柬两国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中国,成为柬埔寨最
信任、最友好的邻邦,周恩来成为西哈努克最信任、最友好的朋友。
  正因为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正因为对周恩来的信任和敬仰,60年代初,西哈努克亲王
把他的三个儿子交驻华大使兰·涅特带到中国学习,请中国政府安排他们进一所中学和中国
学生一起学习。周恩来和邓颖超对这件事十分关心,指出这是西哈努克亲王对中国的极大信
任。周恩来再三嘱咐有关人员要为三位王子找一个比较适合的学校,并同校方研究商定,对
三位王子的教育、管理乃至生活都做好安排。周恩来还决定自己和邓颖超作三位王子的监护
人。关于教育问题,周恩来指示,对三位王子在汉语、英文、数学、纪律、品德的教育方面
要严格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予以帮助。但是,在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劳动课等方面则不
必像中国学生那样要求。
  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和细心关怀下,三位王子只有尤瓦纳王子因故中途退学,其余两位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还在学,学得都很好。特别是纳拉迪波王子学习成绩尤其好,
几乎门门是5分,西哈努克亲王对此十分满意。

三、“从未见过如此智慧的政治家”

  1956年11月28日,周恩来一行到达新德里,开始了对印度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两国历史悠久,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两国同处
于亚洲,人口众多;两国历史上都遭受过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个沦为殖民地,一个沦
为半殖民地;经过两国人民不懈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都获得了独立;两国都有
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两国都愿意与对方保持
友好关系,并且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方面将此叫做潘查希拉,这在世界上发生
了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建立后,在50年代初,中印两国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十分密切
。如果说,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者中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那么,印度就是民族主义国家中对
中国的最友好的国家。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印度虽然不是会议代表,但周恩来挤出时间多次会见了印度驻
联合国大使梅农,并趁休会时间访问了印度。此次访问虽然行色匆匆,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
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周恩来此次访问印度,就是要广泛地接触印度各界人士,发展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让两国共同倡导的潘查希拉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典范,共同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
贡献。
  11月28日下午5时,周恩来专机到达新德里,尼赫鲁亲自到机场欢迎,正在印度访问的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也到机场欢迎。随后,在尼赫鲁的陪同下,周恩来乘车前往印度总
统府拜访普拉沙德总统。
  在印度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新德里、浦那、孟买、班加罗尔、马
德拉斯、阿桑索尔、奇特兰詹、辛德利和加尔各答这些遍及次大陆的南北东西的大城市和工
业中心,看到了印度人民在长远的历史中所创造的优美而丰富的文化艺术,参观了印度人民
在建设现代国家的工业、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盛大欢
迎。“印度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成为印度人民表达友好感情最流行的语言。
  这一次周恩来访问亚洲各国时,曾经四次路过印度:两次经过新德里,两次经过加尔各
答,每次都受到了印方的盛情接待。第一次路过新德里时,正值1957年新年前夕,刚从美国
、加拿大访问回来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亲到机场迎接。次日(12月31日),尼赫鲁又陪同周恩来
参观了印度最重要的水力发电和灌溉工程巴克拉南加尔水闸工程。当天晚上,在从水电站返
回德里途中的专车里,周恩来和尼赫鲁共度除夕,欢庆新年。由此可见两国总理之间的亲密
关系。第二次在结束对阿富汗的访问后途经新德里去尼泊尔访问,尼赫鲁又亲到机场迎送,
并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第三次路过印度是在1957年1月29日,周恩来从尼泊尔返回去锡兰
访问,在加尔各答停留。周恩来乘专车参观了加尔各答以西97英里、伟大的印度文学家泰戈
尔的故乡山提克尼坦(又称和平村)。1月30日上午,在和平村,周恩来接受了泰戈尔创办的
印度国际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周恩来在答谢词中称赞泰戈尔是“一位对世界文学
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也是“一位厌恶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
”。2月5日下午,在结束对锡兰的访问后,周恩来第二次途经加尔各答,并发表了广播演说
,这是后话。
  1956年12月9日,周恩来出席了加尔各答百万市民举行的欢迎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盛
情称赞了印度人民的友谊,称赞印度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说:通过我们过去2天的参观
