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牟宗三的《周易哲学演讲录》 ZT

(2012-04-29 18:06:43) 下一个
牟宗三的《周易哲学演讲录》2007-04-22 19:08:30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牟宗三”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那么熟悉,但是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思想的当代转型的读者来说,牟宗三恐怕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头。他虽然在民国时期已经成名,与唐君毅、徐复观并称“熊门三大弟子”;但是,他真正达到思想成熟的高度,以至于可以独挑大梁撑起港台新儒家一片天的时候,应该是到港台之后的事情了。 说起对牟宗三思想的了解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个人传奇经历的影响,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出名的怪脾气,说话很直,经常弄到和很多的名流不和,诸如张东荪、冯友兰等人都受到他相当直接的批评;这似乎是得自他恩师熊十力的影响。还记得最初读他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的时候,开篇不就就直接批斥冯友兰不懂中国哲学,还顺便指摘了给冯背书《调查报告》的陈寅恪和金岳霖,说陈是搞历史的,而金只懂西洋逻辑,语意之间揶揄冯想借助陈、金二人的加持,结果却只能让行家看笑话。这对小子这种刚刚涉足中国哲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冯、金、陈三人在中国学术圈子里面可称为“巨头”型的人物。牟宗三的演讲便经常是如此充满“火药味”,很少有乡愿气味。 牟宗三虽然没有像冯友兰和胡适那样写过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但是就他一生的著作而言,倒也算是连成一个哲学史的系统。

就魏晋玄学来说,他有《才性与玄理》;
接下来的隋唐佛教阶段,上下两卷厚重的《佛性与般若》代表了他对佛教(尤其是天台圆教)的研究成果;对宋明理学,他以《心体与性体》专攻程(颐)朱(熹)理学一支,
而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一支,还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一书也足以独步学界了。

此外,演讲集子也有好几本。不过,说实话,从对牟宗三的阅读经验来说,我倒是更倾向于读那些演讲集,而非专著。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牟宗三的文字确实很难读,特别是,他借助典籍会造出一些专业词汇,例如他谈人生境界的时候,常常爱说“坎陷”一词,不明就里的人一定会被搞得一头雾水,然而若知他是借助《易经》当中“坎卦”而作的一个术语,却能够获得另一种意味;除此之外,牟的一些论证常常点到为止,主要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