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65)
2011 (1)
2012 (354)
2013 (600)
【艺术欣赏】看清宫制玉 谈清代玉器兴衰
痕都丝坦工“水仙盆”
羊头尊
云龙笔洗
香炉
代代有龙“水盂”
中国玉器史兴衰,随着中华文明的长河,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步入了满清时期。在清代的二百六十八年历史中,中国玉器史在这时期里有着巨变。今天我就借着有 记录的宫廷玉器,浅谈一下清代玉器的兴盛和衰亡过程。很多人会把清代玉器和瓷器的发展相提并论,其实清代玉器的发展兴起晚于瓷器,下面我就把清代分为三个阶段,对清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以我个人的认识简单阐述一下。
第一阶段:顺治、康熙、雍正、早期(清代玉器孕育起步阶段)
满清用军事力量夺取统治天下后,经过了顺治和康熙合理治理已经是百业惧兴,社会基本安定。清代政府为了彻底的统治天下,借鉴汉族优秀文化来融入巩固满清的统 治地位,在雍正时期宫廷里开设了几个造办处,玉器造办处就在那时开设并运转,现在存世公认的有少量的玉器,有雍正款。顺治、康熙时期的落款玉器没有发现。
在民间由于经过隋代到明代的第二次恢复和发展,百姓对玉器和玉文化也得到了肯定,在苏州、扬州也出现不少民间玉坊。但是西域边疆的战事,始终解决不了玉料的来源问题,但是玉器和玉文化仍然在中华大地上继续延续着……
第二阶段:雍正后期、乾隆、嘉庆、中期(清代玉器的颠峰阶段)
统治者对玉文化的重视,雍正时期宫廷造办处的成立,玉文化得到满清政府的肯定。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了西域地区准葛尔和回部动乱,彻底解决了玉料在玉文化发 展中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乾隆爱古好玉,中国就是一个个人崇拜主义的国家,皇帝爱玉那是带动玉器发展关键的推动力。具有代表性的有,最大的玉器雕件 “大 禹治水”由那时的扬州制作,耗时十来年雕琢而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300多公斤的巨作。那时期仿古玉也成风,出现了一大批仿古玉器,文房用品在那时也悄然兴起。个人认识乾隆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继两汉玉器的辉煌后又一个颠峰期,也是那时国力的体现。
谈到清代玉器的辉煌,也有必要谈一下,一支外域的玉器制作风格,痕都丝坦玉器。痕都丝坦玉器大多为薄胎、图案舒密结合、镶嵌工艺。乾隆非常喜欢,也为痕都丝坦玉器留下了不少诗句。
嘉庆时期继承了乾隆时期的制玉工艺,随着乾隆爷那巨车的惯性,保持和走完了嘉庆时期,一直延续到道光初期。俺认为那时期是借乾隆的惯性得到延续而没有发展。
据记载乾隆和嘉庆时期每年宫廷用玉平均每年四千余斤,民间耗玉更不计其数。
第三阶段: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晚期(中西文化的冲突玉器衰弱)
玉器文化在清代的衰亡有两个方面,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有忙于签定不平等条约而奔波,国力渐渐耗去。从道光到宣统虽然在 宫内有玉器制作,但是存世极少。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国力已经无法在雅玩上下功夫了,主要精力花在挽救清政府自己的命运上,这已经是清代后期的当务之急了。
再说清中后期翡翠被引入中国,同治时期的慈禧太后酷爱翡翠,有所疏远了和田玉,当然翡翠的兴起也有它色彩优势的必然性。清后期尽管国力不济,翡翠那年轻的新军,也应该算在清中后期,溶入中华玉器文化的河流中的一条支流。
清代后期由于国力不济,翡翠和和田玉,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并驾齐驱地行进着,算是中华玉文化没有在清后期断送。以至到现在,大家追捧这高价的玉器,却不了解玉的传承,对于君子比德于玉也不作了解,只是挂上件昂贵的玉器用来炫富的工具,往往他们就不知道玉器有软玉和硬 玉之分,也不知道玉文化的源源流长。作为爱玉人士,应该有必要和有义务去传播中华玉文化,让当今太平盛世时学会爱玉,知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