,印度各方面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看到印度在许多方面是走在中国的前面
。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你们对于发展这个关系到国家长期建设的根本部门注意得比我们早
,取得的成绩比我们大;在工业方面,你们有着不少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效率相当高的管理
机构。你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如果说,在我上次访问印度的时候,你
们庄严的古代建筑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末,在这次访问中,你们的民族舞蹈和民
族音乐又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深为赞佩,我们中国一定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学习你们在科
学技术、工业、文化艺术和其他各方面一切先进的东西,这不但使我们得到益处,而且也一
定会更加增进我们两个民族的了解、友谊和团结,从而有助于和平。
  周恩来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印度进步和成就的盛赞,受到了印度人民和新闻界的热烈欢
迎。有社论评价说,这是近年来中印两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成就。
  下午,周恩来在西孟加拉邦政府大厦花园里接见了旅居加尔各答和附近各邦的华侨代表
150余人。周恩来和华侨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周恩来嘱咐华侨要向印度人民学习,搞好
团结,为印度的进步作出贡献。周恩来还提到了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事,他鼓励华侨“
人人学玄奘”。
  晚上,周恩来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答复了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些英美记者准备无
理取闹,只要周恩来回答得稍有差错,他们即向全世界大肆宣传。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落
了空。无论问题如何刁钻,如何尖锐,如何狡黠,周恩来不慌不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且回答得很轻松,很妙,在场的人不由得为周恩来的机智倾倒。印度外交部的交际处长感
叹道,过去安排过不少记者招待会,但从未见过这样的会,问题答得既好,步调也不乱。美
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表示,周恩来到底比咱们强啊!印度地方高级法院的法官和律师们纷纷议
论说:从未见过如此智慧的政治家,诚恳谦虚,问什么答什么。西孟加拉邦的首席厅长私下
对别人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政治家。据说,这是他第一次这样夸奖别人。
  当问及中美关系时,周恩来回答说,自从万隆会议以来我们一直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
改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在日内瓦的中美会谈中我们提出了建议,为的是缓和并消除台
湾的紧张局势。我们建议说,最好的办法是召开外长会议来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在举行这个
外长会议之前,可以作某些工作来改善这种关系,例如,取消贸易禁运,鼓励中国和美国之
间的贸易,进行文化交流和让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互相访问。但是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我们
的这一切努力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相应的反应和赞同。
  台湾问题自然是记者们关注的热点。12月5日在马德拉斯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时,周恩
来明确地回答:蒋介石和他的集团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之间永久分
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并且最后会回到祖国来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正在
尽一切力量来促成台湾的和平解放的原因。这一次在回答记者的尖锐问题时,周恩来重申中
国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来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并且努力争取蒋介石。如果台湾归还祖国的话
,那么蒋介石就有了贡献了,而他就可以根据他的愿望留在他的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有一
位记者便问道:中国政府会不会给蒋介石一个部长的职位?周恩来微笑着回答:部长的职位
太低了。
  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不卑不亢,回答问题不但滴水不漏,而且妙语如珠,连最善于挑
刺的记者也感到满意。周恩来的风采再度倾倒了众人,西方人感叹道,这是神秘的东方人的
魅力!东方人则感叹道,这是神秘的周恩来的魅力!
  在访印期间,周恩来和尼赫鲁多次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印关系方面的问题广泛交
换了意见。两国总理对国际事务中的许多问题都有相同的看法,一致表示要继续支持埃及人
民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的正义斗争。双方表示要促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在国际
关系中一致遵守的原则。另一方面,两国总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双方对此表
示理解,决定继续观察形势的发展,继续采取多种形势交换意见。
  周恩来访印期间的活动极为广泛,要做的工作也很多。他两次会见应邀参加释加牟尼涅
磐2500周年纪念活动先期到达这里的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并同他们进行了恳切的谈话
