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景点简介——香雪海

(2014-01-17 15:57:53) 下一个
景点简介——香雪海
湖光山色 福地洞天
 

光福镇名的起源,众说纷纭,而未有定论。通常认可的说法为《光福志》的记载,“光福镇古虎谿地,相传吴王养虎处,萧梁时建光福寺于龟山,遂以寺名镇,迄今因之”。至于光福寺的名字由何而来,史书没有记载,只有道听途说隐隐约约的可能。

香雪海:明明爱青梅,来的却都爱看花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吴昌硕

当年宋荦这老儿冒雨拄着拐杖来光福赏梅,漫山遍野的梅花冒着料峭春寒,开得肆无忌惮,放眼望去波澜起伏、延绵不绝,他的灵感一下子被这浩瀚的花海震撼得出窍,从容挥毫“香雪海”。虽然这名字取得还有些腊梅的寒气,但“香雪海”却一举成名,以致后来众多商标用此名,包括苏帮菜特色的“香雪海”饭店。

可关于香雪海风景本身,该用怎样的词句才能表达出它的魅力呢?关于香雪海的文章词赋很多,名人亦题过不少,不过与实际的风景相比,似乎都相去甚远。来香雪海的人群,除了赞叹,几乎无从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变得苍白和不准确。就是这么一小朵一小朵的花,用微弱的主体构成宏大的辽阔,辽阔得像波澜翻滚的海一般;然后凝固成一种气势,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着生命无意识的追求。就这么微弱的、一朵朵花的力量,模糊了山与海的分野,让山变成了海,让海有了山的脊梁。
香雪海,每年只有一次的表演,对观众来说是吝啬的;然而每次表演都是精彩绝伦、绝唱般的绚烂,从这方面来说,欣赏过的人是不留遗憾的。

林逋的“梅妻鹤子”对这片香雪海来说只是个过客,那是腊梅的孤芳自赏和特立独行,带着太多的对抗。而香雪海却是柔软的,花开花落都顺应着上苍赋予每一株春梅的宿命;他们不仅要开花,而且还要结出果实。果实是山农养家糊口的生计来源,不仅梅子可以做成蜜饯,可以做酒,而且梅子捣烂可以腌制桂花酱。也正因如此,春梅才能漫山遍野地花开成海。

司徒庙:处江湖之远

光福,别名邓尉。诸多诗文说香雪海时,常说邓尉香雪海。或许因“邓尉”较之“光福”,更有史可考,且大名赫赫。邓尉,就是姓邓的太尉,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大司徒邓禹。太尉与司徒只是叫法不同,官职相当于宰相一级。
由于邓禹德高望重,死后许多地方建有祭祀他的祠庙,光福司徒庙便是其中一座。虽无史书记载此庙建成年代,但邓禹草堂,以及手植的4株柏树,或可说明此庙的原址是邓禹的隐居地。

光福塔院、铜观音寺:唐朝铜观音的一片慈云
进入光福,远远映入眼帘的便是塔山上一座巍巍方塔,光福的标志——光福塔。此塔座落于光福寺内。光福寺宋朝以前又名光福讲寺,宋朝后则铜观音寺的名声盖过了光福讲寺。
寺内有南北朝时的方塔,唐朝的铜观音,宋朝的琵琶桥,元朝皇帝特赐的匾额,明朝的古香樟,清朝的大雄宝殿,着实一句“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此中提到的琵琶桥便是指寺门前的光福寺桥,这座保存较完好的宋桥采用的是武康石,倘若有人在桥栏一端用手指甲轻轻搔动,你侧耳在另—端则能听到铮铮的清脆响声,犹如善才演奏琶琶,故此得名。更有趣的是,借着光福寺桥的石级与光福寺门前的石级,加上中间的街面,便构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翻转旱桥,桥面中央由鹅卵石拼砌成一朵筛面大小的梅花。正桥接反桥,反桥连古寺,成为光福寺一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