。达赖有许多思想疑虑,在谈话中提出了汉藏干部关系、西康土改、西藏改革和国外藏人等
问题。周恩来一一作了答复,指出:汉族干部无论在自治区委员会或在地方上都应当尊重藏
族干部,使藏族干部真正做到有职有权,如果在这方面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汉族干部。西
康地区的武装冲突是不得已的事,因为当时的解放军部队被包围了,几天没有饭吃,不得已
派了空军空投粮食,结果发生了冲突。周恩来指出,目前存在的悬案,中央正在设法解决,
已经派出了慰问团在西康地区进行善后工作。
  关于西藏地区的改革问题,周恩来向达赖和班禅保证说,西藏地区的改革一定根据达赖
喇嘛和班禅大师的意愿来进行,你们不同意,不改革。毛主席要我告诉你,可以肯定在第二
个五年计划内不谈改革,过6年之后如果可以改的话,仍然由达赖喇嘛根据那时的情况和条
件决定。现在主要是搞好建设,只要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包括贵族、寺庙的生
活水平都比现在有所提高,到那时看情况再谈改革。因为改革是要改了之后对当地人民、对
大家都有利才改,改了没利,就可不改。现在住在国外的藏人,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他们
愿意住在国外,可以长住下去,不要急着要他们回国。达赖长住国外的两位兄长也这样,一
时对国内情况看不清,可以多呆些时间看看,他们缺钱用,我们可以告诉驻印使馆拨些外汇
,经达赖的手给他们。
  周恩来还向达赖严肃地指出,现在拉萨有些人想搞乱子,在三大寺中也有这种想法。这
些人的活动得到了噶伦堡方面的支持。他们想搞“独立”,使西藏脱离中国。这是叛国的行
为,我们一定不允许。人民解放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如果他们闹出乱子,
人民解放军就一定要把叛乱镇压下去。周恩来提到的噶伦堡是印度东北边境的城镇,住有一
万多名藏族人,除了西藏跑过去的,也有锡金、不丹等地的,是一个国际间谍的活动地。印
度政府曾在那里驱逐了一批间谍,包括美国间谍。
  达赖喇嘛向周恩来反映说,印度人有时也拉他,向他讲波匈事件,说社会主义国家也犯
了错误,各国也在争吵,他们的团结削弱了。周恩来对达赖说:印度政府对中国是友好的,
同中国一道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布西藏是中国的领土,这些都是很好的。我们应该坚
持中印友好,加强中印团结。至于有少数人企图挑拨中印和汉藏关系,我们可以不加理睬。
他们挑拨,错误在他们;我们是怀着好意的,我们就主动。
  在同班禅谈话时,周恩来转告了同达赖谈话的内容,叮嘱班禅要同达赖搞好团结。周恩
来说,你们是一正一副,班禅尊重达赖,达赖也就尊重班禅了。双方的干部也应该互相照顾。
  周恩来还宴请了达赖的母亲、姊、弟、经师等人,并同达赖的主要随从人员进行了坦率
的会谈。周恩来说,现在拉萨有一部分人想搞叛乱,你们也知道了,这是不能允许的。有人
说,搞西藏独立,有美国支持,这可能。还有人说,有印度支持,我不相信。这是造谣、挑
拨和欺骗。在西藏搞叛乱反对中国,我们不允许;在印度搞反对中国的活动,印度也不允许
。因为我们有协定,我们两国应该模范地执行五项原则。如果在印度的领土上进行反对中国
的颠覆活动,那就违背了这个精神。现在有人想把达赖留在印度,并搞西藏独立,这是行不
通的。达赖可以留在印度,西藏不能搬到印度。西藏的全部面积将近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一,
把达赖留在印度的想法是害达赖,也害印度。如果达赖万一留下来,西藏的工作是不能停止
的,我们同样照常进行各项工作。我们始终把大门开着欢迎达赖去领导,他什么时候回去,
我们什么时候欢迎他。只是达赖留下后就成了难民,处于一个极端困难的境地了。达赖留在
印度,各方面都要印度负责。这个责任,印度是不好负的,会有损它的国际声誉的。
  1956年底1957年元旦,周恩来路经印度时,与尼赫鲁谈及西藏问题以及噶伦堡坏人活动
的问题。尼赫鲁明确表示:印度政府尊重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跑出来住在印度的西藏人不能
进行政治活动。向西藏搞颠覆,危害中国主权,是不允许的,如果发现了就要制止。噶伦堡
的间谍比噶伦堡住的人还要多,如果有人把达赖留在那里不回西藏,发生了乱子,他要采取
行动禁止。印度政府对西藏的态度只是宗教上的联系,没有政治企图。周恩来郑重地说,我
们欢迎发展宗教联系,不但和印度,而且和东南亚各佛教国均要发展这种联系。但是我们反
对那种以宗教为外衣而以政治为内容的活动。印度政府下面一些官员在处理宗教问题与政治
问题上不注意,比如孟买市长在欢迎达赖和班禅时,讲到西藏和印度是两个国家,这就有损
中印关系。尼赫鲁说,他也听到此事了,这些人无知,不懂得政治。
  两国总理的坦率交谈,有助于两国政府之间取得谅解,总的说来,中印关系是沿着健康
的轨道发展。但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乌云并未散去。
  从1959年1月起,印度的国会,一些政党组织和报纸,就对中国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
政策,采用极端言词进行攻击。达赖喇嘛被裹胁至印度后,尼赫鲁多次在印度议会和其他场
合大谈“西藏问题”,把中国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平叛,称为“武装干涉”,称为对“西藏人
民”的“压迫和镇压”,并声称“非常同情西藏人民,我们对他们的困难处境感到非常难过
”。这是对中国内政的赤裸裸的干涉。
  印度政府还公开支持逃往印度的叛乱头目进行反对中国政府的政治活动。当时的国大党
主席和总书记公然宣称西藏是一个“国家”或“自治国家”,包括国大党在内的印度多数政
党还组织了所谓“支持西藏人民委员会”,要求把西藏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等等。中印两国
关系受到了严重损害。
  对于印度不友好的声音,中国政府在最初三个月内一直保持沉默。4月18日,周恩来在
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两国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历史,并且同是首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我们两国都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西藏一小撮叛乱分子而动摇互相间
的友谊。我们希望,随着西藏叛乱的平定,通过中印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的友好关系将更
加巩固。但是,周恩来委婉的提醒和警告,印度政府置若罔闻。
  5月2日,周恩来在接见奥地利人民之声报驻京记者佛莱时,驳斥了某些印度上层人士对
西藏历史的歪曲。周恩来指出:现在有人说:印度和西藏是母子关系,这是不能令人容忍的
。就民族关系而言,印度人是雅利安种,而西藏人是黄种,他们和中国的汉族、满族、蒙古
族同属于黄种人;从宗教关系上说,释迦牟尼出生在尼泊尔不是印度,佛教在印度很衰弱,
兴盛的是印度教,如果以佛教徒的人数讲,中国的佛教徒比印度的佛教徒要多得多;从政治
关系而言,这种说法更不符合历史。因为西藏从元朝开始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因此
连英国殖民主义者也不敢说西藏是印度的一部分,而印度政府在1954年的协定中已承认西藏
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印度都应该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干涉中国的内
政。”周恩来还指出:我们希望印度的开明人士能够纠正歪曲历史的现象,“不要放出冷战
的语言来激怒中国人民”。
  5月12日,在三届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驳斥了印
度方面鼓吹西藏是独立国的论调。周恩来说:西藏在唐朝的确“是一个独立王朝”,当时藏
族人数很多,地区发展很大,到了甘肃、川西、云南,还打到了长安,以后在这些地区留下
了不少藏人。“但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的独立王朝,到现在还要恢复原状,成为独立国,…
…照这样的逻辑去算,就要世界大乱。”不但“英国本土就要四分五裂”,“印度也要分成
好几个国家”。“所以曾经是独立国家就应该恢复成独立国,成为一个民族国家,这是站不
住的”。周恩来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印度方面持反动态度的本质“就是同情西藏的落后制度,
想维护这个黑暗制度”,“希望西藏变成在它影响下的缓冲区”。
  5月16日,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向印外交部递交了周恩来修改定稿的“书面谈话”。这
个文件开诚布公,明确告诉印方:“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
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印度不
是我国的敌对者,而是我国的友人。”谈话还明确地表明中方的立场:“中国不会蠢,东方
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西藏叛乱的平定和进行民主改革,丝毫也不会威胁印度。
”“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几年来,特别是最近
3个月,我们两国之间的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值不得我
们两国广大人民和政府当局为此而大惊小怪。”
  中国方面的态度可谓仁至义尽了,然而印度政府却把中方的忍让当作软弱可欺,在中印
边境挑起了事端。
  1959年8月25日、26日,侵占了朗久的印度武装部队无端地向驻马及墩的中国边防部队
挑衅攻击,制造了中印关系史上的第一次边境流血冲突事件。10月21日,印度武装部队再次
越过中印边境西段的传统习惯界线,在空喀山口以南地区挑起了更严重的武装冲突。边境冲
突事件是印度干预西藏的不友好行动的直接发展,也是它对边界问题所持立场的公开暴露。
  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自古以来,中印两国之间已形成了一条传统
习惯的边界。但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度后,为了侵略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疆,曾制造了一条
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中国历届政府对之从未承认过。印度独立后,居然承袭了大英帝
国“衣钵”,先是阻挠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后又不断地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中国
政府当然不承认大片领土被侵占的事实,但一直主张通过友好谈判解决边界问题。1954年和
1956年,周恩来两次会见尼赫鲁时都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但尼赫鲁均以两国
不存在边界问题而未予讨论。但自1958年下半年始,印度不断提出边界问题。1958年8月21
日,印度外交部向中国驻印大使馆递交备忘录,提出中国地图将印度的一些地方“划入了中
国的领土”。12月14日,尼赫鲁致信周恩来,再次提出中国的地图问题,不承认两国有边界
争议,认为印度地图标明的边界线是“确定了的边界线”。
  尼赫鲁的信显然是欲盖弥彰,但周恩来仍作了充分地研究后复信,有理有据地回答了尼
赫鲁信中提出的问题,指出“两国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并且存在着若干意见分歧”,为了避
免在边界正式划定前出现纠纷,“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双方暂时保持边界的现状,即双方
暂时保持目前各自在边界上的管辖范围,而不越出这个范围。”
  然而,尼赫鲁在1959年3月22日答复周恩来的信中依然不顾历史和现实,固执己见,向
中国政府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为了实现这些领土要求,印度武装部队竟然在中印边界东段
不仅越过了“麦克马洪线”,而且越过了印度当时出版的地图上所标明的边界线(毛泽东把
印度地图上的这条线称为尼赫鲁的“麦克马洪线”),占领了中国的朗久、雅斜儿、沙则、
兼则马尼和塔马顿等领土。8月,印度单方面公布了所有中印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文件,使
边界问题的内部讨论公开化了。随后,发生了8月下旬和10月中旬的两起边界流血事件。
  9月8日,周恩来致信尼赫鲁,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条原则:1.中印双方应该考虑历
史的背景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项原则,有准备有步骤地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两国
边界问题。2.在此以前,作为临时性的措施,双方应该维持久已存在的状况,不越过“麦克
马洪线”。3.对于一部分争执,还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局部性和临时性的协议,以保证边界的
安宁,维护两国的友谊。
  11月3日,周恩来偕同彭真以及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飞抵杭
州,向毛泽东汇报空喀山口事件的经过,同毛泽东交换了几天来反复考虑的如何避免新的武
装冲突的想法。毛泽东提出,根据尼赫鲁信中说的双方不派武装人员到朗久去的建议,可向
印度提议,两国武装人员按照传统习惯线在边界全线各自后退十公里,形成一个无枪地带,
一个和平地带,各自控制的地区由非武装的民政人员管理。周恩来等对这一建议表示赞许。
毛泽东还提出,如果后撤十公里不够,可以研究提议各自后退15公里、20公里、30公里、40
公里。周恩来说:只要两国声明,在谈判以前建立一个无枪地带,就打不起来了;我看不如
先提各退20公里。4日下午1时,周恩来等飞返北京。3小时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
同意了毛泽东、周恩来所商定的建议。
  11月7日,周恩来致函尼赫鲁,代表中国政府建议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沿整个中印
边界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并且停止巡逻。周恩来还提出一项新建议,即两国总理
在最近期间举行直接会谈。
  11月16日,尼赫鲁复函,单方面地要求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12月17日,
周恩来致信尼赫鲁,表示中方不能接受印方的建议。他指出:这个建议,“不是缩小争端而
是扩大争端”,“甚至印度最反华的报刊也立即指出,按照这一建议,印度的‘让步’只是
理论上的。因为所涉及的地区本来不属于印度,印度在那里本来没有可以撤退的人员,而中
国则需要从久已属于自己的三万三千平方公里的领土上撤出。”周恩来再次重申了11月7日
信中的建议,并第二次倡议两国总理在1959年12月26日举行会谈,或者,在印度建议的其他
日期,会谈地点既可以选择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在征得缅甸同意后,也可以定在仰光。
  12月2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大使馆提交照会。照会以详实的历史资料,论证了三
个问题:1.中印边界是否正式划定过?2.中印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在哪里?3.什么是解决中印
边界争端的正确途径?这个照会在世界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包括西方国家的一些报纸,甚至
《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的炮制国英国的报纸,都认为中国的论点有力,论据令人
信服。
  1960年2月5日,尼赫鲁致函周恩来,建议两国总理于3月下半个月某个时候在印度的新
德里举行会谈。2月26日,周恩来复函尼赫鲁,表示愿意接受印方的建议,于4月间前往新德
里。
   周恩来对于两国总理的会谈作了充分准备。4月初,他主持拟定了《中印两国总理关于
边界问题会谈的方案(草案)》,并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通过。方案分析会谈的形势指出
,到目前为止,“尼赫鲁本人还在观望形势,很可能认为基本上拖下来对他有利。”方案提
出我方的会谈方针是:“不怕拖,准备拖,而且也利于拖。这次会谈,我们不准备全面解决
,而只是争取就某些原则问题或者具体问题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形势进一步和缓下来,为今
后继续会谈和导向合理解决准备条件。”“我们也要准备达不成任何协议。”方案全面估计
了会谈将出现的几种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4月10日,临行前的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谈到中印会谈的前景时指出:从原
则上来说,我们作三种准备。第一,“作最坏的准备,就是不欢而散,谈不出任何结果来;
甚至于里面谈不成,外面是西红柿、鸡蛋来示威”。但是,“我们是友好地去访问,去谈判
的,道理在我们方面。”第二,“没有结果,或者略有结果。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那
个时候我们宣布我们的主张、而印度不同意嘛。”第三,“最好的情况,就是达成好的协议
,如同中缅、中尼一样”。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估计,不大可能。”因为印度把话说得
太绝了,“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子,要印度马上转过来,不那么容易。”周恩来说:新中国
的和平外交政策,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正在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理解和支持。我国同西南边
和南边的邻国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想逐步地求得全面解决,但是解决的愿
望应是双方面的。所以,双方面都要努力解决,单是一方面努力,尽管我们做工作,还是不
能实现。”
  在和尼赫鲁会谈之前,周恩来先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
  4月17日下午,周恩来在仰光缅甸总理吴努的私人往宅和吴努进行了友好谈话。谈及新
德里的温度时,吴努风趣地说,那里比这里还热,而且有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周恩来会意地
笑了,说,这我们不介意的。这次是尼赫鲁总理提议我去的,我响应。我提出中国的任何地
方,我们会对客人给以热烈的接待。第二,我提仰光,前缅甸政府对此欢迎,我相信吴努总
理也会欢迎。但尼赫鲁说他国内离不开,所以我就去。吴努称赞说,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
。周恩来说,为了国事,任何地方也可以去。当我们还在同蒋介石打仗的时候,我还到了蒋
介石控制的各地同蒋联系。何况中印并没有战争,而且双方又都存在着友好的愿望,为什么
不去?你知道,人家称我为“谈判者”。吴努问道,你这个名字是否在中日战争时期取得的
?周恩来说,在那以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
  4月19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从仰光飞抵德里。周恩来多次访问过印度,但他走出
机舱时,他分明感到了印度政府的冷淡。机场上基本上是各国驻印外交使节,再加上神色庄
重的尼赫鲁率领的屈指可数的政府官员。机场的冷淡,预示着中印两国总理会谈的艰难。在
尼赫鲁面无表情地宣读欢迎词后,周恩来不卑不亢地发表了友好讲话。他说:“目前,我们
中印两国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长期的经济建设。我们都需要和平。我们都需要朋友。和平友
好是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共同倡导了关于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我们之间的一切
问题没有理由不可以根据这些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取得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两
国总理会谈,谋求合理解决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的途径。这一次我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真诚愿
望来的,我衷心希望我们的会晤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能够产生积极的和有益的效果。”
  从4月20日至25日,周恩来在德里同尼赫鲁谈了七次,达20小时。由于事先准备了谈不
成的思想准备,周恩来不急不躁,他详细地陈述了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和基本
观点,反复说明,边界问题应该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应该维持业
已形成的边界现状;为避免冲突,应该隔离双方武装部队。
  会谈中,周恩来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和友好精神,坚持以理服人。会谈之初,周恩来就向
尼赫鲁指出:中国代表团这次印度之行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误会,寻求共同点”。我们都
应“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我们两个人担任总理期间,经过我们的手和缓形势,达成
边界问题的协议。”4月20日与尼赫鲁举行的前两次会谈由于印方的顽固立场而没有任何进
展,周恩来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依然诚恳地对尼赫鲁说:由于双方的立场和看法大相径庭
,“继续争论是不适宜的,是无益的,我们应该寻求解决办法。”当晚,在尼赫鲁举行的宴
会上,周恩来指出,只要处处为两国友好的长远利益着想,既考虑到历史背景,又考虑到当
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项原则,互谅互让,两国边界问题是完全能够公平合理的解决的。
  4月21日下午,周恩来与尼赫鲁举行第三次会谈。周恩来见直接举行双边会谈难度很大
,便提出组织两国边界联合委员会的建议。他说,为了友好,为了不增加新的分歧,缩短双
方的距离,可以由双方组织边界委员会审查材料,在联合委员会没有达成协议以前,双方都
保持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不要求任何一方有所改变;在联合委员会工作期间,双方应该维持
现状;为了便于联合委员会进行调查,双方的部队应互不接触,隔开一定的距离。
  4月22日,会谈进行了两天,周恩来详细说明了中国方面的立场,尼赫鲁也亮出了印方
的观点。周恩来便提议讨论应当“有一个归宿”了。他说,如果我们要寻找合理解决的途径
,我们必须有某些共同点。现在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可以使双方接近的事实,找到共同点。尼
赫鲁却以为找到共同点便是中方要求印方同意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这显然是对周恩来提
议的误解。4月23日,针对尼赫鲁的质疑,周恩来解释说,寻找共同点并不是要求印度方面
同意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无论对西段或东段边界,双方都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富有敏锐洞察力的周恩来明白,要想使中印双方就边境问题立刻达成协议,这是天方夜
谭。但是,为了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了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应该力求与印
度方面就边境问题达成某些共识,为以后公平合理地解决边境问题创造条件。从尼赫鲁的谈
话中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周恩来竭力争取与印方达成某些共识,至于不
能达成共识的,可以暂时“存而不论”。
  4月24日,周恩来把会谈以来双方可以找到的共同点或接近点,进一步归纳为六点:一
、双方边界存在着争议;二、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一条各自行政管辖所及的实际控制线;三、
在确定两国边界时,某些地理原则,如分水岭、河谷、山口等应该同样适用于边界各段;四
、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应该照顾两国人民传统的民族感情;五、在两国边境问题经过商谈
得到解决之前,双方应该各守实际控制线,不提出领土要求作为先决条件,但可进行个别调
整;六、为了保证边境安宁,便于商谈的进行,双方在边界各段应该继续停止巡逻。
  周恩来提出的六点,是完全对等的,没有任何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要求,既考虑了历史
,又照顾到现实,而且包括了尼赫鲁在会谈中表达的观点,充分反映了中方力求和平解决边
境问题的诚意。
  当天下午,周恩来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接见了苏联驻印度大使别涅吉克托夫。周恩来向
他介绍中印两国总理会谈的情况说:“这几天同印度方面的会谈有一些进展。但是,从印度
方面来说,总的趋势是想把问题拖下去。我们建议,为了避免冲突,保持边界安宁,双方边
境部队可以自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一定的距离,在边界上建立一个非武装区。印度方面
不接受这个建议。我们建议,双方的边境部队在全线停止巡逻。印度方面表示,在东段可以
不巡逻,但是在西段不提停止巡逻,而提尽力避免接触。会谈中双方阐述了各自对边界问题
的立场和观点。我们提出了六点,认为是双方可以接受的共同点。尼赫鲁没有表示同意,也
没有表示不同意,只是对第四点,要再澄清一下。在整个会谈中,主动一直在我们方面。我
们曾经数次建议成立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委员会,但是印度方面始终拒绝。”
  4月25日上午11时,周恩来与尼赫鲁作了第七次会谈,也是最后一次会谈,商讨两国总
理联合公报。然而,双方起草的稿子相差很大,周恩来认为应当把双方的六个共同点或接近
点写入联合公报,以便两国政府继续洽谈。但尼赫鲁不同意,他甚至连中印双方边界存在着
争议这个客观事实也不愿承认。在讨论陷入僵局之际,周恩来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促使尼
赫鲁同意中印两国达成两点协议,并将其载入联合公报:一、双方官员应该会晤、审查、核
对和研究有关边界问题的事实材料,并向两国政府提出报告;二、在审查事实材料期间,“
双方应该作出一切努力来避免在边境地区发生摩擦和冲突。”
  为了使印度人民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印会谈的真实情况。中国代表团于4月25日傍晚自行
宣布在印度总统府举行记者招待会。
  4月25日晚10点30分至次日凌晨1时,代表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周恩来首先散发了书面
讲话,简要地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公开了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可以找到的六个共同点或接
近点。周恩来指出:两国总理经过七天会谈,虽然没有能够如我们所期望的达成解决边界问
题的协议,但是联合公报所指出的两点协议,“对于维持边界的安宁和继续寻找合理解决边
界问题的途径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双方继续协商,两国政府对边境问题分歧的距离是不
难缩小和消除的。
  在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回答了150多名各国记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以敢于
提尖锐问题著称的记者们,特别是那些敌视中国的记者,企图以棘手问题而使周恩来难堪,
揭露所谓“中国对印度的侵略”。然而,周恩来胸有成竹,“舌战群儒”,以友善、机敏、
博才和雄辩完全掌握了记者招待会的主动权,招待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再次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中国政府的善良愿望。他说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于印度、对于中国周围的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领土要求。我们绝不
会侵略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当然我们也不能容忍人家侵略我们。中印两国人民没有根本利
益的冲突,一时的乌云是会消除的,两国边界的一时纠纷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周恩来充满深
情地说:“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在促进中印友好方面继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为了伟大的
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我,或者其他人,还会再来新德里的。”
  周恩来友好的态度与和解精神再次赢得了舆论界的欢迎。连印度《自由报》也不得不承
认:“周恩来在这方面的耐心和礼貌使朋友和敌人都感到惊异。”
  中印两国总理会晤后,两国边境的紧张气氛暂时缓和下来。然后,印度方面并没有改变
不友好的态度。就在周恩来离开印度去尼泊尔的当天,尼赫鲁在议会上发表了对中国不友好
的讲话。4月28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周恩来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尼赫鲁总理26日
在议会上的讲话对中国不很友好。他当面不说,我们一走,就攻击中国政府侵略。这种态度
,令人非常痛心。
  韩素音在《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一书中对1960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有过描述:
  “1960年4月,在季风前炎热的天气里,周到达了新德里。机场上没有欢迎的人群,只
是些冷冰冰的面孔。他以前访问时,敬献给他的花环多得使他成了会走动的玫瑰丛,可这次
根本不见花环的影子。尼赫鲁用结结巴巴的印地语发表讲话----甚至英迪拉·甘地也承认她
父亲的印地语讲得不好。周的秘书译得很吃力。
  周在印度呆了一周。有时礼仪上的安排象是存心要使他难堪。但是‘周恩来从未提高嗓
门讲话。他从未忘记感谢司机、从未忘记和服务人员握手。他关注每一个人,对所有的人都
像对待总理一样。’在那紧张疲劳的一周里陪同周恩来的纳特沃·辛格对我说,‘即使我们
对中国人感到愤怒,我们也不得不钦佩他的耐力、他的自我控制力和他的才能。他令我想起
了我祖父的剑……我祖父珍藏着一柄纯钢利剑,用丝绸包着。周恩来就象是那柄剑。’
  周和外交部长陈毅一起走访了印度的一些部长。除一人外都对他粗暴无礼,像对待他们
下属那样横加指责。周一直保持着他的尊严,彬彬有礼。对故意带有污辱性的讲话,他回答
得既干脆又很有分寸。拉达克里希南总统曾公开谴责过‘百花齐放’方针的结局,他对周说
:‘与四亿印度人民的友谊相比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算得了什么?’周答道,‘与六亿中国
人民的友谊相比几千平方公里土地又算得了什么?’印度报纸上的漫画把周画成眼镜蛇。周
对纳特沃·辛格说,‘你们的记者真怪。我微笑时是伪君子,我不笑呢又是冷酷无情。我开
口讲话是说谎,不说呢,又是条蛇……’印度的反对党组织了许多人游行示威,到周下榻的
中国大使馆外面进行抗议。他们挥舞着黄旗,上面写着‘中国侵略者滚出印度’和‘打倒中
国帝主义’。第四天,周开始流鼻血,这时他爱流鼻血已尽人皆知了。他不得不躺下,用冰
敷鼻子。这事让他十分恼火。他不愿别人知道他有这种毛病。纳特沃·辛格说,‘这是他唯
一的一次发火……他是生自己的气。’
  会谈当然是毫无结果。原来也没打算有什么结果。当我1960年再次见到周时,他对我说
,‘我能做的都做了,可对尼赫鲁一点也没有起作用。’也许他仍然不相信尼赫鲁已下决心
不去解决争议了。印度正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夸奖和宠爱,并从美苏双方都得到了慷慨的援助
……向中国施加压力,尼赫鲁得到这么多的好处,他为什么非要解决边界问题不可呢?
  离开印度前一天的晚上10点30分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会上他赢得了数百名记者的尊敬
,虽然这种敬意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一人主宰了长达3小时的招待会……他一直精神饱
满。’最后,一位女记者问他是如何保持健康,显得如此年轻的。周带着稚气的笑容调皮地
对她说:‘我是亚洲人,我像亚洲人那样生活。

  周给人的印象似乎只要稍做改动,中国便有可能接受麦克马洪线,但这必须通过适当的
谈判过程,决不是接受既成事实。作为回报,印度必须接受西段阿克赛钦的划界线。但是,
印度似乎想两处都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划定界线。归国途中,周在加德满都稍事停留,再次面
对众多的记者。在这儿,他不再那么克制自己。他大声喊道,‘我告诉你们中国受到了不公
正的对待,很不公正……’”

四、“我们这一时代的第一号‘胞波’”

  访问印度之后,1956年12月10日至20日,周恩来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周恩来第
四次来到(包括路过)这个美丽的国家。
  1954年6月下旬,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周恩来主动提出访问缅甸,缅方当即邀请他作
为国宾正式访问。当时缅甸虽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已正式建交,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
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加上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的威胁拉拢、挑拨离间,致使缅甸当局对我国
存有疑虑。为了消除缅方乃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周恩来便主动提出访问缅
甸。
  6月28日,周恩来抵达仰光。缅甸政府虽然欢迎周恩来的到来,但吴努对于如何接待这
样一位世界著名政治家、“共产主义大国”的总理,思想上顾虑重重。他既担心接待上失礼
,更担心谈话时失言而引起麻烦。因而,初会周恩来时,吴努十分拘谨。但不久,吴努便抛
开了心理负担,“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因为周恩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完全没有什么架
子。
  消除了顾虑,吴努便直言道:缅甸人口只及中国的云南省,缅政府一直怀疑中国对缅甸
有领土野心,为此甚感恐惧。吴努还谈了对缅甸共产党的看法。他的态度十分谦逊,说请中
国原谅他们的恐惧,并表示他讲的话只是一种“友好的埋怨”。
  周恩来十分欣赏吴努的坦率,他首先感谢缅甸在联合国支持新中国,称赞缅方拒绝接受
美援和反对美国在缅建立军事基地。周恩来指出,在基本精神方面,他们之间的意见大部分
是相同的。可以直率地告诉吴努总理,新中国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
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何况缅甸和中国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国家。我们的立国政策就是把
自己国家搞好,没有领土野心。周恩来接着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有共产党。根据中国共产
党的经验,革命是不能输出的,输出必败。今后如果两国关系发生什么困难,马上可以通过
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彼此都注意了,就不会发生使对方误会的事情。他还表示,两国之间历
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可能都马上解决。其中有些传说还可能是误会,需要一定时间进行
调查。所以这次联合公报对有些问题就不必提及,可留待以后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加以
解决。
  吴努对周恩来的谈话非常满意,说:“阁下这次来访,起了很好的作用,消除了缅甸人
民对中国抱有的恐惧的相当大部分。”
  在同吴努的两次会谈中,周恩来除了介绍日内瓦会议有关情况外,还主动提出中国愿同
缅甸签订像中印协定那样性质的协定,以利于两国友好和平相处。鉴于签订协定需要时间,
因此可先发表一个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作为开端。他还提议,如缅方愿意,联合声明可包括中
印协定中载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
)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吴努欣然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经过磋商,6月29日发表了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确
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声明强调:“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
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
和干涉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代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junkmaker 回复 悄悄话 周恩来无法与林彪及彭德怀相比, 他没有他们的勇气, 他也不敢反对毛, 实足的小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